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变化的原因 一年四季的成因图解

四季为什么会形成?

四季是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导致四季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学过地理的同学可能都知道。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季的原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季形成的原因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与它自转的平面有一个角度。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处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太阳光不同,从太阳那里接收到的热量也不同,所以就有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就气候而言,四季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3月到5月是春天,6月到8月是夏天,9月到11月是秋天,12月到2月是冬天。在南半球,每个季节的时间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南半球是夏天,北半球是冬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夏天。季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变化是渐变的。

四季的变化规律

从春分到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白天长,夜晚短,而南半球白天短,夜晚长。北极在极昼,南极在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总是大于平均值,而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小于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在东北方地平线升起,在西北方地平线落下。在春分这一天,全世界的太阳都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昼夜极值和太阳高度都与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从东南方向的地平线升起,在西南方向的地平线落下。

从夏至到冬至,北半球由夏转冬,南半球由冬转夏。在此期间,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极昼区越来越小。在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极夜带越来越小。太阳的高度在北回归线以北一直在下降,在北回归线以南一直在上升。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的升起方向由东北向东南变化,落山方向由西北向西南变化。秋分从正东方升起,在正西方降落。

从冬至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变夏,南半球由夏变冬。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极值、太阳高度的变化与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的升起方向由东南向东北变化,落山方向由西南向西北变化。

从冬至到春分,从夏至到秋分,白天的长度接近全世界的平均值(12小时),极端昼夜的范围在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接近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的升起方向逐渐向正东靠近,落下方向向正西靠近。

从春分到夏至,从秋分到冬至,世界各地的昼夜长度都在向一个极值变化,昼夜极值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于极端。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移动。

因为北回归线之间的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占用了很大篇幅,我们没有完全解释清楚,读者自己总结规律也不难。分析的时候,最好分成几个阶段。比如在北半球,可以看作是从春分到直射阳光的一个阶段,然后夏至为第二个阶段,从夏至到再次直射阳光的第三个阶段,下一个阶段从冬至到春分为最后一个阶段,太阳完成了一次回归运动。每个阶段的昼夜长短,太阳的高度,太阳的升降方向和正午太阳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时,太阳中午位于天顶以北,冬至时位于天顶以南)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四季划分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四季的划分,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平分线、二至或四日为界。但东西方国家划分四季所用的分界点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种方法我国传统的划分四季的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个作为四季的起点,二等分,二等分到中点。例如,春季的开始是春天,太阳子午线是315 & deg春天被分为中点,漫长的夏天是终点,太阳子午线变成45 & deg太阳运行90度。在黄道上。。这是一种传统而常用的方法。

第二种天文分类(即西方分类)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以太阳的春分点作为四季的起点,如以春季为起点,以夏至为终点。这四季比中国传统的四季晚了一个半月。

第三种为了准确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常用气候学的方法来划分四季,即现代学者张宝昆的分类和平均气温。还规定平均气温大于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10℃至22℃之间的时期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度地区的季节与气候一致,而低纬度地区和极地附近的春夏秋冬气温变化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度地区,每个季节的长短也不一样。这是四季。例如,北京春天有55天,夏天有103天,秋天有50天,冬天有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和农业,所以应用广泛。

第四种气候统计方法

因为一月一般是最冷月,春天是三四五月,夏天是六七八月,秋天是九千一百。

[On]

在春秋分点上,世界各地的昼夜长度和太阳高度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典型的从最大值(或最小值)向最小值(或最大值)过渡的特征。所以,把春分当作春天的中点,秋分当作秋天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夏至当天太阳高度最高,地表获得太阳能最多。因此,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同样,冬至作为冬天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

但从实际气候来看,夏至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所以气温的极值会分别延迟1 ~ 2个月。中国有& ldquo热度是三伏& rdquo,三九寒& rdquo声明。因此,将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可以更好地对应实际气候。所以西方的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无论是中国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一种天文划分方法。这是因为二分法、二分法和四分位数在天文学中都有确切的含义。他们都将一年分为大致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三个月,太阳运行90度在黄道上。。它们都不能反映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上的四季。

四季变化的原因 一年四季的成因图解

地球上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的倾斜,太阳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到某个地方,所以温度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每秒30公里,需要365天,5: 48: 46,也就是一年。

一年有四季,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四季形成的原因

地球一边自转一边公转,赤道面与黄道面形成23° 26 '的夹角。由于赤纬角的存在,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纬23° 26′之间来回移动。在地球上,除赤道外,同一纬度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的高度在一年中随季节而变化,导致同一纬度的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夏季是一年中日照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也是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秋为冬夏过渡季节,太阳辐射居中。

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这与地球的倾斜有关。正是由于地球斜着绕太阳旋转,阳光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北回归线为界,一年一次地扫过南北,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交替的现象。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地球围绕3月21日公转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阳光斜照,为春天,南半球为秋天。当地球转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夏季,而南半球是冬季。9月23日左右,太阳再次直射赤道,北半球进入秋天,南半球转入春天。当地球转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南半球进入夏季。接下来就要进入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又要开始了。

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与它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处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阳光和热量是不同的,所以就有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气候上,四季以温度来区分。在北半球,一般来说,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蝗盲季,12-2月为冬季。

在南半球,每个季节的时间与北半球正好相反。南半球是夏天,北半球是冬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夏天。季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变化是渐变的。

首先,地球上的四季是一种天文现象,它不仅是垂直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也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决定了温度的变化。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