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母树是什么,中华蚊母下山桩如何种植?
1.光照
中华蚊母喜光,也耐半阴,最好将其放在有足够光照的环境中养殖,可以防止出现徒长现象。在夏季气温高时要及时为其进行遮阴。
2.温度
中华蚊母树喜温暖。在冬季时要保证温度在0度以上,否则会出现冻害,如果气温过低,可以适当采取一些保温措施,比如为树干包裹一层草毡来保暖。
3.土壤
要将其养殖在疏松肥沃、排水和透气性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要保持土壤的湿润。
4.水分
养殖中华蚊母时要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在春秋季节保持一周2-3次的浇水频率,夏季时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可以将浇水频率增加到一周4次,干燥时也可以直接往叶面上喷水,冬季时植株逐渐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可以减少浇水频率。
5.肥料
要常常为植株补充养分,在生长旺盛期要每个月施加两次氮磷钾肥,维持植株的生长。施肥切记薄肥勤施原则,最好使用液肥。
6.修剪
一般在春秋生长期时为盆栽进行修剪,将生长繁茂的枝条,老弱病枯枝都修剪掉,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植株的光照和通风条件,还可以减少养分的消耗,同时增加观赏性。在花期时要及时摘除花序,这样可以避免开花和结果,能让叶片生长得更好。
7.翻盆
要定期为中华蚊母盆栽翻盆,大约每两年进行一次,一般在春季进行。定期翻盆可以避免土壤出现板结,营养不良的现象。在翻盆时可以顺便为植株的根系进行修剪,将过长的主根剪掉,多留侧根和须根。
北方海边有什么植物?
北方海边有银杏、国槐、马褂木、三角枫,合欢、柳树、龙爪槐、樱花、石榴、柿子、雪松、黑松、桐树、洋槐、女贞、碧桃、梨树、榆树、栾树、杨树、柏树。
下面介绍几种耐寒性强的常绿阔叶树种,以供北方地区引种驯化时参考:
1、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别名小楠木、猪脚楠。樟科帧楠属,乔木,高10余米。叶互生,革质,球形浆果,翌年7月种子成熟,花期6—7月。性耐寒,抗一15℃低温,抗海风盐碱。原产广东、浙江、江西及四)l等地。
2、海榈( Pittosporum tobira Ait)别名山矾树、垂青树、七里香。海榈科海榈属,小乔木或灌木,高2m左右。叶革质,长5—10cm,花期夏季,白色有香气。果近球形。性耐寒,抗SO2。等有害气体,并隔声、防尘。原产江苏、福建、广东等地。
3、蚊母树(Distyliu racemosum Sib etZUcc)别名蚊子树。金缕梅科蚊母树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厚、革质,倒卵圆形,花期3—4月,果熟期8-1O月。性极耐寒,抗SO2、NO2。等有害气体。原产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等地。
4、圆叶车轮梅(Rhaphiolepis umb ellataMakino)又名厚叶车轮梅、厚叶石斑木。蔷薇科车轮梅属,直立矮型常绿小灌木。叶革质、互生于枝梢,矩圆形,表面光滑,花期夏季。原产日本九州,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引入青岛并获得成功。经过几十年的驯化栽培证实,具有极强的抗寒性及适应性。冬季除枝叶葱绿外,叶片渐渐变橙红色,冬观叶,夏观花,非常美观。
5、龟甲冬青( Ilex crenata Thunb var nummularia yatabe)冬青科冬青属,常绿灌木。叶小,全缘似龟甲,有光泽。扦插繁殖,极耐寒。原产日本,我国北方地区引种成功。
6、波缘冬青[Ilex Crenata Thunb(I.for-tunei Hort)]别名钝齿冬青。冬青科冬青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边缘具钝锯齿,花期5一6月,繁殖多用扦插。性极耐寒,原产福建等地。
7、构骨(Ilex Cornuts Lindl.)别名猫儿刺。老虎刺、八角刺。冬青科冬青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以上。叶革质,矩圆形有光泽,叶边有硬刺2—4枚。性极耐寒,我国中南和北方地区分布较多。冬季绿叶红果,美丽鲜艳。
8、锦熟黄杨(Buxus sempervirens Linn.)别名黄杨木。黄杨科黄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顶端呈凹形,生长较缓慢。耐寒性较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最适宜北方栽培。
9、尼泊尔常春藤[Hedera nePalens is K.Koch var Sinensis( Tobl.)Rehd.〕又名爬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属,常绿藤本,长达数十米,茎上生气根。叶二形,全缘或三裂,花期夏季。抗寒性特强,是北方地区理想的攀援藤本树种,于墙壁、岩石、家庭庭院棚架栽种,非常美观。
10、刺桂[ Osmanthus heteroPhyllus( G.Don)PS.Green.]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8米,叶革质,卵形至长椭圆形。耐寒性特强,耐修剪,原产日本。花期12月,芳香四溢,为北方优良常绿树种。
11、佛竹(Babusa Ventricosa Mcclure.)又名佛肚竹。禾本科佛竹属,高达数米。原产广东等地,冬季葱绿,四季常青,抗寒性特强,可长时间耐一15℃低温,不受冻害。
12、凤尾丝兰(Yucca gloriosa L.)又名凤尾蕉。百合科丝兰属,常绿小灌木,高2—3米,叶坚硬直立,长40—70cm,夏季开白花。同属植物千首兰(Yucca aloifolia L.)形态与其相似。两者均极耐寒,于长时间一10℃不受冻害,原产北美、墨西哥。
13、耐冬(Camellia japonica li.)山茶科山茶,常绿小乔木,叶革质、光泽,倒卵圆型或椭圆型,长5-10cm,宽2.5-5cm,有细锯齿,具叶柄。花期1—4月。正值寒冬季节,绿叶红花,美丽夺目。适应性强,采种容易,为播种实生苗。
中华蚊母在北方好养吗?
