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醚脲可以与噻虫嗪和啶虫脒复配吗?
丁醚脲可以与噻虫嗪和啶虫脒复配。
噻虫嗪是一种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其对大多数害虫的防治效果优于或相当于其他已注册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它不仅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而且能被植物的根、茎、叶迅速吸收并传导至木质部顶端,具有安全性好、防治谱广、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的特点。
噻虫嗪的吸收和传导作用最强,接触活性次之,并具有一定的渗透性。由于其在植物和土壤中代谢缓慢,具有长期的生物活性,土壤持效期可达90 d,且耐雨水侵蚀。噻虫嗪不仅用作叶面喷施,也用于种子和土壤处理,但种子处理效果最好,灌根持效时间更长,能更有效地保护天敌。叶面和土壤施用的剂量为10-200有效成分克/公顷,种子处理的剂量为39-299有效成分克/100千克(种子)。
因为噻虫嗪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防治地面害虫,还可以防治地下害虫。噻虫嗪具有广谱性和高效性,可用于防治同翅目、百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的害虫,如蚜虫、粉虱、木虱、烟粉虱、稻飞虱、蓟马、稻蝽、臭蝽、粉蚧、蛴螬、马铃薯甲虫、苹果象甲和稻象甲。此外,噻虫嗪还可用于动物和公共卫生领域控制苍蝇。
噻虫嗪还有一个其他杀虫剂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可以激活植物的抗逆蛋白,使作物的茎和根更加健壮,使植物健康生长。
由于噻虫嗪在水中有很大的溶解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在干燥的土壤环境中表现良好,生物活性明显优于对照(如吡虫啉等。).当土壤特别干燥时,即使涕灭威在控制蓟马方面也不如噻虫嗪有效。
使用
1.防治稻飞虱,每亩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6-3.2克(有效成分0.4-0.8克),在若虫发生初期喷施,每亩喷施量30-40升,可直接喷施在叶片上,迅速传至水稻全株。2。用25%噻虫嗪5000-10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噻虫嗪10-20毫升(有效浓度为25-50毫克/升)防治苹果蚜虫,或每亩用5-10克(有效成分为1.25-2.5克)叶面喷施。
3。粉虱防治浓度为2500-5000倍,或每亩喷洒10-20g(有效成分2.5-5g)。
4。每亩喷洒25%噻虫嗪13-26g(有效成分3.25g-6.5g)防治棉花蓟马。
5.用25%噻虫嗪10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10ml(有效浓度25mg/L),或每亩果园用6g(有效成分1.5g)防治梨木虱。6。用25%噻虫嗪3000-4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33毫升(有效浓度62.5-83.3毫克/升),或每亩用15克(有效成分3.75克)防治柑桔潜叶蛾。
啶虫脒和噻虫嗪有什么区别
啶虫脒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触处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刺激和传导,造成神经系统通路的阻断,引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的积累,从而导致昆虫瘫痪,最终死亡。
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施和土壤灌根处理。施药后,迅速在体内吸收,传至植株各部位,对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刺吸式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可以一起使用来治疗水稻黄叶病
不可以。水稻黄叶病可能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识别:1 .白叶枯病引起的叶片黄化:叶片尖端或边缘先出现深绿色斑点,后变为黄色条状张开病斑,病健部位明显。把叶子剪下来,用两片玻璃夹住,滴上清水,烟雾状的细菌就喷了出来。
2.黄矮病诱发的水稻黄叶病:从顶叶及其下部1-2片叶开始,向上向下蔓延,然后逐渐发展为黄叶,或变成斑驳花叶,植株节间短而短,叶片下垂展开,黑根多而新根少,常随黄叶死亡。
3.水稻生理性早衰黄叶病:自下而上蔓延,病叶多为橙黄色,有金属光泽,成片或全部田间发生。黄叶上没有病斑和脓液。
4.肥害引起的水稻黄叶病:碳酸氢铵、氨水、农药施用不当会引起中毒,导致片片稻叶被熏成鲜黄色或金黄色,有时黄叶上有灼斑。
水稻黄叶病应该用什么药?请看以下四点。水稻黄叶病应该用什么药
如前所述,水稻黄叶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1.水稻叶片感染水稻白叶枯病等病害,叶尖、叶缘发黄,发病初期每亩可使用75%。
