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不能吃五谷杂粮豆类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不能吃五谷杂粮豆类?
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小黑麦、大米、荞麦、小米、玉米、高粱等谷类,以及豆类和杂粮如大豆、花生、绿豆、红豆、芸豆、心豆、豌豆等,被很多人标榜为健康食品。
但是对于我们自身免疫的患者来说,五谷杂粮和豆类容易引起肠漏综合征,加重病情。为了从根本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需要避免食用全谷物和豆类。
这是为什么呢?
全谷物和豆类是农作物的种子。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种子的使命是孕育下一代,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根发芽。很明显,全谷物和豆类不希望自己的种子被人和动物吃掉,于是进化出植物凝集素作为秘密武器。
全谷物和豆类含有高含量的植物凝集素(尤其是小麦、大豆和花生)。它们可以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而这种慢性毒性对每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有些人吃了五谷杂粮和豆类后,症状较轻,不易察觉。但有些人携带敏感基因,植物凝集素会造成肠道损伤,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患者是后一部分。
对于遗传易感人群,植物凝集素可破坏肠黏膜细胞,增加肠道通透性,导致肠漏综合征,是许多慢性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根源。肠漏综合征使许多本不该进入血液的大分子,如肠道内的蛋白质、脂肪、细菌、细菌毒素等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引发一系列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
需要终身避免全谷物和豆类吗?
每种植物中都有不同种类的植物凝集素。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和小黑麦中含有的面筋蛋白是所有谷类中最具破坏性的植物凝集素。
面筋蛋白比其他五谷杂粮更臭名昭著,因为它不仅破坏肠道,导致肠漏综合征,而且与我们体内的许多组织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可以误导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我们自己的身体发动攻击,从而引发各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严格避免谷蛋白类食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小黑麦。
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初期,应该完全避免使用面筋蛋白,常见的酱油和调味料经常使用小麦作为配料,也是需要避免的。建议你在自己家里做饭,因为在外面吃饭不能保证100%无麸质。坚持几个月,等到自身免疫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就不再100%严格的忌面筋了。这个时候可以在外面吃,但是还是建议不要吃面食。
目前,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是否需要终身忌麸质,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专家认为,应终身避免谷蛋白,以避免肠漏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复发。也有少数专家认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重新引入麸质食物。就个人而言,我相信大多数专家的意见:今后应始终避免面食。
其他杂粮,如大米、荞麦、小米、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绿豆、红豆、芸豆、鹰嘴豆、豌豆等,不要求完全避免。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偶尔吃一点也没什么大问题。但为了让肠道尽快恢复,建议不要吃。
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尝试少量引入。比如吃少量白米饭没问题,吃少量红豆沙也可以。
米粥、小米粥、面条都不养胃。中医告诉你五谷滋补的道理
最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反复强调小米粥、小米粥、面条不养胃,因为粥和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含量很低,几乎没有脂肪。仔细想想,我觉得有点难过。在有些人眼里,食物不是色、香、味,而是蛋白质、淀粉、脂肪和各种微量元素。真的很没味道。但好在生在中国,作为一名中医,我知道每一种植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本性,无论是寒热凉,还是金木的五行水火土。这不是任何仪器可以测量的,但不代表不存在。以五谷为例。《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补。为什么要把五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五谷杂粮是滋补脾胃的最佳食材。作为北方人,我是喝着小米粥长大的。而南方人的婆婆家,每天早餐也是大米粥。现在有了两个孩子,我也遵循了一贯的习俗。每天早上,孩子们会吃一碗小米、米饭和两米粥。不要挑食。吃好。相反,牛奶和面包总觉得早餐少了点什么。记得小时候听奶奶说过,农村有的孩子生下来没有奶,老人会用小米熬浓米油喂给宝宝吃,孩子会长得很好。米油为谷中之精,既养胃,又润肺益肾精,补而不滞。对于中国人来说,食物绝对不仅仅意味着蛋白质、淀粉、脂肪和微量元素。大自然赋予各种食物的能量,只要我们好好利用,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本草经·舒》说,粳米虽专于脾胃,但五脏元气充沛,血之精,使其充满筋骨和皮肤,使其强壮。粳米不仅滋养脾胃,还能滋养五脏、气血、筋骨。