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技能举出12例吗?姓名事例?
樊梨花
樊梨花,中国古代女英雄,以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等多次演绎,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折太君
折太君(即历史上的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仁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
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
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明朝末期巴渝战功卓著的女将军、女军事家。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并且在四川、贵州地区又相继击败奢崇明、安邦彦、张献忠、罗汝才等叛军,取得成都之捷、重庆之捷、夔门之捷等。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爵。去世后谥号“忠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穆桂英
穆桂英-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虚构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高关索
高关索,明朝灵州人,高宣之女。其父本军籍,善制火器,遂为灵营炮手。以年老无子,赘婿于家,不数载,婿卒,亦无子,索年二十即不嫁。其后父卒,无充军者,索买一妇经营其家务,竟代父职。索躯长伟,多力善射,当事者试以弓马、火器诸务,悉中。窍防牛成虎围灵州,索随众守城,贼作云梯鱼贯而上,众惊惧,索为火筒烧之,贼不得上,且乘间更焚其梯,灵城保全,火器之力居多。后宁夏总兵劄授火器千总,河东道表其门曰:“女中丈夫”。
花木兰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著名女将。名好,“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商王武丁之妻。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著名将领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对巴方作战中,率领沚?布阵设伏,断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其驱入伏地,予以歼灭。是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曾率兵镇压奴隶反抗斗争。竭心尽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和特权,深受武丁宠幸,被封于外地,担负守土、从征的重任。
吕母
吕母(?~公元18),是新莽时期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
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荀灌娘
荀灌娘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从小不喜欢读书写字,更与针织女红无缘,却偏爱舞枪弄剑,打拳踢腿,小小的女孩儿家,比男孩子还要狂飚骠顽。她的父母无可奈何,索性顺其天性发展,并聘请名师授武艺。荀灌娘十岁以后已能骑马张弓,一根小银枪更是挥舞的出神入化,俨然就是个小女侠的模样。
历史上的女英雄有哪些?能否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华夏男儿多豪杰,但同样不乏巾帼英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说到女英雄,由于艺术作品的影响,有不少都为人们所熟知,但有的却只是文学作品的虚构人物,例如穆桂英。那么,历史上真正存在的女英雄,你又知道几位呢?
商朝妇好:有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是其原配王后,乃是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殷墟出土的甲骨卜卦表明,妇好曾多次受命征战沙场,攻克了诸多周边诸多方国。
武丁时期曾大肆对外扩张,使得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其一大重要臂助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一年夏天,商朝北境发生战争,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妇好主动请缨率兵出战,最终获得大胜。此后,武丁便经常让其担任主帅,先后击败周边二十多个方国。
甲骨文有“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的记载,而这也是妇好出兵最多的一次。要知道,受限于当时的生产能力和人口总数,彼时战争动用的人数往往不多,而这次攻打西羌妇好率兵一万三千,已经是规模极大的一次战争了。而此战之中,羌人的实力大为削弱,商之西境得以安定。
虽然妇好年仅三十多岁便去世了,但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却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
