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5茵陈蒿
茵陈蒿挥发油对蚯蚓、猪蛔虫、人蛔虫有一定的麻醉作用,能使蠕虫麻痹并排出体外,可用于驱蛔虫。
6。茵陈怎么吃茵陈可以用来做茵陈枣汤药膳、茵陈蜜茶、凉拌茵陈、茵陈炒肉丝等菜肴。
陈印大枣汤做法:首先取适量清水,加入20克陈印,煮3枚大枣。煮15分钟后,取出陈印,加入荷包蛋煮2分钟。
功效:陈印大枣汤是一种很有营养价值的养生汤,具有补气补血、健脾和胃的作用。
冷拌茵陈做法:茵陈嫩茎叶250g,糖适量,香油适量。茵陈去杂,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分,切碎装盘,加入精盐、味精、糖、香油,食用时拌匀。
功效:此菜绿香,甘甜爽口,有利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视物模糊、夜盲等症。
茵陈蜂蜜茶做法:茵陈10g,蜂蜜适量。将茵陈用凉开水浸泡一会儿,然后捞出凉开水,加入蜂蜜和开水,浸泡饮用。
功效:此法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大家分享茵陈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也会讲解茵陈的功效与作用图。如果你碰巧解决了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这个网站,现在就开始吧!
本文列表:1。茵陈的介绍;2.茵陈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3.茵陈的功能和作用简介:4.茵陈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5.茵陈的介绍;1.茵陈用此人去湿热,故能疏通关节。
栀子是治疗黄疸的特效药。
黄湿者肿,再加渗透益;黄燥者为燥,再加清凉润泽。阴黄只有一个证,因为中寒,不适合。
还能解除伤寒、疟疾,化痰风热痛,湿热为痢;特别合适。
本草正
2.茵陈用于治疗疔疮、风病(此病为身上白块):持茵陈两次,以五升水于桶中,煮七升,先用皂角汤,后用此汤,再用凉,再隔日洗,否则。
3.茵陈用于治疗身体发黄、小便不利、头热和疔疮。
别路
4.茵陈用于治疗全身风痒引起的疥疮:茵陈不管用多少,都要用浓汁冲服。
方
5.陈印强肾,燥脾利湿,解郁退热。
医学森林概要
6.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用水煎服。
湖南药理学
7.冷茵陈:茵陈嫩茎叶250g,糖适量,香油适量。
将茵陈去杂,放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分,切碎放盘内,加入精盐、味精、糖、香油,食用时拌匀。
此菜青香,甘甜爽口,有利尿、祛风、明目的功效。
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目暗、夜盲等症。
茵陈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茵陈具有清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
茵陈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多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春天吃茵陈还能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和其他野菜一样,茵陈蒿在春天的吃法也很多,可以清蒸,也可以凉拌,也可以在煮粥的时候直接把茵陈蒿放入锅中一起煮,茵陈蒿粥味道鲜美。
扩展信息:
生理特征
1.茵陈蒿:多卷曲成球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被白色绒毛,柔软如丝绒。
茎较小,长1.5~62.5px,直径0.1~5px,除去表面白色绒毛后可见明显的纵向条纹。易碎易断。
叶子有柄;展平后的叶片分裂成一至三片羽状,长1 ~ 75px,宽约25px。小裂片卵形或稍倒披针形,条状,具锐尖的先端。
气味芳香,微苦。
2.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 ~ 2,500 px,直径2 ~ 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向条纹和柔毛;重量轻,易碎,横截面白色。
叶子浓密或脱落;下部叶羽状深裂二至三次,具条状或细长裂片,两侧密被白毛,味香微苦。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茵陈(中药)
茵陈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茵陈1号的功效与作用简介。利胆保肝
茵陈含有多种利胆的有效成分。
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利尿、解热平喘、驱蛔虫、抑制多种皮肤病原真菌和细菌的作用。
2.解热平喘药
茵陈含有挥发油,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中所含的香豆素具有平喘作用,是人工合成的,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
3.抗菌消炎
茵陈蒿汤对人和牛的结核病、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还能抑制流感病毒。该挥发油对皮肤病的致病丝状真菌有很强的抑制和杀菌作用。
4.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茵陈具有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茵陈中含有的香豆素和对羟基苯乙酮可以降血压,所以茵陈可以降血压。
它的降压强度大致等于总剂量。而且持续时间长,有利尿作用。
5.驱虫剂
茵陈蒿挥发油对蚯蚓、猪蛔虫和人蛔虫有一定的作用,能使蠕虫麻痹并排出体外,因此可用于驱蛔虫。
茵陈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茵陈性苦,微寒,入脾、胃、肝、胆经。
其功效和作用是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不仅增加胆汁分泌,而且增加胆汁中固体、胆酸、胆红素的排出。
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
茵陈蒿对肝炎病毒、流感病毒、人类结核病和伤寒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茵陈味苦性寒,有退黄、利湿、益肝的作用。
茵陈的功效和作用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其实茵陈是植物的一种功能性药材,一般生长在低海拔地区,国内外都有生长地,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身体有针对性的帮助。
那么,什么是茵陈呢?
