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史上的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相当于现在什么水平?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我们如今所熟知的这一整套科举流程,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制度成果。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今日的国家教育体系——即小、初、高、本科、硕士、博士来比对科举,实际上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今天的教育只能提供学历学位,而科举则直接和仕途挂钩。应该说,科举是今天的公务员考试和国民教育的结合。
所谓童生,指的就是在没有取得秀才以前的读书人。需要注意的是,按明朝的规矩,只有通过县试、府试的读书人才有资格被称为童生。也就是说,童生必须在自己的府(地级市)范围内取得名次,才有资格称为童生。
童生没有资格做官,连在大堂上免跪的权利都没有,放在今日,大约也就是重点高中毕业生而已。
而秀才就是在由省级教育部门主持的考试——院试里通过选拔的生员了。尽管依然没有直接做官的权利,但是秀才已经获得了许多优待,比如免税,又比如在衙门里可以不跪,其社会地位略高于普通劳动人民,一般被视为士大夫的最低门槛。
时至今日,秀才基本可以视为本科毕业生。
县试、府试和院试,都是由地方教育部门组织考核的考试,通过者也没有做官的资格。因此,这种考试就类似于今天的学历教育。
而更高级的乡试、会试和殿试,则都由国家层面来组织实施,其通过者都有做官的权利,因此,这三种考试更像公务员考试。
乡试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包括未仕者和官员未入流者)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通过考试者即为举人,已经具有了候补官员的资格。惟其如此,范进才能在中举以后欣喜若狂;也正是因为如此,海南的一个穷秀才,才能成为青天大老爷,最后以二品大员的身份光宗耀祖。
放在今天,举人大致类似于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通过者,理论上具有做官的资格,但仍然需要接受下一步考核。但不同点在于,如果面试不合格,笔试通过的公考考生还得重头再来;而举人即使在吏部大堂一次没被相中,也不代表他会被取消举人资格。
获得举人身份的考生们,还需要再入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会试依然有淘汰机制,很多人都会倒在会试这一关;而通过会试进入殿试层面的考生,就不必再担心没有官做了——殿试是纯粹排名的一场考试,所有能参加殿试的考生都会被称为进士,只不过称谓上有所不同:前三名是进士及第,二甲是进士出身,三甲则是同进士出身。
不管怎么样,能做到两榜进士,就已经很不简单,无论是留京还是外放,都至少有一个七八品的位子是等着你的。放在今天,已经是处级干部的编制了。因此,进士至少相当于如今一份县处级干部的待遇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举人与进士及第区别?
秀才参加省级科考,考中了叫举人或举子。举人是功名而不是官职。举人有资格参加囯考,考中了为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只取三名,头名状元及第,二名榜眼及第,第三名探花及地。二甲进士不能叫及第,而叫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叫同进士出身。进士就可以坐官了。
前朝举人是多大的官?
举人不是官,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但是真正想当大官,得考进士。举人是具备考进士的资格,当然也可以做一些七品以下的小官。
这个举人就好比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然后当官,也可以做选调生、村官等小官。但大学毕业不是官,是学历。
在古代,举人比较金贵,数量很少,在当地拥有一些特权,这不是现在大学生能比的
古代举人,是现代的什么学厉?
各代对举人的政策不一样。单就明代而言,可以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本科学历。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明白两个问题:一、明代举人的一般出路,二、举人能不能直接任职。
一、明代举人的一般出路
一般来说,明代那些进士落第的举人,出路有两个:
1. 老师。明代有自己的官方学校,当时在各省里都有府学和县学,可以理解为市属中学和乡属中学。这些地方学校的老师,有一部分就是举人出身。尤其是在明朝的中期以前,举人老师占了很大一部分;
2. 当官。明代举人能做的官比较少,一般来说,可以去地方上做个知县。当然,有些人能够留在京城里,但官位比较低,有些也只是杂职,没有什么实权。
二、明代举人能不能直接任职?
答案是,不能。
考中举人,只是获得了这种身份。要选做官,首先需要申请。然后,再参加考试。
他们的考试和现在一样,基本都是笔试,也就是写文章。根据写的文章的好坏,比如条理清楚不清楚、才华好不好之类的,从上往下排名。排名靠前的,职位要好一些。
这样一来,就能和今天的学历拿对比一下了。
其实,严格来说,明代举人和今天的学历没有什么可比性。考试制度不一样,社会不一样,性质也就不同。但如果偏要找出个答案,小编认为,明代的举人可以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本科学历。
显然,明代乡试是个分水岭,好比今天的高考,将大部分学生排除在高等学府之外。只不过乡试考中了,直接就是举人;今天参加完高考,还得去读大学。
而举人,同今天的大学生一样,有了去当老师、去考公务员的资格。
举人几品?
举人没有品级,因为不是官职。举人是获得举荐得以参加相当于大学考试,并取得参加下科考试的资格。
俗称“孝廉”就是指的举人。举人再参加相当于公务员考试的科考,第一名就是状元。
所以举人没有品级,只是代表一种学识的认证和继续向上攀爬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