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炭疽病传播途径 细菌性阴病很严重么

病原体感染种子的途径有哪些

1。直接传染

外源病菌通过空气或各种媒介传播后,直接侵染暴露在植株外的外源种子,病菌生活在种子表面或深入种子内部。病原菌直接侵染种子引起病害,种子受害程度与种子被侵染的发育阶段有关。越早得病越痛苦。

2.被子房壁感染

病原菌从授粉或未授粉的雌蕊子房或嫩果皮侵入寄主的花器官,病原菌在子房内生长发育并破坏种子结构,或在侵染的种子内越冬或越冬。生病的种子成为第二年疾病的主要传染源。

例如,大麦和小麦中的散丝黑穗病,带有细菌的种子是传播这种疾病的唯一途径。病原体直接从子房壁侵入蚕丝。当病原菌的冬孢子落在柱头、花柱、子房壁等部位时,24小时即可萌发产生菌丝,菌丝从子房壁表皮直接侵入,再通过珠被侵入珠心组织,然后进入谷粒基部潜伏在胚中。种子萌发时潜伏在盾片和生长点的菌丝随着上胚轴的伸长侵入幼苗的第一节和根茎节,最后进入穗和其他分生组织,使穗发病。

3.被污名所感染

病原菌从花器官雌蕊的柱头侵入,通过柱头进入子房,子房肿胀变形表现症状。如禾本科的麦角病。病原菌以菌核(麦角菌)越冬,萌发产生子囊孢子,由风传播到植物雌蕊柱头上,萌发后菌丝沿花柱进入子房。细菌在卵巢中的生长发育刺激卵巢膨胀,成为麦角样菌核。

4.花粉感染

花粉感染主要是病毒病的传染途径。致病病毒被花粉感染,导致种子带毒。比如大麦条纹花叶病毒颗粒可以存在于大麦花粉中,当健康植株的雌蕊被有毒花粉授粉时,病毒会通过花粉传播到无病母株的发育胚中,无毒的母株会结出有毒的种子。此外,据报道,花粉侵染的病株种子长成的幼苗,其带毒率高达64.5%,可见大麦条纹病毒花粉侵染的有效性。辣椒花叶病毒、菜豆花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等。

需要指出的是,种子可以被花粉侵染,但种子不一定被花粉侵染。有些病害种子有毒,但花粉不传播毒素。比如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侵染大豆,大豆种子的传播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七。在电子显微镜下,90%的大豆花粉粒含有病毒颗粒,但大豆花粉不传播病毒。病毒不能通过花粉传播是因为有毒花粉的花粉管发芽能力和伸长速度低于健康无毒花粉,所以有毒花粉授粉不能形成种子。

5.被外层皮肤感染

外源病原体首先侵染种子外的保护层,如荚果、蒴果的种子,先被外层侵染,进一步扩散、穿透外层保护组织后,再被病原体侵染。菜豆胶孢炭疽菌的孢子首先与荚果接触,荚果发病后,病原菌的菌丝穿透荚果的内表皮,从而危害菜豆,在菜豆上产生褐色溃疡斑,病原菌进一步深入胚和子叶。

茎点霉也是先侵染甘蓝种子植株的荚果,荚果上产生紫黑色斑点,荚果内的病原菌菌丝穿透荚果内表皮后才能危害种子。矮豆疫病的病原菌(Pseudomonasphaseohcola)也是先侵染荚果,再危害种子,再进一步扩散到种子中。

6.被牙髓感染

外来病害最初感染果皮,然后危害果肉,病原体只能通过果肉危害种子。透髓侵染和透皮侵染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病原菌只有穿过果肉后才能接触种子,而后者的种子靠近种托的内表皮,病原菌穿透种皮后立即接触种子。茄子褐条病菌的侵染方式是果肉侵染。病菌首先侵染茄子果实产生同心环状褐斑,然后病菌危害果肉,最后危害种子。患病种子为灰色或灰白色,种脐为黑色。辣椒的黑炭疽病和甜瓜的炭疽病也是通过穿髓感染的。

