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八仙茶简介
诏安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亚热带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的生长。它制茶400年,形成了闽南乌龙茶的传统加工程序和品质特点。主产茶区秀篆镇毗邻中国十大名茶凤凰水仙的原产地凤凰山。20世纪30年代,闽北的武夷岩茶、安溪的铁观音销往广东乃至东南亚。
产于福建省诏安县,属小树大叶,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春季发芽早,冬季闭园晚,育芽能力强,芽尖萌发快,节间长,毛短而少,芽头细,茎小,喜湿阴,抗寒性弱。适合绿茶和乌龙茶,香气高,品质优。
原材料
细茶500克,净芝麻375克,净花椒75克,净茴香150克,泡干姜炒白盐30克,精米、黄米、黄豆、红豆、绿豆750克。
制造
将上述药材磨成细粉,混合在一起,加入小麦粉,炸至棕色,与前11种配料混合均匀,放入瓷缸中,随意加入核桃、大枣、松子、白糖。
诏安八仙茶的保质期超过12个月。诏安八仙茶是新中国成立后新育成的第一个国家级乌龙茶品种。该产品添加了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保质期超过12个月。八仙茶是1968年在漳州市诏安县选育成功的乌龙茶新品种。八仙茶制成的乌龙茶,香气浓郁,经久耐泡,风味独特,深受闽南和广东潮汕地区市场的青睐。
诏安八仙茶简介
诏安八仙茶产于福建省诏安县。它是一种小乔木,叶大,根发达,春季发芽早,冬季闭园晚,育芽能力强,枝条长,节间长,毛短而少,芽细,茎小,喜湿阴。适合绿茶和乌龙茶,香气高,品质优。
诏安八仙茶的开发
解放后,诏安县茶叶生产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20世纪60年代,开发万宝山,开荒种茶,从安溪、武夷山引进良种茶,扩大种植数千亩;上世纪80年代,这个县大规模种植了2万多亩八仙茶园。90年代末,与解放初期相比,全县茶园面积扩大了20倍,茶叶产量增长了60倍,茶叶产值增长了200多倍。诏安县成为漳州市第二大产茶县。1965年,在诏安县秀篆镇毗邻广东的坳背畲高山茶园发现一株有性茶突变体,并将其移植到茶站的茶树品种园。按照乌龙茶品种标准,三年后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1968年,它在汀洋茶场通过短插条种植,然后逐年繁殖。在同行专家的热心帮助和悉心指导下,1982年,市科委组织召开了由农业、茶厂、茶站等县的技术人员参加的新品种鉴定会。因为这种茶产于八仙山脚下的汀洋茶场,所以得名八仙茶。1985年,八仙茶入选并参加全国乌龙茶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在肯定八仙茶评选结果的同时,决定进行省级鉴定。1986年11月福建。1994年1月,国家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其为国家级茶树品种(GS1302-1994),这是建国以来唯一新选育的国家级乌龙茶品种。
诏安八仙茶具有发芽早、产量高、乌龙茶香气高(品种香突出)、茶味浓、冲泡耐久、回味持久的特点。中国茶叶学会原理事长、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庄万芳先生生前认为八仙茶品质优良,香味堪比铁观音。八仙茶荣获中国新名茶奖、农业部优质茶、福建名茶、海峡两岸乌龙茶品鉴会一等奖。八仙茶编入《中国茶树品种志》,入选农业部出版的《中国名茶文选》。八仙茶繁育推广项目获1989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福建省科技成果展金奖。诏安八仙茶在农业部第八届五年农业科技成果展上展出。
八仙茶投产后(一般从种植后第五年开始),干毛茶平均产量2700kg/公顷,年产值6万元/公顷,纯收入3万元/公顷以上;比美占和中华绒螯蟹产量增加40%,产值增加一倍多,效益增加4-5倍。湖南省四至六年生的八仙茶园,年产值在75-15万元/公顷,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十年来,诏安县培育八仙茶苗2亿多株,供应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湖南、四川等6省72个县(市),种植近8000公顷。成为乌龙茶新品种。诏安县已种植八仙茶2.8万亩,1998年生产八仙茶2500吨,产值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