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促进水稻分蘖?
促进水稻分蘖是水稻生长的主要任务之一。水稻的产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分蘖数尤其是有效分蘖数起着重要作用,它将决定水稻最终的合理穗数,进而直接危及产量。危及水稻分蘖的因素。温度:水稻分蘖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均不利于分蘖生长,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
2.必需元素:氮、磷、钾对分蘖有显著影响。在分蘖期,水稻植株体内三种元素的临界点分别是:氮(N) 2.5%,磷(P2O5)0.25%%,钾(K2O)0.5%,当叶片含氮量为3.5%时,分蘖旺盛。
3.阳光照射:水稻分蘖期,阳光充足时分蘖产生快,雨水稀少时分蘖延迟,分蘖减少。
如何促进水稻分蘖?1。种类
选择分蘖能力较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此外,在移栽苗到街上的整个过程中,从运输到种植,尽量避免伤根,也要防止人为因素伤苗,提高移栽质量,促进有效分蘖。
2.犁
在优良的翻耕作业中,对提高水稻的分蘖也是有效的。土地要平整,水要一寸一寸地保持,消灭田里的污垢。同时要施足肥,为移栽苗提供优良的生长场所。
3.种植相对密度
有效种植相对密度也能促进水稻有效分蘖。如果种植过密,看似分蘖多,但企业内总分蘖数减少。如果种植过密,会损害单株的分蘖数,而且分蘖后期以后,田间的通气性和透明度会减弱,对后续的一系列生长都是不利的。
4.排水和干燥土地
适度排水旱田不仅能提高分蘖率,而且有利于有效分蘖。移栽后,前期可按浅水灌溉增加分蘖数(不必长期灌溉),中后期可按旱田抑制分蘖,避免分蘖过多,提高有效分蘖率。
5.栽培技术
做好除草防病,以及追施分蘖肥,有利于水稻一切正常生长,促进分蘖,提高有效分蘖,操纵无效分蘖。
6.使用化肥
高产高产包内容能使水稻脱顶芽促进分蘖,促进小穗分裂,促进花芽分化,增加每穗粒数,防止衰老,黄化好,灌浆度提高,空壳减少,千粒重增加。
分蘖是什么意思
分蘖:小麦、水稻等。在地下或近地面的茎基部分枝。有效分蘖是能抽穗结果的,无效分蘖是不能抽穗的。
分蘖期:谷类作物的物候期。标准是第一个分蘖芽萌发,伸出基叶腋1-2厘米。全株分蘖50%以上的日期为全株分蘖期。
分蘖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期,主要生长根、叶、分蘖等营养器官。是植物根系生长最旺盛、大量发育的时期,也是生殖器官开始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就叶片而言,这一时期近根叶全部长出,出叶数约占总叶数的3/4。分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群体和分蘖数在起床拔节前达到高峰,是调节群体发育的主要时期。
扩展信息:
水稻分蘖:
从移栽到幼穗分化进入分蘖期,这个过程需要30天左右(因品种、播期、育秧方式不同而不同)。分蘖期可分为返青期(移栽)、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
绿化期:移栽苗在拉运移栽过程中受伤,称为植物伤。所以移栽后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变绿,长出新根,称为复壮期。
复壮期的长短与植物损伤的大小有关。植物损伤小的复壮期短,植物损伤大的复壮期长。
一般插入后5 ~ 7天即可变绿。比如早稻要在阳光温暖的日子种植,晚稻要在凉爽的日子种植。铲苗的比拔苗的早变绿,有的铲苗的不变绿(插上后不会变黄)。
有效分蘖期:返青后,如果条件适宜,可以从假茎基部的腋芽上长出新植株,称为分蘖期。
参考:百度百科-分蘖
水稻生长的几个阶段是什么意思
水稻生长发育
水稻从播种到成熟的天数称为整个育成期,从移栽到成熟称为大田(本田)生长期。水稻的生长期会随着其生长季节的温度和日照时数而变化。同一地区同一品种在适时播种、适时移栽的条件下生育期相对稳定,这是该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稻的一生》(王伟进,1998年8月)
苗期:幼苗期
苗期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阶段:分化期完成期<苗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开始到拔苗的时期;分蘖期是指从插秧到返青到拔节期。移栽后幼苗根系受损,地上部分恢复生长需要5-7天,根系萌发新根。这个时期被称为绿色转折时期。水稻返青后开始分蘖,直至拔节期停止,部分分蘖有一定数量的根,抽穗结实后称为有效分蘖。以后出生的一部分分蘖不能抽穗结实或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无效分蘖。