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对虾养殖技术方法 大棚养白对虾的技术大全

青虾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2-3亩,水深1.8-2米,底质为泥砂。放苗前,全池喷生石灰消毒。

2.虾苗放流:放流淡化后的虾种,放养密度为40只/m2。放生前,将虾苗装入袋中,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其适应水温和环境。

3.投喂管理:定时定量投喂,白天投喂量约占30-40%,晚上投喂量约占60-70%。饲养期间,做好水分调节、增氧和防病工作。

1.池塘条件

1.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洁的地方建池塘。池塘面积要达到2-3亩,水深要达到1.8-2米,底料为泥砂。

2.为池塘提供了完整的进水和排水系统。进水口经过60目滤网过滤,并增加固定功率的曝气装置(安装功率为1.5 kW的叶轮曝气机),在规定时间内供氧,保证充足的溶解氧含量。

3.虾苗放流前,池塘应该消毒。虾苗正式放流前25天,池塘要留50厘米的水,用110公斤生石灰进行全塘消毒。

4.消毒后,提前一周向池塘内撒入一定比例的漂白粉,再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如鸡粪等,以达到肥水的效果。

第二,放虾苗

1.选择虾苗

(1)以淡化虾品种为养殖对象(尽量选择市场上销量较多的虾苗),或根据池塘养殖条件选择相应品种。

(2)购买前几天,可以去苗圃观察淡化情况,这样才能买到安全的种苗。

(3)购买前可对虾苗进行无毒试验,以保证虾苗各项指标符合规定要求,防止交叉感染。

2.把幼苗放进池塘里

(1)对于体长约2.1厘米的完全淡化虾,每平方米可放入40只虾,一个月后可放入30-40只鲢鱼和鳙鱼(规格为0.25公斤)。

(2)放养密度也可根据池塘实际面积确定。一般可以在池塘中放置固定的网格,每个网格中放养固定数量的虾,既能有效控制放养量,又能防止虾无序游动。

(3)为减少虾苗的应激反应,防止虾苗因对环境不适应而大量死亡,放养前应将装有虾苗的袋子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虾苗适应水温和环境,然后将袋子拆包,分批放入池塘。

三。饲养管理

1.饲料

(1)饲料要掌握& ldquo定时定量,定点定性,小额多投,具体调整& rdquo的原则。在池塘里设置3-4个食物桌,放苗后每天喂4次,连续喂半个月。每万尾虾苗日投喂量为5个鸡蛋、0.2公斤花生麸、0.75公斤小鱼、0.3公斤虾饲料。

(2)半个月后,每日三次投喂,以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0-40%,同时适当补充天然饵料。

(3)对虾大小在1-3厘米左右时,每日投喂量为体重的8-10%;大小在3-10 cm左右时,每日摄食量为体重的5-7%;配种后期,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4%。喂食量白天约占30-40%,晚上约占60-70%。

(4)投喂过多会造成饲料浪费,投喂过少会影响对虾的生长。投饵时间要与对虾的食性相对应,可以减少饵料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2.调节水质

(1)脱盐后的虾苗仍有海水习性,放苗前需在池塘中加入50ppm原盐,之后再适当投放原盐。

(2)虾苗放流后保持50厘米的水位一周,之后每天增加5厘米,直到水深达到160厘米左右。每4-5天更换20%的池水,每10-15天施用生石灰(12-15ppm)。

(3)为了给对虾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生长环境,在对虾苗放入半个月后,移植一些水葫芦,面积为20%,并用竹子固定,防止它们到处蔓延。

(4)适时开启氧泵,平时晚上10点开启,第二天早上8点关闭,遇特殊情况(闷热、暴雨前)及时开启。

(5)采用固定频率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适当减少饵料用量等方法,也能有效调节池塘水质。

(6)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一般池塘水的PH值应保持在7.5-8.5,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 cm左右。

3.调节溶解氧

(1)当水中溶解氧不足时,可通过氧泵向水中注入氧气,然后用溶解氧含量检测装置检测水中溶解氧含量是否达标,当溶解氧含量达标时可停止供氧。

(2)水中溶解氧含量会受季节影响,养殖期间可灵活调节溶解氧。

4.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池塘中会出现更多的污泥,细菌大量繁殖。这时候就要及时清理污泥,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水质恶化,疾病爆发。

(2)网格投喂能有效隔离病毒,防止对虾相互感染,减少疾病传播。根据虾苗的生长情况,确定感染病害的种类,然后对症下药,提高病害的防治效果。

(3)南美白对虾易发生红腿病和眼腐病。红腿病发生后,附肢变红。此时应在投喂前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发生烂眼病时,病虾会潜伏在池塘底部的水草中,后期眼球继续肿胀腐烂。此时需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连续饲喂3-4天才能生效。

第四,适时垂钓

1.在食物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对虾约60-90天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2.一般集中捕捞时间为每年9月底至10月初。放养时间在3月份的时候,6月份就可以开始轮捕了。钓鱼原则是钓大鱼,留小鱼,可以提高钓率。

3.水温降到14℃以下,对虾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这个时候可以把池水排干,然后就可以捕捞剩下的成虾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池塘水色的控制

