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蕨类植物 哪些是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图片

常见的十种蕨类植物有肾蕨、铁线蕨、鹿角蕨、桫椤、峨眉凤尾蕨等。

1.肾鳞毛蕨

是一种喜欢潮湿半多云环境的植物,喜光,但避免阳光直射。它也喜欢更温暖的生长环境,但它也能承受冬天的低温和夏天30℃以上的高温。肾蕨也喜欢湿润,春秋两季要保持湿润,夏天要喷水。

2.铁线蕨

又名铁线蕨、少女毛、铁线蕨、水猪毛土。铁线蕨喜欢钙质砂质壤土丰富,透水性好,家庭盆栽可用壤土、腐殖土、河沙制作。铁线蕨是石灰性土壤的原生植物,生长在海拔100~2800米的流动溪流旁或滴水岩壁上。铁线蕨喜欢散射光,害怕阳光直射。要放在室内明亮的地方,即使放一年也能正常生长。

3.角柄蹄盖蕨

蹄盖蕨是蹄盖蕨科蹄盖蕨属的附生植物,原产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和亚热带雨林。株高约40-50厘米。其不育叶肾形,叶缘多波浪状,新叶白绿色,老叶深绿色,姿态优美。可作为观赏蕨类植物,也可用于室内装饰。

4.刺桫椤

它是蕨类植物领域的王者,享有蕨类植物第一的美誉。与其他蕨类植物不同的是,桫椤能长成参天大树。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木本蕨类植物,是植物界的瑰宝。它们的树很美,枝叶茂密茂盛,斑块茂盛。所以可以直接放在那里供人观赏,这种绿色能让人觉得有生气。桫椤茎营养丰富,可作为中药材,又名龙骨风。

5.峨眉蹄盖蕨

峨眉蹄盖蕨分布于中国的四川、云南和贵州。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高约80 cm,根茎短而直立,木质,先端密被鳞片。这种物种的形状与红腺蕨相似,但细长。叶柄、叶轴、羽轴为稻草色,叶薄如草,分裂细。

6.截形鳞毛蕨

截形鳞毛蕨通常生长在贵州和广西的高海拔地区,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凤尾蕨可作为全草入药,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外伤。

7.鳞毛蕨属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经日本北上至韩国(济州岛)。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省(台北、台中)、福建(厦门)、海南(琼中、昌江)、广东(广州)、香港、广西(临桂)、江西(庐山南坡)。它生长在海拔200-380米的山谷和溪流旁的潮湿地方。全草可入药,味苦。

8.凤尾蕨

凤尾蕨根茎短,直立生长,叶片呈锯齿状。凤尾蕨的嫩叶是可以食用的,作为盆栽植物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用来装饰书桌和阳台。此外,凤尾蕨全草可入药。

9.水生昆虫

水蜈蚣是一种肉质水生蕨类,茎、叶、根柔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凤尾蕨嫩叶绿色多汁,可作为止咳美味菜肴食用。同时,凤尾蕨可以入药,其茎叶可以入药。

10.巢蕨

燕窝蕨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它们聚集在一起呈鸟巢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著名的附生观叶植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将蕨类植物筑巢做成挂盆供观赏。

100种蕨类植物 哪些是蕨类植物

请问,这些是什么蕨类植物?

1-2。海金沙,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体长1-4米。根状茎薄,匍匐,被微柔毛。茎细,稻草色,有白色的毛。叶为1-2羽状复叶,纸质,两面被微柔毛;能育的羽片呈卵状三角形,长12-20厘米,宽10-16厘米。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暖齿或不规则分裂。上小叶无柄,羽状或戟状,下小叶有柄。不育羽片顶端呈三角形,通常与可育羽片相似,但有时为羽状复叶,基部有宽的线形小叶或不规则的小片。孢子囊生于能育的羽片背面,在2片小叶的齿和裂片顶端排列成穗状,穗长2-4毫米。孢子囊被鳞片和卵圆形覆盖,每个覆盖物下生一个横向的卵圆形孢子囊,环带侧生,聚于一处。孢子囊多产于夏秋季。小叶海金沙的全草。),同属植物,在广东、广西也有药用。与以前物种的主要区别是羽片是羽状复叶,在小叶基部有关节。