有效分蘖产生于分蘖前期,称为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产生于分蘖后期,称为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长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多,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部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肥水管理搭建高产苗架,对群体素质要求高,应防止营养生长过快。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害,而且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对水稻产量的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穗开始生长的时期,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抽出至稻穗完全开花的时间,一般为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从稻穗开花到籽粒成熟的时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全成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长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籽粒形成和充实,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中要特别注意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叶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的转化率,做到穗足、穗型大、千粒重高、结实率高。
水稻是一种喜温作物。粳稻的生物零度是10℃,籼稻是12℃。早稻第三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容易感染棉腐病,造成烂秧、死秧。后季稻苗温度高于40℃时,容易灼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 ~ 17℃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小孢子期和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 ~ 17℃,会造成小穗退化,无籽粒增多,抽穗推迟。抽穗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5 ~ 32℃(杂交水稻为25 ~ 30℃)。当平均温度连续三天低于20℃(粳稻)或连续两到三天低于22℃(籼稻)时,容易形成空壳和瘪粒,但当温度高于35 ~ 37℃(杂交稻高于32℃)时,结实率会下降。灌浆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3℃~ 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动变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当温度低于13 ~ 15℃时,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更能适应低温,
因为高温下水稻的光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籼稻为25 ~ 35℃,粳稻为18 ~ 33℃。当籼稻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粳稻温度低于15℃或高于38℃时,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温度升至32℃时,水稻根系呼吸迅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在38℃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减缓,而水稻叶片呼吸随温度从20℃升至44℃呈线性增加。低温(尤其是霜冻)下,光合效率受到抑制,水稻根系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关闭,叶片枯萎。根系呼吸对高温危害比叶片更敏感。
