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国家是如何解决“农产品滞销”的

农民最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农产品会滞销?解决办法是什么?

马上就到24节气中的“处暑”了,与之对应的农事状态就是“抢收抢晒”。很多农作物都相继成熟,在农村地区收割的稻谷、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产品基本都是以阳光暴晒来脱水,将其中的含水量处理到不会发霉变质的标准才更便于运输和储存。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其实除了主粮作物、大多数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也成熟了,自家的消耗和储存也是有限的。很多农村的增收创收途径还是相对较少,农民会将一部分农产品卖给商贩或者到市场去售卖,就是为了多挣一些钱以补贴家用和下一轮的农资购买费用。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农产品越来越不值钱,甚至亏本到了情愿烂在地里的地步。

一、为什么农产品会滞销?

从古时候物物交换的模式开始,农民就有了售卖农产品的意识,也只有将富余的农产品卖出去,农民才有更多的资金来换取其它生产资料。农产品的滞销可能并不是农产品自身品质的原因,它是由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

1、大环境因素影响

农产品的主要生产都是在农村,而卖出去则主要还是在城乡结合部和城市里。农产品滞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环境制约,还有就是价值规律的影响;这是相同的,城乡结合部、城市的大环境不景气,那么再少的农产品都可能形成滞销;市场的需求没有被刺激起来、消费者在短期内没有很强的购买需求,就是再跌价也不一定会增加销量。

2、农民自身的原因

想要提高农产品的种植效益,这是所有农民的共同目的;实现可观的效益,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问题就出在“积极性”,是不是只要有钱挣就立刻积极性很搞?不可否认,确实如此;所以一旦有人通过种植某农产品挣到钱了,那么很快就会互相传播开来。这样的利益刺激作用下,很多农民就大肆跟风种植,有的甚至盲目种植早熟型的、种植过程中也可能喷施促长类药物或者激素,最后造成供过于求的情况、品质也降低了。

二、怎样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把农产品卖出去、卖的火,首先要确保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科学合理;同时也要提高服务的意识,消费者不仅仅是买的是优质价廉的农产品、更是买的放心和服务。

1、种植时候要做好隔茬换茬

在农业种植施肥的时候讲究有机肥和化肥的兼施并用,种农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常年的种植某一款或规模较小的多种作物。农民要根据行情变化适当的隔茬换茬种植相应的品种和类别,也类似于“间作套种”;通过土壤保持与修复,既提高了农产品的外观、品质等商品性,又可以主动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物以稀为贵,只有避免盲目跟风种植,才能从源头上改善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2、对销售渠道作出合理分配

现在是网络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农产品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销售模式。尤其是现在非常火爆的网红带货,可能一夜间就能够卖出成千上万斤农产品,这确实是很好的销售渠道。但是问题也来了,线上售卖农产品会受到物流运输、保险保质和价格差的影响,往往售后成本也会比较高,甚至到最后连商贩也不再收购农产品了。所以,即便是再好的销售渠道,也要确保品质和控制成本;提前规划好不同销售渠道的数量和相关售后服务,踏踏实实的售卖,才是摆脱农产品滞销的长久之计。

农产品严重滞销农民朋友应该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农产品严重滞销!我认为,一是现在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信息,由国家组建专门机构,全天侯的筛选分类、分地域、分布做好农产品产销情况的精准统计,适时指导农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上市,不要盲目生产!二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城市政府要多投入建设较高档次的农付产品批发另售交易市场!三是国家对电商平台要认真进行管理,加大对不诚实不守信用电商的打击力度,优化电商环境,规范电商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农付产品进入电商渠道!四是鼓励支持农民多生产无公害农付产品,提倡施用有机肥、农家肥和生态肥,杜绝使用化学上色剂、催熟剂、防腐剂,多生产适季蔬菜瓜果,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科研部门的资金投入,研发出适销对路广大群众喜爱的农产品,尽量少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一没有味道二不好吃!四是加大国家层面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和深加工的立法工作和政策措施,以利推动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聚焦“三农”痛点,如何让天下没有难卖的农产品?

