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病害:
白粉病
危害大叶黄杨叶片,受害植株叶片干瘪变形,影响生长。白粉病多分布在大叶黄杨叶片正面,很少生长在叶片背面。单发病灶圆形,扩大愈合后白色病灶不规则。
控制方法:(1)适当修剪,增强通透性。(2)发病初期,交替喷洒25%三唑酮1300倍、70%甲基硫菌灵700倍、50%可湿性粉剂800倍。如果病情严重,一定要修剪,把病叶剪下来烧掉,然后喷洒药剂防治。
叶斑病
受害严重时,黄杨提早落叶,形成秃枝,影响观赏,甚至造成死亡。
这种疾病发生在新叶上,产生小的黄色斑点,然后扩展成大的不规则斑点。病斑边缘凸起,褐色边缘较宽。隆起边缘外有延伸的黄色晕,中心呈黄褐色或灰褐色,上面有黑点。
防治方法:(1)选择健康无病害的苗木进行种植。(2)6月上旬至7月,喷洒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0倍液和5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降低发病率,每10-15天1次,连续3次。(3)冬季将落叶清理,集中焚烧。
害虫:
1.蚕蛾:幼虫吐丝连接周围的叶子和树枝作为临时巢穴,然后它们吃光里面的叶子,导致幼苗死亡。
形态特征:成翅灰白色,前缘、外缘、后缘有紫棕色宽带,前缘紫棕色带上有两个白斑,鳞片有光泽,有紫红色闪光。幼虫头黑色,躯干黄绿色,背线、亚背线、上瓣线深绿色至深绿色,瓣线橙黄色。
发生规律:在北方地区一年发生2-3代,幼虫以薄茧在苞片内越冬,成虫白天出来,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在成虫产卵期,结合幼苗修剪,清除卵块和虫苞,集中焚烧。(2)成虫期用黑光诱杀。(3)幼虫受害严重时,可喷洒1000倍的50%对乙酰氨基酚乳剂;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溶液;Bt乳剂500倍液喷雾(注意:禁止Bt乳剂与杀菌剂同时使用,阴天下午4点后喷洒效果更好)。
2.大叶黄杨的幼虫收集叶子来取食,在吃掉所有叶子后,它们吃掉嫩枝的皮层,导致整株植物死亡。以蛹越冬,成虫飞行能力弱,趋光性强。
形态特征:成虫和雌成虫翅基银白色,有浅灰色条纹,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前翼外缘有连续的浅灰色条纹,中间线不在一条线上。中室末端有一个大斑点,翼基上有一个暗黄色、棕色和灰色的斑点。腹部金黄色,条纹由9排黑点组成。雄蛾腹部有七行条纹。幼虫全身黑色,胸前有黄色背板,有5个近方形黑点,瓣线和腹线宽,呈黄色。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2)在幼虫为害期喷洒500倍50%杀螟硫磷乳油或2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3)在产卵期消灭卵块。冬季翻根土,杀死越冬蛹。
3.日本龟蜡培养基
一年发生一代,以已受精的雌成虫在树枝上越冬。
形态特征:雌性成虫,蜡壳灰色或稍肉红色,卵圆形。雄性成虫,深褐色或褐色,头深,胸部背板。如果是若虫,蜡壳为卵圆形至卵圆形,背部略隆起。
防治方法:(1)检疫措施:在异地购买苗木时,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程序,防止人为传播虫害。(2)加强园林养护管理:通过养护管理,创造不适宜蚧虫生存的环境条件。实行轮作种植,及时清园,集中焚烧落叶、杂草、害虫、树枝,减少越冬害虫种群基数,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逆性。合理修剪可以使其通风通透,改变介形虫的生存环境,削弱其繁殖力,减少其危害。(3)化学防治:在虫口密度不高时,可用软刷蘸少量敌敌畏,加水(1:50 ~ 100倍)杀灭。若虫高峰期喷洒洗衣粉和柴油乳剂;印楝油乳液150-200倍;1%氧化苦参碱1000-2000倍溶液;2000-2500次大力杀灭,10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三次。(4)保护寄生蜂等天敌。
4.桃蚜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虫蚜群集在枝和幼叶上吸汁,伤叶上常有白色蜡质分泌物,易引起煤污病,严重时枝叶变黑,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在唐山地区一年大约有10代。
防治方法:(1)保护瓢虫、大草蛉等天敌。(2)化学防治:可用2000倍溶液或2000-3000倍吡虫啉粉剂喷洒20%菊马乳油。
大叶黄杨的常见病虫害
大叶黄杨的常见病虫害:
虫害主要危害叶片,在河北省每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浅层土壤中越冬,5月化蛹,6月初开始羽化,卵一般产在叶片上。防治方法:挖出越冬茧,杀死越冬幼虫。如果幼虫有害,喷洒500倍Bt乳剂或2000倍25%溴氰菊酯杀灭。
红蜘蛛主要为害叶片,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受精雌成虫在土块、落叶、枯枝上越冬。3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尤其是高温干旱季节,植物会受到损害。植物受损后,叶子容易脱落,影响生长。防治方法:早春发芽前喷洒3 ~ 5波美氏硫磺合剂消灭越冬成虫,喷洒6000 ~ 8000倍1.8%阿维菌素或500倍30%炔螨特可湿性粉剂防治。
