明朝首辅除了张居正还有谁?首辅就是宰相吗?
首先,明代内阁首辅不能等同于宰相,因为明代内阁的权力和地位都不是法定的。明代内阁,论地位,只是翰林院的分支机构,内阁学士名义上还是翰林院学士,甚至在英宗时期已经事实上居于内阁首席的陈循尚不能称内阁大学士,而只是内阁学士。是此后入内阁者为大学士才逐渐成为惯例。论权力,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在永乐洪熙两朝,内阁班子成员,包括后来德高望重的“三杨”,都是当着太宗、仁宗的面工作,待太宗仁宗定夺后再去行文。内阁通过对题本奏本的预先拟票来参与决策,是宣宗以后形成的惯例。同时,体制上是不允许内阁大学士直接给各行政部门下指令,而各部工作也无需向内阁报告的,这是内阁大学士与过去宰相在权力上的最大区别。
但人们往往将内阁大学士,尤其是首辅视作宰相。这主要是因为内阁通过票拟拥有参与决策权,即便是“部议”、“廷推”的结果仍要走内阁票拟的过程。此外,由于内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尤其首辅与皇帝更接近,又能通过票拟和建议影响皇帝,所以各部长官也往往与内阁套近乎,把自己的工作向内阁尤其是首辅汇报,这就更让人觉得内阁首辅像宰相了。
总之,明代内阁首辅虽然是整个官僚机构里最像宰相的,但距离传统宰相还是有差距,不是一回事。
第二,内阁首辅,即内阁中的领班、一把手。首辅概念的出现是在英宗第二次登极后出现的,第一个被认为是内阁首辅的是英宗复辟后第一个命入阁的原吏部右侍郎李贤。在此之前,内阁大学士之间大致平等,大家在票拟上也大致机会均等,在票拟前也多半会集体讨论一下。到了李贤,他被皇帝尤其信任、单独召见、受命掌文渊阁事,被称为首辅。此后,内阁领班、一号人物就被称为首辅,首辅的实际权力和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以至于像严嵩、张居正这样的大权独揽的首辅,基本没有其他内阁成员票拟的机会。
明代著名的首辅,李贤、彭时、刘健、杨廷和、杨一清、张敬孚、夏炎、严嵩、徐阶、高巩、张居正、叶向高等等。
明朝内阁首辅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与宋朝的宰相相比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明世宗嘉靖皇帝与张璁的关系对明代首辅制度的最终确立有着重要影响。张璁因在大礼议中出力最大而备受嘉靖皇帝看重,多次破格提拔,直到进入内阁。世宗曾专门给张璁下旨:“我给你的旨意,你一个人知道就行,不要泄露给别人。”并许他随时觐见。以世宗的信任和自己的个性才力,又居首辅之位,张璁自然在内阁中处于专决地位,并真正主票拟,其他阁臣只能参加讨论,甚至唯唯诺诺,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在张璁任首辅期间,基本上确定了明代首辅在内阁的三个主要特权:专决、专票拟、专应对。首辅之权以专决为基础,以专票拟为表现方式,以专应对维护其专决和专票拟的特权。
夏言、严嵩等人的陆续当政,巩固并加强了首辅的地位。夏言为首辅,绝对的一言堂,什么事情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次辅严嵩等噤若寒蝉,一声都不敢吭。票拟后仅让其他人看看,表示知道这件事,仅此而已。严嵩为首辅,吏部尚书许瓒、礼部尚书张璧同入阁,阁中事务由严嵩一言而决,许、张二人不得干预。从吏部尚书入阁的许瓒后悔不迭:“我在吏部好好的,何必跑这里来看人脸色。”
神宗即位之初,主幼国疑,次辅张居正偶有揭帖直接投入,首辅高拱就认为:“我是首辅,凡事都应由我率领大家来处理,张居正竟然敢越过我!”
嘉靖以后的首辅,一般来说都具备这样几个特点:衔号为“少师太子太师兼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在内阁拥有专决、专票拟、专应对的特殊地位;居文官之首。而阁臣之间的倾轧,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主要是争夺票拟权。在当时,一位阁臣一旦受命与首辅共行票拟,则意味着他将取代首辅的地位;而一旦身为首辅,则竭力争取司礼监的配合、博得皇帝的信任,以维护票拟权。
首辅的这种地位,在群臣中曾引起强烈的反响。但明世宗对首辅的特殊地位则公开表示认可。对首辅的这种称谓,正德以前间或偶见,嘉靖以后则为专称。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首辅合法化和制度化的必然反映。
首辅的主票拟及其在阁中的专决地位,在天启、崇祯时曾受到两次冲击。天启四年,阉党魏广微为分首辅韩爌之权,勾结魏忠贤传旨,谕韩爌与他辅“同寅协恭”,并责怪其他辅臣“伴食”,导致韩爌的抗疏乞休。《明史》将这一事件视为票拟权的分割,实不尽然。二魏分韩爌的票拟权,是因为韩爌不依附他。韩爌离职后,顾秉谦继任首辅,仍主票拟。
崇祯八年以后为首辅的温体仁、周延儒等仍然掌握着票拟权。因此,中书分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首辅主票拟的传统,不过是使首辅之权“稍分”而已。
什么是内阁首辅?
