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的药效可以在果树上混用吗?
回答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的主要功效是防止病原菌的入侵,减少植物病害数量和用药量。对农作物的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星病、轴腐病、褐斑病等病害有很强的防治效果。同时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积累,有助于提高作物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可以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在果树上。
1.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药效试验
1.功效:
(1)改善作物品质: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降低植物呼吸作用,增加碳水化合物积累。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积累,提高作物对病原菌的抗性。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作物抗逆性。如干旱、高温、冻害,提高座果率和重量。
(2)杀菌谱更广,杀菌活性更高:对西瓜、黄瓜、芒果、香蕉上的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星病、轴腐病、褐斑病等病害有较强的防治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2.作用机理: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保护叶片的渗透传导。
3.特点: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推荐剂量对作物安全。
二、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在果树上可以混用吗?
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可以在果树上混用,可以增强彼此的药效,增强防治效果。
1.用法:用量(用量/亩)2500-3500倍稀释后喷施,对柑橘树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使用注意事项:
(1)本品不宜与铜制剂混合,10℃以下和30℃以上不宜存放,建议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2)施药时应避免对周围蜜蜂的影响,禁止在开花植物花期、蚕房、桑园附近使用,禁止在河塘等水域清洗施药器具。
(3)使用本产品时,请穿戴防护服和手套,以免吸入药液。
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可以预防哪些疾病?真菌性叶斑病和细菌性病害可以一起防治。
建议使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或氟硅氧烷、咪鲜胺或咪鲜胺锰盐(以上产品过量抑制生长)、异菌脲或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或醚菌酯或溴菌腈或肟菌酯等三唑类农药。
同时+链霉素或噻虫嗪或中生霉素或春雷霉素或噻唑锌等细菌杀虫剂。
千万不要只使用一种杀菌农药。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成分。这就是植保的原理。
2.专家不同意。我再发几张图帮我分析一下。
刚刚发了一些图片。你以前用农药防治过什么病?你吃了什么药?以辣椒为例,保守的防治建议是炭疽病+细菌性病害一起治疗。炭疽病的防治:可采用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或苯菌灵-嘧菌酯进行喷雾防治。防治细菌性病害,可使用中生霉素、农用链霉素、双氯芬酸、噻虫嗪或噻虫嗪铜。
建议用药:每5-7天喷一次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中生霉素+磷酸二氢钾,连续喷两次。(使用替代成分)
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治疗山药斑点落叶病哪个好
戊唑醇好。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根除三种功能。它不仅能防治各种真菌病害,还能调节作物生长。主要用于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等作物,防治小麦白粉病、丝黑穗病、花生褐斑病、轮纹病、葡萄白粉病和灰霉病。广泛用于叶面喷施、种子处理,与目前较为优越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复配,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戊唑醇和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是一种麦角固醇抑制剂。通过抑制麦角甾醇中间体的氧化脱甲基作用,影响细菌细胞内细胞膜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生化机理研究表明,戊唑醇与传统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具有其他作用位点,因此戊唑醇杀菌谱更广,对病害的防治更彻底,这也是其在三唑类杀菌剂中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戊唑醇相关注册775个,其中原药注册49个,单剂注册324个,主要包括25%水乳剂、43%悬浮剂、80%水分散粒剂、6%悬浮种衣剂等。、和402制剂混合物,主要包括戊唑醇、唑菌酯和肟菌酯。
2.产品特性
(1)杀菌谱广,持续时间长。戊唑醇对白粉病、柄锈菌、轮纹病、菌核病等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广泛用于防治立枯病、炭枯病、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藤枯病、黑星病、褐斑病、菌核病、黑星病、丝黑穗病、白粉病、条纹病等病害。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玉米、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性病害;
戊唑醇被作物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存留较长时间,能起到持续杀灭病菌的作用。用于喷施茎叶,持续15 ~ 20天;用作种子处理,有效期可达80天以上;可用于土壤处理100天以上。
(2)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具有保护和根除作用。戊唑醇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可用于喷雾和种子处理。施药后,有效成分能迅速被作物生长部位吸收,并转移到生长顶端的组织中,进而转移到植物的任何部位。