今冬,蔬菜滞销之痛正在进行中,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让天下没有难卖的农产品,如何让农民丰产又丰收?

本人从事农业生产多年,现从事餐饮行业,对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略有了解,现以自己浅陋的认知与大家聊一聊:

一、农产品需要特色与品牌

农产品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卖点,尽量让自己的农产品陷入“大路货”的沼泽。要注重品牌建设,尤其可以打造县域、乡域甚至村域品牌。有了品质与品牌的区分度,形成差异化,无论在价格还是销路上,都会占得优势地位。

二、农产品要与二产三产打通

既往的农产品,更多是关注种养技术,注重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很少关注农产品产出之后的去处。加上农民朋友在市场营销上的能力较弱,滞销的情况自然时有发生。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如何将过剩的部分转入深加工,这就必须要联通二产三产。如小龙虾会于每年的六月份集中上市,对于过剩的小龙虾进入工厂,加工成熟制速冻小龙虾,让工厂成为过剩龙产品的缓冲蓄水池,意义就很重要了。

三、农产品要抱团发展

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合作社、协会、商会,地一个个农户联结起来,将会更强大。如,有专人负责宣传推广,有专人跑税务发票,有专人负责品控,有专人负责物流……

四、农产品要加强渠道营销

后端带动前端,所有的生产必须以卖出去为前提。注重渠道建设,从物流到分销形成一整套的系统。如在大型批发市场设立代理,与大型商超建立合作,进入大型餐饮连锁的供应链。

农村大有作为,但切不可盲目进入,未来社会的发展更多元,产业也需多元发展,光产不销的农产品时代已过去。

希望上述建议对您有启示。

在农村由于自然灾害、人工成本等因素造成投资过大,而农产品滞销或价格低,怎么办?

多谢悟空问答邀请!目前,我国农业还是“靠天收”的状态,农业还是看天吃饭,我国又是自然灾频发的国家,农民如何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呢?我认为,还是依靠农业灾害保险,农业灾害保险是政策性商业保险,农民每年缴纳几十元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能挽回一定经济损失,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农业灾害保险就象“交强险”一样,农民可以去村委会咨询一下,办理农业灾害保险。

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大,主要是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落后,我国农村常住人口5.64亿,农业生产主体仍然是2.3亿小农户,农产品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要增加成本30%——50%。中间环节冗长,即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仍然不增收。农业生长成本主要是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生产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在种植上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全凭自己的“经验”,生产上生产资料浪费十分严重,用工上,现在一个人工一天要200元,请不起人工种植了。小规模种植,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抵御不了市场风险。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生产方式和效率十分低下,使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滞销并没有出现,只能说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有惜售心理,农民总是想等价格上涨一点再销售,惜售是农民的通病。我们当地农民以前也有惜售心理,舍不得卖农产品,怕卖便宜了,总是等待观望,结果,都没追到最高价,反而在价格下降的时候恐慌性抛售,卖出了最低价。现在,我们当地农民不再惜售了,学会了成本核算,农产品收割后,直接卖给中间商、经销商或深加工企业,不晒不扬,深加工企业用烘干机烘干加工。我们当地农业现在全程机械化了。采取内部挖潜,采用新技术、新经验种植,水稻采用直播技术,减少育秧、插秧环节,机械喷雾打药,机械撒肥,机械耕耘收割,不晒不扬,降低生产成本。我们当地现在是规模化种植,1000亩耕地只有5户人家承包经营,其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城市打工了。在农药、化肥购买上,5户人家集体去购买,与农资经销商讨价还价,享受批量购买的优惠价。农产品价格低,我们农民只能从内部挖掘潜力,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是无法抗拒地,我们只能购买保险,保一方平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我们的农业必须走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科学化道路,我们的农民必须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把握市场规律,了解市场行情,向管理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向科学种植要效益。我们必须摒弃惜售心理,避免盲目跟风种植,盲目扩大规模种植,学会成本核算。我们的思想要与时俱进,我们的思维方式要改变,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有人说农产品滞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你怎么看?为什么国外滞销的问题比较少?

几亿农民没钱消费,什么都会滞稍

农民最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农产品会滞销?解决办法是什么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