晋朝荀灌:12岁率军突围求援荀灌是颍川郡临颍人,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荀彧的五世孙女。荀灌自幼喜欢舞文弄墨,却爱拳打脚踢,舞枪弄剑,身为女儿身,却比男儿还要彪悍,常常跟在父亲荀崧身边行军作战,东奔西跑。
在名师指导之下,荀灌小小年纪就有了一身好武艺,刀枪剑戟,骑马射箭样样娴熟,尤善枪法。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建兴三年(315年),奉长安所遣征南大将军,监荆、梁、益、宁四州第五猗之命,杜曾率领一万兵马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
眼看城中粮食即将耗尽,荀崧便打算派人到襄阳求援,当时年仅12岁的荀灌,便主动请缨出城求援。荀崧开始不同意,后来经过荀灌多次恳求,他终于答应了。荀灌于是带领十几个勇士,穿越杜曾的重重包围,最终抵达到达襄阳。南中郎将周访派遣其子周抚,会同襄城郡太守石览援救宛城,最终击退了杜曾的军队。
蔡东藩在《两晋演义》中评价,“(荀灌)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中,得未曾有。”
前秦毛皇后:率军力战不退,被俘宁死不屈毛皇后是将门之后,其父为前秦镇守上邽的将军毛兴,出身将门的她自幼习武,一身功夫极为出众。长大之后,毛氏嫁给了前秦高帝苻登,并被立为皇后。
毛氏虽然贵为皇后,但因其擅长骑射,又极为悍勇,因而在苻姚之战中,毛皇后也随军出征并统军一万,负责驻守苻登的辎重粮草重地大界营。后来,后秦姚苌因战局不利,便派儿子姚崇率军绕道偷袭大界营,毛皇后则与苻登率军两面夹击,斩杀后秦军队两万余人。
然而,取胜之后的苻登却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姚苌得知之后便亲自率领三万骑兵再度偷袭大界营,毛皇后虽然率领军队和女侍卫力战不退,但最终还是因寡不敌众而战败,而她自己也力竭被擒。姚苌见毛氏美貌出众又武艺高强,便想纳其为妃,但却遭到毛皇后的怒斥。
姚苌见其宁死不屈,虽然不忍,但无奈之下还是命人将其推出帐外,斩首示众,毛皇后就此香消玉殒,年仅21岁。
南北朝冼英(谯国夫人):巾帼英雄第一人、岭南圣母冼英,又称冼夫人、冼太夫人、谯国夫人,是南梁、南陈、隋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因率领汉、俚各族百姓归附隋朝而被封为谯国夫人。历朝历代也曾对其进行多次追封,尊称其为“岭南圣母”。
冼英本为广东茂名人,自幼跟随父兄逞勇斗狠,颇有男儿气概,后嫁给北燕后裔、高凉太守冯宝为妻,婚后两人共同主政,一起处理政事。隋朝攻灭南陈时,她以岭南的粤西、桂南、海南之地归顺隋朝,而在此后的岭南反隋运动中,她又不顾年老之躯,协助朝廷平定岭南,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冼夫人以边陲番族历事三朝,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冼夫人不仅在协助梁、陈及隋三朝治理岭南方面业绩辉煌,而且她还是一位杰出的女将军,一员勇冠三军的猛将。
冼夫人先后被陈朝、隋朝敕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死后谥封为“诚敬夫人”。明太祖和清朝同治帝分别追封为“高凉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则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唐朝平阳公主:大唐开国功臣,娘子军、娘子关因其得名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史书上虽然没有留下她的名字(李秀宁乃虚构),但对于她的战功记载却较为详细。后世甚至称,大唐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的,另一半则是平阳公主打下的,这个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其功绩。
作为李渊与嫡妻窦皇后的爱女,成年之后嫁给了遂末武将薛绍,两人就此居于长安。当李渊决定起兵之后,薛绍返回李渊身边,平阳公主返回了关中李氏庄园,散尽家财聚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并凭借胆色收编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仅仅三个多月便扩军数万。她不仅多次率军击退朝廷军队,而且接连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因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平阳公主被当地百姓称为“李娘子”,而将其军队称之为“娘子军”。
当李渊率军进入关中时,“娘子军”已经扩充至七万,且已经在关中打下了一片极为可观的地盘。此后,平阳公主又与李世民合兵攻克长安,李渊称帝之后则封其为“平阳公主”。关中平定之后,平阳公主则奉命前往山西驻守李家大本营,而其驻兵之处后来便被命名为“娘子关”。
然而,此后平阳公主的事迹便不再见于史料,再次出现则是在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初,原因则是平阳公主的突然去世,对于这位战功赫赫的女儿,李渊为其举办了极为特殊的葬礼,而平阳公主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女性。