由于戊唑醇是一种麦角固醇抑制剂,从作用方式上看,它对病菌有抑菌作用,既能保护未侵染部位,使作物免受病菌侵染,又能通过抑制病害的发展,对发病部位起到一定的治疗和根除作用。
(3)生长调节,相容性好。戊唑醇属于三唑类杀菌剂,不仅具有杀菌活性,而且对作物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以正常剂量使用时,它能抑制作物营养生长,促进作物生殖生长,促进养分向果实输送,增加籽粒饱满度,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
戊唑醇不仅有400多种混配产品,还可与咪鲜胺、百菌清、丙森锌、福美双、醚菌酯、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等几十种化学品混配。通过复配或混配,既能降低药剂的抗药性,又能起到扩大杀菌谱、相互增强的作用,目前为戊唑醇。
3.用法和注意事项
(1)用法。小麦拌种时,2%戊唑醇种子处理剂每10-20g/10k g种子使用一次;可用于防治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白粉病、锈病、丝黑穗病、黑星病、玉米叶斑病,可喷施3000-4000倍的43%戊唑醇悬浮剂。可用于防治苹果褐斑病、轮纹病、梨黑星病等。发病初期可喷洒3000-5000倍的43%戊唑醇悬浮剂。
(2)戊唑醇对作物的抑制作用。如前所述,戊唑醇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对作物的细胞分裂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在苗期。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推荐用量,千万不要随意增加用量和使用次数,以免出现拌种不能发芽,幼苗完全停止生长的现象。同时也要避开作物的花期、幼果期等敏感时期,也要在果实膨大期。
(3)使用戊唑醇时,最好在作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并尽量与其他药剂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戊唑醇在蔬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农作物一季最多用两次。
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吡虫啉可以搭配吗?
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吡虫啉不能混合使用。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全身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产品特点: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安全性高的三唑类杀菌剂,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可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链格孢叶斑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和黑星病
。对子囊菌、担子菌和一些种传病原菌,包括链格孢菌属、枝孢菌属、尾孢菌属、枝孢菌属、枝孢菌属、枝孢菌属和枝孢菌属、白粉病、夏孢菌目等具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葡萄白腐病也有很好的效果。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保证品质。
合适的作物和安全性
西红柿、甜菜、香蕉、谷类作物、大米、大豆、园艺作物和各种蔬菜等。小麦和大麦的茎叶处理时(小麦高24 ~ 42cm),有时叶子会变色,但不影响产量。
要控制的对象
对子囊菌亚科、担子菌纲、半知真菌包括链格孢属、枝孢属、尾孢属、枝孢属、丝核菌属、夏孢目和一些传播的病原体种类具有持久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几种病原菌引起的甜菜褐斑病、小麦颖枯病、叶枯病、锈病、霉菌、苹果黑星病、马铃薯早疫病、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使用
主要用于叶面处理和种子处理。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主要用于茎叶处理,用量为30 ~ 125g/hm2。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应用主要用于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番茄旱疫病、西瓜枯萎病、黑痘病和柑橘黑星病。
梨黑星病:发病初期,用10%水分散6000-7000倍颗粒溶液,或每100L水加入14.3-16.6g制剂(有效浓度为14.3-16.6mg/L)。病情严重时,可增加浓度。建议使用3000-5000倍液或每100L水中加入20-33g制剂(有效度为20-33mg/L),每7-14天连续喷洒2-3次。
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每100L水使用2500-3000倍液或33-40g(有效浓度33-40mg/L),病情严重时使用1500-2000倍液或50-66.7g(有效浓度50-66.7mg/L)制剂,间隔7-110。
葡萄黑痘病:50-66.7克(有效浓度50-66.7毫克/升)制剂加入1500-2000倍液体或每100升..
柑橘疮痂病:每100升水喷洒2000-2500倍液或40-50克制剂(有效浓度40-50毫克/升)。
西瓜茎枯病:每亩50-80g制剂(有效成分5-8g)。
番茄早疫病:每100升水800-1200倍流量或83-125克(有效浓度83-125毫克/升)制剂,或每亩4.0-60克(有效成分4-6克)制剂。
预防措施
1.苯醚甲环唑不应与铜制剂混合。因为铜制剂会降低其杀菌能力,如果真的需要与铜制剂混合,苯醚甲环唑的用量要增加10%以上。虽然苯醚甲环唑被吸胀,但它可以通过传导组织运输到整个植株。但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喷洒时要用足水,要求整个果树喷洒均匀。
2.西瓜、草莓、辣椒每亩喷洒量50L。果树的喷洒量可以根据大小来定。大型果树喷洒量高,小型果树喷洒量最低。施药应在早晚气温低、无风时进行。当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气温高于28℃,风速大于每秒5m时,应停止施药。
3.苯醚甲环唑虽然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应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因此施药时间宜早不宜迟,最好在发病初期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