投喂南美白对虾最理想的水色是淡绿色或绿色,关键方法是每隔5-7天施一次营养剂,并配以藻种,即生物水乳+EM菌株+小球藻(或在投喂的后半段,由于残饵和虾粪的增多,水色逐渐变深。这时候就要适当的给鱼缸换水和注水,按时应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的浓度和水色。建议每隔5-7天施一次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或EM菌),两者可组合交替施用。

02。保持虾池的生态平衡

培养优良的菌藻。按时换底解毒,培养菌藻,保持水色肥鲜嫩,维持水体优良的生态圈和食物网,保证水体中一切化学物质和力量的正常转化,维持水体的稳定。

03。操纵池塘水的各种主要参数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钠、pH值、溶解氧、总硬度、总碱度、高锰酸盐指数、矿物质、透明度等指标,善用各种水质调理剂,如底质改性、微生物菌剂、解毒、抗应激反应等。

04。投喂管理方法

投喂量要根据虾的大小、成活率、水体、自然环境、精饲料质量等因素综合判断。一天喂食几次,夜间喂食量占60%~70%。按时喂益生菌粉和护肝产品,提高抵抗力。

05。日常管理方法

每天巡视池塘三次,注意水色及其主题活动、生长发育、白虾摄食情况,从早到晚巡视,调整投饵量,妥善处理各种情况。

06、白便病的解决方法

白便病一般表现在前期大虾正常进食,然后细嚼慢咽甚至不吃,再排出细长、呈乳白色、粘稠状的排泄物,附着在喂食台上或漂浮在河面上,多处聚集释放恶臭。经解剖,胃肠顶部黏膜脱落,下部黏膜生长肿胀。严重者,空肠和肝脏主要表现为萎缩或肿胀或萎缩。白便的主要成分是从肝脏排出的疾病机构、从胃中脱落的粘膜和全部正常排泄物成分的一小部分。

大便呈白色的原因

1.气温,长期连续阴雨或高温天气,水体的自然环境非常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2.建议选用质量稳定可靠的幼虾。

3.水体、沉积物及其生物元素:

(1)细菌感染

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创伤弧菌等有害病原体附着在池塘底部的一些污泥、残饵、死藻上,容易导致胃肠道感染、肝胰腺萎缩、对虾摄食。

(2)有害藻华

在摄食的后半段,高温下极易发生裸子植物、蓝藻等有害藻华,并且藻体倒置后,产生大量藻内毒素。虾吃了这种有害的藻类植物,会引起中毒、肝脏肿大、肠胃疾病,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白大便。

(3)沉积物变得恶性

底泥自然环境中残留饵料、排泄物、死藻的堆积,使水体产生臭味,生物耗氧量和有机化学耗氧量膨胀,滋生许多有毒细菌。沉积物是如何决定对虾患病与否的?沉积物中的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钠、氯化氢等指标不容忽视。在这种有害物质的长期威胁下,非常容易引起虾的肝肿大和胃肠道疾病,产生白色粪便。

4.毒枝菌素

由于原料以次充好,储存方式不合理,浓缩饲料中霉菌毒素通常超标。长期使用霉变浓缩饲料导致肝细胞凋亡,肝胰腺解毒吸收。相反,这种不良反应导致虾的生长发育延迟,精饲料的实际效果下降。霉菌毒素抑制了虾的免疫力,非常容易引起大面积的疾病,包括白粪。

对虾白腐病的防治

(1)密切注意进料情况

密切注意对虾的摄食情况,仔细观察摄食情况。如果大虾吃的少,甚至不吃,就要层层查原因,层层解决。

(2)维持肠、胃、肝和胰腺的自然环境

在种植过程中,优质的乳酸菌饮料(如EM原液和益生菌等。)在饲料厂混合,不建议使用自扩培养剂进行饲养,进行消化道的保健;同时,可按时服用中草药(如肝乐宝、定肠舒、正常生),维护肝胰腺的身心健康。

(3)水的消毒和灭菌

二氧化氯或复方碘中药制剂一般每月至少使用一次,避免冲洗带来的有害菌和致病菌的滋生。

5.解决底部材料

过硫酸钾被称为第五代消毒剂,翠绿色,安全,对养殖动物刺激性小,应用无残留。一般用20%的配料,比如改底为王,结合生物改底(生物清底)。每隔10-15天就能有效去除底火。

6.浓缩饲料的管理方法

注意浓缩饲料的存放,注意阴凉处的自然通风,避免暴晒和回潮。假的发霉的浓缩饲料不能果断使用。

07。弧菌病的预防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水体自然环境恶劣,底质恶化,虾体被机械设备损伤,虾的免疫力降低时会引起多种弧菌病,传染性强,发病率可达100%,严重疾病虾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

虾弧菌病的临床表现为腿红、腮黑黄、触须折断、额尾折断、对外思维不敏感。近年来对虾的隐形死亡病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其引起的弧菌病的特点是:对虾少食或不食,胃肠道排空,肝胰腺明显萎缩,对虾不红(越来越透明),病虾很少在江面上荡秋千,常卧于池塘边,魅力差,土池有刮沙刮泥的情况,死亡一般发生在池中。

