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东夷文明的统治者吗?东夷文明包括哪些地区?
蚩尤是东夷部落一个较为有成就的首领,相传其部落联盟有81个,在当时可以说实力不俗。当时正处在军事民主制的部落联盟时期,蚩尤部落炼铜技术非常高,铜制工具大量出现。在神话传说当中都说蚩尤的军队铜头铁额。在当时恐怕要比炎黄部落,在冶炼金属方面还要技高一筹。也正是由于对金属的利用使得蚩尤部落的军队杀伤力较强,在当时称得上是战神。在传说中蚩尤英勇善战震动天下,很多部落都无法与之抗衡。蚩尤是东夷部落的首领并没有疑问,只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当时对于东夷的称谓是按照以华夏为中心的方位进行简单概括的。
东夷并不是一个民族和一个整体的部落联盟,它只是生活在对华夏族东方个部落的统称。蚩尤是在东方个部落中最有实力的一个部落联盟,所在的部落主要以牛和鸟作为自己的图腾。东夷文化是东夷人所创造的。在史前与华夏个部落进行战争,夺取社会生产资源。之后由于军事的失败一部分融入华夏文明,一部分南下成为今天苗族的祖先。当然不论之后分化成多少,都是整个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而且随着之后华夏族群的地理范围活动逐渐扩大对于东夷各个部落的范围和称谓也在变化。之后我们所指的东夷包括江南,山东甚至是东北的各个民族都包含在东夷之内。
而等到稳固而强大的中央集权建立之后,东夷甚至还包括日本朝鲜等地。这也造成了如今韩国在文化上一直要求自己不断贴近东夷文明,甚至是华夏文明的原因,为了给自己的文明找自信。就现在而言华夏文明的祖先除了黄帝和炎帝之外,还应加一个蚩尤。这三人都是华夏始祖,相传蚩尤黄帝炎帝这三者都是太昊伏羲的后代。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可以算得上是华夏民族的内战为了统一黄河流域,当然这一时期华夏民族还没有形成。华夏的称谓是之后部落民族融合的产物,在当时我们确切的讲,应当是先夏部落和东夷部落之间的战争,是龙图腾与凤图腾之间的战争。我们知道东夷部落的大部分民族,他们的图腾是鸟。
但伏羲氏最原始的图腾是龙,之后的龙凤成为华夏民族文明图腾的主干。我们也可以将此理解为东夷文明相比与先夏文明的图腾文化更为先进,先夏文明在与东夷文明接触的过程当中吸纳了它的龙图腾。双方之间的渊源关系本身就难以分离。只是在政治上东夷和华夏一直是不同的部落联盟直至爆发战争相互融合。蚩尤的地位在两汉之前都是相当高的。只是在隋唐之后蚩尤才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华夏始祖才变成了炎帝和黄帝。在秦汉时期这两代帝王每逢作战都要祭拜蚩尤,可见蚩尤对于华夏文明的重要性与领导地位。
南蛮北狄西戎是什么时候开始分的,又是指那些地方?
最早记载来自于周代,周人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文献记载中,蛮常指南方民族,如三苗、楚、濮、群蛮、巴等,但不专指南方,南蛮的总称,大概出现于战国。《孟子·滕文公上》称楚人许行为“南蛮鴃舌之人”,是说南蛮讲话如鴃鸟(八哥)那样舌头不好使;南蛮是对今伏牛山脉以南汉水流域、淮河中上游、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至云贵高原各个民族的统称,其中族系复杂:长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蛮;长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长江中上游有濮与巴蜀;云贵高原西南夷的先民大概也不止一个族系。
狄的本义,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断定,是由“远”与“剔除”的含义,“后乃引申之为驱除之于远方之义”。此外,狄还有强悍有力,行动疾快等含义。《尔雅·释兽》说:“麋、绝有力,狄”,邢昺《疏》:“绝异壮大有力者,狄。”《礼记·乐记》说:“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郑玄《注》:“狄、涤,往来疾貌也。”春秋初,在秦、晋、郑、卫、邢等国以北,即今陕北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有许多强悍有力的部落,是对中原诸夏的威胁,但当时仍与西戎及伊洛地区之戎统一称为戎,只在方位上称为北戎。至春秋中叶,出现了称上述地区各部落为狄的记载,因其在北,称为北狄。在狄的族称出现以后差不多100年间,又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许多称号。
至于“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氏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整个中国古代,狭义即指氐羌诸部,广义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
最后补充一下东夷,即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及泰山以东以南的东夷各部落与方国,到战国晚叶都已经华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于其中,是泛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
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历史上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是什么人?最后是不是都已融入华夏族?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是华夏种,只不是不服从姬周,而被姬周排除在所谓诸夏之外,但最后都是中国坚定组成部分,大部分在汉朝后也成汉族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是周对不听他话的族群地域的蔑称,如某强国称某国为流氓国家一样,谁是祸害,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站在谁的利益而看。
谁敢说谁是绝对,谁是完美的?
