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和德国的关系,奥地利和德国的关系

奥地利和德国的关系,二战中德国入侵奥地利?

德国与奥地利同为日耳曼民族两者都使用德语,而且最早同属于红胡子~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即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维也纳、布拉格,慕尼黑,德累斯顿,斯图加特,科隆,法兰克福等地方,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联邦建立德意志帝国后,除了维也纳和布拉格外,其它地方依然属于德意志帝国。由于奥地利人与德意志人在历史人文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基本相似,所以德意志与奥地利合并成为双方的心愿。但由于一战德国战败并奥匈帝国解体,因此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奥合并。一八八九年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并在奥地利生活到一战爆发加入德国巴伐利亚军团。一战德国战败并奥匈帝国解体后,凡尔赛条约的禁令使希特勒耿耿于怀,于是踏入政界并即频频往返于德国与奥地利之间,为日后将他的“第一祖国”奥地利并入德国。一九三三年德意志魏玛共和国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希特勒建立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三日,德奥签署了《关于德国和奥地利重新合并统一法》后德军进入奥地利,这意味着德国实际上已经兼并了奥地利。根据德奥合并统一法,德国和奥地利同时举行了公民投票。投票结果分别为——德国99.08%的票数同意合并;奥地利99.75%的票数支持合并。

奥地利和德国的关系

现在的德国是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

德国确实是欧洲实力最强劲的国家:人口近8300万排第二,GDP近4万亿美元排第一。关键还有民族的自律、国民的韧性、传统的坚守和对制造业的执著,在此次席卷欧洲的新冠疫情中,德国“受灾”很严重,但防控最无声,检测救治有条不紊,死亡率也最低(意即效率最高)。

它有与奥地利合并的可能吗?

回答是百分之一千的否定!从德国、奥地利两国的角度都“没门”,除非再出一个希特勒,试想这可能吗?

前排有回答说捷克是德国国家,非也!

全球公认的德语国家有四个:德国、奥地利、瑞士和列支敦士登。

捷克人属西斯拉夫,与波兰人一致。他们在中世纪后期到一战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了近400年,原有的波西米亚文化、捷克语渐渐被统治者强推天主教和德语压制,使其文化具有“一半斯拉夫、一半德意志”特征。

从18世纪中期起,捷克语群体扩大,18世纪80年代,捷克语进入大学、出版等领域,逐渐产生民族和语言的一致性,捷克民族观得以形成,民族运动进入新的觉醒期,成为冲破德语势力包围的旗帜。现如今国家官方语只有捷克语,德语根本没有地位,它在英语之下!

奥地利的国家历史、民族传统不逊德国,奥地利人有自己的民族尊严

公元976—1278年,巴伐利亚的巴本堡家族统治现奥地利一带。1278年,德意志军队击败波西米亚,哈布斯堡家族成为奥地利的统治者,此后的640年里,哈布斯堡时代的奥国经历扩张—辉煌—衰落的历史周期。统治者将联姻作为扩张的重要策略,家族触角遍及欧洲大陆。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哈布斯堡击溃奥斯曼帝国入侵后疆土空前扩大。1815年维也纳会议,奥国外交大臣梅特涅建立欧洲大国均衡格局。1867年,奥与匈牙利成立二元制奥匈帝国。1918年,被称作“民族监狱”的奥匈帝国解体,奥“尽丧元气”,其悲剧在于统治者占人口少数而坚持大民族主义统治(奥、匈两族占帝国人口的44%),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成立。

1938年,“寻求均衡”的20年结束,它被纳粹德国强行合并(合并后奥公决赞成票占97%),成为其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和迫害犹太人的同谋。

1945年4月,奥地利从德意志第三帝国中分离并宣告复国,史称第二共和国,全境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长达10年。1955年,奥与四大国签署国家条约,四国撤军,奥国宣告“永久中立”,联邦制国家从此步入正轨。

奥地利人和德国人是不一样的,“共同的语言将它与德国分开了”

德语为奥地利官方语言,书写与德国一致,口语基本为德南方方言,因为奥地利人在语言和文化上与德国南部、特别是巴伐利亚人联系密切。

了解奥地利有两把钥匙——地理位置和纷繁历史。史上哈布斯堡君主国的中心不断迁移,周围的文化漩涡塑造了贵族阶层随遇而安的性格,他们曾迷恋、模仿、欣赏西班牙、意大利或匈牙利,近代则更多纠结于做不做日耳曼人......