预防和控制措施:

1.完整的池塘清洁和消毒

一是对池塘中的污泥进行处理,使用生石灰粉改良底质,封堵防水层(防止病毒串联传播),为对虾的健康快乐生长营造更好的定居自然环境;二是使用消毒杀菌药物,消灭池中有害生物。

2.创造优良的水环境治理

每一次渗水都要通过护理和杀菌来解决。消毒灭菌后,向池塘中添加藻类物种和有益微生物病原体,以保持水中有益物种的优势,维持水体自然环境的稳定。灵活使用天然饵料,可以减少水中残饵,缓解环境污染给虾池带来的工作压力。播种前7-10天,全池喷洒生物液肥膏+EM菌种+小球藻(或卵囊),水栽至淡绿色或褐色,透明度30-40cm。

水要肥,要凉,要构建一个优良的藻相,让里面有足够的活饵,让人眼看到水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放苗后,周月靠纯天然生物饵料至关重要,可以少投甚至不投人饵。

3.推广优质无病毒虾苗。

虾苗质量是提高养殖小龙虾成活率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4.科研饲养

饲养应采用专业厂家的优质浓缩饲料,整个饲养过程遵循少量多餐的标准。傍晚后和清晨前多喂,烈日标准下少喂;投喂30分钟后,尽量投喂空腹率高(30%以上)的对虾;温度低于15℃或高于32℃时少喂;晴天多投喂,大风暴雨(7级以上)、寒潮侵蚀(5℃以下降温)时少投喂或不投喂;很多大虾蜕皮当天少喂,蜕皮后一天多喂;水体优良时多投喂;水体恶化时少投喂;当池中生物饵料充足时,可适度少投喂。

淡水对虾养殖技术方法 大棚养白对虾的技术大全

如何养殖青虾?清淤除草。任何一个养虾超过一年的虾塘,由于塘内残留饵料和粪便的堆积,导致塘内的水变浅,有毒物质增多。因此,虾苗放流前,虾池清淤工作必须高标准、高质量进行,清淤面积要达到100%,保证池内水深在1.5米以上。然后用漂白粉消野。

2.抓肥抓水育饵,及时抛苗。4月下旬向虾池放水使水深达到0.5米,每亩施尿素2.5公斤。池塘中的藻类、轮虫等大量繁殖,以达到肥水共育基础饵料的目的。5月20日左右,要种适量的苗,每亩3到4万株,必须种出健康的虾苗。

3.调节水质。在养虾初期,换水次数较少。当池水透明度下降到15 cm ~ 20 cm时,应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池水的1/2。养殖中期,每隔10 ~ 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换水的方法是先排干池底水,再补充新水。有必要防止表面排水。混水养虾,雨季要把水面的淡水排掉,不要大排灌,保证池水盐度相对稳定。

4.注意合理喂养。要用自制的推网,每天早上5点取样50到100只虾,仔细观察对虾的胃和生长情况。同时用转网测量了虾在池塘中的存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投喂。发育后期每天投喂对虾6次,日出前投喂一次,日落后投喂一次,占每日投喂量的40%,夜间每4小时投喂一次。

5.抓紧,防止浮头。要坚持定期观测,加强水质监测,提高防病技术,及时准确地分析和掌握水情、池情、气象、虾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当发现蠓和小鱼倾斜时,说明水中缺氧是虾浮头的前兆。这时候就要全天候搞活水,或者人工造波,造氧,造冰,造氧。半夜容易缺氧不能喂。一定不能发现浮头搅起泥沙,只能加重大虾的死亡。

6.捕捉虾、贝类和鱼类进行混养。坚持虾贝混养、虾鱼混养,不仅大大提高了池塘面积和饲料利用率,而且降低了养虾成本,有利于对虾的发育生长,增加对虾产量,防止对虾浮头死亡,增加虾池效益。

对虾养殖的技术方法

对虾养殖的技术方法如下:

1.虾池的规范要求:虾池水质要干净,水源要充足,水体要富含充足的南美白对虾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虾池的排水系统需要完善,以保证虾池的水质,虾池的深度必须在1.5米到2米左右。为了保证虾池在一定时间内有充足的溶解氧供应,好氧设施是必要的。

2.放养前的准备:为了给南美白对虾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对虾池要提前一个月进行消毒。通常用适量的生石灰消毒,然后提前七天加入比例漂白粉。最后,在虾池中投入一定量的水肥,使放养后的虾池养分供应充足。

3.鱼苗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养殖环境、市场需求、季节条件选择相应的鱼苗。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的咸水水域,在我国淡水养殖必须选择淡化虾。以免不符合水质环境的虾苗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对虾饲养的管理方法:池塘水的调控。养殖南美白对虾最适宜的水色是黄褐色、黄绿色,由硅藻或绿藻形成。人工调节是在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磷肥和氮肥。

在养殖的中后期,虾的排泄物或饵料逐渐增多,导致水的颜色变深,所以需要更换一些水体,或者添加新的水,或者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粉或沸石粉,控制水的颜色。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