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黄芪和人参都是补气的良药,但人参强调补益元气、回阳和抢救不良反应,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良好。而黄芪则主要用于补虚,常用于长期体质下降、言语无力、脉弱的人。黄芪具有养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滋补品配伍,效果更佳。黄芪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合用。可与芍药、甘草、桂枝、高良姜、麦芽糖等药物配合使用,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疾病。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配伍。可治疗内脏脱垂、脱肛、子宫脱垂等。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的良药;与防风、麻黄、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表虚感冒的良药。黄芪具有益气、利尿、消肿的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同用,也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黄芪具有扶毒生肌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疔疮、慢性阑尾炎。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有多种抗菌活性成分,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也可用于预防某些感染性疾病。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都是一味良药。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冬天服用黄芪制作滋补强壮食品的习惯。
黄芪的五大功效与作用
增强免疫力、托毒生肌、抗疲劳、健脾、强身、降血压等。
黄芪属于中草药,具有增强免疫力、托毒生肌、抗疲劳的作用。1.增强免疫力:黄芪中含有丰富的黄芪总苷,具有调节血糖、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力的作用。2.托毒生肌:黄芪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能消炎杀菌,起到托毒生肌的作用。3.抗疲劳:黄芪中含有丰富的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强骨骼肌的收缩力,起到抗疲劳的作用。4、补中健脾:能升阳沉,治脾胃虚弱。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厌食、腹胀、胃痛或痰湿。5、强壮身体: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治疗出汗、盗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感冒等疾病;6、可治疗气虚引起的下肢水肿,并有降血压、消除蛋白尿的作用;
黄芪的功效是什么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止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黄芪的主要功效和临床应用是什么?
黄芪用于气虚体虚,食少便溏,中气不舒,久泻脱肛,崩漏便血,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不易溃,慢性虚脱,血虚痿软,内热止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脾虚气滞证
对于脾气虚弱,精神萎靡,大便不稀的患者,可单用或与人参合用,如参芪片。
治脾虚气滞所致的慢性腹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肺气虚证,表虚自汗
对于肺气虚弱、咳嗽无力、气短气短、咯痰稀薄、声音低沉的患者,常配伍人参、紫菀、五味子,如补肺汤。
常与白术、防风等配伍,如玉屏风散。
气虚水肿
治气虚滞水所致水肿、小便短赤,常与季芳、白术、茯苓同用,如季芳黄芪汤。
血虚萎黄,解渴
治疗血虚、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脉虚,每次与当归配伍,都是当归补血汤。
治气虚津亏引起的口渴,常与天花粉、葛根同用,如俞晔汤。
半身不遂,关节痛麻木
治中风后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常与当归、川芎、地龙同用,如补阳还五汤。
治风寒湿、气虚血瘀所致肢体麻木疼痛,常与川乌、独活、川芎同用,如蠲痹汤。
难以愈合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溃疡
治气血亏损的痈肿难愈,常与人参、穿山甲、白芷同用,如三浦透骨草。
气血亏虚,疮疡后脓水稀薄难愈者,常与人参、当归、肉桂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黄芪还有哪些功效?
