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一年可以割几次
苜蓿是多年生植物,繁殖能力强,一年可以收割3-4次,最后一次收割不能太晚,否则会影响养分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来说,收获后应留出40-50天的生长期。适宜的留茬高度为5cm。
一般始花期即花期达到1/10时开始采收,最迟不能超过盛花期。
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宜为3-5 cm,但干旱寒冷地区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留茬高度宜为7-8 cm,以保持根系养分,有利于冬季积雪,对越冬和春季发芽有较好的效果。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 ~ 30天完成。太晚了不利于植物的根和根茎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在春天返青后和每次割草后,应进行中耕以打破土壤板结。中耕一般与追肥相结合。适时施肥和施肥是提高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紫花苜蓿的施肥方法包括基肥、种肥和生长期追肥。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可添加肥效期长的磷肥,农家肥施用量一般为每亩3000公斤左右。播种时施种肥。一般每亩施40 ~ 60公斤过磷酸钙作为种肥。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后、分枝期、现蕾期或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水进行。追肥方法包括行施、撒施和叶面喷施。
扩展信息:
苜蓿含有最丰富的维生素K,高于所有蔬菜。其他如维生素C、B也相当丰富,是很有价值的食物。
苜蓿种类最多,多为野菜。中国产苜蓿有三种:
第一种是紫苜蓿,长约六平方英寸,直立,开荚时转弯。
第二种是紫花苜蓿,它的茎不是直立的,它像镰刀一样带着黄色的花和叶子在地上爬行。两者都产于北方省份。
第三种是野生苜蓿,俗称草头,也叫菜花,茎很长,上面有三片小叶。它是野生的,在中国长江下游作为食物种植。
古代人吃苜蓿的记载,尤其是方群的家谱,很难记载。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苜蓿
苜蓿第一年可以割一次吗
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年可以收割3-4次,最后一次收割不能太晚,否则会影响养分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来说,收获后应留出40-50天的生长期。适宜的留茬高度为5cm。
一般始花期即花期达到1/10时开始采收,最迟不能超过盛花期。
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宜为3-5 cm,但干旱寒冷地区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留茬高度宜为7-8 cm,以保持根系养分,有利于冬季积雪,对越冬和春季发芽有较好的效果。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 ~ 30天完成。太晚了不利于植物的根和根茎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在春天返青后和每次割草后,应进行中耕以打破土壤板结。中耕一般与追肥相结合。适时施肥和施肥是提高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紫花苜蓿的施肥方法包括基肥、种肥和生长期追肥。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可添加肥效期长的磷肥,农家肥施用量一般为每亩3000公斤左右。播种时施种肥。一般每亩施40 ~ 60公斤过磷酸钙作为种肥。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后、分枝期、现蕾期或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水进行。追肥方法包括行施、撒施和叶面喷施。
每亩能产多少干苜蓿
在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苜蓿一年割3-5次,平均亩产鲜苜蓿4000-6000公斤,合0.5-6000公斤,高产可达8000公斤。其中第一次青刈占40~50%,通常3.73kg鲜草(若初花期刈割,含水率按77.5%计算)晒干制成1kg干草(含水率按16%计算)。第一茬可产500公斤干草。如果按割四茬作物计算,年产量按4500kg计算,平均每茬产量为鲜草1125kg或干草302kg。
p:多少公斤的草可以晒干一公斤的干草。
公式为:-100-干草含水量-100-草含水量-=-100-16-。如果平均16.5%。当苜蓿草营养生长期含水量为82%时,干燥1kg干草需要4.64kg草。开花初期含水量为80.1%时,晒干1kg干草需要4.2kg草。开花初期含水量在77.5%左右,通常3.71公斤鲜草干至1公斤干草。当盛花期收获时含水量为74.7%,需要草3.3公斤。开花收割后含水量70.7%时,需草2.85公斤。
★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的生长期称为营养生长期,开花后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期。
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算。产量可以从中等水平的代表性地块中选择。割1平方米后称重,乘以667,就是亩产。
干草的含水量可以通过目测来估计;判断干草含水量的方法:
1.含水率为15 ~ 16%:草捆用手摩擦时,能发出沙沙声,发出吱嘎声,而叶茂叶低的草不能发出吱嘎声。草捆反复弯曲时,茎折断,叶子干枯卷曲,利用茎上的表皮。这种草适合堆存。
2.含水量16-18%:搓草捆时没有开裂声,只有沙沙声。弯曲草捆时,只有部分植株折断,上部茎秆能留下弯曲的痕迹,但茎秆不断折叠,叶片有时卷曲,上部叶片柔软,用指甲几乎剥不下表皮。这种草适合堆存。
3.含水量19 ~ 20%:草捆紧压时,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但粗黄的草有明显的开裂声,干草柔软易绞成草编辫,反复弯曲保持;拧草辫的时候挤不出水来,但是感觉湿湿的。禾本科草表皮不能剥离;豆科草茎上部的表皮有时可以剥离。堆叠和保存的危险。
4.含水量23 ~ 25%:摩擦时无沙沙声;弯曲草捆时,弯曲处出现水珠,手插入草堆感觉很冷。不能堆叠保存。
