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怎么用,一克兑多少水
吡虫啉的使用方法是兑1000 ~ 1500倍的水,1克吡虫啉兑1000毫升清水。喷洒频率一般为7~10天一次。
使用时注意不要与碱性农药或碱性物质混用;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污染养蜂养蚕的场所,以及相关水源。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粉末及药液,用药后及时用清水冲洗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杀虫剂混合。不宜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喷洒,以免降低药效。
吡虫啉的优点:
(1)杀虫谱广: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蚜虫、蓟马、叶蝉、飞虱、粉虱、甲虫等地面害虫,也可用于防治蛴螬、蛴螬。
(2)内吸性强:吡虫啉内吸性强,使用后几分钟内可被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迅速吸收。
(3)导电性好:吡虫啉被植物的根和叶吸收后,能迅速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杀死隐藏在叶背面或无法喷洒的地方的害虫。
(4)稳定性好:吡虫啉稳定性好,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均匀分散在作物根系周围,能被作物根系持续吸收。
(5)持效期长:吡虫啉因其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和稳定性,不易光解水解,大大减少了施药次数和农药投入成本。
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吡虫啉
70吡虫啉-水比
回答以1克70%吡虫啉为例,一般可加10-15升水左右。吡虫啉是一种高效烟碱类杀虫剂,其药效一般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其杀虫效果也较好,施药后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H3:1毫升5%的吡虫啉有多少毫升水?H3:1毫升5%的吡虫啉有2000-3000毫升水。
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可在低温和高温下与啶虫脒交替使用——高温下为吡虫啉,低温下为啶虫脒),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一些害虫也有效,如稻象甲、稻负泥虫和斑潜蝇。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来说不是。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由于其优异的内吸性,特别适用于种子处理和颗粒喷洒。一般每亩用有效成分3~10克,喷水或拌种。安全间隔是20天。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粉末及药液,用药后及时用清水冲洗暴露部位。不要与碱性杀虫剂混合。不宜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喷洒,以免降低药效。
防治绣线菊蚜、苹果蚜、桃蚜、梨小食心虫、卷叶蛾、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害虫,可喷洒4000-6000倍的10%吡虫啉或2000-3000倍的5%吡虫啉乳油。
灭蟑:可选用神农2.1%灭蟑胶饵。
近年来,连续使用引起了很高的抗药性,国家已经禁止使用大米。
吡虫啉应该兑水多少倍
一般来说,根据包装要求,吡虫啉可以兑水2000倍左右,但根据实际效果,喷洒7500倍到10000倍也不是不可以。但由于抗药性,应与水混合多少次取决于吡虫啉的浓度和要防治的害虫种类。
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等害虫可用350g/L吡虫啉悬浮剂4-6ml,加水30-45kg混匀,每1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两次。
瓜果上的蚜虫等昆虫,可用350g/L吡虫啉悬浮剂8-12ml和45-60kg水均匀喷洒,每15天一次,连续喷洒两次。
保护地蔬菜上的粉虱等害虫,可用350克/升吡虫啉悬液12-15毫升和45-60公斤水均匀喷洒,每10-15天一次,约2-3次,以此类推。
吡虫啉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稻象甲、稻负虫、潜叶虫等,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
一般来说,药效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由于其优异的内吸性,它适合于通过种子处理或喷洒颗粒来施用农药。一般每亩有效成分在3-10克之间,可喷水或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