湿稻整个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mm之间,田间蒸腾系数在250-600之间。水稻的总蒸腾量随光照、温度、水分、风、施肥、品种的光合效率、生育期和成熟度而变化。单季中晚稻蒸腾量在孕穗期最高,双季早稻在花期最高,双季晚稻在拔节孕穗期最高。当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7%时,水稻的光合效率开始下降;当空气相对湿度为50 ~ 60%时,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最强。随着湿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水稻需要水层灌溉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腾强度,促进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积累和物质的运动。漫灌的适宜深度为5 ~ 10 cm,但为了清除土壤中的有毒还原性物质,提高土壤渗透性和根系活力,应进行不同程度的露地和晾晒。水稻苗期宜采用浅水灌溉,有利于生根;在分蘖期,为了促进树分裂,用水调节温度,水层保持在2 ~ 3厘米左右。分蘖后期排水促进根系发育。拔节孕穗期是水稻最需要水分的时期,适宜深水灌溉(6 ~ 10cm);根据天气和土壤条件,抽穗开花期可轻度脱水或保持一定水层,空气相对湿度70 ~ 80%有利于施肥;灌浆期田面宜有浅水,乳熟后期宜干、湿、干,有利于提高根系活力和物质分配运转。水稻减产以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灌浆期最为严重,返青期缺水影响秧苗成活和分蘖。减数分裂期间缺水导致大量小穗退化,抽穗延迟,结实率下降。抽穗期干旱影响抽穗,严重减产。在灌溉期间,由于干旱,粒重下降,影响产量。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和开花期对淹水最敏感。长期淹水会导致死苗,幼穗腐烂,结实率下降。
光照水稻是喜阳作物,需要高光条件。水稻单叶饱和光强一般在30000-50000勒克斯左右,而群体的光饱和点随着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最高分蘖期在60000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达80000勒克斯以上,但随着光照的增加,其光合作用不如C4作物玉米明显。据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1976年统计,50个水稻品种的光合速率为34.5 ~ 62.1mg & # 8226;分米-2 & # 8226;当-1(平均约44.6mg & # 8226;分米-2 & # 8226;同化量因品种、叶龄、含氮量和叶片厚度而异。在光饱和条件下,水稻上部第一、二叶的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显著高于第三、四叶(见图)。稻穗的光饱和点为10000 ~ 30000勒克斯,最大同化量为2mg & # 8226;分米-2 & # 8226;时间-1。叶鞘的光饱和点为20000 ~ 40000勒克斯,最大同化量为3mg & # 8226;分米-2 & # 8226;时间-1。
据观察,水稻抽穗时,如果叶面积指数为7.1,展叶90%被冠层顶下30cm处的阳光叶拦截,而直立叶只有50%被拦截。因此,理论上直立叶水稻群体的净光合速率大于水平叶水稻群体。然而,当叶面积指数相当小时,水平叶水稻群体表现出更高的光合作用。此外,当阳光直射时,水稻群体的叶片只有一侧受到强烈光照;当阳光散射时,该组下层的叶子比阳光直射的叶子接收到更多的光。当群体叶面积指数大于3时,反射辐射约为太阳辐射的20%,群体吸收的太阳辐射在孕穗期最高,齐穗后逐渐减少。大部分能量被传导和蒸腾作用所消耗。水稻净光合强度最多不超过总吸收能量的5% ~ 6%,其中净能量转换率孕穗期约为5%,抽穗期约为7%,之后迅速下降。水稻是短日照作物,不同品种对日照长度的反应不同。在广州,41个品种被人工控制光照长度,它们的反应如表2所示。可见,早稻和中稻没有一定的抽穗临界光长,在短日或长日都能正常抽穗,属于短日不敏感型;大部分晚稻品种在短日照下促进抽穗,长日照下延迟抽穗,抽穗临界光长严格,短日照敏感。
水稻叶片上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CO2浓度为100μL/L/L时,水稻幼苗的生长速率是CO2浓度为300μl/L/L时的2.5倍以上..稻田CO2浓度一天的变化可达60μl/L/L,稻田不同层次CO2值的最大差值中午可达40μl/L/L。稻田的CO2通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P=D1-2(C1-C2),P是CO2通量,C1和C2分别是Z1和Z2以上的CO2浓度,D1-2是Z1和Z2之间的交换速度(与风速有关)。当稻田风速大于0.3 ~ 0.9 m/s时,足以进一步增强光合作用所需CO2的输送。水稻对CO2的吸收受O2含量的影响很大。当O2浓度低至3%时,水稻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会明显加强;但会直接破坏水稻的受精过程,产生严重的不育。
光温反应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变化是由光敏性、温度敏感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三个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反映水稻品种在高温短日照下的生长期;光敏性反映了水稻品种对不同日长的响应特征,光敏性强的品种在短日内生育期明显缩短;温度敏感性是水稻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反应特征。温度高时,温度敏感性强的品种生育期会明显缩短。温度敏感性、光敏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特征如表3所示。
