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和芍药,分别是芍药的哪一部分
芍药和芍药统称为芍药,属于毛茛科。药用部分都是根,其实是两个不同品种的牡丹。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白芍养血柔肝止痛,敛阴敛汗。两者在功能上各有侧重,不能混为一谈,也赶不上栽培和野生(芍药仍是人工栽培,颜色不会变白,但由于生长期长,价格低,尚未形成大规模栽培提供商品)。它的名字与颜色有关。附属中药的命名规则:
1.按药用部位命名——如鸡内金、车前草、金钱草。
2.按产地命名药物,如草乌、阿莎丽、牛膝...;
3.根据药物的气味命名——如苏合香、龙胆草、甜杏仁等。
4.按性能命名-如益母草、骨碎补、决明子。
5.按颜色给药命名——如鸡血藤、菊花、丹参等。
6.根据采集草药的季节命名——如迎春花、夏枯草、冬桑叶...;
7.根据药物的形态命名,如垂盆草、半边莲、蝴蝶...;
8.以人名(传说)命名——如、君子、和刘。
9.根据输入地的地名和音译命名——如番泻叶、高丽参、曼陀罗。
芍药是芍药吗芍药和芍药的区别
芍药是市面上常见的中药材,服用后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益,而且很多人会认为芍药是芍药,所以我们需要知道芍药是芍药吗?芍药和芍药有什么区别?
是芍药
芍药是中草药,来源于芍药或芍药的干燥根茎。白芍味苦,性凉,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白芍是由芍药加工而成的,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所以他们还是有不同的区别。白芍含有芍药苷、苯甲酸、挥发油、树脂、糖、淀粉等。对痢疾杆菌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具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赤芍能化瘀,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闭经。具有凉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阴虚发热。还能抑制痢疾杆菌和葡萄球菌的生长。
芍药与芍药的区别
芍药和芍药都是芍药的一种,在临床上除了形态不同外,主要功能也有很大不同。白芍趋向调经止汗,可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白芍的作用更倾向于清热肝火。如果有血热疼痛,非常适合用白芍治疗。白芍对凝血症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果患者血脂偏高,可以通过白芍降血脂消炎,对增强免疫力也有很好的作用。芍药和芍药的区别是中医的必备技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赤芍是什么药
赤芍是中药,具有清热止痛、凉血化瘀的作用。白芍味苦,性寒,属肝经。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皮肤斑疹、呕血、鼻粘膜出血。常与生地、牡丹皮同用。丹参还具有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妇女痛经、闭经等。常与丹参、益母草配伍。白芍入肝经,常用于治疗肝火引起的红肿疼痛、黄疸等。赤芍常用于治疗肝炎,尤其是胆源性重型肝炎。赤芍60g可与牡丹皮15g、丹参15g、生地15g、葛根30g共煎,疏肝利胆。如果上腹部饱胀,可加入莱菔子30克。
芍药需要煮多久
先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将第一次煎出的药液用小火煮30分钟,再将药液倒掉,再加水将第二次煎出的药液用小火煮20分钟,直到药液与前一次混合,分成两份。服用调经中药,可在每次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服用,月经来潮后停药。一般服用3-5个月经周期就会有明显效果。砂锅、搪瓷、不锈钢等适合煎药的容器,严禁铁器。中药要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再煎。煎药用水量一般为浸泡药面后1-3厘米。大剂量、泡沫疏松、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的性质来定,一般的药是30分钟。解表药、退热药、芳香药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即可。将滋补品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熬制时将配料搅拌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煮两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稍短。张仲景用的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
摘要:通过查阅古籍,从不同时代的命名依据和炮制方法的角度,比较古今芍药与芍药的鉴别方法,进一步研究《伤寒论》所用芍药的分类。
在《本草纲目》之前的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芍药与芍药的区分。清代主要是根据植物的根、皮、花的颜色来区分,现代中医主要是根据是否去皮来区分。认为《伤寒论》中无去皮要求的芍药应为现代芍药。
经方芍药本草考证
南北朝以前没有区分芍药,陶弘景最早提出芍药有芍药和芍药两种,但没有明确界定;宋元以来,提出了用颜色和根色区分芍药的方法。明代提出了以采收加工区分芍药和芍药的方法,并为后世所延续。现代已经确定了芍药和芍药按不同生长方式和加工方法划分的方法。
芍药逐渐形成杭、川、博三大道地栽培区,芍药对近代以来内蒙古多伦等地出产的野生药材赞不绝口。考证认为,宋代对芍药推崇备至,宋人将芍药统一改为芍药并一直为后人所用,因此,应结合方剂功能和方剂含义的演变来确定芍药在宋代以前经方中的来源;
宋代以后的方剂中芍药& quot芍药该书的起源与今基本相同,应遵循古书记载;宋代以后,仍被记载为芍药。方剂可以根据功能主治和方剂含义的演变来确定。
以上内容参考:知网芍药本草考证-经方
以上内容参考:知网-仲景方芍药是现代芍药
芍药是指芍药还是芍药
您好:
1.
该方剂由白芍、生地、牡蛎和肉桂组成。
主治:产后虚热头痛或急性腹痛。
2.《生肌总录》记载的芍药汤为芍药。
该方剂由白芍、防风、麻黄、葛根、黄芩、防己、桂皮、干姜、白术、人参、独活、川芎、竹汁、升麻、牛膝、石膏、陈皮、羚羊角和五加皮组成。
主治:中风偏瘫。
3.芍药是《生肌总录》记载的芍药汤。
该方剂由赤芍、犀角、木通、石膏、升麻、甘草、芒硝、玄参、麦冬组成。
主治:上腹部积热,积成痈。
4.《苏文病机齐一宝明集》中的芍药汤就是芍药。
该方剂由白芍、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和肉桂组成。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腹泻,脓血,红白症状,急性内热后剧烈疼痛,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
现用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患者。
5.《朱氏集方》芍药汤为芍药。
该方剂由香附、肉桂、延胡索、白芍组成。
主治:气滞血瘀、腰痛、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