7.通过运输系统感染

通过运输系统侵染是指侵染植物的病原菌向维管束等运输系统扩散,病原菌从维管束或导管通过植物茎进入子房危害种子。可以看出,这种侵染途径的病原菌首先要进入植物的运输系统,然后通过运输系统传播到种子上,使种子发病或携带细菌(病毒)。如黄瓜角斑病病原菌侵染果实时,先在果实(黄瓜)下表皮细胞间隙中繁殖,然后细菌进入果肉,从果肉扩散到果实的维管束和着生种子的胎座,再通过珠柄和珠孔侵染种子,使种子带菌。菜豆青枯病菌从菜豆花梗导管系统进入荚隙,然后通过种脊侵入种皮,通过珠孔侵入胚珠。

一些维管束系统的真菌病害导致种子携带细菌,就像细菌病害一样,细菌也通过运输系统传播危害种子。棉花枯萎病可使种子携带细菌,但细菌并不从棉铃外部直接侵染种子,而是由侵染幼苗中的菌丝系统传播所致。棉花黄萎病菌和茄子黄萎病菌侵染种子的过程与棉花种子被尖孢镰刀菌侵染的过程相同。侵入幼苗根部的菌丝首先在幼苗根皮层的薄壁细胞间生长发育,然后菌丝藤蔓、维管束、导管向上扩展成茎、枝、果实,再通过果柄进入胎座侵染种子。病原菌通过植物传递系统再侵染种子的病害有很多,如瓜类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大豆霜霉病、向日葵霜霉病等。,对通过这种途径感染的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应着重于预防最初的感染。

8.被幼苗感染

病菌从幼苗侵入,病菌在植物体内系统传播,危害花器官,引起种子病害。可见,这种侵染途径引起的种子病害的病原来自于植物本身的病原,而不是病原在离体条件下直接侵染种子。比如小麦丝黑穗病的病菌从幼苗侵入,菌丝随着小麦幼苗的生长点上升。在小麦穗分化期间,病菌菌丝迅速生长占据分化的穗原基,然后充满整个麦粒,成为菌胆。

9.转移感染

转移感染是指病原体从母体转移到子代,然后子代中的病原体转移到新的子代,并代代相传。这种感染方式常见于一些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少数真菌性疾病。马铃薯环腐病(棒状杆菌)是一种典型的传递感染的细菌性疾病。马铃薯环腐病病原菌在种薯中越冬。马铃薯种薯播种到田间后,种薯中的细菌沿着马铃薯茎的维管束进入新植株的茎中,并在那里繁殖。病重的植株还没结出马铃薯就死了,轻度受损的植株还能结出马铃薯。病株结薯后,病株茎中的病原菌在茎死亡前通过茎的维管束进入地下匍匐茎,再进入块茎的维管束形成环腐症状。就这样,马铃薯环腐病菌从母亲传给女儿,又从女儿传给新女儿。

转移感染的真菌病害包括小麦和大麦的黑粉菌。散黑穗病菌的菌丝在胚内越冬或越冬。带菌的种子播下后,随着种子的萌发和发芽,种胚中的菌丝也恢复了活性。种子萌发时,种胚中的菌丝直接转移到幼苗上,也是从母体转移到女儿身上。新植株抽穗后,菌丝体被转移到新子体的种子胚中。

以马铃薯花叶病毒病(PVX)为例说明了病毒病的传递感染。马铃薯花叶病毒病通过种薯传播病毒,被感染的种薯中的病毒直接转移到新生芽中。病毒随着幼苗的生长遍布新植株,植株中的病毒在块茎形成后转移到块茎中。就这样,病毒代代相传,从母亲传给女儿,再传给新的女儿。对于病毒来说,这种感染途径是最有效的。

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问题很复杂。种子是否感染与植物的感病期有关。比如豇豆植株在开花前20天感染蚜传花叶病毒,病株产生的种子有毒;开花前10天,受感染植物的种子是无毒的。