粥是中国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粥养脾胃的功效?下面给大家一些建议:什么时候适合吃粥?早餐吃粥有助于醒脾健胃。睡了一觉,身体还没能安稳地活动,脾胃的功能就比较弱了。很多孩子早起没有食欲,尤其是晚上吃的比较丰盛油腻。一大早吃一碗粥,可以唤醒脾胃的功能,再加上一点蔬菜和鸡蛋,不会给脾胃造成太大负担,让中午的午餐更有食欲。生病时吃粥有助于更好地康复。人生病的时候,尤其是孩子,一方面吃了很多药,另一方面身体不舒服,脾胃相对较弱。这时候如果他们吃了很多高热量的食物,很容易消化,不利于恢复。相反,用粥慢慢滋养脾胃,增强身体的气血,更有利于恢复健康。怎么才能吃到粥?中国人吃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式。1.菜粥各种新鲜蔬菜可以和各种糯米、小米一起煮,比如南瓜、胡萝卜、蔬菜等。小孩很适合。2、海鲜、鲜肉粥扇贝、虾、肉末等。可以和粳米一起煮成美味的海鲜粥,是广州和福建人喜爱的食品。3、杂粮粥糯米、小米、黑米、黄豆、绿豆、花生、大麦等杂粮一起煮成杂粮粥。杂粮粥很受老年人的欢迎,不仅可以缓解便秘,还有助于控制血糖。4、药膳粥在五谷中加入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就可以做出美味健康的药膳粥。比如祛湿好的红豆糯米粥,健脾益气的山药粥。吃粥要注意什么?1.一日三餐不吃粥。对于脾胃功能正常的人,一日三餐不要吃粥。尤其是添加辅食后的孩子,因为粥容易下咽,所以不需要过多咀嚼。对于宝宝来说,长期吃粥,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进而容易出现挑食、吞不下饭等问题。因为粥容易消化吸收,一天吃三次粥会使胃的功能退化。2.糖尿病人和容易反酸烧心的人不适合喝米粥。米粥,稀粥越多,消化吸收越快,转化成血糖的时间越短,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无异于喝糖水。胃酸反流、烧心患者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加重症状。粥能不能养胃,不仅取决于它含有多少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还取决于大自然赋予食物的能量,以及煮粥的温度和方法。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几个文书能说清楚吗?你要吃好东西,不要贪吃。#健康# # 0-6岁育儿# #食疗#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中医不建议吃全谷物
在许多现代健康知识中,建议人们多吃全谷物,因为它营养丰富。而中医反其道而行之,建议人们少吃五谷杂粮。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中医不建议吃五谷杂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之所以不建议人们吃五谷杂粮,主要是因为每一种五谷杂粮都有自己的药性。如果这些五谷杂粮搭配不当,其药性就会变得有毒,容易危害人的健康。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有些身体状况不适合吃五谷杂粮,吃五谷杂粮会加重,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吃。
但中医建议人们不要吃五谷杂粮,也是针对身体不适或不适合的人群,而不是普通大众。如果普通大众没有毛病,也可以选择吃五谷杂粮来补充营养和纤维素。
对于孕妇和产妇来说,是否可以吃五谷杂粮,是否在中医不建议吃五谷杂粮的名单上,一是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二是要选择五谷杂粮的种类,三是要请教专业的医生,而不是完全听信某些中医的话。另外,给小宝宝吃五谷杂粮,家长要慎重。
为什么长期吃五谷杂粮对身体有好处
首先,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分为粗粮和细粮。大多数人喜欢吃面粉和大米,而不喜欢吃粗粮,这导致一些人缺乏维生素C和维生素d,多吃粗粮可以补充体内的维生素含量。粗粮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D都非常丰富。例如,人们经常吃的小麦和大米就是富含维生素的粗粮之一。
第二,全谷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全谷物含有多种膳食纤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平时吃太多油腻食物,缺乏膳食纤维,而患上疾病或病情加重。多吃粗粮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代谢速度,让膳食纤维发挥更强大的作用,这样身体就会越来越好,不仅可以保持好身材,还可以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对于一些爱美的女性来说,第三,全谷物可以补充热量
另外,很多医生建议患者多吃五谷杂粮。另一个原因是,五谷杂粮热量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物质。经常吃五谷杂粮不仅能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在不知不觉中补充碳水化合物,维持人体需要。第一,促进排便。粗粮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不易消化,能促进排便,大大改善便秘,尤其是代谢紊乱、面色晦暗。粗粮进入体内后,这些植物纤维会带动代谢物和毒素在肠道内移动,使肠道蠕动更加活跃,帮助代谢物排出体外。毒素健康了,自然身体会越来越好,气色也会越来越好。
第二,防癌。粗粮有很好的抗癌作用。粗粮种类繁多,豆类含有多种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能促进细胞分裂,对预防癌细胞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大部分粗粮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自然减少代谢产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细胞附着的概率,特别是在预防大肠癌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