不仅是这种病,其他细菌性病害也会引起水稻黄叶,如黄矮病、猝倒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施用。
2.水稻生长期间缺乏元素通常会导致叶片变黄。
如果水稻缺钾肥,常发生褐斑病和红斑病,大多在水稻分蘖中期至抽穗期,老叶尖端和边缘由黄色转为褐色,产生不规则的褐斑。
缺镁先从尖端和边缘的叶脉之间颜色变淡,再由淡变黄。水稻缺硫,主要表现为黄化、黄化。解决办法是在叶子上喷硫酸钾和硫酸镁。
3.由于农药损害和肥料损害,水稻叶子变黄。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赤霉素或诱导剂可喷洒在叶片上,以减轻农药伤害,修复农药和化肥对水稻的伤害,恢复水稻的正常生长。
4.由于蓟马、稻飞虱、螟虫和其他蚂蚁的危害,水稻叶梢变黄或枯萎。每亩可使用25%噻嗪酮粉剂25 ~ 30克,叶面喷水50公斤。
噻虫嗪能杀灭哪些昆虫,其功能特性,与吡虫啉有什么区别
呋虫胺是一种驱虫剂,主要杀灭蚜虫、飞虱、粉虱、蓟马等害虫,广泛用于小麦、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
那么,噻虫嗪能杀死哪些昆虫呢?它的功能特点是什么?和吡虫啉有什么区别?让我们来看看吧。
噻虫嗪能杀死哪种昆虫?噻虫嗪的作用机理与啶虫脒、吡虫啉相似,但具有活性更高、性更强、杀虫谱更广、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的特点,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胃毒、触杀活性、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和渗透性,持效期长。能有效防治蚜虫、叶蝉、稻飞虱、粉虱、金龟子幼虫、马铃薯甲虫、线虫、地鳖虫、潜叶蛾等多种害虫。和对各种化学杀虫剂有抗性的害虫。
噻虫嗪的功能特性(1)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噻虫嗪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施药后能迅速被植物的根、茎、业吸收,并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达到杀虫的目的。
(2)杀虫谱广:噻虫嗪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粉虱、烟粉虱、蓟马、茶小绿叶蝉、蛴螬、针蝇、苹果蠹蛾、斑潜蝇、线虫等刺吸式害虫。
控制效果非常突出。
(3)多种施药方法:噻虫嗪因其良好的吸收传导性,可用于叶面喷施、拌种、灌根、土壤处理等施药方法。
杀虫效果很好。
(4)持效期长:噻虫嗪在植物和土壤中代谢缓慢,具有长期的生物活性。叶面喷施持续时间可达20-30天,土壤处理持续时间可达90天以上。
可以大大减少申请次数。
(5)调节植物生长:噻虫嗪能种植抗逆蛋白,使作物茎和根更加健壮,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加作物产量。
噻虫嗪和吡虫啉有什么区别?虽然噻虫嗪和吡虫啉的作用机理相似(能选择性抑制昆虫系统中的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从而阻断昆虫系统的正常传导,导致害虫瘫痪死亡),但噻虫嗪有五大优势:噻虫嗪活性更高。噻虫嗪在昆虫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噻虫嗪,它对昆虫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因此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而吡虫啉羟基化代谢产物的活性下降。
噻虫嗪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噻虫嗪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吡虫啉的8倍。因此,即使在干旱环境下,也不影响小麦对噻虫嗪的吸收利用。
研究表明,在正常湿润土壤中,噻虫嗪的防治效果与吡虫啉相似。但是在干旱的情况下,明显比吡虫啉好。
噻虫嗪的抗性水平低。吡虫啉上市已近30年,害虫抗药性发展越来越严重。
据报道,褐飞风、棉蚜、二化螟等。已经对它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
但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褐飞虱、棉蚜等害虫产生交叉抗性的风险很低。
噻虫嗪的持效期较长。噻虫嗪具有较强的叶片传导活性和根系系统吸收,药物吸收快。
噻虫嗪施入土壤或种子后,迅速被根系或新萌发的幼苗吸收,通过植物体内的木质部向上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在植物体内长时间残留,降解缓慢。同时,其降解产物噻虫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因此噻虫嗪的持效期比吡虫啉长。
噻虫嗪和吡虫啉需要交替使用吗?杀灭蚜虫时,需要交替使用噻虫嗪和吡虫啉,避免产生抗药性。
以上是边肖提供的关于噻虫嗪的资料。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