真正寻找自己是在二战之后,他们对哈布斯堡的留恋远多于对(加入)第三帝国插曲的反思。世人同样宽容奥地利人,他们毕竟是孤芳自赏的民族,阿尔卑斯山阻碍了他们向外扩张的视野和行动……

德国的国家道路与奥国明显不同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即位,开创德意志统一和权力的新时代。962年,曾拯救教皇的奥托一世受封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开启德意志第一帝国,直至1806年。它缺乏国家应有的凝聚力,皇帝无自己的军队和中央政府,一如伏尔泰所言,既不神圣,也与罗马不相干,更不是什么帝国。

到18世纪末,所谓的帝国不过是350个诸侯与1000多个小邦国的联合体,2300万人中的4/5被束缚在土地上,严重影响工商业发展,只有“兵营国家”普鲁士在等待时机。1803年,拿破仑率军在德意志土地上荡涤封建小国,1806年攻陷柏林。

1813—1815年,反抗拿破仑的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结束,德意志依然是由34个邦国与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联邦,没有组织和统一领导,君主专制依然。诗人海涅感叹时局:只要一想起德国,我就彻夜难眠。

1871年1月,德意志(第二)帝国携普法战争胜利之威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一举跨入工业国的行列,经济总量赶上并超过英国。

德国人志得意满,以称霸欧洲、开拓殖民空间的行动不断挑战大英帝国。彼时整个欧洲都在备战,1914年,残酷的战争终于爆发,德国面对两线作战的窘境,二百多万人丧生,最终成为战败者,帝国不再,《凡尔赛条约》将一战全部责任归咎于德国,失地赔款的耻辱之下复仇种子已然播下。

1933年1月底,希特勒拉开(纳粹)第三帝国序幕,1945年4月30日,第三帝国覆灭。1949年5月,德国西部颁布《基本法》,建立联邦德国。同年10月,民主德国在东部成立,柏林被分割,成为东西方对峙的最前线。1990年10月,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20世纪德国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两场血腥世界大战、短命的魏玛共和、12年纳粹统治、45年东西分裂。

二战结束至今,德国人自己从未发出德奥再统一的声音,国际社会也绝不允许

分析德奥二战中的关系,纳粹德国是主动者,它把奥地利“拉上战车”。后者同样承担其历史责任,反省那段历史,德国人“亏欠”奥地利人更多。

二战后欧洲东西方一致确认德奥分离,后者成为中立国,欧洲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中没有奥地利的位置。同理,北约的初衷之一是“压制德国人”,使其复仇情绪永远不得滋生,奥地利更是远离该军事组织。

由此可见,对于世界大国美国、俄罗斯而言,对于欧洲强国英国、法国来说,或者按照“新欧洲”诸多国家视角,德国与奥地利根本没有合并的可能!

同一民族文化格局的情况下为何没有选择合并?

原因有两个,德国与奥地利在国家建立时,处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体制,德国是采用邦联制,是在众多诸侯国中选出一个领导人,作为整个邦联制的国家权利代理人。奥地利是由哈布斯堡家族采用氏族继承的王权制,国家领导人是通过血缘继承。这两种不同的国家体制,造成了两国人民对对方的心理上不兼容,德国人认为同一民族的奥地利人是劣等生,不应该把国王奉为圭臬。奥地利人却认为德国人太过于自由,没有历史传承。

另外一个原因是宗教原因,德国人是最早就开始进行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将传统基督教中很多陋习进行消除,导致哈布斯堡家族所拥立的教皇,一直认为德国人是一批异教徒,经常利用奥地利人,去攻击德国人。这样就产生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仇恨心理。

一次大战之后,奥地利人认为原来奥匈帝国的美景是被德国人的野心所伤害的。在二次大战时,奥地利人又一次感受到德国人的可怕。二战结束后,奥地利自然就选择与暴力的德国撇清关系,选择了分裂原来共存关系。

为什么有些资料中不称奥地利人是日耳曼人而直接称其民族为奥地利人?

