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二化螟用什么药好
用杀虫双防治二化螟好。
杀虫双可防治二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对大龄幼虫致死率高,施药期灵活,但要注意防止蚕中毒。
1.预测发生的时期、数量和程度。
2.合理安排冬季作物,晚熟小麦、大麦、油菜、绿肥应安排在虫源少的晚稻田,可减少越冬基数。如果稻草里有很多虫子,要尽快处理,或者可以把基部10-15cm切掉,先烧掉。用水杀蛹,即在二化螟化蛹初期采用烤、放田或浇浅水的方法,减少化蛹部位。当化蛹高峰期到来时,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会在3-4天后被淹死。
3.培育种植水稻抗螟虫品种,根据种群动态模型进行药物防治。二化螟有多种毛型的地区,要严厉对待第一代;在1-3代受损严重的地区,要严肃对待1代,有选择地对待2代,巧妙对待3代。第一代以粉碎枯鞘为主,第二代单挑晚熟早稻、单季杂交稻和中稻。第三代主要防治杂交双季稻和早栽连作晚稻螟虫。
生产上,早、晚稻分蘖期或晚稻孕穗期、抽穗期蛾卵孵化高峰后5-7天,枯鞘丛发生率5%-8%,或早稻每667m2有100株中央受害或丛受害率1%-1.5%,或晚稻有100个以上受害群体。每667平方米应立即喷洒75-100公斤水和3000-4000公斤1.8%农用乳剂(阿维菌素B1)和35-40克80%杀虫单粉剂或25%杀虫双200-250毫升、毒死蜱乳油50-100毫升和90%结晶敌百虫。也可选择30毫升5%锐劲特悬浮剂或100毫升20%三唑磷乳油,喷50-75公斤水或浇200-250公斤水。400kg的水也可以用大量的水来浇。此外,可将25%杀虫剂200-250毫升或5%杀虫剂颗粒1-1.5公斤与湿细干土混合制成药土,撒在水稻秧苗上,在3-5厘米的浅水层中保持3-5天,以提高防治效果。此外,将杀虫双制成大颗粒,将常规喷雾改为稻田浸泡,采用漂浮载体加药,可提高防治效果。
二化螟不同于二化螟,二化螟的生长周期
答1.体型:二化螟比二化螟大,前翅近长方形,后翅白色。2.幼虫体表特征:二化螟幼虫背部含有5条深褐色纵纹,二化螟幼虫前期头部为黑色,胸腹部为浅黑色。3.产卵:二化螟卵呈鱼鳞状不规则排列,主要产于稻苗尖端。二化螟的卵有三层卵块,形状为半个黄豆大,大部分产在叶子上。4.虫害: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大于二化螟。
1.二化螟和二化螟的区别
1.身体形状:
(1)二化螟体型较大,翅展开约25-30mm,前翅近长方形,白色或灰白色,前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
(2)二化螟体型较小,成虫长9-13毫米,翅长23-28毫米,前翅近三角形,翅中央有一个明显的黑点,中室下有一个不明显的黑点,后翅白色,翅浅黄色。
2.幼虫体表特征:
(1)二化螟幼虫成熟期体长20-30毫米,背部有5条深褐色纵纹,腹面灰白色。
(2)二化螟幼虫4-5龄孵化时呈灰黑色,胸腹部结合处有白色环纹,成熟期体长14-21毫米,从3龄幼虫背中线可清楚看到。
3.产卵:
(1)二化螟卵呈扁圆形,不规则排列形成鱼鳞状,产卵时卵色为乳白色,孵化期为灰黑色。
(2)二化螟主要在幼苗叶鞘的叶背基部和叶前端附近产卵。
(3)二化螟卵长椭圆形,卵圆形,有三层卵块。蛋块上会布满褐色的绒毛,形状是发霉的黄豆。
(4)二化螟产卵有返青趋势,在水稻分蘖期或孕穗期会产卵,一般在叶片上。
4.虫害: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大于二化螟,在水稻圆茎期入侵率较高,在抽穗成熟期二化螟也能引起虫害。
二、二化螟的生长周期
1.二化螟又称螟虫、螟虫,是鳞翅目、瓢虫科的一种昆虫,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稻田,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稻田。
2.二化螟主要在稻叶上产卵,稻叶有变绿的趋势。二化螟卵孵化后主要以幼虫越冬,一般聚集在叶鞘中以水稻叶片为食。
3.二化螟2龄后开始取食稻秆,幼虫成熟后开始在稻秆或叶鞘内化蛹。
求助二化螟,二化螟特效药
二化螟和二化螟是水稻生长中常见的害虫,造成重要的经济损失。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药物治疗设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效药:
1.尿素(脲酯)是一种脲类杀虫剂,对二化螟和二化螟有特殊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显著,持续时间长,但容易出现反复效应。建议按照说明书中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
2.溴氰菊酯:属于氯脒类农药,作用与尿素相似。对水稻二化螟、二化螟有特效杀虫作用,但药效持久,与有机磷农药相互作用,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按照说明书中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
3.活化菌剂:化学合成药物因易形成二次污染而遭到反对,因此对二化螟和二化螟将采取生物防治,具有优势的活化菌剂等生物农药也在逐步推广。
在实际使用中,注意按照说明书的正确用药方法,根据农业管理体制和农业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和管理。
哪位高手知道什么时候防治二化螟和二化螟最好
1。管制时间:7月11日至7月13日。
2.防治对象: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中稻和早栽晚稻)、稻瘟病、稻蓟马、水稻螟虫等。
3.控制指标:二化螟纹枯病率3%以上,稻纵卷叶螟每亩幼虫密度10000头以上,稻飞虱种群苗期500头以上,孕穗期1000头以上,纹枯病率30%以上。
4.预防用药:以下配方均为每亩用量,加45公斤水喷洒。
①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等。10%阿维菌素氟酰胺悬浮剂30毫升;;b .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威能)水乳剂40ml;C 10%氟苯尼考(龙灯复线安)SC20ml+佐剂精道10ml。
②稻飞虱和蓟马的防治:50%吡蚜酮(红太阳)WG10g;B 80%奥尔丁·吡蚜酮(龙头)WG8g;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0克。
③纹枯病的防治等。:30%己唑醇(一级)SC15ml毫升;;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C 18%苯并噁唑(壮固动力)WG 40g;D 23%以太灵氟环唑(尊宝)SC 40ml;E 12.5%井冈蓝芽菌(温木清)200ml。
④防治稻瘟病:33%己唑醇、稻瘟灵(乐米加)微乳剂80ml或2%春雷霉素(kasumin)微乳剂80ml。
5.注意事项:①在田间浅水区施药3~5天,及时检查防治效果。②近期强降雨造成部分低洼稻田严重渍水,每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X 15g防治细菌性褐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