苜蓿是几月种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一般分为春播、夏播、秋播。哪个月种要看你是哪里的,主要是为了第一年种苜蓿能安全越冬。我属于华北地区,一般在5月底到7月初种植。第一茬苜蓿一般需要50天的生长期,第二茬需要35天的生长期,第三茬需要35天的生长期。每一茬一般能上下浮动5天,最后一茬收获后一般留有20-30天的生长期。变绿后,日平均气温达到5℃即可生长。
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与技术
紫花苜蓿是紫花苜蓿的总称。这是牲畜饲料。它是一种多年生开花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为牧草的苜蓿。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品种。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被誉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的寿命一般为5-10年,可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种植。我喜欢中性的土壤。PH值6-7.5,6.7-7.0最好。成年植株高1-1.5米。
紫花苜蓿的产量因品种、地域、管理水平、刈割时间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一般一年刈割三茬(辽宁2-4茬),亩产鲜草2000-6000斤,1斤干草干鲜草4-5斤。在我国,紫花苜蓿因其产草量高、利用周期长、可再生性强、良田增产,在畜牧业中的优势充分凸显。紫花苜蓿是各种牲畜最喜欢的牧草。叶的粗蛋白含量比茎高1-1.5倍,粗纤维含量比茎少50%。种植五年后可作为放牧地,但要轮伐或轮牧。越嫩,叶子比例越大,营养价值越高。
紫花苜蓿的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适合我区种植的国产品种有中牧1号甘农3号草原2号等。进口品种有:黄金皇后(美国)阿尔冈昆(加拿大)等。其中,国产品种适应性强,可在轻度盐碱地种植;进口品种产量高,质量好,适合在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二、播种时间:春夏秋均可播种。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下旬;夏季播种易受杂草侵害,应注意杂草控制;秋播:8月中旬至9月下旬播种。
播种前准备
1.土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灌方便、pH值在6.5-7.5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最适宜。在土壤含盐量为0.2%的盐碱土壤中生长良好,不适合粘土。
2.整地。仔细整地,彻底清除杂草。春播时,要在前一年作物收获后犁清茬、除草、保墒,然后深挖,犁至20厘米深,再耙压平整;秋播应在作物收获后深翻、耙平并磨碎。
3.施基肥。结合整地和施基肥,每亩施厩肥2000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因为种子不耐盐,所以播种前要用盐灌溉土壤,或者雨后播种容易出全苗。
播种方法
1.种子处理。种子要清洗干燥,使种子纯度达到90%;播种前可将农药、除草剂、根瘤菌、肥料按比例混合,避免苗期病虫害。用根瘤菌等菌肥拌种(1公斤根瘤菌可拌10公斤种子),可增产20%以上。
2.播种时间。种子发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地温5℃-6℃,最适温度在25℃以内;第二,它需要更多的水。春播和秋播效果最好。盐碱地不适合春播,容易造成死苗。1春播。清明节前春季播种(3月底-4月初)。此时土壤水分高,容易整苗。太晚恰逢春旱,难以出苗。②夏播。通常在6-7月。这个时期气温高,雨水多,秧苗长得快,但也杂草多,病虫害频繁。③秋播。通常在8月底-9月初。雨季过后,土壤墒情好,温度适宜,杂草生长减缓,播种成功率最高。无论采用哪种播种方式,都应与降雨或灌溉相结合,雨后最好。播种后要镇压,以利于种子发芽。
3.播种方法。一般采用钻孔,行距为30 cm-40 cm。目前推广的是密垄稀植技术,行距为15厘米-20厘米,既增加了覆盖度和产量,又便于田间管理。
4.播种量。选用进口种子,每亩用量0.75kg-1.0kg;国产种子,每亩1.0斤-1.5斤。盐碱地的数量要适当增加。由于干旱地区缺水,播种不宜过密。干旱时使用低限,湿润时使用高限。
5.播种深度。苜蓿种子很小,播种深度取决于土壤类型。湿土浅,干土略深。一般2厘米-3厘米,沙土3厘米-4厘米,粘土2厘米。
6.抑制。如果土壤疏松,播种前要镇压,以便掌握深度;播种后镇压有利于土壤保持。
播种后管理
1.补苗。播种后检查苗木,及时补种,保证种植密度。
2.灌溉和排水。灌溉可采用沟灌和喷灌。冬前和返青后的水;割草后,根据旱情情况及时浇水;新栽苜蓿幼苗浇水时,必须在幼苗长出3片真叶,株高大于5 cm时进行。紫花苜蓿的根系不耐水淹,水淹24小时就会死亡。在雨季,应注意及时清除田间积水。
3.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用过磷酸钙20公斤-30公斤,同时施粪肥2000公斤。目前全国各地推广的菌肥,如增产菌、EM、喷宝、Trim微生物菌剂等,都能促进苜蓿生长。
4.除草。除草应在返青后、苗期、二次刈割前后进行。一般来说,灌溉后除草可以通过中耕,耙和化学药剂。化学除草剂有三种:一是适合播种前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如除虫脲、除草剂、草甘膦等。二是适合苗前使用的除草剂,如呋虫胺、轩尼诗、杜尔等。第三,适合苗后使用的除草剂,如普施特、噻磺隆、苯达松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割草前2-3周药效会失效,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5.害虫控制。紫花苜蓿生长4年后,病虫害较多。可通过化学药剂、提前刈割、去除病叶等方法进行防治,但根本的防治措施是选择抗病品种,播种前用药物拌种。
6.收获。苜蓿一年可以刈3-5次。紫花苜蓿初花期至盛花期约7-10天,初花期(1/10花期)第一次刈割最适宜,此时蛋白质含量最高;最迟花期也不能太晚,否则叶片脱落严重,茎秆纤维化,品质降低。第一次苜蓿收获时间大约在5月中下旬。以后视水肥情况,每30天到40天割一次,割草时留茬5厘米左右。太高或太低都不好。最后一次刈割时,要注意留出40-50天的生长期,以利于越冬。割草后阴干半天,及时捆扎存放,否则会造成落叶,影响草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