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三化螟的最佳农药 三化螟打药最佳时间

求助二化螟,二化螟特效药

二化螟和二化螟是水稻生长中常见的害虫,造成重要的经济损失。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药物治疗设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效药:

1.尿素(脲酯)是一种脲类杀虫剂,对二化螟和二化螟有特殊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显著,持续时间长,但容易出现反复效应。建议按照说明书中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

2.溴氰菊酯:属于氯脒类杀虫剂,作用与尿素相似。对水稻二化螟、二化螟有特效杀虫作用,但药效持久,与有机磷杀虫剂相互作用,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按照说明书中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

3.活化菌剂:化学合成药物因易形成二次污染而遭到反对,因此对二化螟和二化螟将采取生物防治,具有优势的活化菌剂等生物农药也在逐步推广。

在实际使用中,注意按照说明书的正确用药方法,根据农业管理体制和农业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和管理。

二化螟三化螟的最佳农药 三化螟打药最佳时间

防治二化螟用什么药好

防治二化螟用什么药好。

杀虫双可防治二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对大龄幼虫致死率高,施药期灵活,但要注意防止蚕中毒。

1.预测发生的时期、数量和程度。

2.合理安排冬季作物,晚熟小麦、大麦、油菜、绿肥应安排在虫源少的晚稻田,可减少越冬基数。如果稻草里有很多虫子,要尽快处理,或者可以把基部10-15cm切掉,先烧掉。用水杀蛹,即在二化螟化蛹初期采用烤、放田或浇浅水的方法,减少化蛹部位。当化蛹高峰期到来时,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会在3-4天后被淹死。

3.培育种植水稻抗螟虫品种,根据种群动态模型进行药物防治。二化螟有多种毛型的地区,要严厉对待第一代;在1-3代受损严重的地区,要严肃对待1代,有选择地对待2代,巧妙对待3代。第一代以粉碎枯鞘为主,第二代单挑晚熟早稻、单季杂交稻和中稻。第三代主要防治杂交双季稻和早栽连作晚稻螟虫。

生产上,早、晚稻分蘖期或晚稻孕穗期、抽穗期蛾卵孵化高峰后5-7天,枯鞘丛发生率5%-8%,或早稻每667m2有100株中央受害或丛受害率1%-1.5%,或晚稻有100个以上受害群体。每667平方米应立即喷洒75-100公斤水和3000-4000公斤1.8%农用乳剂(阿维菌素B1)和35-40克80%杀虫单粉剂或25%杀虫双200-250毫升、毒死蜱乳油50-100毫升和90%结晶敌百虫。也可选择30毫升5%锐劲特悬浮剂或100毫升20%三唑磷乳油,喷50-75公斤水或浇200-250公斤水。400kg的水也可以用大量的水来浇。此外,可将25%杀虫剂200-250毫升或5%杀虫剂颗粒1-1.5公斤与湿细干土混合制成药土,撒在水稻秧苗上,在3-5厘米的浅水层中保持3-5天,以提高防治效果。此外,将杀虫双制成大颗粒,将常规喷雾改为稻田浸泡,采用漂浮载体加药,可提高防治效果。

如何防治二化螟

一种防治二化螟的新药——氯虫苯甲酰胺

二化螟又称螟虫,是我省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分蘖期至乳熟期均可为害,分蘖期食用会引起枯鞘或枯苗。因此,防治二化螟对促进水稻高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二化螟的重要手段。9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等高毒有机磷农药。90年代以后,主要使用三唑磷等有机磷类农药和杀虫双、杀虫双等沙蚕毒素类农药。自2000年以来,氟虫腈被广泛用于控制水稻螟虫。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影响人们的健康,同时导致昆虫抗药性的产生。目前,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等高毒有机磷农药已被禁用,二化螟对三唑磷、沙蚕毒素类农药产生较高水平的抗性,因此已在我省暂停用于防治二化螟。由于氟虫腈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将从今年10月1日起停止使用。引进、开发和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二化螟防治药剂,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新型广谱邻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新颖的作用机理,它对抗性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在本实验中,未发现氯虫苯甲酰胺与任何其他现有农药之间的交叉抗性,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可以有效控制对某些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群。更值得一提的是,氯虫苯甲酰胺的原药和制剂在我国分级标准中属于微毒,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对环境影响小。

2008年起,我省引进氯虫苯甲酰胺(杜邦& # 174;康宽TM200SC)和先正达40%氯虫苯甲酰胺噻嗪酮(Fogo)在省内二化螟发生和严重危害的稻区多处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在二化螟二龄幼虫高峰期前每亩施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g,防治效果达95%以上。溴虫腈和噻菌灵对稻虱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氯虫苯甲酰胺(杜邦& # 174;康宽TM200SC)防治二化螟,用量为每亩10 ml,在2龄幼虫高峰期前使用。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菌灵(Fogo)防治水稻二化螟,用量为每亩8-10克。单季稻建议防治二代稻螟,可防治中后期稻虱。施药时,田间应留3-5厘米水层,保持水分5-7天。同时要注意合理使用,一季水稻中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

预防病害,可以喷沃野氨基酸叶面肥。

哪位高手知道什么时候防治二化螟和二化螟最好

1。管制时间:7月11日至7月13日。

2.防治对象: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中稻和早栽晚稻)、稻瘟病、稻蓟马、水稻螟虫等。

3.控制指标:二化螟纹枯病率3%以上,稻纵卷叶螟每亩幼虫密度10000头以上,稻飞虱种群苗期500头以上,孕穗期1000头以上,纹枯病率30%以上。

4.预防用药:以下配方均为每亩用量,加45公斤水喷洒。

①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等。10%阿维菌素氟酰胺悬浮剂30毫升;;b .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威能)水乳剂40ml;C 10%氟苯尼考(龙灯复线安)SC20ml+佐剂精道10ml。

②稻飞虱和蓟马的防治:50%吡蚜酮(红太阳)WG10g;B 80%奥尔丁·吡蚜酮(龙头)WG8g;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克。

③纹枯病的防治等。:30%己唑醇(一级)SC15ml毫升;;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C 18%苯并噁唑(壮固动力)WG 40g;D 23%以太灵氟环唑(尊宝)SC 40ml;E 12.5%井冈蓝芽菌(温木清)200ml。

④防治稻瘟病:33%己唑醇、稻瘟灵(乐米加)微乳剂80ml或2%春雷霉素(kasumin)微乳剂80ml。

5.注意事项:①在田间浅水区施药3~5天,及时检查防治效果。②近期强降雨造成部分低洼稻田严重渍水,每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X 15g防治细菌性褐条病。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