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草能治什么病
磨盘草具有疏风清热、利水通淋、解毒消肿的作用
甜美、清淡、凉爽
适合人群
。干燥全草入药,有枝,皮肤有网状皱纹,气味微弱。具有疏散风热、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的功效。
1.疏散风热
磨盘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肺、肾经。具有良好的疏散风热、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虫蛀肿痛、流行性腮腺炎和风湿病。
2.利尿通络
磨盘草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对中耳炎、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有一定疗效,可用于治疗湿热淋病、排尿困难。
3.解毒消肿
磨盘草具有解毒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痈、疖、肿、痔,可外用或内服。此外,还用于中耳炎、睾丸炎等疾病。
营养价值
全草含木香烃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和没食子酸,地上茎含亮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香草酸、富马酸、咖啡酸、果糖、半乳糖和粘蛋白,花部分含棉酚。磨盘草还含有挥发油,包括氧化丁香酚、桉叶素、冰片等元素。
磨盘草对男人的坏处
磨盘草对男人的坏处
磨盘草(岭南采药录)
[同义词]金发姑娘, 唐栀草和白首乌
【汉语拼音】莫盘草
【英文名】印度苘麻
【拉丁动植物矿物名称】印度苘麻【西达印度】【来源】
【植物形态】狼尾草
每年生成一种多年生、直立、分枝、半灌木状草本植物,高0.5 ~ 2.5米,全部为灰色短柔毛。 叶互生,有长柄;卵圆形至宽卵圆形,长3 ~ 9厘米,宽2.5 ~ 7厘米,顶端短,基部心形,叶缘有不规则圆形齿,两侧有灰色绒毛。花单生叶腋,黄色,直径2 ~ 2.5厘米;花柄长,靠近顶端有节;花萼盘状,5深裂,绿色,密被灰色短柔毛,裂片宽卵形,短尖;花瓣5,比花萼长2倍以上;雄蕊众多,花丝基部连成一个短管;子房上位,心皮15 ~ 20枚,轮状排列。蒴果圆如磨盘,高约1.5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有15 ~ 20枚分果爿和短芒。种子肾形,星状微柔毛。
出生在沙地、荒野或路边。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台湾省等地。
【收藏】夏秋季节,全草割干。
【药材】干燥后的全草树干粗约2厘米,有分枝,外皮有网格状皱纹。如果是灰褐色,感觉很光滑。叶片皱缩,浅灰绿色,背面浅色,少数呈浅黄褐色,短柔毛,用手捻动时柔韧表面不易碎,叶腋有时有花或果实。轻微气体。
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狼尾草全草含有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黄酮苷类有:棉酚、棉酚、矢车菊素-3-芦丁苷。
【性味】①生药材的本质:味甘、平、无毒。\"
②求原本草:叶:涩,微温。\"
【主治】清热利湿,通窍活血。治疗腹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荨麻疹。
①基本药物:疏风平热。耳鸣耳聋,炖鸡,肉也可以。\"
②求本草:健脾止泻,黄糖与大米同煮。\"
③《岭南采药录》:可清化浊、开窍活血,亦可用于手痈。\"
④广东中医ⅱ:治小肠绞痛,肾虚津液,小便痛或浊,腮腺炎,骨蒸,乏力。\"
⑤广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清热,升降浊。治疗感冒高热、流行性腮腺炎、耳聋耳鸣、甲状腺脓肿、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1-2两;或者炖肉。外用:捣固。
【选择】治疗过敏性荨麻疹:干磨盘草一两片,瘦猪肉适量,水炖。(厦门新疗法及中草药文选)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没食子酸;地上部分含有亮氨酸、组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香草酸、香豆酸、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富马酸、p-β-Dβ-D-葡萄糖氧基苯甲酸、葡萄糖香草酰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β-谷甾醇、粘液和C22-C44。烷烃;花含有棉子素-8-葡萄糖苷、棉子素、棉子素-7-葡萄糖苷、棉子素和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狼尾草还含有挥发油,由β-蒎烯、石竹烯、氧化石竹烯、桉树脑、香叶醇、乙酸香叶酯等组成。
【药用植物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不耐寒。一般土壤都可以种植,而且耐旱肥沃,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旺盛。
栽培技术使用种子繁殖。第二年3月直接播种成熟饱满种子,按35厘米×30厘米的行距开穴,每穴播种3-4粒,覆土3厘米,播种后浇水湿润,7-10天即可发芽出苗。
田间苗高5cm左右,每穴留1-2株壮苗。
稀氮肥要稀后施一次。之后每月中耕除草追肥一次,施肥后再培土。雨季注意排水防洪。
不能吃狼尾草的人
它能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益气通窍,化痰润肺,祛风活血;用于腹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荨麻疹、排尿困难、头痛、中耳炎、耳背、甲状腺、咽喉肿痛、睾丸炎等症。
全草:性味甘、淡、平。人体肾经。根:味甘、淡、凉。孕妇,阴虚火旺的人不能吃磨盘草。
磨盘草子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副作用
【来源】来自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称】磨盘c m ᥀ o z
印度苘麻的种子。
拉丁植物和动物矿物名称:苘麻(L.) Sweet [Sida indica L.]
收获和贮藏:当果实在冬季成熟时,采摘它,埋下种子并在阳光下晒干。
【原形】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半灌木草本植物,高1-2.5米..多分枝,全株呈灰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4厘米,灰色短柔毛,丝状长柔毛;托叶钻形,向外弯曲;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3-9厘米,宽2.5-7厘米,先端短或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星状柔毛;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达4厘米,顶端有节,被灰色星状柔毛;花萼盘状,绿色,直径6-10毫米,密被灰色柔毛,裂片5,宽卵形,先端短尖;黄花,直径2-2.5厘米,5瓣,长7-8毫米;雄蕊柱为星状刚毛;心皮15-20,轮状,花柱5,柱头头状。果实为倒花盘,直径约1.5厘米,黑色,分果爿15-20枚,顶端截顶,芒短,有星状刚毛。种子肾形,星状微柔毛。花期7-10月,结果期10-12月。
[栖息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如平原、海岸、沙地、荒野、山坡、河谷、路旁等。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省、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油的脂肪酸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种子还含有谷甾醇和棉子糖。
性质和味道辛辣的;甘;寒冷
【归经】肝;大肠经络
【功能主治】用于通窍;丽水;清热解毒。⑩耳聋;牛奶和汗水是不可逾越的;水肿;便秘;痢疾;痈肿毒。
【用法用量】口服:研成粉末,1-3g。
【附方】1治赤白痢:将草籽放入锅中研磨,炒成粉末,每次一元,每日三次,饭前服蜜汤。2治痈肿:磨石草籽一颗,研磨到底,沸水洗净;此外,鲜叶和蜂蜜或红糖捣烂在患处。(功能: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