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良盐碱地
1。化学改进:
盐碱地的化学改良主要是指在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以达到降低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主要化学改性剂有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硫磺、腐植酸、糠醛渣等物质。大量研究实践证明,化学改良与其他改良措施相结合,在重度盐碱地上可以取得极其显著的改良效果。
2.身体改善
物理改良通过平整土地、外来土壤、压沙、松土和提升田地,破坏土壤毛细作用,防止盐分进一步聚集到地表。工作量大、成本高、经济成本不一致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盐碱地贫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过程中,种植水田、种植耐盐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改良盐碱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进
根据水盐运动规律,通过地下渗管排盐,结合沟渠和深井,防止盐分回流。
扩展信息
盐碱地的危害:
1.危害作物生长,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由于土壤盐碱化,抑制了草的生长过程和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减少,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
2.土壤溶液直接毒害作物细胞
由于盐碱土溶液的高浓度和渗透压,降低了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同时植物根系选择性吸收营养离子的能力也降低了。
因此,大量非营养离子进入体内,而营养离子吸收减少或不吸收,破坏了体内正常的离子平衡,干扰了作物的正常代谢功能,破坏了蛋白质的合成和水解,使氨和可溶性盐离子在体内积累,从而引起离子中毒,危害作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3.作物生长不良导致幼苗短缺、减产和死亡
据一般统计,非盐渍土作物不缺苗,产量正常,轻度盐渍土缺苗减少10-20%(平均15%),中度盐渍土缺苗减少20-50%(平均35%)。
根据灌区盐碱面耕地面积和当年农作物种植比例,粗略估算农一师各灌区每年损失农作物产量棉花4400万公斤,约5亿元,因盐碱造成种植业损失7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6%。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盐碱地
盐碱地有哪些改良措施
我国约有2亿公顷盐碱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未开发的盐碱地。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盐碱地,扩大果树种植面积,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在盐碱地建园必须首先进行土壤改良,建园后要始终保持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
(1)设置排灌系统。排水防涝,灌溉洗盐。在有水利设施的地区,海水淡化是改良盐碱地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盐随水来盐随水走是盐分运动的一般规律,也是盐分在土壤中积累和淋溶的主要方式。
沿果园每隔20-40米挖一条排水沟,深1米,顶宽1.5米,底宽0.5-1.0米。排水沟与更大更深的排水支渠和主排水渠相连,各种渠道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通畅,排出园内盐碱。可以定期向园区引入淡水进行灌溉,达到灌溉洗盐的目的。如果土壤含盐量达到0.1%,还要注意长期灌溉抑碱、中耕、覆盖、排水,防止盐碱上升。
(2)疏浚改良盐碱地。淤地(淤地灌溉)是将含有泥沙的河水通过渠系抽到有预筑田埂的田里,通过降低流速来沉淀泥沙、淤积土壤。该方法不仅可用于低洼涝地和盐碱荒地的改良,也可用于沙质荒地和其他贫瘠土地的改良。我国黄河中下游和上游许多地方采用了淤地措施来改良盐碱地。
(3)深耕并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不仅含有果树所需的养分,还含有有机酸。有机酸和碱相互中和。同时,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也会得到改善,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肥力,减少蒸发,防止返碱。实践证明,土壤有机质提高0.1%,含盐量降低0.2%左右。
(4)地面覆盖。地面的沙、草或其他物质可以阻止盐碱上升。如山西省文水县的葡萄园,旱季在盐碱地上铺10~15厘米的沙或盖15~20厘米的草,可以起到保墒、防止盐碱地上升的作用。
(5)修建花园,种植绿肥作物。种植耐盐碱园林可以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防止土壤返碱。种植耐盐绿肥作物,不仅可以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还可以用绿肥的枝叶覆盖地面,减少地面蒸发,抑制盐碱上升。实验表明,田菁种植一年后,0~30 cm土层含盐量可由0.65%降至0.36%,若配合排水和碱洗,效果更佳。选择耐盐树种、品种和砧木也可以提高果树的天然耐盐能力。
(6)化学改性剂。化学改性剂,如石膏、磷石膏、含硫或含酸物质(如粗硫酸、矿渣硫磺粉等。)、腐殖酸以及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和硫酸铵等)的巧妙应用。)都可以改良盐碱地。
如何改良盐碱地土壤
1。化学改进:
盐碱地的化学改良主要是指在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以降低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
主要化学改性剂有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硫磺、腐植酸、糠醛渣等物质。大量研究实践证明,化学改良与其他改良措施相结合,在重度盐碱地上可以取得极其显著的改良效果。
2.身体改善
物理改良可以通过平整土地、外层土壤、压沙、松土、田块隆起,破坏土壤毛细作用,防止盐分在地表进一步积累。明土法工程量大、造价高、成本不经济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盐碱地生物改良贫瘠,肥力差。因此,在改造过程中,种植水田和耐盐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盐分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的改进
根据水盐运动规律,水利工程的改良可以通过地下渗管排水,通过沟渠和深井相结合防止再次盐碱化。
盐碱地的危害:
1.危害作物生长,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土壤盐渍化抑制了牧草的生长和土壤有机质的积累,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
2.土壤溶液直接毒害作物细胞
由于盐碱土壤溶液浓度高、渗透压高,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降低,植物根系选择性吸收养分的能力也降低。
于是大量离子进入体内,营养和离子吸收减少或吸收营养,扰乱正常的离子平衡机体,干扰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作物的蛋白质合成和水解,由于体内氨和可溶性盐离子的积累而引起离子中毒,危害作物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3.作物生长不足导致育苗、减产、死亡
一般统计,非盐碱地农作物不缺苗,产量正常。轻度盐渍土幼苗减少10-20%(平均15%),中度盐渍土幼苗减少20-50%(平均35%),重度盐渍土幼苗减少50-80%(平均65%)。盐渍化的土壤没有收获只能独自生存。
根据灌区盐碱化地表种植面积和目前农作物种植比例,粗略估算农区1各灌区每年农作物损失:棉花4400万公斤,约5亿元,盐碱化造成的种植损失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盐碱地改良的改良措施
地下管道排盐技术是盐碱地改良技术的一种,是一种利用水利手段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将带有小孔的管道埋在地表以下1-2米的深度,结合灌溉和淋溶,将土壤表面的盐分溶解排出。
示意图:
暗管有两个主要功能:
1.排水排盐:排水排盐可以改良成已形成的盐碱地
2.控制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位可以防止土壤的次生盐渍化,也就是从根本上防止。这就需要使用特殊的机械——开沟铺管机。这种机械能可以一次性用于开沟、铺管、铺沙。作业过程由激光系统或GPS系统控制,铺设精度非常高。同时它的工作效率也很高,每小时可以铺设400-700米的管道。以下为暗管排盐施工图:
开沟铺管机正在铺设深2.5米、管径280毫米的集水管。
不同技术的结合:地下管排盐技术常与其他土地整理技术结合使用,如土地平整(激光平整)、地下管排盐、化学改良、灌溉淋洗、土壤培肥等技术。
暗管排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