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叶蛾防治最佳时间 杀潜叶蛾的三个好药

如何防治柑桔潜叶蛾

成虫羽化期和幼幼虫期适宜防治,成虫防治可在傍晚进行;防治幼虫,晴天下午用药为宜。

可喷洒10%氯菊酯2000-3000倍,2.5%溴氰菊酯2500倍,25%杀虫双500倍(杀虫杀卵效果均好),25%可湿性粉剂或5%吡虫啉乳油500-1000倍。每7 ~ 10天喷一次,连续喷3 ~ 4次。

园艺控制:消灭昆虫的源头,防止它们的传入;结合冬季修剪,把损坏的枝叶剪掉烧掉。

扩展信息:

伤口还有利于溃疡病、螨虫等病虫害的入侵。孵出后,斑潜蝇幼虫潜入寄主嫩叶和茎的皮下组织内取食,成为弯曲的银白色隧道。隧道中间有一条黑线,是幼虫的排泄物。

一片叶子的受损组织不能正常生长,而另一片叶子的组织却能正常生长,于是叶子卷曲变硬,俗称茶米叶,提早脱落。新梢受到严重损伤时,也会扭曲变形,影响第二年的开花结果。

幼树和幼苗受损,严重影响树冠扩大和幼苗质量,幼果受损,果皮留下疤痕。受损枝叶的伤口往往是柑橘溃疡病的侵染途径,导致溃疡病的严重发生。

潜叶蛾防治最佳时间 杀潜叶蛾的三个好药

斑潜蝇的危害、主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斑潜蝇(Phyllocnisitis citrella)又被称为画图虫和斑潜蝇。

【损坏情况】

斑潜蝇幼虫以幼叶和嫩枝为食,大多在叶背表皮下取食,形成弯曲的隧道,俗称鬼画符。老熟幼虫在隧道尽头吐丝,折去幼叶的叶缘,在里面化蛹。叶片严重卷曲,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幼虫潜入伤口,诱发溃疡。

【主要特点】

成虫为银白色蛾,在翅基部有一条深褐色的纵条纹,约为翅长的一半,在翅的三分之二左右有阿雅状的黑色条纹。卵很小,长0.30 ~ 0.36毫米,椭圆形,乳白色,透明。幼虫初孵时体长0.5毫米,淡黄色。成熟时长4毫米,扁平,长梭形,黄绿色。蛹长约2.8毫米,纺锤形。开始是淡黄色,然后是黄褐色到深褐色。

【发生规律】

成虫通常在清晨出现并交配。飞行敏捷,趋光性,夜间产卵,每只雌虫产卵量为10 ~ 57粒,一天最大产卵量在入夜后3小时内。成虫一天的活动时间与产卵时间一致,白天躲在草丛中。雌性成虫的寿命为6 ~ 20天。产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多在0.25 ~ 3厘米长的嫩叶上,超过上述长度的叶片很少产卵。卵很小,散在叶背中脉周围。孵化后,幼虫从蛋壳下和叶表皮下取食叶肉,边取食边推进排泄,逐渐摄食成中间有排泄线的银色弧形虫道。幼虫有4龄,1 ~ 3龄为食害期,3龄为贪食期,后期多在叶缘取食,4龄不取食,吐丝结茧,建蛹室。广东春季卵期3 ~ 5天,幼虫期11 ~ 12天,蛹期10 ~ 11天,完成一代约需26天。夏季卵历期2-3天,幼虫期5.5天,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2-13天。秋季卵期2-3天,幼虫期5-9天,完成一代约16天。每年大约发生15代。幼虫对食物短缺有很高的适应性。一叶可与多头幼虫共存,不影响其存活,仍可正常化蛹,但蛹的长度变小,羽化雌虫产卵量减少。往往是在新梢不多的时候,成虫在幼叶上高密度地产卵,以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使新梢下次普遍受害。由于繁殖快,每只雌蛾产卵多,所以虽然越冬后潜叶蝇死亡率往往高达95.8%,但春梢很少发生,但从夏梢开始,经过几代繁殖,种群密度迅速上升,秋梢危害非常严重。

