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常见的病害有叶枯病、叶枯病、锈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粗缩病等。1.大叶枯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100克加水50公斤进行喷雾处理,可喷2-3次。2.斑点病:喷洒8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3次。3.防锈:喷洒300倍的50%硫磺悬浮剂2-3次。
1.大叶枯病
1.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叶鞘和苞片。病后叶片下会出现蓝色涝斑,向叶脉两端蔓延,呈纺锤形(面积约5-10厘米),病情严重。
2.预防和控制方法
(1)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克与50公斤水混合,每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从心叶末期至抽雄期,每亩喷施50%好素净可湿性粉剂50克,每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
二。小斑点病
1.症状
植物的叶、茎和穗是该病的主要为害部位。发病后,患处会出现褐色的小涝斑,然后斑会扩大到0.5厘米左右。
2.预防和控制方法
发病初期,每隔7-10天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次,连续喷洒2-3次。
三。锈
1.症状
(1)植物的叶、穗、苞是该病的主要为害部位。发病后,叶片正面和背面会出现淡黄色的斑点,然后斑点会逐渐扩散,长成圆形的脓疤(斑点会逐渐扩散,长成圆形的脓疤。
(2)发病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圆形突起,破裂后会散出黑色粉末,导致叶片过早死亡。
2.预防和控制方法
发病初期,每10天喷一次50%硫磺悬浮剂300倍,连续喷2-3次。
四。茎腐
1.症状
植物的根茎是该病的主要为害部位。病害发生后,植株的茎基部皮层变成浅黑色(茎基部周围一圈),叶片会变黄枯萎。如果病情更严重,那么,
2.控制方法
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五.丝黑穗病
1.症状
(1)病株的穗和顶小,基部大,不吐花丝。
(2)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苞叶不易折断,黑粉不外露。发病后期,苞叶折断后会释放出黑色粉末。
2.控制方法
(1)用0.4%的2%立克秀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2)抽穗前喷施20.75%万兴乳油1500倍或40%福星乳油6000倍。
不及物动词宏观萎缩
1.症状
(1)心叶基部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点状斑点,然后慢慢向全叶蔓延,叶背面中脉出现蜡状白色突起,长短不一。
(2)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
2.控制方法
(1)播种时,用20% & ldquo;病毒A & rdquo按种子用量的0.2-0.3%与75%甲拌磷乳油混合,拌种。
(2)3-4叶期,20% & ldquo;病毒A & rdquo600倍液+10%吡虫啉10-15g混合喷洒。
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1.玉米叶枯病:一般7月降雨量与叶枯病发病呈正相关,病株率达到70%时,病叶率开始自下而上发展;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不然就晚了。当病株率为70%,病叶率为20%时,如果出现中到大雨,15天左右就会爆发。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如遇持续阴雨天气,需进行防治。首先去除玉米底部的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或代森锰锌800倍。
二、玉米大斑病: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和长势较好的玉米地,取5个取样点,检查每个点的病株数、单株叶数和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当病株率达到100%,病叶率达到30%时,如果有一次降雨过程,是可以预防的。可以喷12%绿乳铜等。
三、玉米叶斑病:选择抗性品种,取5个取样点,每个点检查10株,检查病株率和每株病叶数。一般在果穗吐丝高峰期喷施25%曲安奈德500-800倍液。
四、玉米黑穗病:发现患病肿瘤及时切除。
5.玉米病毒病:有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花叶病),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田间灰飞虱和蚜虫的数量与田间杂草的数量密切相关,而灰飞虱和蚜虫携带病毒的数量与小麦矮缩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因此可以根据小麦矮缩病的发生程度来判断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在防治上,主要是消灭杂草和害虫,防止玉米病毒病的严重发生。在现场调查中,如发现可疑菌株,应立即拔除,并喷洒消毒剂,如5%的细菌毒素。
第六,玉米螟:注意卵的孵化差异和田间幼虫的危害,抓住关键时期,用喷粒法防治第一代玉米螟。可将Bt乳剂制成颗粒或球孢白僵菌颗粒撒入玉米角杀死刚孵化的幼虫。
七、玉米螟:玉米田的主要害虫是红边蛾。7月下旬,我们开始调查100株玉米植株上的卵和幼虫数量。当发现500株玉米有两个卵或15%以上的穗被咬时,我们立即进行防治。该蛾初孵幼虫有集中为害的习性,玉米吐丝后幼虫较多,可组织人工捕虫或喷洒药剂防治。
玉米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1)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玉米的大叶斑病、小叶斑病也叫叶条病、叶枯病、叶斑病。全生育期均可侵染,主要在中后期,尤其是抽穗后。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但也危害叶鞘和苞片。当受损植物严重时,整株植物都会死亡。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喷洒20%菌灭克可溶性粉10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锰锌硫脲800倍液加入广大特效王。
(2)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发病后植株严重矮化,一般只有健康植株高度的1/2或1/3。叶深绿色,宽、短、硬,对生;叶背脉上常出现蜡状白色突起,用手触摸明显粗糙。玉米在5叶期易受侵染。
防治措施:①播种前后,在玉米田及周边杂草上喷洒18%阿胶精1500倍液,杀灭灰飞虱;②苗期可喷15%双唑菌胺600次。