北宋折太君:出身“折家将”的“杨门女将”“杨门女将”虽然极为出名,但其中多数均为文学作品虚构,与她们不同的是,折太君却是确有其人。从其祖父折从远开始,折家便是府州(今陕西府谷)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从其父折德扆开始,“折家将”便成为了北宋的名将世家,包括其父折德扆、兄弟折御卿和折御勋,以及折家后代折惟昌、折继闵、折克行、折可适、折可存等先后八代为将。
生于武将世家的折太君,青年时期便已经成长为了一名熟知兵法、文武双全的女将,经常协助父兄抵御外敌。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结亲,折太君嫁给杨业之后,便随夫侍奉北汉,夫君在外征战,她便组织杨府的男女仆人丫环习武。
北汉被灭之后杨业归宋,折太君便又迁居开封府。雍熙三年(986年),杨业于“雍熙北伐”途中阵亡,折太君据理力争,上书陈述杨业战死缘由,最终使得潘美官降三级,监军王侁和刘文裕则被削职为民。
作为“杨门女将”的核心人物,史书关于她的记载并不多,其事迹大多出自《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等艺术作品。不过,杨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名将世家,杨业不幸战死之后,与折太君的贡献应该是分不开的。
南宋梁红玉: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出身武将世家,自幼便随父兄练了一身好武艺。北宋末年,方腊发动起义,官兵屡次围剿失败,结果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均因平定方腊起义时延误战机而被处死,梁家就此衰落,而梁红玉最终也沦落为了京口营妓(军营之中的妓女)。
方腊起义被平定后,童贯班师回朝后召营妓侑酒,梁红玉因此与韩世忠相识并嫁给对方,韩世忠的原配夫人白氏去世后,梁红玉便成为了韩世忠的继室。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建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梁红玉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战功,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此后,梁红玉多次随韩世忠出征,并在建炎四年(1130年)的“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
绍兴五年(1135年),梁红玉随丈夫韩世忠出镇楚州,结果在同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年仅33岁。史书中虽然对梁红玉有记载,但只是称其为梁氏,“红玉”则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的名字。
明朝瓦氏夫人:明朝第一抗倭女将瓦氏夫人本名岑花,其父岑璋乃是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土官,其自幼便聪明好学,不仅饱读诗书,而且习练武艺、精通兵法。成年之后,岑花嫁给了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改称“瓦氏”。
岑猛作为土官,平日里飞扬跋扈、不服朝廷,结果最终因屡屡侵犯临部、不服征调而被朝廷派兵围剿,最终与其子岑邦彦战败身亡。岑猛死后,因其子岑芝年幼,瓦氏夫人代其主管政务,岑芝后又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奉调前往海南镇压黎族叛乱而战死,瓦氏夫人便又担负起了抚育岑芝之子岑大寿、岑大禄的责任,并继续掌管州内政务。瓦氏夫人理政极为出色,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赢得了百姓的广泛爱戴和拥护。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由于倭患严重,瓦氏夫人奉命率兵前往江浙前线征倭,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隶属于总兵俞大猷指挥。次年四月初五,瓦氏奉令到漕泾镇截击倭寇,因敌众我寡,被敌重重围困,战斗激烈,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阵亡,瓦氏极为愤怒,亲自披发舞刀,往来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奋战而出。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倭寇由平望奔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瓦氏参加对倭寇进行追击围剿,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三千多人。五月初五,敌经金山卫,又被瓦氏击溃。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兵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
由于瓦氏抗倭有功,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而这也是“瓦氏夫人”这个称呼的来源。后因主战的总督张经被严嵩陷害入狱,瓦氏悲愤之下告老还乡,不久之后病逝,享年59岁。
