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无人可谈
苦思了一天,还是一个字没写出来。越来越乱的思绪,纠结的身心疲惫不堪。干脆打开樊登学习,听听比尔·波特推荐的《孤独的山谷》对话。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樊登谈论他的书《失踪的人》。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那么多熟悉的文人骚客,熟悉的经典名句,像散落在历史深处的珍珠,被他串起。再加上作者生平的介绍,诗歌更加生动有趣,熠熠生辉。我不禁感叹:一个可爱的人,要有怎样的爱情,才能许下这样的心愿,找到一个和他说上千年话的作者?明知不相逢,却要倔强的睡在风雨中,穿过荆棘寻找他们的足迹?!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落泪:我终于找到了李白的墓碑,他们(比尔·波特和他的摄影师)清理了墓碑周围的落叶和枯枝,倒了一杯威士忌,庄严地举杯...那一天,他在墓前工作了很久,和他最崇拜的李白达在一起。直到夕阳将淹没下山的路...比尔·波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令人钦佩。在大学学习中文后,他爱上了中国文化,并开始了他的终身研究。先是去台省的一个寺庙修行,主要是学习佛教文化和古典文化,然后在Xi安待了20年,不断寻找古人的足迹。他说他没有其他爱好,也不讲究衣、食。他满足于每周洗一次澡。樊登问他是否感到痛苦。波特说喜欢很好玩,就像小孩子吃糖果一样开心!
比尔·波特痴迷于他的激情,但他也是一个真实而可爱的人。他说他爱上了一个台湾省的女孩,他婆婆拒绝了。他等了八年,终于答应了。而且婆婆的条件很苛刻,一周只能在一起两天。比尔·波特欣然同意。他说他满足了两天。其他时候,他可以热爱他的古诗词,在其中找到可以倾诉的朋友。
他说他热爱诗歌,热爱中国文化,推崇真正的隐士,但他自己做不到。他有爱人,有孩子,他不能忍受不洗澡。真实到可爱。
看到这里,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真正喜欢一件事的境界。淡泊名利,孤独寂寞,只为心中的爱,活得简单而充实。如空谷幽兰,无人自香。
扪心自问:人的一生幸福是什么?虽然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为什么不同的人会被同一件事感动,产生共鸣?
诗意地说,兰花的花瓣是白色的,苍白的,美丽的,只是没有人欣赏,却散发着芬芳。他们谦虚,暗指谦虚的绅士。他们对社会要求很少,但却能贡献很多。
这首诗是关于兰花的,着重讲了兰花的两个特点:色和香。全诗用幽静、纯净、持久的兰花芳香,写出了兰花的独特品格和文人的意趣,是咏物诗中很好的结构。
全诗《兰花颂》:
可白可黄,谁也不能自香。
一寸心不大,可以装很多香。
用白话解释:
兰花可白可黄,没人理会她的香。它的心不大,但含有很多香味。
扩展信息:
诗歌欣赏
可以同时是白色和黄色,兰花花瓣是白色和黄色的,素净美丽;没有人是自香的,从个性化的角度赞美兰花的芬芳,从形式美向内在美推进。
我心不大,两笔一写,既描写了花,也描写了人。杨万里的《宁露堂》中的沐Xi说,好像是个大的,怎么会有很多气味呢?张裕用的是杨万里的诗,但更准确、老练、传神。心胸狭窄,比喻谦虚的绅士,对社会要求很少。容得下很多香,比喻才能无穷,能为人们贡献很多。
张裕的《兰花颂》其实是他一生的写照。被白和黄,虽然兰花的外观,也暗示着他的生活是坎坷的,富有弹性,能够生存贫穷和财富。无人自香,既是歌颂兰花的精神,也是书诗人的想象。张宇性格忧郁,甘于寂寞,不求闻达。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兰花颂
兰生是空谷。没有人是自我欣赏的,如果你不是陌生人,谁来告诉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空谷,一个空旷寂静的山谷。芳香,芳香,芳香。如果,如果。隐居的人,住在山谷里的人。相处融洽。
意思是:
兰草孤独地生长在空寂的山谷里,没有牵挂依然芬芳。如果山谷里没有人居住,谁会和她(兰草)相处?
什么叫空谷幽兰无香?
空谷幽兰无香:虽无人问津,却依然蓬勃绽放,散发着自己的芬芳!
来源:刘青E《老残游记》第五回:没想到这种地方还会有这样的大师。
扩展信息:
《老残游记》是晚清小说家刘鹗写的。它以庸医和老残的游记为主线,描写特定环境下的一切社会人。
刘鹗(1857年10月-1909年8月),晚清小说家,名铁云,号老残,笔名洪都白莲生。出生在官僚家庭,不喜欢考场上的字。他一生致力于水利、音乐、数学、医学、算术等实用知识。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却无拘无束,交友广泛。一直在行医,做生意。光绪十四年(1888年),因治理黄河郑州段成绩显著,被推荐到丞相衙门任知府。光绪二十三年(1897),应外商之邀,被任命为开采山西矿产的经理。后来逐渐成为外商的买办和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