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陈寅恪辜鸿铭四大才子?
民国四大才子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
他们四个人是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国学大师,而且他们四人都曾经在我国清华大学担任过讲师,所以综合来看,他们四个人都是非常厉害的。
民国四大美男怎么来的?
民国四大美男指的是后人根据现代审美观所评选出的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四个美男子:汪精卫、周恩来、梅兰芳、张学良
京城四少是哪四位?
一、京城四少是——溥侗、袁克文、张伯驹和张学良。
民国时期“京城四少”,又称“民国四公子”。
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统称为四大王孙公子。分别是是溥侗、袁克文、张伯驹和张学良。
二、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溥侗】
爱新觉罗·溥侗(1877—1952),字后斋(一作厚斋),号西园。京剧名票(票友),别号红豆馆主,“民国四公子”之一。溥侗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酷爱剧艺。对于昆、京艺术,生、旦、净、末、丑兼工,并对戏剧音乐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无所不通。世人尊称为“侗五爷”,溥侗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并通晓词章音律。
【袁克文】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长兄袁克定。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1931年病逝于天津。葬于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袁克文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于书法,致力古钱币研究,能演唱昆曲,他收购文物挥金如土,但兴尽后就转让。袁世凯死后,他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撰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古钱随笔》、《寒云词集》、《寒云诗集》、《圭塘唱和诗》。所写掌故、笔记,如《辛丙秘苑》、《洹上私乘》等诸多一手资料。袁克文收藏文物种类颇多,晚年因生计窘迫,大部分变卖。
【张伯驹】
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主要著作有《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和《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及《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民国四大才子是哪四个人?他们四人有什么趣闻?
民国四大才子指的是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和戴望舒,四人都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徐志摩一首《再别康桥》,奠定了其诗坛地位。郁达夫的《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让读者每每读到,眼前都会浮现出一张忧国忧民的沉郁面容。邵洵美是民国时期少见的贵族诗人,追求“唯美”,一直不太有名,也是因为受人误会较多。戴望舒则更厉害些,《雨巷》一出,人人拍案叫绝。
若问这四人有没有什么趣闻,有书君的答案是肯定的。有才的人,大多独辟蹊径,或者性情敏感,或者大气无方,爱恨都到极致。这样的人,自这个世上走一遭,肯定会留下那么一两件引人注意的逸闻趣事。预知详情如何,且听有书君一一道来。
徐志摩:情史比诗歌更长,两度受揶揄皆一笑而过
只要一说起徐志摩,大家就会瞬间想到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张幼仪是原配的夫人,典型的饭粘子一枚,没得到徐志摩半点的疼惜。林徽因呢,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是徐志摩到死都在念念不忘的白月光。至于陆小曼,为了她,徐志摩名声不顾、疲于奔命,简直是真爱无疑。
四大才子,徐志摩居首,但他终其一生,情史比诗歌更长,相比作品,人们更爱谈他的风花雪月。可他浑不在意,被人揶揄也一笑而过。最有名的,当然是他和陆小曼结婚时梁启超给的“证婚词”,堪称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恩师敲打,徐志摩自是无话,可他却真的和陆小曼坚守到了最后,也算不负梁公所望。
另一件被揶揄的事,发生在他和徐悲鸿之间。徐悲鸿言志时画马,酬答友人时画猫。有一次,他举办画展,徐志摩有事没去参加。不久,徐志摩发表了散文《猫》,徐悲鸿遂也画了副《猫》给他,甚至题跋道“志摩多所恋爱,今乃及猫”,揶揄得算是很明显了。
郁达夫:情场能将,披着爱情的外衣,渣男到底
相比徐志摩的多情,郁达夫在恋爱时所展露出来的双商,则被后人诟病更多,甚至上升到了人品的层面。有人说,如果徐志摩是情场高手,那郁达夫就是情场能将,披着爱情的外衣,渣男到底。
他称原配妻子孙荃为“可怜的女奴隶”,不顾妻子将要生产,抛弃糟糠,娶了小他11岁的“杭州第一大美人”王映霞。与王映霞的结合,郁达夫付出良多,狂热的情书写了一封又一封,追求攻势十分猛烈。结婚后,更是背着妻子公开发表了两人的信件,名誉、美人一个不落。
然而,这件事却为郁达夫和王映霞的最终相悖埋下了祸根。十年后,郁达夫抓到王映霞出轨,夫妻一朝交恶,甚至到了互相揭短的地步。世人都说郁达夫是大写的双标,“我可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也是可笑得不行。
邵洵美:涂脂抹粉洋场阔少,仗义疏财人称“小孟尝”
邵洵美此人,比之其他三位,不太有名。因为他长得太美,家里又十分有钱,一身的纨绔气息,实在不符合当时对文人的审美定位。他是民国时期少见的以吟风弄月为主的诗人,既不忧国忧民,也不揭露现实,难免落人口舌。
可他实实在在也是一妙人。他穿长衫,但却跳西式舞蹈,因为皮肤太白,出门时会涂抹胭脂,说是学唐人风度。且他自称“赌国诗人”,输钱输得越多,诗写得越好。他有一句座右铭这样说,“钞票用得光,交情用不光”。
他在剑桥读书时,只要有人问他借钱,他立马慷慨解囊,并且不要人还。条件艰辛一些的友人,诸如徐悲鸿、蒋碧微夫妇都受过他的援助。有时候不认识的人上门,他也借钱出去,甚至留学生们都叫他“活银行”。
并且,他跟徐志摩长得超级像,两人常被人误认,后来还结为了莫逆之交。
戴望舒:爱恨浓烈,嗜书如命
《雨巷》里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大多数人对戴望舒的最初印象。他的一生,也是波折不断,恋爱故事也有半箩筐。比如在追求初恋施绛年时,不惜以跳楼相逼,姑娘只好与其订婚。后来,戴望舒发现施绛年喜欢上了别人,更是当众打了施一个耳光,又登报解除了婚约。
这是戴望舒关于感情上的轶事,另一个趣闻,是他的嗜书如命。文人喜欢看书买书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戴望舒的嗜书如命,有一些入了魔怔的意味。他在留学时,手上稍微有一点钱就全部拿去买了书,根本不管接下来衣食该怎么办。
与友人施蛰存通信时,更是大为感叹,哪怕没有书寄来也好,有目录也能聊以慰藉。没钱买书时,他就去看看摸摸,仿佛书是心向往之的爱人,恨不能全部搬回家去。爱书之人虽多,但爱到戴望舒这种地步的,也确实少见。
民国四大才子,他们或忧郁,或痴狂,个性虽都有缺陷,但瑕不掩瑜,不失风骨、风趣和风雅。多情才子徐志摩,乱世才子郁达夫,落魄才子邵洵美,悲情才子戴望舒,趣闻再多,也抵不过他们留给后人的文学瑰宝,让我们为他们致敬。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长沙四少都是谁?
民国时期“京城四少”,又称“民国四公子”。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统称为四大王孙公子。分别是是溥侗、袁克文、张伯驹和张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