明朝秦良玉:唯一一位位列王朝名将的女性秦良玉,明朝忠州人(今重庆中部),擅长文章和骑射的她堪称文武双全。明末天下崩溃之际,秦良玉以一介女子之身,率领“白杆兵”屡屡出战,立下赫赫战功,就连崇祯帝也曾作诗四首对其大肆赞赏。
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乃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杨应龙在播州发动叛乱,马千乘奉命率军三千前往平叛,秦良玉则率兵五百押运粮草,后夫妻二人均立下大功,秦良玉更是位列南川路战功第一。
马千乘后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因得罪监军太监邱乘云而被囚禁致死,秦良玉因儿子马祥麟年幼,遂代领夫职。明末天下大乱,秦良玉与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历朝历代在修史时,即使要为女性名人列传,往往也只会将其列入列女传中,而秦良玉则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作为王朝名将而单独列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太平天国苏三娘:天地会出身的太平天国女将苏三娘原姓杨,本是一个江湖卖艺女子,擅长使用飞镖,后嫁给苏三为妻。苏三本是灵山天地会首领之一,手下有一支农民起义队伍,苏三娘于是便经常跟随丈夫外出征战。后苏三因叛徒出卖被杀,苏三娘为丈夫报仇之后,遂率部加入太平天国。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苏三娘率天地会两千余人到武宣东乡墟加入太平军,参加金田起义,跟随洪秀全转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位至女军军帅,先后参与守永安、围桂林、打长沙、攻武汉、破南京等战役。入南京城后,苏三娘任女营副总管,协助洪宣娇管理女营。
咸丰三年(1853年),苏三娘奉命与罗大纲各率男女军攻打镇江,战斗中她冲锋陷阵,飞身登城,其英雄事迹不胫而走。之后,苏三娘奉命镇守镇江,曾指挥女军多次粉碎了官兵的反扑。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从咸丰四年(1854年)之后,威名赫赫的苏三娘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史籍中关于她的记载几乎不见了。《天国志·列女传》对她最后的记载是,“乙荣五年(太平天国历,即1855年)嫁与罗大纲,自后无闻”。
除了以上十位之外,著名的巾帼英雄还有替父从军花木兰、镇国夫人樊梨花、勇抗蒙古杨招讨、白莲教首领唐赛儿、南明侠女杨娥、将门虎女葛嫩娘、秦淮八艳柳如是等等,她们虽是女儿身,但其故事却同样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
历史上的女英雄你最喜欢谁?
应古月老友邀请,要我回答历史上的女英雄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因盛情难却,现就个人略知详情谈点肤浅看法,全当是学习与交流。
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出现了无数巾帼英雄,而我心中的英雄,是“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
穆桂英是我在小说和电视剧中,是我最佩服的偶像之一了,她贤淑稳健,她文武双全,她足智多谋,她聰慧伶俐,她打破了一个常言: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像武则天一样把男人踩在了脚下。她还是中国古代四大杰出巾帼英雄之一。就因此,她也变得家喻户晓。
中国古代,在家是贤妻良母,知书达理,上阵能杀敌的四大杰出女杰,非梁红玉、樊梨花、花木兰和穆桂英莫属,可是将前三位加在一起,也没有穆桂英一个人著名,为什么这样说呢?小编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历史不会和谁开玩笑,没有穆桂英,怎么会评出古代的四大巾帼女杰,再说,最近山东肥城地区,已经找到了穆桂英的家谱,这都可以做为活生生的佐证,证明穆桂英的真实存在。
话说杨家忠心保国,为破天门阵,杨五郎需要降龙木做斧柄,杨宗保到木柯寨去讨降龙木,与穆桂英打起来,连战三个回合,兵败被擒,小穆竟爱上了被她战败的小杨帅哥,桂英見其青年秀丽,言词慷慨,两道浓浓的眉毛也浮现柔柔的涟漪,白净的皮肤衬托着淡淡桃白色的嘴唇,俊美突出的五官,完善的脸型,怎不让穆桂英动心,即便上前亲自松梆,柔情绵绵结为连理,冤家成伴侶,相亲相爱度其幸福一生。
穆桂英与杨家一门忠烈、杨宗保结成大宋新一代虎将,在历史上内除奸恶卖国之徒,外扫贼寇忠心报国,让人为之动容。
穆桂英英姿飒爽、气宇轩昂,她是沙场上的骁勇将领。她在家庭却是温柔娇媚、仪态万方,也是将相家的贤妇娇妻。一门英烈的杨家女将,她是中流砥柱,亦是大宋朝庭最后的一道防线。
穆桂英作为少夫人,文武双全、刚柔相济的形象也是最为优美的。她居家时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像一朵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她失夫(杨忠保)时魂飞魄散,“恰似万丈深崖坠身汪洋”,她身披孝服,像一枝横遭风雨的雪白梨花。
穆桂英满身戎装时,挥枪飞舞,那一种压倒须眉的勃勃英气,活像一丛绵里藏刺、色中带刀的霸王花;她的悲伤,凄厉哀怨中带着肃杀之气、妩媚动人中挟裹着金戈铁马,荡气回肠中流动着奇智大勇,活像一朵贴近人心,呼应情意的解语花,也是电视剧及小说《杨家将》中的重要人物。