什么是茵陈
茵陈蒿属于植物。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很多人会将茵陈作为饮用和调理身体的药材。
油蒿,菊科牛至属植物,冬天不死,春天在诞生,故名陈或。
茵陈蒿生长在全国各地,包括国外,如日本、朝鲜、内蒙古等。,但茵陈蒿主要生长在海拔500-3600米左右的低海拔地区,主要生于路旁、山坡、森林和草地、海岸附近的湿沙地、路旁和低山坡地区。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
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或上火黄疸者。茵陈可以当汤剂,当凉茶喝效果显著。
2.肝脏保护
茵陈有保肝护肝的作用,特别是对肝炎患者。饮用茵陈可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增加心脏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蛔虫、抑制各种皮肤病原真菌和细菌的作用。
3.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可以服用茵陈降压。
实验证明,茵陈蒿能显著降低全身或局部麻醉的大鼠、猫和兔的血压。
降压作用强于甲基多巴。犬静脉注射l0mg/kg,160分钟可使血压下降58.6%,同样剂量的甲基多巴,120分钟血压将下降12.4%。
东莨菪素也有利尿作用。
4.抗菌消炎
茵陈蒿煎剂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炭疽、伤寒、甲型副伤寒、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脑膜炎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5.提供免疫
茵陈蒿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因为茵陈蒿中的咖啡酸具有增加白细胞数量、促进胆囊止血、抗生育、有效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T细胞免疫活性、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诱导干扰素等作用。,从而从多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茵陈的副作用
虽然茵陈对身体有很多帮助作用,但它能有效降低血压,清除体内湿热,保护肝脏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茵陈不适合盲目喝太多。由于茵陈蒿的药性,如果大量饮用,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肠胃。
过量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睡和流涎、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和心律失常。
所以服用茵陈需要适量饮用,切记过量。
茵陈不宜与什么配伍
如果是性质功能相同,或者有冲突的药物,茵陈不适合与氯霉素、红霉素、黄霉素合用。因为茵陈中的有效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从而增加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促进吸收,提高其抗真菌作用。
茵陈蒿能拮抗氯霉素的抗感染能力。
它会失去原有的有效功能,使用不当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不适。
茵陈的功效和作用介绍完了。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网站的内容。别忘了在这个网站上搜索更多关于茵陈的功效和功能图以及功效和功能的信息。
茵陈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茵陈具有清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
茵陈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多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春天吃茵陈还能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和其他野菜一样,春天吃茵陈蒿的方法也很多,可以蒸,凉拌,或者煮粥的时候直接把茵陈蒿放锅里煮,茵陈蒿粥味道鲜美。
扩展信息:
生理特征
1.茵陈蒿:多卷曲成球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被白色绒毛,柔软如丝绒。茎较小,长1.5~62.5px,直径0.1~5px,除去表面的白毛后可见明显的纵纹。易碎易断。叶具柄;展平后的叶片分裂成一至三片羽状,长1 ~ 75px,宽约25px。小裂片卵形或稍倒披针形,条状,具锐尖的先端。气息清香,味道微苦。
2.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 ~ 2,500 px,直径2 ~ 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向条纹和柔毛;重量轻,易碎,横截面白色。叶紧密,或更多落叶;下部叶羽状深裂二至三次,具条状或细长裂片,两侧密被白毛,味香微苦。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茵陈(中药)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茵陈
茵陈有什么功效
茵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还是会更多的看到茵陈。那么,艾草一般有哪些作用呢?
