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多少种牛
有四种牛,即肉用牛、乳用牛、役用牛和两用牛。肉类品种包括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和短角牛;奶牛品种包括中国荷斯坦牛和荷兰牛;服役的有水牛和本地黄牛;两用品种有西门塔尔牛、瑞士棕、丹麦红牛等。
日本牛的四个主要品种
日本牛的大理石花纹
由于各地区的引种和育种改良,日本本土牛大量消失,只剩下山口县的岛岛和鹿儿岛县的口岛两个岛屿得以保存。三岛是一个小岛,面积7.8平方公里,平地有限,所以它的稻田很小,呈梯田状。岛岛牛体型小,性情温和,适合小农户。根据最早的官方记录,1672年,350头牛全部被牛瘟消灭,随后又建立了新的牛。1739年记录有433头牛,明治维新(1869年)前饲养了约400头牛。1928年,岛岛牛被视为黑牛的原型,在日本被指定为自然遗迹。指定后,岛岛牛一直作为家畜饲养,至今仍在原地饲养。岛岛牛是晚熟品种,与现代日本黑牛相比,体型较窄。皮毛深棕色,头角小。
在荷斯坦奶牛的四个品种中,黑色和荷斯坦奶牛的数量占荷斯坦奶牛总数的90%以上。通过DNA分析,认为黑和牛与我国青海黄牛有共同的祖先。整体来看,这个品种的皮毛为深黑色,有头角但无肩峰,体型从小到大不等。与其他日本本土牛品种相比,黑和牛的牛肉产量和肉质鲜嫩尤为出名。特别是,这种肉有很高程度的大理石脂肪。瘦肉和肥肉呈红白相间,仿佛肉上有霜,故称初霜牛肉,又称雪花肉。它的皮下和内脏脂肪只是薄薄的一层。
牛有哪些种类
(1)黄牛主要有蒙古牛、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延边牛、鲁西牛、华南牛。
(2)奶牛奶牛主要包括荷兰牛、娟珊牛和中国黑白花奶牛;奶肉主要品种有三河牛、中国草原红牛、新疆褐牛。
(3)水牛主要有中国水牛(如滨湖水牛、温州水牛、德昌水牛)、摩拉水牛、内里水牛、瑞飞水牛。
(4)牦牛和牦牛我国主要有九龙牦牛和西藏高山牦牛。
(5)肉用和两用牛主要包括短角牛、海福特牛、夏洛牛、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利木赞牛。
中国有所有的优质牛品种
西门塔尔牛,中国引进的主要肉牛品种
1.原产地和分布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主产区为西门塔尔平原和萨能平原。在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的邻近地区也有分布。西门塔尔牛在瑞士占牛的50%,在奥地利占63%,在前西德占39%。现已分布于多个国家,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最丰富的乳、肉、饲料品种之一。
2.外观特征
这种牛毛色为黄白色或红白色,头、胸、小腹、四肢及尾帚白色,皮肢粉红色,头长,脸宽;角度细且向外向上弯曲,尖端略向上。颈长中等;身体长,圆柱形,肌肉发达;前躯比后躯更发达,胸部深,臀部宽而平,四肢强壮,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良好,成年公牛体重差不多800-1200斤,母牛650-800斤。
3.生产性能
西门塔尔牛乳肉性能好,平均产奶量4070公斤,乳脂率3.9%。在欧洲注册牛中,约20%的牛年产奶量为4540公斤。这种牛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平均日增重1.0斤以上,和其他大肉种差不多。胴体肉多,脂肪少且分布均匀,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达65%左右。
成年母牛难产率低,适应能力强,对粗放经营有耐受性。总之,这头牛是典型的兼具牛和肉牛特征的品种。