奥地利人属欧洲三大族系之一的日耳曼,他们史上至今一直处在德意志的边缘,与之合为一体的时间短促,分离的日子漫长。在过往百多年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奥地利均与德国站在一起,蒙受战败分裂(奥匈帝国不复)和国土被占(二战后被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区占领10年)。

二战后,历届奥地利政府均以塑造不同于德国的奥地利认同为使命,以清算不幸的历史,彰显奥地利文化特征,尤以民族性为代表。在该国民族构成中,奥地利人占884万人口总数的88%强,非奥裔占近12%,以德裔的1.5%最多。

奥地利人和德国人有何异同?

1、同属日耳曼,但有奥与德国家之分;2、同讲德语,书写一致,奥国口语则是德国的南方方言。奥在语言和文化上与德南部、特别是巴伐利亚联系更多;3、宗教信仰,德国人的第一大宗教是路德新教,天主教占第二位(约占37%),而奥地利全国85%的人口为天主教徒。

奥地利人更愿突出与德国人的区别

虽然具有相同血统,同属德语文化圈,但奥地利人自认其在种族渊源上与德国人有区别,他们更强调自己的乡村历史传统和现代价值观。

学术界认为,“奥地利人”更多是国族名称而不是一个族裔称谓。

奥地利有自己的历史经纬,它与德意志真正“重合”不多

1991年,在奥意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发现一具距今数千年的登山者遗骸,考古学称“冰人厄茨”。奥舆论以“迄今最古老的(奥地利)人”而自豪,该发现证明奥历史久远与多样性。

一、“奥地利”名称出现前,该地一直为罗马、法兰克、查理曼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边疆区,查理曼帝国时代它是东方边区,公元996年起“奥地利”见诸史书,德语意为“东方王国”。

二、公元962年,奥托一世受封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开启德意志第一帝国,此后,该地为帝国的边区。1278年起,哈布斯堡家族成为奥地利的统治者,此后的640年里(至1918一战结束),哈布斯堡时代的奥国经历扩张—辉煌—衰落的历史周期。

由此可见,漫长的中世纪和近代历史中,奥国与德意志有交集却不多,相互影响不大。

三、1918年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成立。1938年,“寻求均衡”的20年结束,它被纳粹德国强行合并,奥全民公决赞成票占到97%,由此可见奥地利人还是愿意“傍上”强大德意志。

四、1945年4月,奥地利从“第三帝国”分离并复国,史称第二共和国。1955年,奥与四大国签署国家条约,四国结束占领,奥地利宣告“永久中立”。

它于1995年加入欧盟,现为申根和欧元区国家。

从历史与文化看奥地利人

奥地利人孤芳自赏,阿尔卑斯山阻碍了他们扩张的野心。了解奥地利有两把钥匙: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和纷繁历史。哈布斯堡君主国中心不断迁移,周边文化塑造了奥国贵族阶层随遇而安的性格,他们曾对西班牙、意大利或匈牙利兴趣浓厚,近现代更多纠结于做不做日耳曼人......

结论:奥地利人和德国人不一样,“共同的语言将它与德国分开了”。

二战时奥地利怎么战胜德国?

二战时期的德国,利用闪电战术瞬间秒杀了一众欧洲国家。在诸多被德国军队碾压的国家中,奥地利人未发一枪一弹就被德国接管了全境,甚至在维也纳街头出现了自发欢迎德国军队的吊诡场面。与我们今天所想的“侵略”完全不同的是,奥地利人几乎是热烈欢呼般支持的德国与奥地利的合并

奥地利和德国的关系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