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上的新害虫是检疫性害虫吗?
水稻上的害虫很多,一种新害虫不一定是检疫性害虫,需要专家鉴定。
如有病虫害,应及时制止和预防。
米饭
扩展信息:水稻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二化螟
二化螟是一种单作害虫,只危害水稻。
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浅黄色,中央有一黑点,腹部末端有一簇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雄蛾前翅浅棕色,从翅尖到内缘中央有一条斜带,中央有一个黑点,外缘有七个黑点。卵块呈椭圆形,中央略隆起,被黄褐色绒毛覆盖,卵块内有卵,中央三层,边缘一两层。幼虫体为乳白色或黄绿色。腹部和脚不发达。蛹开始是黄白色,后来变成黄绿色。雄蛹的触角为翅长的7/8,后脚延伸至第七或第八腹节。雌蛹触角为翼长的1/2,后脚延伸至第六腹节。
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在稻丛中安静生活,黄昏开始活动,夜间有较强的趋光性、交配和产卵习性。产卵时,有选择地种植绿密的水稻来产卵。水稻秧田的卵多产在叶梢,田间的卵多产在水稻叶的中上部。雌蛾一生能产1~5粒卵,多产100~200粒。
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叫做蚁蛾。蚁蛾破壳后,以爬行或旋转的方式漂移分散,寻找合适的部位进食和为害。苗期难吃,入侵率低。分蘖期容易吃心叶,形成死心苗。幼虫一生要换几次植株,可造成3~5株死苗,形成死池。圆茎拔节期蚁蛾很难入侵,孕穗期至破壳期是蚁蛾入侵的最有利时机,这也是白穗形成的原因。幼虫转移有负芽转移的习性。第一、二代老熟幼虫在水面附近的稻秆中化蛹。越冬幼虫在稻堆内结薄茧越冬,4-5月在稻堆内化蛹。
折叠卷叶机
危害水稻的稻纵卷叶螟有稻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叶螟两种,50年代在四川省零星发生,60年代在部分地区间歇发生,70年代严重,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在绿色茂密的稻株上产卵。稻纵卷叶螟分散产卵,一个地方1粒,少数地方2~3粒。稻纵卷叶螟在稻叶背面产卵,有三五粒排列成鱼鳞状,很少有散卵。它具有远距离迁移和聚集的特点。
初孵幼虫先从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然后吐丝,卷起单叶管状苞片,一苞一虫。三龄以后,危害会转移,幼虫年龄越大,危害越严重。每只幼虫可吃5~9片叶子。(有1-4片苞片,最多7片。)
折叠稻飞虱
褐飞虱和灰飞虱是危害最大的稻飞虱。稻飞虱通常藏身于稻田中部稻株下部叶鞘和茎组织中,吸食稻茎汁液,稻苗受害部位出现不规则的长褐斑。在严重的情况下,水稻植株的基部会变成深棕色。由于茎组织的破坏,养分无法上升,水稻植株逐渐枯萎死亡,或倒伏。抽穗后,水稻下茎老化,稻飞虱移至上穗颈,使米粒成为空壳或半饱满,同时灰飞虱可传播水稻病毒病。
稻飞虱种类繁多,其中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①褐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部黄褐色,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黑褐色斑点。雄性全黑。短翅型:雌虫的小盾板中间是豆浆,两边各有一个半月形的黑褐色斑点。雄性都是黑色的。卵:红色长0.8毫米,略弯,最初乳白色,逐渐灰黄色,较细的一端有一对黄色眼点。卵是成组的,往往有15-30粒,卵痕不明显。卵产于叶片内侧,表皮常肿胀。若虫体近椭圆形,腹端呈圆形,若虫体初呈淡黄色,其眼为暗红色和黑色,腹后部有明显的白色横带3~4天。老若虫腹背部的白斑和白色横带更明显,体色为黄褐色或深褐色。
(2)、白背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雌虫的小盾中央黄白色,两侧深褐色,雄虫较小,小盾中央白色,两侧黑色。短翅形:雌虫的小盾几乎黄白色,两侧浅灰色,雄体灰黑色(野外不易看见)。卵:卵圆形略弯,有红眼睛,卵块松散地排成一行,卵帽不露出产卵痕迹。若虫橄榄形,腹端尖锐,幼时体灰,后灰棕色。落水时,后脚水平伸展。
发生特点:灰飞虱成虫危害水稻茎叶,取食部位普遍高于褐飞虱和灰飞虱,有趋光性和触痛性。产卵发生在稍厚的叶中,但也发生在叶基部的中脉和茎中。产卵标记大于灰飞虱和褐飞虱,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但最适时期为分蘖期至孕穗期。此时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
灰飞虱多在稻田稗草上产卵,产卵地均在稻、麦、稗草的下部叶片和叶片基部的中脉组织中。还可传播水稻、小麦、玉米等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矮缩病、玉米粗缩病。