茵陈是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茵陈、茵陈。
来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干燥幼苗。狂野。
产地: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等省。其他地方也有生产。
性状鉴别:茵陈蒿是一种幼嫩的干燥草,有一些短根,多呈卷曲状,卷成一团。根木质坚硬,表面褐色,内部黄白色。许多幼苗的茎和叶柄丛生,细如一线。长约3 ~ 10厘米。叶为二回羽状分开,裂片呈线形,顶端为三尖瓣。茎和叶的表面密被灰毛。像天鹅绒一样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用小树比较好,树嫩,密被灰毛,软如丝绒,芳香扑鼻。
主要成分:挥发油,含有茵陈芳烃、茵陈酮、茵陈素、叶酸、绿原酸、咖啡酸。
功效和功能:
1.退烧药。茵陈解热作用强,而汤剂解热作用弱。
2、利胆。能促进胆汁分泌,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和咖啡酸。
3.抗菌。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
4.防病毒。对流感病毒(PR8株)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5.抗真菌药。稀释400万倍仍能抑制猩红色毛癣菌的发展,有效成分为茵陈素。
6.降血脂。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防止血管壁脂质堆积。
加工:去根、切口、生用。
味:苦而寒。
归经:入脾、胃、肝、胆。
功能:清湿热退黄疸。
主治:黄疸、小便短赤、湿疮。
临床应用:是治疗黄疸的主要药物。
1.治湿热黄疸,用于阳黄(明黄色似橙,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黄疸初期,热重于湿,有发热、排尿困难、便秘、微腹胀满、脉数。加栀子、大黄加强清热泻火的功效,加茵陈蒿汤。如果湿重于热,胸满气闷,头重身困,大便不秘,小便不利症状明显,脉缓,则须用五苓散,如陈印五苓散。
2.治寒湿黄疸,用于阴黄(黄暗如烟,多见于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等症)。有全身虚湿之证。这时就需要准备温里散寒的药物,如附子、干姜等,以温寒湿,药方如陈印四逆散。
3.作为柴胡的替代品,用于清热。茵陈和柴胡都有解热作用。中医经验认为,两种药物均入肝胆,能去肝胆,壮火。但茵陈的药性比柴胡稍软。因此,如果阴虚有新的实热,必须用柴胡清热,但不能受柴胡干燥的影响,可以用茵陈代替柴胡。
使用注意事项:虚黄为黄带淡白,小便正常,口淡脉弱,由贫血和寄生虫病引起,并非湿热所致,故不宜用茵陈,宜用补中之药。
用量:15 ~ 30g。
处方举例:1。茵陈蒿汤(《金匮要略》):茵陈30克,大黄9克,栀子12克,水煎。
2.陈印五苓散(金匮要略):陈印30克,茯苓15克,猪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9克,桂枝6克,水煎。
3.四逆汤(张氏一通):绵茵陈18克,熟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3克,水煎。
注:各地茵陈蒿的使用习惯不同,原植物种类也不同。茵陈蒿在北京和天津被使用。此外,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记录),在同一家庭和区域日用品中有以下类似产品。
泡水禁忌:茵陈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药。如果身体没有什么异常,长期喝水肯定会影响身体健康。毕竟是三分毒。建议:可以适当饮用,最好不要长时间泡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