生产和气象
我国水稻品种抽穗期天数与纬度、海拔和经度的关系表明,从南到北,年平均气温下降0.8℃,水稻生长期平均气温下降0.3℃,夏至日长平均增加(无等差)5.4分钟。自西向东,水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和日长向东每5度变化不大,抽穗天数也差不多。因此,水稻由南向北引进时,平原向高原移动,生育期延长,抽穗慢,宜引进早熟品种;北方水稻南移,高原向平原转移,生育期缩短,适宜引进晚熟品种;事物相互引入,生长期变化不大,容易成功。此外,在低纬度地区(26 N以南),早、中、晚籼粳可以在当地相互引种。南方中纬度地区(26 ~ 32 N)可引进早、中稻和早熟晚籼稻、粳稻,北方中纬度地区(32 ~ 40 N)可引进早、中粳稻。高纬度地区(40 ~ 53 N)只能引进早粳稻。
早稻适宜在10℃以上的稳定温度(地膜苗8℃左右)播种,15℃以上播种;早籼稻12℃以上播种,17℃以上种植。为保证水稻齐穗开花期基本不受低温危害,粳稻安全齐穗期日平均气温应保持在20℃以上,连续3天以上不出现20℃以下低温,籼稻(包括杂交稻)为22 ~ 23℃,连续2 ~ 3天不出现22 ~ 23℃以下低温。北方早粳稻和南方早籼稻也要避免孕穗期的冷害(最低温度粳稻不低于15℃,籼稻不低于17℃)。要使水稻抽穗灌浆期适宜光温水分,尽量避开病虫发生期,以获得较高的光合产量和籽粒产量。
合理的群体结构水稻抽穗灌浆叶面积指数与产量有很大关系。最佳叶面积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量,我国水稻齐穗期最佳叶面积指数为6.0 ~ 8.0。水稻早中期适宜群体应根据气温和季节条件掌握。早中稻季短,要求叶面积增加快,晚稻要求叶面积增加慢,但一般要求在中期(拔节后10 ~ 15天)收行,有利于壮秆、大穗。
杂交水稻制种与气象①双亲播期之差的有效积温差(x):x = a-(B-B/),其中a和B分别为双亲从播种到抽穗的有效积温值(见表4),B/为保证双亲花期相遇,母本比父本提前2-3天抽穗所需的有效积温。亲本的开花特点差异很大。父本花期相对集中(5 ~ 7天);母本花期分散(15天左右),父本分两个阶段播种,母本比第一父本早2 ~ 3天开始抽穗。②根据开花天气条件确定开花时间的相遇时间。正常天气下,杂交水稻父本(以IR24为例)上午9-11点开始开花,下午1点左右闭颖,高峰期在上午10-11点。母本(如珍汕97)上午7-10时开始开花,下午2-3时闭颖,无明显高峰期。整天下雨没有花;阴天开花开始时间推迟,集中;时晴时雨,雨势间隙集中。秋季制种穗温在27℃以下(春繁30℃),较高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开花。
水稻生长有哪些阶段,分蘖期是什么意思,有多少片叶子?
水稻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过程称为水稻生命。水稻的生长期是从出苗(第一片完整叶片露出2cm)到成熟的天数。水稻按生育期可分为种子萌发期、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1.种子发芽期是从播种到发芽的时期(胚根的长度是种子的两倍)。
2.苗期是水稻从发芽到第三叶发育的时期,从出苗到移栽的时期是移栽前。
3.返青期是指水稻从苗圃移栽到田间(水田)后,由于植物伤害等原因,秧苗暂时停止生长的一个恢复期。
4.分蘖期是从分蘖到幼穗分化的时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因为北方寒地水稻是重叠品种,幼穗分化的有效分蘖期开始,无效分蘖期进入下一个阶段。
5.长穗期是幼穗分化至抽穗的时期。
6.抽穗结实期是从抽穗到成熟的时期,包括抽穗、开花、灌浆、乳熟、蜡熟和完全成熟。
按叶龄模型管理水稻更科学。
关于你问的叶子,是关于水稻叶龄诊断的知识。水稻主茎的每片叶子从顶端到完全展开称为一个叶龄。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叶片、分蘖、茎、穗等其他器官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器官共伸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对叶龄过程的考察,可以推断出其他器官的生殖过程,这就是生殖过程的叶龄诊断。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以水稻叶龄模型理论和器官共伸理论为基础的水稻田间管理科学技术,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经验和时间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以11叶品种为例。在4叶期,第一片叶子将长出分蘖,在8叶期,水稻幼穗将开始分化,这也是有效分蘖的结束,在9叶期,水稻将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