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地参煲鸡汤做法

地参煲鸡汤做法?

原料:地参,乌鸡一只,红枣,枸杞、生姜、黑木耳、百合适量。

调味料:绍兴酒少许,盐适量。

做法:

1选择长相较为圆润如虫草状地参,洗净备用。 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用清水漂净血水;

2 把乌鸡放入沸水锅中氽一下;

3紫砂锅洗净置火上,掺入清水下乌鸡,烧沸;

4打去浮沫,续下姜、料酒、地参、百合、枸杞、红枣、并移至小火,炖至七成熟;

5调入盐和味精,续用小火炖至软透起锅,装入盛器内即成。 地参乌鸡汤的制作要诀:

1乌鸡要漂净血水,地参要洗净,否则汤色差;

2 炖制中途不能添水,枸杞不能加多,乌鸡要炖制透,否则汤味差。

梵净山地参的吃法?

材料

"土鸡 1只","葱段 2根","姜片 5份","蒜头 5颗","米酒 适量","盐 适量","中药材 1份",

做法

step1

1:整只鸡冲洗数次,内腹部也要冲洗干净,煮一壶热水川烫鸡只,我习惯将药材稍微冲洗一下。

step2

2:将葱段、姜片、蒜头置入内腹,将洗净的鸡只、人参鸡中药材放入锅中并倒入开水。

step3

3:以小火炖煮40分钟后,将鸡只翻身。

step4

4:以小火炖煮20分钟后,加入米酒与适量的盐。

地参怎么做好吃?

地参的做法有很多,可炒食、煲汤、蒸煮、油炸、腌渍等均可,其中油炸地参,风味独特、香脆无比,这道菜与一般油炸食品不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上火,反而可以祛火。

有多少人种植地参,行情如何?

地参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春夏可采摘嫩茎叶做蔬菜食用,晚秋以后可以挖出地下参部,参部同样可以做蔬菜食用,同时又是上好的药材。地参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陕西至江南各地,生长于海拔320~2100m的沼泽地、水边、沟边的潮湿地。

如今在河北、江苏、云南、湖南、贵州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

地参的传说

1、神草传说

在我国的西藏地区流传着一个“白虫草”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的春天连下了几天几夜的大雪,把出山的路全都封住了,牧民以及牲畜全部被困在了大山里,每过多久储存的粮食就吃完了,可是大雪还没有停歇的意思,牧民和牲畜都饥饿难耐,眼看快要饿死的时候,佛祖显灵,把地上干枯的黄草都变成了“白虫草”,牧民和牲畜吃了白虫草以后,发现吃几棵就可以整天不饿,大家就靠着这白虫草抵御过了这场灾难。白虫草后来被西藏人民称为天赐神草,与白牦牛一起呗奉为西藏的两大神物,这天赐神草就是如今的地参。

2、康熙赐名

地参也叫虫草地参,这名字的由来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康熙年间,康熙微服私访的过程中,在一农户家里借宿。正好当时的农户晚饭期间做了这地参来招待康熙,康熙深居皇宫多年却从未吃过这种食物,吃过以后赞不绝口,回宫以后对这种蔬菜也是念念不忘。后来差人送入宫中,并赐名为“虫草地参”,至此以后地参也开始在全国流传起来。

地参的营养价值

《中华本草》详细介绍地参不但能作为蔬菜食用,而且晒干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经过现代医学家的检测,地参含有人体所需的20多种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酚类、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钙含量是牛奶的4倍。

下面是典籍关于地参的记载:

①《中华本草》活血、利尿、通经、滋阳、润燥、调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肿、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症。②《本草拾遗》载“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分类草药性》载“和气益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功用主治】活血,益气,消水。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③《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④《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⑤《分类草药性》:和气养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⑦《嘉佑本草》宋“辛、温、无毒。主治: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产后可做蔬菜食,佳。”地参种植的经济效益

地参种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产量比较稳定,一般亩产量在3000-4000斤左右,地头收购价格各地不一,早些年的地头收购价格都在十元以上,近些年随着种植户的增加,价格有所降低,目前地头收购价格一般在4元左右,干货价格在30元左右,每亩毛利润均在万元以上。

地参的植物学特性

地参株高80—100厘米,叶互生,花期7—9月份,花簇生于叶腋处,成轮状聚散花序,小花、唇形、白色,果期 9~10月份。环形果,参状、洁白色,地参适应性广,喜阴、耐湿、耐寒、不怕瘠薄,生命力极强,无论田间、地头、庭院、河边、树林行间均可种植。

地参高产种植方法

1、选地

地参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全国各地均可种植;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中性土壤以及弱酸弱碱性土壤均可种植,但是以肥沃的中性沙壤土为最佳;地参对环境比较挑剔,地参想要长得好,最好是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周围不能有化工厂的污染,最好是在河流的上游。

