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之仇问鼎中原故事?
春秋时期,齐襄公荒淫无道,其长子公子纠与其师父管仲去鲁国去避难,次子公子小白与其师父鲍叔牙逃往莒国;不久,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均想继位。两人回国途中,管仲射了小白一箭,从此结下深仇。
后来,公子小白继位,号称齐桓公,鲍叔牙向他举荐管仲。齐桓公以社稷为重,重用管仲,从而使齐国成为春秋霸主。
问鼎中原的故事30字?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然后,挥师伐郑国,。
楚王问鼎其义不在于鼎而在天下?
这是问鼎中原的出处。
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楚庄王,他还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成语典故主人公。他是继齐桓公和晋文公之后,春秋时期的第三位霸主。
公元前607年,楚庄王带领军队讨伐中原的陆浑戎,周定王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见了王孙满,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王孙满答道:"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现代问鼎中原更多用来表示雄心壮志、志向不凡,同时也指私心很重,想占为所有。
楚王问鼎的名词解释?
楚王问鼎,表示了对周王室的藐视之意 。鼎是周朝时王位的象征,楚王问鼎说明楚庄王随着势力的强大,已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周王室逐渐衰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强大的诸侯国通过兼并逐渐强大了起来,西周时期,别的诸侯都是称某国公,某某伯。只有楚国的君主是称王的,野心路人皆知。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故。
\
问鼎中原的鼎意思是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问鼎中原 [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 基本释义: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出处: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扩展资料:问鼎中原的典故: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