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叶片枯萎卷缩,请问是什么原因?应该怎样治理?
据我判断你的西红柿有得了叶霉病的可能。
1、症状: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险茎和果实。受害叶片初呈黄色或淡绿色病斑,病斑背面产生一层较厚的灰白色霉,并逐渐变为紫灰色或黑褐色。严重时叶片皱缩、卷曲,以至干枯。发病多从老叶开始,向新叶扩展。果实上的病斑多环绕蒂部,圆形,黑色,而后硬化,稍凹陷。病原为真菌中的半知菌。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摘除病叶,并连续交替喷600一800倍百菌清和200一240倍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等药剂。望你参考一下。
番茄挂果了突然整棵枯萎了,是什么原因?
番茄在山东潍坊寿光市是主栽蔬菜之一,有普通鲜食类,有加工番茄类,有樱桃番茄类等。果实颜色也有很多,如大红,粉红,金黄,橙黄,黄色,淡黄色,绿色,紫色和黑色等。形状也有扁平,扁圆,圆形,高圆形,桃形,樱桃形,苹果形,长梨形等。
因为经常与菜农打交道,所以也比较了解番茄的一些病症。题主所说的番茄挂果期突然整株枯萎,这在番茄的生产中常见。能够造成番茄挂果期枯萎的病害主要是青枯病,枯萎病,菌核病,软腐病,黄萎病和根腐病等。但我还是判断题主的番茄得了青枯病。
你们可能会问,你凭什么判定是番茄的青枯病呢?因为我就凭题主的两个字。是哪俩字呢?往下看。
一,番茄枯萎病,菌核病,软腐病,黄萎病和根腐病的发病特征1,枯萎病
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是危害番茄维束管的系统性病害。从番茄的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以发病,病菌因是从根或根颈部侵入,所以症状是从下往上逐渐出现,传染性强,但病程缓慢。
2,菌核病
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老菜区普遍存在,就像我们潍坊这里,番茄菌核病发病率较高,就是因为我们这里是"老菜园子"。
番茄菌核病虽然蔓延速度快,但病菌主要是从发病的叶片柄基部侵入,叶片先枯亡,然后侵入茎部的病菌再慢慢发作,先使番茄茎部出现凹陷的水渍状灰白色病斑,后期再腐烂,茎杆内部充满菌核而枯亡。病程较慢。
3,软腐病
番茄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由于打杈整枝时造成了伤口,细菌趁势而入,最初病斑为青灰色,短湿腐性病斑,后期扩大伸长连成片,有时可长达一米以上的灰褐色长条斑,茎杆内部变黑褐色,有异味,失水后的病株干缩,灰白而中空,导致病茎上部的枝叶变黄或萎蔫。但是病程较缓慢。
4,根腐病
番茄根腐病在成株期发病时,最先侵害茎基部或根部,地上部分没有明显的症状。当病斑逐渐扩大时,地上部分先发生长势弱的现象,然后再开始萎缩,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才导致下部叶片枯黄,但上部叶片仍是绿色,最后根茎腐烂,才引起植株枯亡。病程很慢。
5,黄萎病
番茄黄萎病多发生在番茄生长的中后期,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发病植株果小或不结果。
黄萎病可导致番茄维束管变浅变褐,病株并不迅速枯亡,而是逐渐落叶,表现为慢性向上枯亡。
好了,如果您仔细看过了我上面所说的话,您会发现我着重强调的是病程长短的问题。对了,以上这5种可致番茄枯萎的病害,主要的症状表现是一一慢。而题主的问题中有两个字一一突然。这说明该病是一种发病迅速,病程短的病害。那是什么病呢?
二,发病急,蔓延快,危害严重的病害一一番茄青枯病番茄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番茄的维束管,侵染范围广,可危害大姜,土豆,大葱,茄子等100多种作物。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蔓延快,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成片枯亡,使番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1,症状表现
番茄青枯病在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到了开花结果期就会出现叶片萎缩,中午萎蔫加重的情况,傍晚可恢复,反复5–7天就会枯亡。具有发病急,蔓延快,病程短的特点。符合题主所说的"突然"二字。
因为枯亡植株一般不会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仅是叶片色淡,所以称为青枯病。
2,发病原因
该病菌可随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6年,有长达25年的记录。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植株上有伤口是病菌的侵入通道。同时,该病菌会随雨水,浇水,人体,昆虫,农具,带菌的土壤,线虫,带菌的肥料等传播。大雨或连续的阴雨天过后急晴,气温回升的快,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同时也与幼苗生长势弱,连作,低洼积水,缺钾或氮肥过多,酸性土壤等都可加重病情。
3,防治方法,预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
青枯病很难治疗,从选择抗病品种开始,通过与禾本科作物的3–5年以上的轮作,调理土壤酸碱度,以达到不利于病菌生长发病的目的。
在栽培管理上,提倡早育苗早移栽,避开高温季节,可减轻病害。施足有机肥,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涝,以免积水伤根。日常管理中,特别是中耕时要浅,以防伤根,及时拔除病株,将其销毁,病穴消毒处理。
在发病初期,可以用新植霉素,青枯灵,硫酸铜等灌根,每隔7–10天灌一次,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如果大面积的发病,我的建议是毁种吧,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最后也可能是入不敷出。
好了,我的判断是否能够得到您的认可,请您留言回复。总之青枯病是一种极难治愈的细菌病害,在大姜上就是人人烦的姜瘟病。在我们这里,凡是种植大姜的人家,一旦发生姜瘟病,大多都是放弃了治疗,因为没有什么好的药物可治愈青枯病。同时我也回复开头的问题,我说的那俩字是"突然"。番茄青枯病还能浇水吗?