控制方法:
滴油杀虫。每亩滴400~500克废柴油或废机油,田间浅水层保持20厘米。手动驱虫,虫子掉水里沾油死了。处理后要换清水,孕穗期后不要用这种方法。
传播毒土。每亩用乐果粉1.5公斤,湿润细土2公斤。
喷药,40%乐果乳剂0.5公斤,水800~1000公斤。
稻蓟马
稻蓟马非常小,其成虫为深褐色,有翅,爬行速度非常快。生命分为三个阶段:卵、若虫和成虫。若虫与成虫相似,淡黄色,非常小,无翅,常卷在稻叶尖端,吮吸稻叶的汁液。受损的稻叶脱水卷曲,稻苗变黄,稻叶上有点点白斑,心叶萎缩,远看像火烧。稻蓟马开花时聚集。
防治方法:由于水稻蓟马非常小,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在水稻严重受害并导致大量叶片卷曲时才被发现。所以要及时检查,消灭在幼虫阶段。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苗田、田间施药后留水层。水稻蓟马防治后,应补充速效肥,促进秧苗和分蘖生长。
水稻玉米螟
水稻玉米螟又称卷叶螟,往往几年发生一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常见的水稻包虫病有水稻玉米螟和水稻玉米螟两种,其中以水稻玉米螟最为常见。在一些地区间歇发生,是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常见害虫。发生特点:成虫白天飞行迅速,每天上午8-11点和下午4-6点最为活跃,以苞片、芝麻、大豆、油菜、棉花等花蜜为食。蜜源丰富的地方,危害严重。每天,雌性平均产120个蛋。产卵分散,稻叶背面靠近中脉,一片稻叶上产1~2粒,多为6~7粒。
1-2龄幼虫垂直卷成叶夹或叶缘中的小叶。3龄后卷叶数增加,始终卷2-8片,最多可达15片左右。4龄后为贪食,占一生所吃食物总量的80%。白天在苞片里进食。黄昏或阴天苞外有害,一生吃10片以上稻叶。植株矮,穗短,籽粒小,成熟期晚,抽穗不能进行,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期吸收水稻叶权。
第一代水稻玉米螟危害杂草和早稻,第二代危害中稻和部分早稻,第三代危害晚中稻和晚稻。第四代危害晚稻。世代重叠,第二代和第三代危害最大。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主要是由于6-7月降雨量大,湿度高,对稻纵卷叶螟有利,对天敌不利。
控制方法:
每亩喷洒2公斤2.5%敌百虫粉剂或1公斤六氟化甲基粉剂加10公斤细土,含毒土。
150克90%结晶敌百虫喷洒80-100公斤水。
稻纵卷叶螟
幼虫排便后开始在稻心叶吐丝,叶片两侧卷成管状虫苞。该虫藏在苞片内以叶肉和上表皮为食,抽穗后对幼嫩叶鞘有害。严重者卷叶只剩下透明白色的表皮,整叶枯死。
防治方法:喷洒250倍的25% 223乳剂和1000~1500倍的90%敌百虫。防治时间应控制在幼虫三龄前,傍晚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和以前一样,就要重新处理,或者可以通过施肥来防治病虫害。推荐海禾威水溶肥是完全水溶性的,不含杂质,可以疏松土壤,减少土壤污染,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玉米螟有什么区别?
农业防治:选择抗虫水稻品种,合理施肥,使水稻健康生长发育,防止水稻前期长势旺盛,后期爱绿晚熟。科学管理水分,适当调整田间搁置时间,幼虫孵化期降低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深水灌溉2-3天,以杀灭虫蛹。
2.
保护和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能力:我国稻纵卷叶螟的天敌有80多种,各虫态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每个虫态约有80种天敌。卵期的寄生性天敌,如类赤眼蜂、米赤眼蜂,幼虫期的赤眼蜂,以及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都对卷叶螟有很大的控制作用。
3.
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特别是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危害的特点,化学防治的策略应是在穗期严格对待受害世代,分蘖期不放松重害原则。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施用期应根据不同药剂的残效长短略有变化。击倒能力强、残效短的农药应在潜育高峰后1-3天施药,残效长的农药可在潜育高峰前或后1-3天施药。但在实际生产中,应灵活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参考实用化学品:40%毒死蜱EC、2%阿维菌素EC、5%氟铃脲EC(惠州科力龙生产的泰宝)、10%氟铃脲毒死蜱EC。上述制剂由山东省曲阜市农药厂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