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台湾省、广东、香港、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和陕西南部。日本、琉球、锡兰、爪哇、菲律宾、印度、热带澳洲都有分布。

3.卷柏(Selaginellauncinata)原生植物,主茎先直立后攀援,长50-100厘米或以上,无地下茎交叉。根托仅生于主茎下部或沿主茎间断生,生于主茎分叉以下,长3-10厘米,直径0.1-0.5毫米,根分叉少,有毛。主茎从近基部呈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有节,呈稻草色。主茎下部直径1-1.5毫米,茎圆柱形,具沟纹,无毛,有1个维管束。主茎顶端不黑褐色,主茎顶端呈鞭状,侧枝5-8对,羽状分枝2个。小枝紧密排列,主茎上相邻分枝间距为5-8。叶片全部交替排列,二形,草状,表面光滑,呈虹彩,边缘饱满,白边明显。主茎上的叶子稀疏排列,大于上半部分,二形,绿色。主茎上的腋生叶明显大于分枝上的,肾形,或略心形,3mm×4mm;枝上腋生叶对称,宽椭圆形或心形,2.2-2.8 mm× 0.8-2.2 mm,全缘,基部不呈耳形,近心形。中间叶不对称,主茎上的叶明显大于侧枝上的叶,侧枝上的叶呈椭圆形,1.0-2.4 mm× 0.6-1.0 mm,近于叠瓦状排列,背面无龙骨状,顶端与轴平行或交叉或常向后弯曲,且长而渐细,基部钝,边缘饱满。侧生叶不对称,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分枝长圆形,外展,其次2.2-3.2 mm× 1.0-1.6 mm,先端锐尖或短尖,边缘全缘,上基部不膨大,上边缘全缘,下基部圆形,下边缘全缘。孢子穗紧密,四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5.0-25毫米×2.5-4.0毫米;孢子叶一形,卵三角形,全缘,白边,先端渐尖,龙骨状;大孢子叶分布在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或中部或上部的下侧。大孢子为灰白色或暗褐色;小孢子是淡黄色的。

翠云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在地下,很细很软,分枝处常有不定根和许多分枝。小叶卵形,孢子叶卵三角形。叶蓝绿色,主茎非常细长,呈棕黄色,分生组织的侧枝生有小如鳞片的小叶。它的羽毛和叶子很细,会发出蓝宝石般的光泽,与众不同,点缀在书桌上,身材矮小,作为小盆栽或放在古董架子上,非常可爱。由于茎枝匍匐,吊盆也能显示其柔美悬垂之美,也可种植于水景湿地。

安徽(黄山、宁国、潜山、歙县、休宁)、重庆(城口、奉节、合川、缙云山、南川、酉阳、万县)、福建(崇安、福州)、广东(梅县、汕头、深圳)。雷山、黎平、荔波、清镇、榕江、三穗、施秉、松桃、台江、天祝、铜仁、万山、望谟、西秀、兴义、印江、玉屏、镇宁)、湖北(房县、宜昌、兴山)、湖南(长宁、凤凰、古丈筠连、临安、南充、南溪、平武、天全、同江、雅安)、陕西(平利)、香港、云南(公山)、浙江(淳安、杭州、江山、华凯、乐清)生于森林,海拔50-1200米。它是中国特有的,在其他国家也有栽培。模式标本采集自中国

4、Cheilosoriachusana,株高10-30cm。根状茎短而直立,被栗黑色披针形鳞片覆盖。叶簇生,柄长2-5厘米,亮栗色,密被红褐色披针形和钻形披针形鳞片及少量短毛,叶轴上有纵沟,沟两侧有突起的锐边,上面有褐色粗糙短毛;叶片长8-25厘米,中间宽4-6厘米,披针形,短渐尖,基部稍窄,二回羽状分裂;羽片10-20对,斜展开,几乎无柄,中间最大,长1.5-3.5厘米,基部宽1-1.5厘米,三角状披针形,顶端短或钝,基部上侧与羽轴平行,下侧向外倾斜,羽状深;裂片长圆形或长舌状,无梗,或基部被狭窄的翅连接,钝,边缘具圆齿;下羽片略短,彼此疏远,间隔较宽,基部有一对三角形。在裂片上的羽状脉,单的或分叉,非常斜向上,两面不明显。叶子干燥后为草质,绿色或棕绿色,两侧无毛,羽轴下部为栗色,上部为绿色。孢子囊圆形,顶部有小脉,位于裂片的圆齿上,每齿1-2个;梧桐属卵圆形肾或圆形肾,黄绿色,宿存,彼此分离。