不能
番茄枯萎病又被称作是萎蔫病,多数是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如果番茄感染了此类病毒,是不能浇水的,浇水会加速病菌的蔓延。2、感染了枯萎病的番茄往往会在盛果期枯死,如果局部受害,全株都会显病。3、对于番茄的枯萎病,最佳的防治时期是在定植前后。
西红柿半边风是什么毛病?
西红柿“半边疯”是指西红柿的青枯病,青枯病是西红柿种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青枯病的出现会使西红柿产量大大下降。因此,对青枯病的防治技术已经成为各个种植户格外关注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番茄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青枯病的发病番茄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假单胞菌侵染导致的细菌性病害。植株根茎出现伤口时,病菌会乘机侵入。它是一种发病快,易流行,并危害严重的病害。它一般在开花以后表现出发病症状,发病后植株颜色变暗变淡,从上部叶片、下部叶片到中部叶片依次出现萎蔫状态。起初,叶片在中午出现萎蔫,早晚便回到正常状况;在病害发生多次后,萎蔫更加严重,最后植株可能会青枯死亡。
防治措施1、首先可以选择耐病的番茄品种和一些无病的种子。
2、采用50~60目穴盘育苗,带土移栽,以减少根系损伤,并防止病菌从根部伤口处侵入。
3、采用嫁接栽培方法,嫁接苗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抗性强,可有效预防青枯病、根结线虫、根腐病等土传病害。
4、与非茄科作物轮作4年以上,最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水旱轮作。
5、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高钾复合肥和硼肥作基肥。要施用足够的基肥,每亩地施硼砂0.5~0.75 kg。减少中后期开沟施肥对根系造成的损伤,避免病菌从伤口入侵,酸性土壤每亩地撒施生石灰50~100 kg。
6、采用高畦栽培,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勤浇少量水,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干田间积水,防止病菌随水传播。
7、及时拔除病株并带至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穴撒施生石灰粉或草木灰,也可灌2%的福尔马林溶液或20%的石灰水。
8、防止病菌扩散传播,收获后连根拔除植株,及时清理田园,清扫残枝落叶,减少田间病源积累。
9、可利用瓢虫、草蛉、蚜小蜂防治蚜虫和烟粉虱,使用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番茄产量和质量的获得,且对于保护种植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利用以上对番茄青枯病进行防治,能够有效抑制番茄青枯病产生的几率。希望能够帮助农户取得高质量的果实!
番茄开花后又枯萎了?
西红柿枯萎病多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始发,而且症状一开始并不明显,等到发现时,已经进入病害晚期,一旦症状出现了治疗不及时,就会造成棵子萎蔫死亡。同时造成病菌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对以后的西红柿种植造成严重影响。
西红柿枯萎病一般从定植就开始侵染,一直到到开花前后才开始出现死棵症状,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一般从开始发病到死亡需要2-4周左右。西红柿挂果后,植株长势开始变弱,营养消耗增大,植株自身营养透支严重,抗逆性降低,这个情况下枯萎病症状才开始表现出来。
发病初期,先是下部叶片枯黄并出现脱落,与地表土壤接触的茎基部表皮出现水浸状腐烂,上部茎叶凋萎速度快;有时病部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纵向条状坏死区,致一侧叶片发黄,变褐后枯死;有的半个叶序或半边叶变黄。根系一般也会伴随水浸状腐烂,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在湿度很大的情况下,病部会出现霉菌孢子形成的霉层。
土壤湿度大、连续种植地块、移栽时根系受损、长势弱的植株,很容易感染枯萎病菌发病。枯萎病属于土传病害,重茬地块容易出现连年发病。已经发生枯萎病的棚室,如果不及时对土壤进行处理,下茬蔬菜必将受害。
西红柿枯萎病频繁发生,与菜农的不当操作和土壤消毒措施不到位有直接关系,主要就是以下几点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一、病株拔除后不处理土壤
很多菜农在把病株拔除以后,没有及时对病株附近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导致枯萎病病原菌在土壤中进行繁殖积累,成为下茬作物感染的病源。
二、病原菌随着浇水进行蔓延
枯萎病病菌可通过水流传播蔓延,因此当棚中出现枯萎病病株后,菜农在浇水时不注意,依然全棚漫灌,导致病菌随水流蔓延到全棚。
三、歇棚期不进行土壤消毒
枯萎病病菌属土传病害,重茬地块易导致连年发病。已经发生枯萎病的棚室,如不处理土壤,下茬蔬菜必将受害。
枯萎病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萎蔫症状,根系已经大量腐烂,就很难有好的治疗效果。应该将出现萎蔫的植株及时拔除,带出棚外深埋处理,病株周围土壤要注意做好消毒,可用甲霜恶霉灵或者多粘类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处理土壤。病株周围的植株,也要注意及时灌根防病,一般可用氰烯菌酯、多菌灵等,进行灌根或者冲施,来抑制病害扩展。使用化学药剂灌根7天以后,可以再用多粘类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灌根一次,补充土壤有益菌,持续保护根系。
发病的棚室下茬蔬菜定植前,一定要注意进行高温闷棚或者土壤处理,减少病原菌数量。定植前后,还要加强有机肥和生物菌剂的使用,增加土壤有益菌,养护根系,避免病害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