虽然大多数植物病毒都能侵染寄主植物,但并不是所有带有病毒的植物种子都能传播病毒。这种现象与胚胎是否有毒有关。如果全身带病毒的病株中的病毒没有进入种子胚,种子就无法传播。另外,全株感染病毒,但种子不传播病毒。也可能是因为病毒在种子成熟过程中被钝化,只有未成熟种子中的病毒才能传播病毒而不被钝化。据报道,蚜虫传播的豇豆花叶病毒可在豇豆胚中检出,但种子成熟后病毒灭活。病毒不仅在种子成熟阶段灭活,在种子萌发阶段也灭活。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可以进入大麦胚,但并不是所有感染种子长出的幼苗都被感染,因为胚萌发时种子中的一些病毒失活。

有毒的种子能否传播病毒,也与种子有毒的部位有关。大豆花叶病毒、豌豆褪绿斑驳病毒和普通菜豆花叶病毒都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只有带病毒的种子不能传播病毒。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病毒无法存活是因为种子成熟后种皮脱水。

细菌性炭疽病传播途径 细菌性阴病很严重么

细菌如何传播

细菌传播的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节肢动物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和医源性传播。

1.细菌对人类的活动也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结核病、淋病、炭疽、梅毒、鼠疫和沙眼。

2.人类经常使用细菌,比如奶酪、酸奶和发酵谷物的生产,一些抗生素的生产,废水的处理,这些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技术领域,细菌也被广泛应用。

扩展信息:

细菌的繁殖方式:

1.细菌主要以无性二分裂(裂变)的形式繁殖,即细菌生长到一定时期,在细胞中间逐渐形成隔膜,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

2.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两个子细胞分裂时,子细胞中间形成隔膜,细菌开始第二次分裂。有些细菌分裂后将子细胞分离形成单个菌体,有些细菌不分离形成某种排列,如链球菌、链球菌。

电子显微镜对细菌分裂过程的研究表明:

1.细菌细胞分裂大致可以经历核物质和细胞质分裂、隔膜形成和子细胞分离的过程。当细菌细胞分裂时,核DNA与介质或细胞膜相连。起初,DNA复制并移动到细胞的两端。同时,细菌细胞膜向内下沉,形成垂直于细胞长轴的细胞质膜,使细胞质和核物质均匀分布到两个子细胞中。

2.细胞形成横隔壁,细胞膜不断侵入,形成子细胞各自的质膜。同时,母细胞的细胞壁逐渐从外围向中心延伸。最后逐渐形成子细胞的完整细胞壁。然后,子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大小基本相等的子细胞。

3.细菌繁殖迅速。一般细菌每20到30分钟分裂一次,这是第一代。接种种子的肉汤培养物中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迅速生长繁殖,肉汤很快就会变浑浊,说明有大量细菌生长。有些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繁殖速度较慢,需要15-18小时才能繁殖一代。

参考:百度百科-细菌

细菌是如何传播的

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有:1。空气传播,包括飞沫传播和灰尘传播;二是水传播,很多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一些寄生虫病都可以通过水传播;3.其他途径,如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节肢动物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和水平传播。

人兽共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金毛寻回犬(详情)

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目前人们比较关心的是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等等,这些都是人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那么这些疾病是如何传播的呢?

1.消化道传播:主要指食用各种被感染的动物组织、肉类和昆虫,病原体从病人和动物体内排出后,被污染的食物、水和土壤进入人体消化道而被感染。

2.呼吸道传播:当呼出气流强烈时,如咳嗽、啸叫等,病原体可随粘液或渗出物小滴喷出体外,以小滴或气溶胶的形式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较大的颗粒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落到地面与灰尘混合形成粉尘。人和动物吸入时,可能会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而被感染。

3.通过皮肤接触传播:通过皮肤接触有直接和间接传播。如果被狂犬咬伤;被猫、狗、抓伤等感染。

4.通过节肢动物传播:蚂蚁、苍蝇、蟑螂、螨虫、蜱、苍蝇、虱子、跳蚤在人畜共患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为机械传播和生物传播。前者在叮咬人和动物时会将病原体带入皮肤。生物传播是指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发育繁殖一定时间后,再感染人或动物。

建议家养的猫狗定期接种疫苗,体内体外驱虫。尽量每年体检一次。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疾病传播。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