河南(西峡)、甘肃(文县)、陕西(平利、宁强、略阳)、江苏、浙江(舟山、龙泉、寿昌、平阳、景宁、青田、奉化)、安徽(蓝田)、江西(凤城、萍乡、庐山、永靖宁)。梓潼、屏山、平武),贵州(安龙、册亨、印江、平坝、三河),广西(桂林、宜山、百色、龙胜、武鸣),海拔120-830m的路旁、林中或溪旁有裂隙。在越南、菲律宾和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浙江舟山。

5.井田边草(凤尾蕨),株高30-4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1-1.5厘米,顶端被黑褐色鳞片覆盖。叶多数,紧密和簇生,明显二形;不育叶柄长15-25厘米,厚1.5-2毫米,具稻草色或深褐色和稻草色边缘,稍有光泽,光滑;叶片椭圆形,长20-40厘米,宽15-20厘米,羽状复叶,通常3对,对生,斜向上,无柄,线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6-10毫米,顶端渐尖,叶缘有不规则的锐锯齿和软骨缘,下部通常分叉1-2对。可育叶有长柄,有4-6对羽片,窄线形,长10-15厘米,宽4-7毫米。只有不育部分有锯齿,其余都是完整的。一对基部有时近羽状,柄长约1厘米,其余为无柄。下部为2-3对,一般为2-3叉,上部对的基部向下延伸,在叶轴两侧形成3的宽度。主脉两侧凸起,稻草色,侧脉明显,稀疏,单脉或分叉,有时侧脉之间有或多或少的细条纹(脉状异细胞)与侧脉平行。叶子干了以后,长满草,深绿色,全身无毛;叶轴稻草色,稍有光泽。

河北(北戴河)、山东(泰山、崂山、庐山)、河南(伏牛山、内乡、桐柏、商城)、陕西(秦岭)、四川(奉节、城口、酉阳、重庆、八县、江安、长宁、峨眉山、乐山、康康)。生墙、井和石灰石裂缝或灌木丛下,海拔1000米以下。越南、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巴黎植物园。全草入药,味淡,性凉,能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收敛、止血、止痢。

7.凤尾蕨,株高50-8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顶端和叶柄基部被棕色鳞片覆盖。叶簇生;柄长25-50厘米,厚约2毫米,基部褐色,稻草色,沿叶轴和羽轴向上平滑;叶片长圆形,长30-40厘米,中间宽10-18厘米,有两个深的羽片(或基部有三个深的羽片);侧羽片7-9对,对生,斜上或斜上,无柄,披针形,(8)下部长11-14(17)厘米,中部宽(1.7)2-2.8厘米,向顶部逐渐变细,形成长1-2厘米的线形短尖尾,基部不收窄或略收窄,呈宽楔形。裂片22-30对,互生或近对生,间隔约1毫米宽,斜展或稍斜上,披针形,稍镰刀形,长1-1.5厘米,基部宽3-4毫米,稍扩大,顶部稍窄,圆头全缘。羽轴光滑,其上有纵向凹槽,凹槽旁窄侧有长针状刺,主脉上有少数针状刺或无刺。叶脉明显,自基部上方分叉,斜向展开,一对叶基部的小静脉到达切迹上方的边缘。叶草质,干燥后深绿色或褐绿色,无毛。

福建(南平)、江西(全南、宜丰、大余)、湖南(武冈)、广东(平原、大埔、李安平、高要、广州、阳春、云浮)、广西(阳朔)、贵州(平塘、贞丰)、四川(峨眉山)。陌生的森林,海拔350-900米。也分布于越南北部和日本。模式标本从日本南部采集。

