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和田七是一回事吗?
你好,田七和田七是一回事。
大多数人认为三七和三七是两种药材。我相信这个想法是三七之前就想过的。三年前我来数一个。
在云南文三,大部分人都用三七这个名字,包括在国家药典里,所以三七应该是这种伞形科五加科植物的正式名称。
最早关于三七的记载,源于神农时期唐鲁豫所著的《三七经》: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源于神农的三七往往把一切与农业和植物有关的事物的起源都归于神农。
西周金代的《华阳国志·八志》中也有一定记载:
《周武王得巴蜀之师,三七蜜皆进贡》的记载,说明周武王伐之时,巴国已进贡三七等珍贵之品。《华阳国志》中也记载当时有人工栽培的三七园。
现代的记载源于明清:
公元1578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三七,他指出三七生于广西南丹的深山里,...甜美而轻微。止血、活血、止痛,与人参的味道颇为相似;他还说这种药是最近才出来的,在南方人民军里作为治疗军疮的重要药物,云有卓越的成就。它是阳明厥阴分血之药,所以能治一切血液病。这是第一次准确记录三七。这也说明三七在南方军队中被广泛用作金疮药。
在官方的记载中,天骐并没有出现,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主要是因为三七的生长条件要求冬暖夏凉,无严寒酷暑,半光半阴,环境湿润,即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由于三七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三七的分布范围极窄,即北纬22° 40 & # 39;—24 28'东经103° 35 & # 39;—107 46'。所以规定三七的生长仅限于文山州和广西那坡靖西。另外,广西的州政府曾经是三七的商业集散地,那里出售的377叫田七,意思是田州政府出售的三七,田七这个名字一直流传至今。自清代以来,三七的商业集散地集中在华凯地区(今云南文山州),商品名称为三七。
关于三七为什么叫田七,有一个传说。
古时候,有个叫张耳的年轻人得了一种病,鼻子和嘴巴都在流血,但尽管经过多次治疗,仍然无效。一天,一位名叫田的医生路过。他取出一种草药的根,把它磨成粉末,让张耳吞下去。没多久血就止住了。张耳的家人非常感激,并请求医生留下这种神奇草药的种子。
一年后,张二家的草药长得非常茂盛。巧的是,知府大人的独生女患有出血性疾病,多次治疗不见好转,无奈之下贴出了F的告示;能治好女儿病的人是丈夫,张二志就自己带了草药。他二话没说,拿出草药,碾成粉末给小姐服用。这位年轻的女士死了,整个国家都愤怒了。他下令把张二志捆起来拷问,逼他说实话。知府立即将田大夫逮捕,定为杀人害命罪:行刑之日,田大夫无可奈何,向亲自监斩的知府交代;这种草药对各种血液病都有效,但需要三到七年才能见效:张耳用的药只用了一年就没有药性了,当然救不了小姐,去吧。他向羌仆讨刀,刮伤大腿,血流不止。他从口袋里掏出大约粉末,内服外敷,立刻止住了血痢。裁判官很惊讶。为了记住这个教训,人们把这种药命名为三七,意思是它必须生长3-7年才有用。因为这种药是田医生传下来的,所以三七在国内有些地方也叫三七。
从这个角度来说,三七是这种植物(药材)的正式称谓,比较正式,而三七只是民间的称谓,两个称谓其实是同一种植物——————————————————————————。
三七和三七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三七和三七是一种草药的两个名字。
三七是正式名称,田七是昵称。此外,还叫金不换、人参三七、人参三七,大名是三七。
云南盛产此药,主要作用是祛瘀止血,消肿止痛。三七是一种奇怪的药。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止血,所以人们不为黄金而改绰号。主要用于治疗吐血,包括咯血。
三七的生理特性:
1.主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 ~ 6厘米,直径1 ~ 4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向皱纹和根痕。顶部有茎痕,周围有瘤样突起。重量大,质实,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微木质呈放射状排列。轻微的呼吸,苦味和甜味。
2.肋为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 ~ 6厘米,上端直径约0.8厘米,下端直径约0.3厘米。
3.切口不规则,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和环纹。切面中心呈灰绿色或白色,边缘呈深绿色或灰色。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七
田七粉和三七有什么区别
田七粉和三七没什么区别。
三七,又名田七,其实是一种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相同的功效。三七,又名田七,其实是一种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等相同的功效。按照中医的理论分析,田七粉就是三七,只是两个名字。可以用三七中的开水冲服,降低血压。
田七粉使用注意事项
对三七成分过敏的人,自然不允许使用三七,以免出现过敏急症。一般来说,肠胃不好的人不建议吃三七,因为三七虽然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可能吸收不好,或者对自己起不到补充营养的作用。
第一次吃三七,有的人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症状,如口渴、四肢无力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没必要过度紧张,也不是毒副作用。就是因为三七本身的活血作用,会加速血液循环,很快就会消失。
参考百度百科-田七粉
田七和三七一样吗
田七和三七一样。
三七又名田七、三七、三七、人参、田七、三七、大叶黄杨、羊踯躅、大叶黄杨、全蝎、花椒、田七,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三七三枝上各生七片叶子,故名;也有人说是因为种植后三至七年收获而得名。主产区为中国云南文山和广西深山。
三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平卧的纺锤形肉质根和短或长的根茎。掌状复叶,茎尖3-6轮生,小叶3-7片。茎上长出一串扁圆形的红色果实。初夏开的黄绿色小花,有一个顶生伞形花序。在秋天花开之前挖掘。
扩展信息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三七的作用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止血、化瘀、止痛。所以三七一直作为外伤金疮的主药,很少作为补药。三七和人参都是人参,拉丁语Panax的意思是能治百病。
三七主要用于治疗咯血、吐血、鼻衄、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外伤肿痛等。三七临床推荐剂量为5-10克。也可碾成粉末直接吞服或用水调服,用量1-3克。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三七(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