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出征。穆桂英率十二寡妇西征,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穆桂英年轻时,敢于向男权社会挑战,自作主张,挑选丈夫,不受礼制规矩框架限制。刚过门的媳妇,就敢于挑大梁,挂帅破天门阵,丈夫不服令,铁面无私挨打军棍,可晚上回帐,仍是柔情脉脉,尽到做妻子的义务和责任。正是这样一个好女人,柔中有刚,刚中见柔;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人到中年还跨上桃花马出征,风韵不减当年。
穆桂英曾为大宋国家社稷做出了重大贡献。
1、抗辽一-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的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
2、征西一-穆桂英率12寡妇征西,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使西夏议和臣服。
3、平南一-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平定侬智高叛乱实为狄青挂帅)
4、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
穆桂英的豪气,在提倡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个时代,如此作为,是很能激励人心的。正所谓:妇女尚如此,男儿安可蓬;农耕社会大家庭很讲究和谐,在天波府里男人少,寡妇一大群,却能懂得调节、平衡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看来她是很有些豁然大度的;对于朝廷,凡皇帝和大臣背离轨道者,就不买帐,她没有当年老令公和杨六郎那种逆来顺受,负辱忍耻的行为了。
穆桂英在杨家归隐山林时,她又是积极的支持者。虽然立志归隐,不理朝中的政治风云。但一旦国家需要,立刻放弃个人恩怨,率兵出征。每临战阵,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最后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完成了忠节大义。
穆桂英与佘赛花有许多共同点,佘赛花是因为打败了杨继业,杨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败将;她们俩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但穆桂英比佘赛花高出一筹的是战术。许多她的故事都关系到她的战略。佘赛花的战争故事却是寥寥无几。
杨家将都是豪杰,都为国家付出一切代价,特别是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得到人们最多敬意的女性之一了。
穆桂英是公众喜欢的巾帼豪杰。题主问为什么?为节省笔墨,现以这首七言《咏穆桂英》耒作结。
滴泪崖前翠柏悬,荒冢沙场忆当年。
秀鸾刀破天门阵,桃花马踏西夏川。
三千巾帼摧敌胆,十二女杰殁关山。
满门忠烈杨家女,为国捐躯第一先。
后记:2012年一部名叫《穆桂英挂帅》的古装历史剧掀起了一阵热潮,剧中饰演穆桂英女主虽算不上流量女星,但却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人至今回味无穷。
,
2021.9.28日于长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位女英雄,妇好毛皇后秦良玉平阳公主如何排名?
在中国古代,排到第一位的是,骊山圣母之徒,樊梨花,18岁下山,嫁给了薛仁贵之子,王禅,老袓,也就是鬼谷子,徒弟,薛丁山,樊梨花,打败了,突厥,平息大唐西部,以后攻打北国,两次战争,樊梨花,用兵如神,显示了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堪称古代,女中豪杰第一人,第二个是,花木兰,替父从军,谱写,千古佳话,女扮男装,方显英雄本色,千古佳话,平阳公主,是李渊的姑娘,嫁给了,柴绍,帮助他父亲,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千古传佳话,在古代当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又在军事才能讲,比不上,樊梨花,樊梨花是统帅,平阳公主是战将,各有千秋,再一个,宋朝杨家将的,佘老太君,何穆桂英,都是巾帼英雄,为大宋的天下,呕心沥血,报效国家,传媒,千古佳话,万古流芳!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是那四个?
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是下面这四个:
1、花木兰,唐代,史上并无记载有无老公。
2、樊梨花,唐代,夫君是薛丁山。
3、穆桂英,北宋,丈夫是杨宗保。
4、梁红玉,南宋,丈夫是韩世忠。
详细介绍如下:
1、花木兰: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2、樊梨花: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3、穆桂英: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4、梁红玉:因家贫战乱流离润州为妓。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应有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