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用什么药最好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可以用噻唑锌、噻虫嗪、噻虫胺铜、碱式硫酸铜、链霉素、双氯芬酸、噻虫嗪铜、琥珀酸铜、中生霉素、醋酸新霉素等。
稻田一旦发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立即用药。
稻田管理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1.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对赢得水稻高产非常重要。专家提出了以下现场管理措施:
一叶一心育苗阶段是幼苗生长过程中的第一个过渡期,培育的关键是促进快速生根,形成相对健壮的根系,关键措施是保持苗床湿润。3叶期是幼苗生长的第二个过渡期,从主要依靠胚乳营养到独立生活。此时的幼苗往往容易出现体内营养缺乏,对低温和病害的抵抗力较弱。栽培的重点是提高幼苗独立生产营养的能力,关键措施是在2叶期及早施用断奶肥,保证肥水供应。
如遇高温天气,应及时揭开膜的两端,让膜内空气流通,防止膜内高温灼伤幼苗。如果晚上温度太低,把膜的两端都盖上,保证膜内的温度;根据天气情况,如阴天、阴天,应及时揭膜通风炼苗,降低膜内温度和湿度。
二、水稻浇水的管理
水稻移栽后,应立即建立水层,一般要浇苗高1/2 ~ 2/3的深水,不要淹没苗心。
水稻返青后,要留3 ~ 5厘米的浅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特别是今年多雨天气。浅水区水温在15℃以上,太阳很快就会使水温升高,有利于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健康,即泥温比深水区高,根系可以生长得更快,可以产生更多的新根。
第三,如何晒干稻田
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施肥、苗木生长情况,掌握不同的晒制时期和晒制程度。一般晒青通常在水稻对水分不敏感的时期进行,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比较适宜。晒干的程度取决于幼苗的条件和土壤。
四。水稻分蘖肥的施用要点
1.施肥量
分蘖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个生育期的20-30%。尿素3-5斤/亩,或者一般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以少施,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可以多施壮苗。
2.施肥方法
第一,要趁早申请。因为氮肥肥效慢,施肥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所以分蘖肥要早施,返青后要马上用,比如磷酸二氢钾。
第二,要看苗木施肥。第一,分蘖肥的80%要均匀的撒在整个田块上,剩下的20%要根据田块的长势。长势好的地方少施,长势差的地方多施。施肥后,水层要留在地里,自然晾干后再浇。
五、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迪西松、利枯净和利枯消可用于防治青枯病。
杀菌剂如恶霉灵、地克松、百菌清可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预防白化病,可追施硫酸锌或硫酸亚铁等微量元素肥料,秧田不宜用化肥(尤其是尿素)作基肥。
水稻白叶枯病怎么治,用什么药
水稻白叶枯病的特效药有中生霉素、噻虫胺、噻松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等。可根据病情交替使用,每5天一次,连续使用2-3次,防治效果显著。一、水稻白叶枯病特效药
可以使用水稻白叶枯病的特效药,如噻唑锌、噻虫嗪、噻虫胺铜、碱式硫酸铜、链霉素、地克唑、噻虫嗪铜、琥珀酸铜、中生霉素、醋酸辛胺等。
稻田中的病害中心要立即进行药物处理,常年发病区在台风暴雨后要及时进行药物处理。
二、什么是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水稻黄单胞菌。病原菌主要危害叶片,症状类型多样,有叶缘型、急性型、枯萎型、中脉型、黄化型等。
叶缘型是最常见的类型,最初在叶缘或叶尖产生深绿色短线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脉上下延伸灰白色长斑,边缘有明显的不规则波浪纹。
朱莉娅,一种急性疾病,呈灰色或深绿色,失水迅速,向内卷曲,呈青枯病状,一般局限于上部叶片,不扩散到全株。
萎凋型,又称枯心型,心叶起初因脱水而枯萎,逐渐变黄枯萎,其他叶保持绿色。
中脉型,叶片中脉中部最初呈现淡黄色条纹状斑点,然后从叶尖向叶鞘扩展成枯萎的黄色条纹状斑点。黄化型的心叶在发病初期不死亡,仅见到不规则的褪绿斑,随后扩展成大片黄色病斑,有时病叶基部出现深绿色斑点。
空气潮湿的时候,早晨露水未干之前就可以看到有蜜黄色的粘稠物排出,这叫细菌脓,里面有大量的细菌,干了以后变成黄白色的鱼籽状颗粒,粘在水稻叶片上。如果在田间能检测到这种现象,可以确定为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在气温25 ~ 30℃,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阴雨、晴天、大风时易传播。
只有采取防治措施,才能让病菌无处入侵,同时要做好水田管理,让植物有更好的抗病能力。
白芨萎蔫怎么治
土地需要全面除肥。地上撒生石灰再翻一倍地!
测一下土地的酸碱度,土地的酸碱度大概是7!
1.白芨的受精时间
白芨是一种喜肥植物。7月至10月中旬为白芨块茎膨大期,氮磷钾配比对产量影响较大。种植白芨后,每半个月追肥一次。稀人畜粪便,每公顷22500-24000斤,8-9月施略稠的液肥,第三次除草施过磷酸钙和堆肥。白芨喜欢阴凉,它总是湿润的。干燥时要浇水,7-9月早晚各浇一次。
二、白芨的施肥方法7月上旬和中旬,结合除草追肥,里贝利饱餐水溶肥和饼肥(腐熟),在白芨行间挖深窝(1芯管4:四苗施肥)施肥,施肥后浇粪水。8月底,结合除草追肥,每亩施尿素20公斤,根外追肥。里贝利燕窝粉磷酸二氢钾和燕窝螯合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可以喷施在叶片上。
白芨也怕涝。遇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如何防治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叶鞘上。起初在叶缘产生半透明的黄色斑点,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浪状黄绿色或灰绿色斑点。患病部位与健康部位界限明显;几天后,病斑变成灰色,向内卷曲,远看枯萎。叶枯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发生。种植土地要排水良好、肥沃,施有机肥、磷钾肥。控制种植密度,通风透明,降低叶片湿度,减少感染机会。改喷灌为滴灌或流水灌溉,减少病菌传播;在生长季节,在病害严重的地区,从6月下旬到10月发病初期,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可以有效防控。常用药物有1: 1: 100倍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0-800倍的40%胶悬剂)、50%苄达1000-15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等。,可以选择或替换。
1.抗病品种的选择
抗病品种应种植在有白叶枯病的田地和易涝的低洼地。
2.种子消毒
用强氯精或80% 402浸泡种子,浸泡方法与稻瘟病相同。
3.培育无病壮苗
选择苗场位置,加强灌溉水管理,防止淹苗。在三叶一心初期和移栽前施农药。每亩喷施25%叶枯宁或叶可湿性粉剂100克。
4.加强水肥管理
通过连续灌溉和漫灌平整稻田,防止疾病传播;适时适度旱田,施足肥,多施磷钾肥,氮肥不要施得太晚太多。
5.田间农药保护
水稻拔节后,应尽快对感病品种进行检查,如发现病心,应立即施药防治;大风大雨后应在易受影响的稻田施用农药。发病初期,用20%氟硅唑·咪鲜胺800 ~ 1000倍液喷施水稻秧苗。观察变化,视情况每5-7天敷一次。发病中期,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每5-7天1次,连续2-3次。
以上是百白安全网介绍的白叶枯病防治方法的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白叶枯病的知识,请继续本网站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