中华蚊母在北方好养吗?
单看这个标题,没有植物学知识,或者当地没有中华蚊母树的地方,估计很多人会误解中华蚊母是和蚊子有关的昆虫,因为蚊母名字带有歧义,加上题主的一个好养,难免让人误解,因为植物是种植,动物是养殖。
其实,中华蚊母是一种常绿乔木或灌木,枝叶比较密集,叶色浓绿,最主要的特点是经冬不凋。栽培常呈灌木状,根悬露而虬曲,树型独特,蔸盘粗壮,枝干短曲而苍老,奇异古朴,是栽培盆景最理想的材料,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我想题主所说的“养”,大概就是基于做为盆景的养护吧,因为花卉多称养花而不称种花。
中华蚊母国内主要分布于湖北省、四川省 及渝鄂交界的酉水河流域。这种树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海拔在300米至1400米之间,多生长在河溪旁。如果是在野外生长,北方是不适宜的。但是,如果做为阳台盆栽,北方可以满足其温度和光照条件,但必须满足其湿润条件。
如果北方阳台养护,在满足其生长条件后,完全可以养好,最好买那些已经移植上盆的,如果自己移植,选择初冬天或者初春带土球移植。盆土要求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排水和透气良好。移植后适当疏去枝叶,减少养分损失,保证成活。根系修剪要剪除过长的主根,多留侧根和须根。稳定生长的蚊母树盆景可放到室外光线明亮、空气流通的地方养护,一定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达到温暖湿润的环境要求。定不能放在潮湿阴暗和不透风的地方,避免介壳虫害。
北方阳台养护中华蚊母,冬季必须移至冷室内越冬,室内温度只要不结冰就行,注意控水控温,温度控制在10度左右,使植株进入休眠状态,以利于来年的生长。由于蚊母树是叶片翠绿,主要是观叶树种,花期应及时摘除花序,避免其开花、结果,保证叶片正常生长。
综上,中华蚊母在北方种植,不适合室外环境,很难养护,但做为阳台盆景养护,还是比较容易存活的,夏天可搬至室外,保持温暖潮湿,冬天移至室内,确保安全越冬。至于整型拉枝,完全根据个人爱好的鉴赏水平。
蚊母树叶片上有黑斑?
中华蚊母产生的病状,其病原菌名叫穿孔性褐斑病,是一种疮痂形的褐色或淡红色病斑。病征自5~6月始现,7~8月最猖獗,霜降后方可终止。发病部位多为成熟新叶,初起叶表面生针头大紫色斑点,后逐渐膨大呈圆形突起成疱,褐色或淡淡红色,一般2mm~61大小,以后即显著干燥收缩,周缘生淡褐色离层,慢慢从这里脱落成孔洞,使整个叶片枯黄脱落。
这种病菌有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担子梗70余条丛生,呈淡褐色或褐色,作单条状,其大小为1041×1.5-5.1u,有1~3个隔膜。分生孢子呈橄欖色,作鞭状稍弯,大小为25-85×2.04.9u,有3~9个隔膜膜。子囊壳多在组织中,作球形或扁球形,有短嘴口,大小为53.5-102×53.5-一102u,有的直径达16u的的孔口。该病原菌以子囊壳在病叶上或土壤表面杂草中越冬,第二年初夏迸出孢子传染,在高温、潮湿、空气郁塞的环境中传播最快。
蚊母资料是什么?
中华蚊母是三峡特有珍稀植物,土名称作“水壳子”,时常受到村民们镰刀相向、晒干后当作柴草的“礼遇”。 主要分布于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区域。为维护生物多样性,拯救三峡珍稀濒危植物,扩大珍稀植物种群数量,解决库区消落带绿化难题,巫山县林业部门于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前开展了大规模的珍稀植物抢救工作,共抢救搬迁中华蚊母1.6万株,建成了库区最大的中华蚊母等珍稀植物保护基地,基地占地50亩,投资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