在年周期中,由于气候、天敌、食物和品种的物候以及栽培措施的影响,斑潜蝇的季节性繁殖率和存活率是不同的。当环境条件不利时,对其繁殖率和存活率影响较大,数量减少形成低峰期。如夏季高温至初秋的一段时间,田间温度高达34 ~ 36℃,这期间高温抑制了斑潜蝇的发育,成虫产卵量少,导致高峰期较低。冬季干旱导致越冬虫死亡率高,次年高峰期推迟。春季多雨,尤其是暴雨,也会使越冬后的斑潜蝇成虫数量减少,也会使第一个高峰期时间推迟。在广东,斑潜蝇每年有4个高峰期和3个低峰期。四个高峰期分别是4月至5月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和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三个低峰期分别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11月下旬至次年4月。夏季低峰期短,10天左右,秋季低峰期可达15天左右,冬季低峰期可持续至春梢成熟。夏秋低峰期接近甜橙夏秋高峰期。因此,如果在5-6月的低峰期放夏梢,在7月下旬-8月上旬的低峰期放秋梢(8月中旬可放旺树),则叶害率可控制在10%以下,除喷药外,还可减少甚至消除喷药。低峰期的时间因地而异,在预测好的基础上发布提示比较靠谱。

【控制方式】

①抹芽控梢,以掌握斑潜蝇低峰期的统一放梢。夏秋季节,要把最先吐出来的零星嫩枝擦掉,待大量新枝发芽时再放生,这样可以切断它们的食物,抑制它们的繁殖,降低果园的虫口密度,放生后危害也大大降低。在抹芽控芽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或检查,当平均每叶卵数从多开始减少时,即高峰开始减少时,立即将所有嫩芽全部抹平,统一放入。你也可以检查新芽。如果发现上面五片叶子的卵和幼虫数量明显减少,就把新芽全部抹掉,统一摆放。也可以在每次抹芽前,对整个花园进行一次普查。如果发现大部分枝梢没有卵或幼虫,或基部只有2-3片叶片受害,属于受害的低峰期,可统一放生枝条。

②加强肥水管理。放笋前10 ~ 15天施速效肥一次,促进新芽萌发。如遇干旱,可加强灌溉或浇水。速效肥可在新梢释放后薄施1 ~ 2次,追施0.3% ~ 0.5%尿素可加速新梢生长,减轻斑潜蝇危害。

③控制指标。新枝和新芽长到0.5 ~ 2厘米时大多喷施,每7 ~ 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 ~ 3次。

④喷药保护新芽。当芽长在5 mm左右或当大部分斑潜蝇为幼幼虫,只有少数转为中年时(参照幼虫破坏的隧道长度确定),喷洒药物保护梢部。如果杀死幼体,最好在中午喷洒,5-10天一次,2-3次。把尖端放在低峰期,喷一次或者不喷。可选用以下有效药剂:1%或1.8%阿维菌素EC 3000 ~ 4000倍液(绿色食品生产中不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 3000倍液、24%万灵EC 1500 ~ 2000倍液、5%氯虫脲EC 1000 ~ 2000倍液、20%。

大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已产生抗药性,一般改用含阿维菌素的低毒制剂为好。

杀灭潜叶蝇最快的药是什么,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灭潜叶蝇比较快,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即可有效防治。落叶蛾主要危害果树嫩叶和嫩枝,导致叶片后期失去活力。当果树新梢长到5毫米左右,发芽率达到20%左右时,应立即喷药保护。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可配1500-2500倍液及其他药物使用。

1.什么药杀死潜叶蝇最快

1.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物可用于快速杀灭斑潜蝇。一般5-7天喷一次,再喷2-3次就能有效控制。喷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树冠外围和嫩枝。