4.与中国黄牛杂交的效果
西门塔尔牛自20世纪初引入中国,到1981年,中国已有3000多头纯种牛和50多万头杂种牛。西门塔尔牛改良了全国各地的黄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据武冈市报道,一代杂交牛的初生重为33公斤,而本地牛只有23公斤。杂交牛6月龄平均日增重为608.09克,18月龄为519.9克,本地牛分别为368.85克和343.24克。6月龄和18月龄杂种牛体重分别为144.28公斤和317.38公斤,本地牛体重分别为90.13公斤和210.75公斤。
产奶性能方面,根据全国商品牛基地县统计数据,207天产奶量一代为1818公斤,二代为2121.5公斤,三代为2230.5公斤。
龙雪黑牛
龙雪黑牛是利用日本黑毛和牛与国内优良肉牛品种杂交,经过多年的精心研究和试验,成功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品种。繁殖中的雪龙和牛听音乐,喝啤酒,喂熟食喝温水,在极其完善的生态环境中培育成长。经过精心饲养,龙雪和牛都有很强的脂肪沉积基因,雪白的脂肪均匀分布在粉红色的瘦肉中,美如雪花。是中国最好的牛肉,可以和日本的顶级牛肉相媲美。
(1)秦川牛是我国地方良种,是我国高个子牛品种之一。秦川牛产于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八百里秦川命名。分别位于渭南、临潼、蒲城、阜平、大理、咸阳、兴平、乾县、礼泉、泾阳、三原、高陵、武功、扶风、岐山等15个县。在渭北高原也有分布。早生牛起源于甘肃庆阳。70年代以改良秦川牛为主,1980年通过省级鉴定,并入秦川牛。总头数超过70万。关中地区自右开始种植苜蓿,也是历代粮食主产区。养殖户在饲养管理和牛品种选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当地精细的耕作、繁重的农活、重型车辆和沉重的马具,牛群相对较大。选种遵循一长三宽四紧五短的要求;非紫红色皮毛不作为种子,对现代秦川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秦川牛是一个肉用兼肉用的大品种。体格高大,骨骼强壮,肌肉饱满,体格健壮。头部呈方形,肩部长而斜。中部宽而深,肋骨长而开。背部和腰部直、宽、长,长度适中,结合好。骶骨略隆起,后躯略不发达。四肢粗壮有力,两前肢分开较宽,蹄紧。牛头大,颈短而粗,下垂的皮肤发达,髭须高而宽。这头牛的头很精致,脖子粗细适中,小胡子又低又窄。角度短而钝,略向外或向后弯曲。牛角长14.8厘米,牛角长10厘米。毛色有紫红色、红色和黄色。鼻镜呈红色(63.8%),也有黑、灰、黑点(32.2%)。角为肉色,蹄壳分为黑色和红色三种颜色。
——18月龄育肥牛平均出栏率58.3%,净肉率50.5%。肉质细嫩多汁,大理石纹明显。泌乳期7个月,泌乳量715.8+261.0 kg。鲜奶的组成为:乳脂率4.70±1.18%,乳蛋4.00±0.78%,乳糖率6.55%,干物质率16.05±2。58%。公牛最大拉力为475.9+106.7 kg,占体重的71.7%。在鲽鱼的繁殖性能方面,秦川牛常年发情。在中等饲养水平下,第一次发情时间为9.3月龄。成年母牛的发情周期为20.9天,平均发情持续时间为39.4小时。妊娠期285天,产后第一次发情约53天。秦川牛一般12月龄性成熟,2岁开始配种。秦川牛是优良的地方良种,是理想的杂交品种。
(2)鲁西牛是我国中原四大牛种之一。以优质育肥性能著称。
——鲁西黄牛主要产于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济宁一带,北起黄河,南至黄河故道,东至运河两岸的三角地带。分布在郓城、鄄城、菏泽、巨野、梁山和菏泽地区的嘉祥、金乡、济宁、汶上等县市。聊城、泰安、鲁东北也有分布。80年代初有40万头,现在增长到100万头。