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一些中草药往往作为食材在民间广泛食用,即传统上既是食物又是中草药的物质(即药食两用物质)。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文件,黄芪在限定的范围和剂量内,可以作为药食两用。
黄芪常用的药膳如下:
身体疲劳、五脏虚弱、年老体弱、久病体弱、心悸气短、体虚自汗、久泻、脾虚久泻、气虚厌食、浮肿
黄芪30g,人参10g,粳米。
黄芪、人参切片,冷水浸泡30分钟,砂锅煎,去渣取汁。然后将残渣加入冷水中,如上再次油炸,取汁。将两次煎液合并后,分成两等份,早晚各一份,糯米加水煮粥,粥喝完再加糖。早晚空腹服用。
孩子消化不良,妊娠水肿,胎动不安,术后伤口难以愈合
黄芪50克,鲈鱼500克,姜、葱、醋、盐、料酒等。
鲈鱼的鳞、鳃和内脏被去除并清洗。将黄芪切片,放入白色纱布袋中,扎紧口。将鱼和黄芪一起放入锅中,加入葱、姜、醋、盐、料酒和适量的水。用大火将砂锅烧开,用文火煨至熟透。吃的时候加味精。用餐时使用。
儿童慢性肾炎
生黄芪30克,生薏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9克,金桔饼2块,糯米30克。
先将黄芪放入小锅,加水600g,煮20分钟,去渣。加入生薏苡仁和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成粥,分两次温服,每次后嚼一片金桔饼,连服2-3个月。
注意:中草药的使用要以辨证论治为主,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使用。不要随意使用,更不要听信中草药偏方和广告。
含有黄芪的复方制剂有哪些?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解郁。主治:脾虚气滞证、气虚发热证。
归脾汤:补益气血,健脾养心。心脾血虚,脾不统血。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
季芳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湿。恶风出汗,微肿,四肢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嘴角流涎,尿频或尿失禁,舌淡,苔白,脉缓弱。
十一味参芪片:健脾益气。用于脾气虚弱引起的四肢无力。
黄芪生脉颗粒:益气养阴,养心导滞。可用于治疗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
黄芪健胃膏:补中温,急止痛。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症见胃痛、畏寒肢冷、喜温压、心悸自汗;具有上述综合征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黄芪颗粒:益气固表,利尿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浮肿、慢性腹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疮、久治不愈。
黄芪的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氧化、促进造血功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降血压、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癌、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
上一节:概述
下一节:
黄芪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黄芪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植物,可以用来泡茶和调理身体。黄芪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哪些体质人群适合吃黄芪?
黄芪水浸泡的效果
1.改善心脏功能
黄芪具有加强正常人心脏收缩的作用,特别是对因中毒或疲劳引起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能增加心脏收缩幅度,增加排血量。相关实验证明,100%黄芪注射液能加速和加强离体心脏的收缩。黄芪还能有效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并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这可能是通过延长有效不应期而引起的。
2.调节血糖
相关实验证明,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小鼠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水平升高,但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作用。可见,在水中喝黄芪可以有效降低血糖。
3.促进新陈代谢
黄芪能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这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内核苷酸来实现的。黄芪还能有效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促进蛋白质的代谢。因此,边肖建议,为了你的健康,黄芪应该泡在水里。
4.黄芪泡水还可以治疗气虚引起的自汗和外感疾病。常用于表虚多汗,如外感风寒出汗。
5.黄芪泡水喝,非常适合气血不足的老年人。是最简单的补气方法,对于气血不足的老年人效果非常好。用水浸泡黄芪的方法简单实用。
6.黄芪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氨基酸、叶酸、硒、锌等。黄芪泡水可健脾益气,补肺固表,降血压,增强免疫力,保肝消炎。
7.黄芪非常适合虚胖的人,尤其是腹肌软的人。对于偏瘦偏壮的人来说,不适合长期食用。
8.可治疗肺气虚证。气短乏力,久咳喘息,痰多缠绵于肺虚。黄芪常用与紫菀、款冬花等中草药配伍,具有温肺平喘、强肺益气的功效。其用黄芪补气的功效很大。
当然,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黄芪是药,肯定有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因此,在选择服用黄芪健身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2.非传染性疾病的急性期(伴有典型虚弱症状者除外)。
3.无实热之证(如有,黄芪保健茶中加入适量菊花、金银花等凉性药物)。
总之,黄芪健身茶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适当添加一些相关药物,只要使用得当,一定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黄芩红枣茶的制作方法
1.将大枣用温水浸泡洗净后,去核(不去核会有点燥热,冷了也可以不去核);
2.将黄芪、大枣用清水浸泡20-30分钟(需将药材浸泡20-30分钟,便于药性分离);
3.点火:烧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以上(不要用电磁炉,用明火)。
黄芩红枣茶的功效
大枣:大枣味甘,性温,具有滋养脾胃、润心肺、生津止渴、悦色通窍的作用。黄芪具有补中益气、补益元气、通络活络的作用。当归等养血生肌的中药材,确实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使用
喝茶的话,一天1 ~ 2剂,不分时间。
预防措施
1.黄芪禁服,因表实邪实,气滞湿热,积滞食积,痈初或溃后,热毒过盛。
2.红枣吃多了会胀气,湿热重、舌苔黄的人不宜食用。
3.感冒引起的多汗症不适用。
以上是黄芪功效作用的相关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