内阁首辅,即内阁中位列第一的辅臣。在明代,“首辅”是对内阁大学士(少数以翰林学士入直内阁)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与内阁”次辅“、”群辅“相对,一说大致产生于明英宗天顺年间 ,始自李贤; 另有从明仁宗时大学士初兼师保之官的杨士奇起算 、从明成祖创建内阁时起算 、从明世宗在位期间起算 等说法。
内阁首辅并无明文规定,而是政治实践的产物。 嘉靖、隆庆与万历初年,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拟权, 次辅不敢与之抗衡。 在内阁之外,内阁首辅也已成为文臣之首,并能有力地影响六部,其中张居正还尝试通过考成法以使对六部的控制得到制度化。张居正之后,内阁首辅权力趋于衰落。
对于内阁首辅的性质和地位,存在“顾问”、“宰相”、“开府之书记”、“辅相”等多种说法 ,当代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其并非宰相。 严格意义上,在明代内阁制形成初期及清代等不强调内阁大学士职权差别的时代,不存在”内阁首辅“的概念。
嘉靖首辅有哪些?
嘉靖年间第一任内阁首辅杨廷和任期为正德十二年十一月进,嘉靖三年二月致仕。即1517年-1524年。明朝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是一个清廉为民的好首辅,也是明朝名称名臣之一,嘉靖三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
第二任首辅为蒋冕 嘉靖三年二月进,五月致仕。即1524年。蒋冕从政于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和杨廷和一样,蒋冕也是一个为民的好官,因议大礼时,因反对世宗为生父立庙被夺职削官。
明朝首辅列表?
1、黄淮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十一月降。1402年
2、解缙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永乐五年二月罢。1402年-1407年
3、胡广 永乐五年二月进,十六年五月卒。1407年-1418年
4、杨荣 永乐十六年五月进,二十二年八月降。1418年-1424年
5、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正统九年三月卒。1424年-1444年
6、杨溥 正统九年三月进,十一年七月卒。1444年-1446年
7、曹鼐 正统十一年七月进,十四年八月卒。1446年-1449年
8、陈循 正统十四年八月进,天顺元年正月罢。1449年-1457年
高榖 天顺元年正月代,二月致仕。1457年
9、徐有贞 天顺元年二月进,六月罢。1457年
10、许彬 天顺元年六月进,七月罢。1457年
11、李贤 天顺元年七月进,成化二年三月丁忧。1457年-1466年
12、陈文 成化二年三月进,五月降。1466年
13、李贤 成化二年五月复,十二月卒。1466年
14、陈文 成化二年十二月进,四年四月卒。1466年-1468年
15、彭时 成化四年四月进,十一年三月卒。1468年-1475年
16、商辂 成化十一年三月进,十三年六月致仕。1475年-1477年
17、万安 成化十三年六月进,二十三年十月罢。1477年-1487年
18、刘吉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弘治五年八月致仕。1487年-1492年
19、徐溥 弘治五年八月进,十一年七月致仕。1492年-1498年
20、刘健 弘治十一年七月进,正德元年十月致仕。1498年-1506年
21、李东阳 正德元年十月进,七年十二月致仕。1506年-1512年
22、杨廷和 正德七年十二月进,十年三月丁忧。1512年-1515年
23、梁储 正德十年三月进,十二年十一月降。1515年-1517年
24、杨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嘉靖三年二月致仕。1517年-1524年
25、蒋冕 嘉靖三年二月进,五月致仕。1524年
26、毛纪 嘉靖三年五月进,七月致仕。1524年
27、费宏 嘉靖三年七月进,五年五月降。1524年-1526年
28、杨一淸 嘉靖五年五月进,七月降。1526年
29、费宏 嘉靖五年七月进,六年二月致仕。1526年-1527年
30、杨一淸 嘉靖六年二月进,八年九月致仕。1527年-1529年
31、张璁 嘉靖八年九月进,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1529年-1531年
32、翟銮 嘉靖十年七月进,十月降。1531年
33、张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复,十一年八月致仕。1531年-1532年
34、方献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进,十二年四月降。1532年-1533年
35、张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复,十四年四月致仕。1533年-1535年
36、李时 嘉靖十四年四月进,十七年十二月卒。1535年-1538年
37、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十八年五月致仕。1538年-1539年
顾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本月降。1539年
38、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复,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1539年-1541年
39、翟銮 嘉靖二十年八月进,十月降。1541年
40、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复,二十一年七月罢。1541年-1542年