一句话,拳头大,谁有决定权?
而当时周的华夏,不过当今的河南、山西部分地区和陕西部分地方的古代居民搞自我崇拜主义。自以为是“天中地心”,称居住的地方叫“中原”、“中土”或“中国”等。称自己的族人集团的整体为“华夏”
下图↓周朝自认的华夏。
从上图上看
南蛮就是指南越之地,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
东夷就是山东、安徽、辽宁、浙江、江苏,上古时期东方。
北狄就是东北内蒙地区!
西戎就是指,新疆、甘肃、陕西、西藏、宁夏、内蒙古,西域的民族。
有人和我吵吵华夏就是汉!
汉是汉朝汉武之后的称呼,汉起源于那?
长江以南的南蛮地区的祝融八姓,而楚国君主自称“我乃蛮夷”!
统一华夏的秦国,在春秋早期也被当做戎,被所谓的”诸夏”看不起。
可笑的是:′
华是花的意思“玫瑰花“”,别以为象征爱情的,是西方人浪漫,其实玫瑰花是我们华夏古老图腾之一!
玫瑰花是古华夏人最早培育出来的,世界公认的爱情之花。
华夏这个我深爱的民族,骨子里却是浪漫芳香的,没嘛吃惊的!
这个民族的爱与恨只会渗入骨髓,反而大爱无言!
古代把西方民族称作羌,东方的少数民族称作夷,北方的少数民族称作狄,南方的少数民族称作蛮。都只是一个朝代对不相似自已不服从的的一种语言和文字上傲娇!更可以理解为一种符号,因为古代先民自己也有意无意地混淆。
但前题搞清,时间顺序,别拿后世的理论来掩盖历史!来自我得瑟!
中国不小的!
华夏是指有玫瑰花和龙崇拜的夏!
夏的大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启有开始建立之意,那些个说夏不存在的主,请解释一下?
而大禹娶南蛮女子为妻 ,死后葬于会稽山!
虽然,会稽山有多种说法,但会稽山在长江以南,这个确定无误的
夏王朝的诞生
大夏帝国的奠基人就是禹
大禹提出了中邦这个名词。
在此之前其实没有什么中央政权概念的,只有某个部落很强,别的部落必须听强部落的命令。这种叫诸部制,到了舜的时期,诸部制开始向诸候制转变。
而到了禹时,帝国的统治是由中心向四周辐射。
位于中央的是天子领地,或称为中央之国,这是帝国的中心。
以帝国为中心,向四面延伸五百里,称为“甸服”,甸服就是天子领地。
甸服再向外延伸五百里,称为“侯服”,就是诸侯领地。
侯服再向外延伸五百里,称为“绥服”就是绥靖安抚。
绥服再向外延伸五百里,称为“要服”就是羁縻。
要服再向外延伸五百里,称为“荒服”就是荒唐之地了。
中国人的“天下”出现了!
这个天下是统治力衰减的过程,但中邦文明教化必须传递到蛮荒之地,这乃是一种天职。
这显示了先进的中原文明的自信力!
大禹死后,益效仿禅让故事,在为禹守丧三年之后,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自己躲到箕山之阳。
所以,周这个夏后人的意淫更让人心旷神怡,我爱这华夏!!!
落叶归根,华夏传统,说明一切!
只是话言权,未掌握而已
青天在上,史料在手,大家都是华夏,一个姓
中国人!
中国因地理位置,能占的土地老祖先己占了!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不过是边缘化的华夏子孙!!
不用多解释,上述几张图,说明一切!
蛮夷狄的由来和来历?
少了一个吧?[呲牙]
应该是蛮夷戎狄,称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也泛指外族、外国。《尚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孟子梁惠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古代的北方匈奴和南方蛮夷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北方的匈奴基本上是现在的内蒙古加外蒙古一带的人。
蛮夷其实是两个概念,蛮主要指的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也就是当时的楚国,被称为楚蛮之地。
夷主要指的更难的广东广西一带。
不过东夷也指百越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江浙和福建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