——体型外貌方面,鲁西牛匀称细致,既当肉用,又当肉用。公牛多为平角龙门角,母牛以龙门角为主。下垂的皮肤发达。公牛的肩峰很高,很大方。胸部深而宽,后躯发育不良,跗骨肌肉不够丰满,身体明显呈前高后低的预胜状。牛的小胡子低而平,后躯发达,背部和腰部短而直,臀部略倾斜。关节干燥,肌腱明显。前肢处于正肢势,后肢曲度小,飞节间距小。蹄密但硬度差。尾部细长,尾毛常扭曲成旋焊状。被毛从淡黄色到棕红色不等,以黄色最多。一般前躯的毛色比后躯深,公牛的毛色比母牛的毛色深。大多数牛的眼睛、口轮、下腹部和内侧肢体颜色较浅。俗称三粉特性。大部分鼻镜是浅肉色,部分牛鼻镜有黑点或黑斑。人物蜡黄或琥珀色。
——生产性能方面,根据屠宰测定结果,18月龄阉牛平均屠宰率为57.2%,净肉率为49.0%,肉肉比1: 6.0,脂肉比1: 4.23,眼肌面积89.1平方厘米。成年牛平均屠宰率为58.1%,净肉率为50.7%,肉骨比为1: 6.9,脂肉比为1: 37,眼脂肪面积为94.2平方厘米。肌纤维细,肉质好,脂肪分布均匀,大理石花纹明显。-就繁殖性能而言,奶牛性成熟早,一些奶牛早在8个月大时就能怀孕。一般10-12月龄开始发情,发情周期平均22天,幅度16-35天;发情持续2-3天。平均妊娠期为285天,从270天到310天不等。产后首次发情平均为35天,从22天到79天不等。
(3)、南阳牛是我国地方优良品种,我国最大的南阳牛产于河南省南阳市杭河、唐河流域平原地区,以南阳、唐河、邓县、新野、镇平、社旗、方城等8县市为主要产区。许昌、周口、驻马店等地区也分布较多。
根据1982年的统计,动物总数达到80多万只。到1991年底,报告已发展到145万头,其中学龄牛56万头,占牛群的38.6%。南阳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填土坚硬,需要耕种,运输只能靠体力。人们有选择奶牛的习惯。群众以舍饲为主,精心饲养,并饲养了大牛。
——从体型外貌来看,南阳牛是一个肉用兼肉用的大品种。高大,肌肉发达,紧凑,强壮,皮肤薄,宽鼻镜,方口。角形以萝卜角为主,牛角基部较粗,牛角较细。小胡子凸起,肩膀宽阔。背部和腰部挺直,肋骨明显,推荐尾部略高,尾部细长。四肢直而高,筋脉明显,蹄大而结实。牛头雄伟,额头微凹,面部细长,颈部短粗,略呈拱形,颈部有皱纹,前躯发达。奶牛的后躯非常发达。毛色有黄色、红色、草白色三种,面部、腹部、下肢毛色较浅。鼻镜多为肉红色,部分南阳牛为中国黄牛中最高。
——生产性能方面,育肥阉牛在体重达到510公斤时屠宰,屠宰率64.5%,净肉率56.8%,眼肌面积95.3平方厘米..肉质细嫩,色泽鲜红,大理石纹明显。南阳牛高大快节奏。他们每1.1-1.4m,1000-1500kg可以走30-40km。他们是有名的快牛。从繁殖性能来说,南阳牛早熟,有的牛1岁前就能怀孕。奶牛一年到头都在发情期。在中等饲养水平下,第一次发情期为8-12月龄。第一次交配的年龄一般是2岁。发情周期为17-25天,平均21天。发情持续1-3天。平均妊娠期为289.8天,从250天到308天不等。公牛犊的妊娠期比母牛犊长4.4天。产后第一次发情大约需要77天。
(4)、皖南牛属于南方牛种,山地型皖南牛主要产于黟县、歙县、绩溪、旌德、部县及皖、浙、皖交界山区。产区社头牛约48000头,盆谷河漫滩产的牛比较多。当地牛耐湿热,日夜在山谷放牧,四周豇豆环绕,定期垫草,圈圈。鸡西、宁国还有育肥牛的习惯。
——外貌上,皖南牛体型较小,粗牛头较重,细牛头较窄、较长、较轻,体型不一致。而在皖南,牛的下垂皮肤发育良好,肩峰高,背腰直,双背牛较多,后臀肌肉丰满。细长的尾巴。四肢短,蹄黑,质地坚实。毛色为棕色、灰棕色、黄棕色、深棕色、黑色等。它有背线。
——生产性能方面,皖南地区青中年牛屠宰率50-55%,净肉率45%,肉质细嫩成熟。从繁殖性能来看,皖南黄牛在5-6月龄具有性特征,8-9月龄开始发情,2岁产犊。公牛10个月大就可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