8.狭叶乌桕,植株高达65cm。根状茎短且横向,粗壮,密被红棕色钻形鳞片。叶近,叶柄可达25厘米,麦秆色至棕麦秆色,有光泽,直径2毫米,圆形,上面有凹槽,除基部外光滑;叶片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不变,四羽状复叶;15-20对羽片,互生,紧密相连,下部相距4-5厘米,短柄,斜展,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下部羽状;初级羽状叶顶端下有10-15对初级羽片,相连,短柄,近菱形,长1.5-3厘米,顶端钝圆,基部不对称,楔形,先出,基部为初级羽状或次级羽状;次级(或最后一级)羽片小,倒披针形,顶端截平,齿状,基部楔形并下降,其下部羽片通常细分为短的同构裂片,具有一个或两个细脉。静脉上面不明显,下面明显,在小叶上分叉分支。叶坚草,干燥后呈褐色,光滑。孢子囊附着于边缘,每叶1-2个,顶生1-2条细脉;梧桐属为淡灰棕色,革质,半杯状,宽,与叶缘等长,近全缘或被侵蚀,宿存。

产于浙江南部、福建、台湾省、安徽南部、江西、广东、海南岛、香港、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亚洲热带,如日本、菲律宾、波利尼西亚,南至马达加斯加等地。在森林或灌木丛下的阴处湿地,海拔200-1900米。

————————————————————————————————————

6还是苗,一时认不出来。

什么是蕨类植物?能不能给他们讲清楚

银耳凤尾蕨,又名银耳凤尾蕨、银耳凤尾蕨。它是凤尾蕨属和凤尾蕨属的发菜变种。我国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如卷柏、问荆、苦皮藤、鳞毛蕨、短葶蕨、金星蕨、蕨类植物、狗脊、贯众、肾蕨等。一般都是陆生,附生蕨类是栎类,爬山虎,大蕨,水生蕨类是满江红。现存的蕨类植物绝大多数是草本植物,但也有一些木本物种,如小铁树索罗,是恐龙时代森林中的主要树种,也是恐龙的重要食物。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哪些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鳞毛蕨、截形鳞毛蕨、荷叶铁线蕨和峨眉凤尾蕨,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等长江流域。

扩展信息:

峨眉蹄盖蕨:鳞毛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厘米。根状茎短,与叶柄同侧的具稀疏的鳞片。叶子羽状分裂三到四次,最后一个裂片很窄,只有一个细脉。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四川,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潮湿岩石或溪边树干上

铁线蕨属荷叶:铁线蕨属,一种多年生草本蕨类。高5-20cm。根状茎短并且直立。叶椭圆形,肾形,宽2-6厘米,顶部深绿色,光滑有1-3条同环纹,底部疏生棕色长柔毛,叶缘锯齿状。长孢子叶的叶缘卷成假的珠被。孢子囊呈长方形或短线状,生于叶缘,为中国特有。仅分布于四川省万县,生于海拔205cm左右温暖、湿润、阴凉的岩石表面的薄土、裂隙或草地上。

元宝蕨:水龙骨科,草本蕨类,高约36厘米。根状茎长而横,粗约2.5毫米,具稀疏的浅棕色鳞片。叶卵圆形三角形,或多或少向下,全缘,侧脉明显,侧脉间叶肉为美丽的浅黄绿色宽带。分布于贵州、广西、湖南,生于潮湿的地方和森林中。

水龙骨科,大型多年生附生蕨类植物,常附生于大树的树干上。根状茎短,密被细长狭窄的红棕色鳞片,边缘有纤毛。叶长50-60cm或更长,无柄,中间羽毛深,叶缘饱满,裂片增厚,顶端可育,羽毛收缩成小珠。在中国,只在台湾省出版。在菲律宾也有分布。

巢蕨;又名燕窝蕨、山楂花,其叶片呈放射状环绕短根茎,中空如燕窝,故名。植株高100-120厘米。叶宽披针形,革质,两面光滑,尖锐或渐尖,向基部渐尖,向下长,全缘。边缘呈软骨状,干燥后略向后卷,两侧有略凸起的叶脉。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于中国台湾省、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亚洲热带地区。

银耳凤尾蕨,又名银耳凤尾蕨和银耳凤尾蕨。它是凤尾蕨属和凤尾蕨属的发菜变种。

参考:百度百科蕨类植物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