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
战国时国君的侍从史官
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 明清时,设立督察院,事实上就是都察院。 都察院,官署名。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谏议机关。
御史大人和御史大夫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同等官职?
御史是封建王朝设置的、用来从事监察和弹劾工作的官员,是“九卿”之一。平常工作中,御史可以“风闻”奏事,不管所上奏的事情是否真实存在,即“言官”。御史大夫是官称,是工作职务;御史大人是尊称,是礼敬方面的称呼。
因此,御史大人和御史大夫是有区别的。
御史在各个朝代都有什么职能?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御史脱胎于史官,依靠自身独特的道德优势演变成监察官,从秦到清,御史职能从未改变。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在唐宋时期迎来高峰,明清时期又跌入低谷。一路走来,御史官员以正直的道德和直言不讳的勇气为人所称道,虽然位卑,但言重。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经历的风风雨雨,颇值得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