金鱼藻主要危害叶片。一年发生一次,以受精雌虫越冬。越冬雌虫于5月下旬开始产卵,初孵若虫于6月下旬开始孵化。固定后,刚孵化的若虫开始分泌蜡,形成星状蜡壳。45天后,雄性开始分化,在8月下旬,雄性出现并与雌性交配。防治方法:在初孵期喷洒1000倍的1.2%烟草碱乳剂杀灭若虫,在结蜡初期可喷洒1500倍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若虫。
棉蚜主要危害叶片。卵在越冬寄主枝条上越冬,3月中下旬寄主萌发时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高峰期,10月中旬在越冬寄主上越冬。棉蚜藏在叶背,使叶片卷曲,影响生长和观赏,容易导致煤污病。防治方法:5月中旬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果已经发生,可先将卷曲的叶片修剪掉,再喷洒4000倍的10%蚜虫楼净可湿性粉剂。
棉象主要为害叶片,一年发生1-3代。蛹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初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盛花期,在叶背产卵。幼虫5月下旬开始孵化,损害叶片,严重时可被吃光。十月下旬,成熟的幼虫被埋起来,化蛹过冬。防治方法:对幼虫喷洒25%除虫脲13号胶悬剂1000倍或Bt乳剂500-800倍或20%乳油2000倍。
箭叶卫矛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雌成虫在枝叶上越冬。3月中旬开始为害,4月中下旬产卵。5月为第一代若虫的孵化期,1个半月后进入成虫期。雄性在6月初化蛹,6月中旬羽化。第二代若虫7月初孵化,雄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初进入成虫期。交配后,雄性死亡,雌性在11月下旬越冬。防治方法:潜伏期喷施1.2%烟草碱EC 1000倍,成蜡前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50%马拉松EC 1000倍。疾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的叶片,严重时可使叶片提早脱落,使树体衰弱。发病初期,叶片上有暗黄色圆形斑点,之后逐渐变成褐色,发病高峰期为夏季高温高湿。病变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状,病后期病变变为赭色或灰色。病菌以菌丝体或基质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或水传播。防控方法:及时清理落叶并销毁,减少传染源;早春喷施3 ~ 5波美度石灰硫合剂,可消除越冬病源,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加强通风透光,及时修剪过于密集的枝条;每7天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次,连续喷施3 ~ 4次,可有效防治病害。
白粉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的叶片和嫩枝。发病时,叶片上有白色圆形斑点。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连成不规则的病斑,用手摸可能会有白色粉末。严重时,嫩叶会变形,老叶会萎缩,新梢也会萎缩。该病于3月初至10月中下旬在华北中部发生。病原菌在秋末冬初产生一层灰色的膜层,在气温适宜的春季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水传播。防治方法:冬季及时清理落叶,焚烧;每隔7-10天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连续喷洒3-4次,可有效防治病害。
煤污病主要侵染大叶黄杨的叶片。发病初期表现为点状烟尘,之后逐渐扩大,连成一片片。严重时可覆盖整个叶面,常呈片状,会开裂脱落。这种病是由多种煤污染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寄生在蚜虫、介壳虫等排泄物和分泌物上。此病易发生在阴凉、高湿、高温、通风不良的地方。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寄主植物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寄主植物上出现介壳虫和蚜虫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萌发,侵染植物叶片,病原菌可多次侵染,使病害反复发生。防治方法:及时杀灭蚜虫、介壳虫;种植不宜过密,及时修剪,加强通风透光;若发生,可采用0.3波美石硫磺混合液两次喷洒,每15天喷洒一次,或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 ~ 3次,可有效防治。