(3)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籽粒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容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籽粒灌浆末期,玉米常出现突然绿萎,全叶发白褪色;果穗下垂,苞片枯萎;茎的基部一开始是泡在水里,后来逐渐变成浅棕色,手感空洞,往往会倒伏。
影响青枯病发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仍有争议,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一是由镰刀菌引起;二是腐霉引起的;第三,是腐霉和镰孢菌复合感染引起的。但灌浆至乳熟期的暴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显著,可选择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廖丹18号和山丹9号。在栽培措施上,提倡整苗,注意排水。
(4)玉米丝黑穗病。该病主要危害玉米的穗部和雄花。一旦发生,整个工厂通常无法收获颗粒。所以疾病的发病率等于疾病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
症状识别:该病为苗期从玉米芽鞘侵入的系统性病害,其症状主要表现在抽雄后。病耳外观比正常耳短,基部大而末端尖,顶部无抽丝。有时一片苞叶裂开,露出黑粉,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走,与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混在一起。
影响发病的因素:病原菌以厚垣孢子越冬,厚垣孢子是一种能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孢子,与粪肥混合或由种子携带。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侵入后,菌丝进入植株的生长点,随着植株的生长,向穗部和雄花扩散,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再次散布孢子,完成其一年一次的侵染循环,不会再侵染。
土壤和粪便中的细菌数量,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该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品种。品种间对该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钟丹2号、钟丹14号、钟丹12号、廖丹18号、于丹13号、山丹9号、豫玉2号、豫玉11号。②实行轮作和深耕。多年连作容易增加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引起严重的疾病。轮作3年以上,基本可以消除土壤中病原菌的危害。另外,深挖土壤,将病原菌的孢子压倒在播种层以下,减少细菌来源,降低发病率。③病株的早期提取。在病穗白膜未破前拔除病株,取出地面掩埋或焚烧,防止病菌落入土壤。
(5)亚洲玉米螟。玉米螟又称螟虫,属于鳞翅目。主要危害玉米的心叶、穗和茎。
防治方法:①苗期可在每亩1次细土或细砂中加入3%克百威1 ~ 2公斤,均匀撒入心叶。②抽雄前用高效生物杀虫剂苏维士或18%阿菊净1500加特效王喷雾。
(6)粘虫。又称夜盗、五色虫等。属于鳞翅目,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如果在幼期不加以控制,进入第六期的幼虫可在3 ~ 5天内吃掉整个玉米苗和叶片,造成严重损失。这种昆虫白天潜伏,晚上出来,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进食。装死,怕光。
防治措施:当田间百株玉米害虫数量达到30只左右时,应立即进行防治,夜间每亩可喷洒50%辛硫磷1500次;年纪大一点的可以用0.1%的Solvax或者18%的阿觉净1500倍液加广大特效王喷雾。
(7)玉米蚜虫。也被称为书呆子。它属于同翅目,蚜科。吸叶汁,分泌蜜露,产生霉变,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是有害的。同时,玉米蚜还能传播玉米病毒病。
防治措施:玉米大喇叭口期,喷10%蚜虫1000倍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喷8%英雄1500倍。
玉米通天宝不是杀虫剂和杀菌剂,但叶面喷施玉米通天宝可以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叶面喷施玉米可抗大叶斑病、小叶斑病和青枯病,并可减轻玉米螟、蚜虫和粘虫的危害。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有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
1.玉米螟:玉米螟俗称螟虫,属于鳞翅目、瓢虫科,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它能伤害地面上玉米植株的所有部分。玉米螟一般一年发生2-4代,气温高,海拔低,世代多。成虫为夜行性,飞行能力和趋光性较强,寿命5-10天。它们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孵化后,幼虫起初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物的嫩部爬行,开始为害。初孵幼虫可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近植株,造成移栽危害。
2.粘液虫:粘液虫,俗称五彩虫、麦蚕,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它是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主要害虫,严重危害玉米。粘虫是一种多食性、迁移性和爆发性害虫。粘虫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一般成虫产卵的最适温度为19-25℃,30℃以上产卵受影响。此外,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成虫产卵,特别是在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不仅有利于成虫产卵,也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存发育。
3.棉铃虫:鳞翅目,夜蛾科。别名螟虫、毛虫、棉铃虫等。
4.玉米蚜虫:它可以危害许多禾本科作物和杂草。苗期成蚜和若虫蚜群集于心叶,抽穗后为害穗,吸汁,阻碍生长,还可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它的分泌物会粘住花粉,影响散粉。此外,还可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5.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可危害多种农作物。成螨和若螨吸食寄主叶片背面组织的汁液,受害叶片由黄变白而死亡,影响玉米的灌浆进程,导致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