41、翟銮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二十三年八月罢。1542年-1544
42、严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二十四年十二月降。1544年-1545年
43、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年-1548年
44、严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四十一年五月罢。1548年-1562年
45、徐阶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隆庆二年七月致仕。1562年-1568年
46、李春芳 隆庆二年七月进,五年五月致仕。1568年-1571年
47、高拱 隆庆五年五月进,六年六月罢。1571年-1572年
48、张居正 隆庆六年六月进,万历十年六月卒。1572年-1582年
49、张四维 万历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丁忧。1582年-1583年
50、申时行 万历十一年四月进,十九年九月致仕。1583年-1591年
51、王家屏 万历十九年九月进,二十年三月致仕。1591年-1592年
52、赵志皋 万历二十年三月进,二十一年正月降。1592年-1593年
53、王锡爵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二十二年五月致仕。1593年-1594年
54、赵志皋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二十九年九月卒。1594年-1601年
55、沈一贯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年-1606年
56、朱赓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年-1608年
57、李廷机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四十年九月致仕。1608年-1612年
58、叶向高 万历四十年九月进,四十二年八月致仕。1612年-1614年
59、方从哲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1614年-1620年
60、刘一燝 泰昌元年十二月进,天启元年十月降。1620年-1621年
61、叶向高 天启元年十月复,四年七月致仕。1621年-1624年
62、韩爌 天启四年七月进,十一月致仕。1624年
63、朱国祯 天启四年十一月进,十二月致仕。1624年
63、顾秉谦 天启四年十二月进,六年九月致仕。1624年-1626年
64、黄立极 天启六年九月进,七年十一月致仕。1626年-1627年
65、施鳯来 天启七年十一月进,崇祯元年三月致仕。1627年-1628年
66、李国 崇祯元年三月进,五月致仕。1628年
67、来宗道 崇祯元年五月进,六月致仕。1628年
68、周道登 崇祯元年六月进,十二月降。1628年
69、韩爌 崇祯元年十二月进,三年正月致仕。1628年-1630年
70、李标 崇祯三年正月进,三月致仕。1630年
71、成基命 崇祯三年三月进,九月致仕。1630年
72、周延儒 崇祯三年九月进,六年六月罢。1630年-1633年
73、温体仁 崇祯六年六月进,十年六月致仕。1633年-1637年
74、张至发 崇祯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罢。1637年-1638年
75、孔贞远 崇祯十一年四月进,六月罢。1638年
76、刘宇亮 崇祯十一年六月进,十二年二月罢。1638年-1639年
77、薛国观 崇祯十二年二月进,十三年六月致仕。1639年-1640年
78、范复粹 崇祯十三年六月进,十四年五月罢。1640年-1641年
张四知 崇祯十四年五月代,九月降。1641年
79、周延儒 崇祯十四年九月进,十六年五月罢。1641年-1643年
80、陈演 崇祯十六年五月进,十七年二月罢。1643年-1644年
蒋德璟 崇祯十七年二月代,三月罢。1644年
81、魏藻德 崇祯十七年三月进,本月卒。1644年
李建泰 崇祯十七年三月代,五月罢。1644年
82、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五月进,八月出。1644年
83、高弘图 崇祯十七年八月进,十月罢。1644年
84、马士英 崇祯十七年十月进,弘光元年闰六月罢。1644年-1645年
85、黄道周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隆武元年七月出。1645年
86、路振飞 隆武元年七月进,二年十月降。1645年-1646年
87、丁魁楚 隆武二年十月进,永历元年正月畔。1646年-1647年
瞿式耜 永历元年正月代,二月降。1647年
88、吴炳 永历元年二月进,八月卒。1647
瞿式耜 永历元年八月代,九月降。1647
89、严起恒 永历元年九月进,三年正月降。1647年-1649年
90、黄士俊 永历三年正月进,四年正月罢。1649年-1650年
91、严起恒 永历四年正月进,四月罢。1650年
92、文安之 永历四年四月进,五年二月出。1650年-1651年
93、吴贞毓 永历五年二月进,八年三月卒。1651年-1654年
94、丁继善 永历八年四月进,十四年罢。1654年-1660年
95、马吉翔 永历十四年进,十五年七月卒。1660年-1661年
张煌言 永历十五年七月代,永历十八年九月卒。1661年-1664年
方逢年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监国鲁元年六月畔。1645年-1646年
熊汝霖 监国鲁二年十月进,三年正月卒。1647年-1648年
马思理 监国鲁三年正月进,十月卒。1648年
张肯堂 监国鲁四年十月进,六年九月卒。1649年-1651年
沈宸荃 监国鲁六年九月代,七年正月卒。1651年-16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