猝倒病最初是病株个别枝条上部叶片失水,然后是整个枝条和整株失水,最后叶片变黄变白,整株死亡。病原体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侵入植物。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为高峰期,部分植物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周。防控方法:(1)加强疫情巡查,不引进病株;(2)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保持耕地湿润,但不积水;(3)如发现有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焚烧,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浇灌耕地,用量5 ~ 6 kg/m2,连续3次,每次间隔5天;也可以用0.5kg硫磺粉与土壤混合均匀进行消毒;(4)对于新发病的植株,如果症状较轻,可在用杀菌剂灌根的同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1000倍液交替喷洒植株2-3次。
大叶黄杨常见病害
褐斑病:叶片变绿、变黄再变褐色,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白粉病:靠风传播,感染后新叶会枯萎、干枯;煤污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叶片,抑制叶片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立枯丝核菌:发病凶猛,病理性强,不到一周就可使植株患病致死。
1.褐斑病
大叶黄杨褐斑病每年5月下旬发生。一般是先侵染老叶,再逐渐侵染新叶。感染后叶片会产生褐绿色斑点,然后逐渐变黄,再变成褐色斑点。病叶中部呈灰色,边缘呈浅褐色,有黑色斑点。建议6 ~ 7月每隔10 ~ 15天喷一次50%多菌灵500倍液,连续喷三次可有效缓解问题。
2.白粉病
白粉病通常在秋冬季节潜伏在大叶黄杨的枝条上。4月份气温转暖,空气湿度大,大叶黄杨抽芽时,枝条上的病菌被风迅速传播到幼叶上,进而侵入组织。新叶感染后,会出现萎蔫和干燥。
3.煤污斑
煤污病又称煤烟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叶片,抑制叶片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形成黑色霉斑,然后迅速扩大成块,使整个叶面布满黑霉。种植大叶黄杨时,要保证生长环境的通风采光,避免高温高湿。
4.立枯丝核菌
大叶黄杨早期患立枯丝核菌部分枝条干枯脱水,随后整个枝条出现青枯脱水症状,最后叶片失绿变黄变白,造成植株死亡。水稻纹枯病菌的病原多从根部伤口侵入,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发病,高峰期为7-8月。这种病很凶猛,而且是病理性的,不到一周就能让植物生病致死。
金边卫矛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金边卫矛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金边大叶黄杨蜡培养基
12月成虫壳呈灰色或淡红色,椭圆形。雄性成虫,深褐色或褐色身体,头胸部深背板。若虫,蜡壳椭圆形至卵圆形,背面稍凸起。
防治方法(1)检疫措施预防:远程购买苗木时,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程序,防止人为传播虫害。
⑵加强园林养护管理:养护管理,为介壳虫创造宜居的环境条件。全面实施种植,及时清园,重点焚烧树叶、杂草、树枝,减少越冬害虫种群基数,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抵抗力。对空气和光线进行合理修剪,改变媒介的生存环境,削弱其肥力,减少危害。⑶化学防治:如果密度不高,用软刷蘸少量敌敌畏于水中(1:50 ~ 100倍),弃之。喷洒清洁剂乳化柴油,供若虫使用;印楝油乳剂150-200倍;1%苦参碱1000-2000倍;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⑷寄生蜂等天敌的保护。
金边黄杨木粉桃蚜
有翅膀的胎生雌蚜受到若虫的侵害,若虫群集在背部,吮吸芽和叶子的汁液。受害者往往会留下一种白色蜡质分泌物,容易引起煤污病,叶片严重发黑,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控制方法
保护瓢虫、大草岭等天敌。
化学防治:20%菊花乳油2000倍液或喷吡虫啉粉2000-3000倍液。
大叶黄杨白粉病
金边卫矛危害的叶片收缩力异常,影响生长。白粉病分布罕见,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愈合生长叶片,金边黄杨正面叶片在对方违规后蔓延。
控制方法(1)适当修剪,增强透气性。(2)前期交替喷洒25%三唑酮1300倍、70%甲基硫菌灵700倍和50%可湿性粉剂800倍。如果病情严重,必须修剪,剪去病叶集中火烧,然后喷洒药剂防治。
葫芦蛾
幼虫在叶片周围吐丝,树枝作为临时巢穴,在那里饲养,啃食严重的叶片,导致幼苗死亡。
形态特征
成鸟灰翅色,后缘宽带紫棕色,两扇前缘棕色带白色。Maoyuu的鳞片有光泽,呈紫色。幼虫头部的黑色、黄色和绿色茎部分、背线、亚背线和上线瓣为深绿色至深绿色,黄色线瓣。
丝蛾的成虫
越冬幼虫在出芽状态下结茧,成虫昼伏夜出,表现趋光性。
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在产卵期,对幼苗进行修剪,去除卵块和出芽昆虫,进行集中焚烧。
成年阶段(2),黑光的使用都是光诱杀。(3)幼虫造成严重危害时,可喷洒50%对乙酰氨基酚乳剂1000次;或4.5%氯氰菊酯2000倍溶液;Bt乳剂500倍喷洒(注:严禁使用Bt乳剂杀菌剂,阴天16:00喷洒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