2.潜叶蝇主要危害果树的嫩叶和嫩枝,会将叶片吃掉并在上面留下痕迹,导致后期叶片失去活力,导致叶片脱落。

3.在果树统一发枝阶段,当新梢芽长到5 mm左右,发芽率20%左右时,应立即喷施保护。喷完后需要间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

4.农药可以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1%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5%氟虫脲乳油1500-2000倍或10%联苯菊酯乳油3000-5000倍。

<此时控制效果较好。秋梢被打死会影响树势,导致产量下降。潜叶蝇幼虫造成的伤口仍是柑橘溃疡病的病因。

2.喷洒应在斑潜蝇的成虫期和幼虫期进行,最好在中午高温附近喷洒斑潜蝇幼虫。最好控制农药浓度,防止药害,下午和晚上控制成虫和产卵。

3.秋冬季节,剪除园内所有枝叶、烂果、杂草,可有效减少越冬虫源的产生。

4.还要在果树各阶段及时抹芽控梢,控制秋梢统一释放,及时抹去少量夏末秋初梢,在果树大部分芽萌发时释放秋梢,这样可以切断害虫的食物链,减少斑潜蝇幼虫的数量。美洲斑潜蝇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美洲斑潜蝇和柳叶斑潜蝇是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不仅危害欧美杨,也危害毛白杨。杨树叶片被淹后变黑焦枯,严重时满是枯叶,提前脱落,对树木生长影响很大。

【形态特征】

杨树斑潜蝇

成虫体长3 ~ 4毫米,翅展开8 ~ 9毫米,腹部和足为银白色。头顶有一簇直立的银白色毛发;触角呈银白色,基部形成一个大眼罩。前翅银白色,近端有4条棕色条纹,臀角有1条黑色条纹,条纹中间有一个银色突起。流苏的前半部分是棕色的,后半部分是银白色的。后翅披针形,银白色,纤毛极长。椭圆形扁圆形,长0.3毫米,深灰色,表面有网状雕刻。成熟幼虫长6.5毫米,扁平,黄白色。

南美斑潜蝇

成虫体长3 ~ 5毫米,翅展开6 ~ 8毫米..全是银白色。前翅中央有两条棕色纵条纹,金黄色。后翅狭长,顶端渐细,纤毛白色细长。卵灰白色,扁圆形,长0.3毫米。幼虫成熟时体长6毫米,淡黄色。

【生物特征】

杨树潜叶蛾一年发生三代,以蛹茧在受害叶片或树皮缝隙中越冬。次年4月中旬,杨树叶片释放后,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卵一般呈块状或条状产于叶片正面。孵化后,幼虫从蛋壳底部吃进叶肉。幼虫不能越过主脉,但成熟幼虫可通过侧脉取食。虫斑里全是粪便,所以是黑色的。几个虫斑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棕黑色的坏死斑,使整片叶子烧焦脱落。当幼虫成熟时,它们从叶子的前面咬出来。在生长期,它们通常会在叶子背面吐丝,形成H形的白色茧来化蛹。越冬茧大部分分布在叶片前端和树皮缝隙中。

一年有四代。以成虫在地表和枯枝落叶层的裂缝中越冬,或以蛹在受损的潜伏叶中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3-4月开始活动。卵散布在顶芽或幼叶的尖端。孵化4 ~ 5天后,幼虫咬穿叶面,潜入叶内取食,在叶脉间腐烂成线状银白色潜痕,不形成坏死斑;老熟幼虫在水下通道末端吐丝,将叶片向内折叠约1毫米,做成椭圆形蛹室化蛹。

[控制措施]

(1)在产卵期和幼虫期喷施1.8%阿维菌素2000-2500倍或20%氯虫脲1500-2000倍或25%氯虫脲3号500-600倍。第三代幼虫的防治适期为8月下旬。

(2)冬春季清除林内落叶,集中消灭越冬蛹,减少虫源。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