2、播种

地参属多年生作物,即使在寒冷的北方也可以安全越冬,每年的生长期270天左右,种植时间跨度比较大,每年秋收以后到来年春天五月份之前都可以种植。地参出苗期最适宜的地温为3.5-11.0摄氏度,所以最佳的种植时间应该是在这个温度范围之内,时间应该是每年的三到五月份之间。

播种前应该先进行深翻整地,配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斤、复合肥50公斤、磷肥30公斤左右作为基肥。大田种植一般采用条播的方式,条播沟宽30厘米,沟行距40厘米,沟深30—40厘米。种茎间距15厘米左右,将种参截成5厘米长的小段,对空摆放,最后覆土,土层厚15—20厘米。栽后10天左右出苗。

3、田间管理

a、水分:地参虽喜阴,本身却怕涝耐旱,对水分的要求并不高。一般在播种以后浇一次透水有利于出苗。苗高10厘米左右时再浇一次壮苗水,其余时期靠正产雨水即可,总的原则是不旱不浇水。

b、肥料:地参种植应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施用充足以后,一般苗期只需追肥一次,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每亩20公斤的速效氮肥,配合浇水一起施入。

C、除草:地参在出苗以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杂草过多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在苗高半米以后基本就可以不用管理了。

4、采收

地参种植一次可多年采收,采收时间同从每年秋天地上部分枯黄以后到来年春天发芽以前均可采收,并且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行情,在行情好的时候进行收获。如果行情不好完全和以存在地里,完全不会烂掉,等到行情好了以后再进行采收出售。

结语:地参的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易管理、收益丰厚,喜欢的朋友可以抓住机会。

更多热点资讯欢迎关注科技农场!

地参(虫草参)种植怎样浸种、晒种?

说起地参,其实原名地笋,因其形状、营养与人参相似而得名地参。在《中草药大辞典》等医药资料中均介绍地参可药食兼用,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很大程度上还处于野生状态。

关于地参的药用价值,《嘉佑本草》、《救荒本草》、《本草拾遗》、《日华子本草》、《中华本草》等多部古典药书上早有详细记载,描述地参味甘、辛,温而无毒,可活血、益气、消水、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滋阳、润燥、调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多种功效。到了现代,地参还被加工成胶囊、精片、冲泡粉、蜜酥、油炸地参、各种复合饮料。

据现代学者研究表明,地参的营养成分十分全面,有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氨基酸、软脂酸、硬脂酸、亚麻酸、矿物质元素、咖啡酸类衍生物、黄酮类等19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6种, VB2等维生素、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新鲜根茎中钙含量较高,是牛奶的4倍,有“植物中的高钙片”美称。 其生物活性也多种多样,有抗肿瘤、抗辐射。

地参在被入药的同时还可作蔬菜食用,享有“蔬菜珍品”等美誉。叶子、根部均可作为高营养价值的蔬菜食用,也经常被当作配料入菜,起到滋补调理之作用,但忌生吃。地参是当今吃出健康吃出美丽的新潮健康品,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的保健食品,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自进入市场以来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地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年种植当年收获,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多年,每年秋天至第二年开春均可种植。适应性极强,耐寒、耐热、耐旱、耐湿,基本没有病虫害,种植以后基本不用怎么管理,地下部分最低可耐-35℃的低温,并且分根能力强悍,一般在种下以后一颗地参一年可以自然繁殖至上百颗,而采挖时只要不全部挖干净,留一部分在土壤中,第二年自己就又可以长出好多,很适合自家找一块空地来栽植。

种植前需对种参作浸种和晒种处理。

关于浸种:将留作种用的地参(长度在10-15厘米,粗2厘米以上,身体匀称,饱满、无冻害、无伤、环形结构明显并且分布均匀),播种前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5-20分钟,可有效预防斑枯病的发生。浸泡完成后,捞出,再用草木灰拌种,使种参均匀的沾上草木灰即可。

关于晒种:把处理好的种参放在空地向阳处晒种,一般晒种的平摊度不超过5厘米,午间阳光充足的时候要翻动1-2次,以便均匀晒种,只要看种参表面干爽就可以了。

地参一般于立春后播种,也可在夏季栽植,生长8~9个月,待叶片落净、茎杆自然枯萎时,便可采挖,采挖时间可以延迟到翌年2—3月份,因此可以选择适当时间进行采挖,采挖最好采用人工挖掘。将挖出根茎上附着的湿土抖净,即可售卖。可选择好的地参进行保存,作为翌年的参种。

写的仓促,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地参煲鸡汤做法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