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十大配方 吡唑醚菌酯禁配哪些农药

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的缺点

吡唑醚菌酯作为一种新的广谱杀真菌剂,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疾病(子囊菌、担子菌、卵菌和真菌)都显示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并且对已经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和内吸效果好,活性较高,可通过茎叶喷雾和种子处理使用。

吡唑醚菌酯对大鼠的急性毒性较低,其药液的透皮吸收率也很低(约5%)。它对人、鸟、蜜蜂、蚯蚓和其他有益生物也是安全的。在环境土壤中易降解至中度降解,在大鼠(啮齿动物)、母鸡(家禽)、山羊(反刍动物)等代表性动物体内吸收和排泄较快,使用后在动物、植物和环境中的残留风险也较小,是一种值得选择的高效低风险农药。

当然,吡唑醚菌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吡唑醚菌酯对水生生物和蚕有剧毒,应远离蚕室、桑园和养殖区使用。

(2)吡唑醚菌酯通过抑制病原菌的呼吸作用而具有抑菌作用,药效相对较慢。使用单剂时,应作为保护剂预防病害,在播种前、出苗后或播种初期都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优势。

(3)吡唑醚菌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但应注意药害的发生。要避免在作物幼苗的育苗期和作物长势旺盛、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施用农药。

(4)乳油增强了其高渗透性,在雨季和多雨地区更有优势,但药害风险较大,不宜随意增加用量;悬浮剂安全但不耐雨水侵蚀,要把握好施用时机。

(5)吡唑醚菌酯作用位点单一,需要控制使用次数,避免加速抗性的产生。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交替使用或使用混配制剂。

引入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型广谱杀菌剂,由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研发,2001年在巴西、德国、南非、英国等国家注册上市,至今已在80多个国家的160多种作物上注册。截至2020年9月15日,我国吡唑醚菌酯农药有效注册产品591个,原研药注册生产企业78家,注册作物近50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普及率很高。

吡唑醚菌酯的理化性质及残留代谢

吡唑醚菌酯(纯度99.8%)的主要理化性质见表1。

表1吡唑醚菌酯的主要理化性质50%吡唑醚菌酯水剂是多少倍呢?根据相关公开资料,由于防治对象和药剂浓度不同,喷洒前需要按一定比例稀释,吡唑醚菌酯50%水溶液稀释倍数在500-1000倍之间。50%吡唑醚菌酯水剂是一种农药,用于防治水稻和其他作物的病害。

吡唑醚菌酯十大配方 吡唑醚菌酯禁配哪些农药

吡唑醚菌酯主要防治哪些病害

吡唑醚菌酯EC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用量为75 ~ 150g/hm & # 178;(换算成乳油的商品量为20-40ml/667m & # 178;)。

用水稀释后,在发病初期均匀喷洒,一般3-4次,每7天一次。防治香蕉黑星病和叶斑病的有效成分浓度为83.3-250毫克/公斤(稀释1000-3000倍),发病初期开始喷施,一般3次,每10天1次。喷洒的频率取决于具体情况。对黄瓜和香蕉安全,无药害发生。

扩展信息

提高杀菌剂效力的方法:

1.合理浓度

水剂和可湿性粉剂药物在喷洒前都需要用水稀释。不同浓度的杀菌剂都有要求,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混合,合理的配置浓度更有利于杀菌剂发挥效力。如果随意混合,浓度过高会对作物造成药害;浓度太低,达不到控制要求。

2.合适的喷洒时间

杀菌剂的喷洒时间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过早喷洒杀菌剂会造成农药浪费,降低防治效果;太晚的病原体已经对农作物造成了伤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发生规律、预测和具体情况,及时用药。一般来说,杀菌剂的施药时间可选择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

3.提高用药质量

杀菌剂的用药质量包括用药数量、用药频率和用药质量。用药量要合适,用药过多会增加成本,造成药害,用药过少达不到防治效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减。

给药频率取决于剩余时间和天气条件。一般10-15天喷一次,2-3次。如果涂抹后下雨,需要再喷一遍。提高用药质量的方法是将药物均匀细致地喷洒,喷洒到植物的茎叶各处。

4.警惕植物中毒

杀菌剂引起药害的原因很多,农药本身、不同作物敏感性、作物生长阶段、气候条件都会影响。一般来说,水溶性强的药物和作物在苗期和孕穗期、开花期更容易引起药害,如高温干旱、大雾、高湿等,需要谨慎处理。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杀菌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的用法,作用

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活性最强,对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对子囊菌、担子菌、真菌和卵有很强的作用。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具有很强的传导活性,可以改善作物的生理功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它已在中国的23种作物上注册,用于防治25种病害,并已在玉米上注册为植物保健功能。登记的主要防治对象为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白菜、西瓜、茶树、芒果和香蕉的炭疽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和轴腐病,草坪褐斑病,玉米叶斑病和植物保健功能。

以防治白菜炭疽病为例: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亩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有效成分7.5-12.5克)水喷雾,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安全间隔14天,每季最多3次。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