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营养素是什么
三大营养素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和动物的营养素。
这三种物质都可以从食物中获得,但它们并不储存在同一个身体器官中。三大营养素在自然界特别是人体中含量丰富,它们在生命中的基本作用是维持正常生命功能的保障。
蛋白质是保证器官和组织不断再生的原料。蛋白质的作用包括形成新的细胞和组织,以及产生新的细胞来修复和取代死亡的细胞。婴儿的生长和发育比成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机体各种器官组织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无处不在。我们的肌肉、内脏、毛发、指甲都离不开它,血液成分、代谢反应中的酶、一些激素、免疫系统的抗体、染色体等生命成分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脂肪是体内重要的供能物质,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而人体内积累的一定量的脂肪可以防止身体热量的流失,保护器官不受损伤。
脂肪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坏事,比如肥胖和很多疾病。但脂肪确实构成了身体结构中的所有保护膜,保护血管、心脏、皮肤、大脑和关节。它是血液和激素的成分,也可以帮助维生素A和e的吸收,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只有过量食用才会造成负面影响。
蛋白质、脂肪和糖在人类的生长和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蛋白质形成了新的细胞和组织;脂肪为发育提供能量;糖能促进矿物质的吸收。
植物生长需要哪些养分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分为必需元素和有益元素,必需元素又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必需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其他元素无法替代的植物营养元素。根据植物的需求,必需元素分为必需常量元素和必需微量元素。
2.必需的常量元素是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和硅;
3.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铁、锰、锌、铜、硼、钼、氯、钠和镍。
氨基酸也可以作为络合剂。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和锌、铁、铜、锰、硼、钼等微量元素是农作物的必需物质。作物往往会出现某些元素缺乏的症状,因为作物能吸收的有效部位含量太少,氨基酸能与不溶性元素螯合,保护作物所需的元素,生成溶解性好、易被作物吸收的螯合物,有利于植物吸收。
扩展信息:
1.植物生长的五个条件
1.照明
光照是植物生长最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一般植物需要散射光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促进光合作用,加速叶绿体中的叶绿素。
2.水分
水分是维持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条件。植物主要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保证植物能够在水分充足的环境中生长,避免植物枝叶干枯、枯萎、衰老的现象。
3.温度
温度会影响植物芽和枝的分化以及整株植物的生长速度。在高温的情况下,植物会进入休眠状态,生长速度会变得缓慢。在低温的情况下,植物的叶子会被冻伤,导致枯萎、腐烂、坏死。
4.空气
空气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必要物质。在潮湿的空气环境中,一般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5.各种矿物质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当植物茎生长时,吸收氮和磷可以加快生长,当植物叶子生长时,吸收钾可以保证叶子生长更旺盛。植物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NPK
氮是蛋白质、核酸和磷脂的主要成分,也是原生质、细胞核和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氮被称为生命的元素。氮也参与酶和许多辅酶以及辅助基团如NAD+、NADP+和FAD的组成。氮也是一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维生素如B1、B2、B6和PP的成分,它们在调节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氮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因为氮具有上述功能,所以氮的多少会直接影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氮肥供应充足时,植株枝叶繁茂,身材高大,分蘖(分枝)能力强,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在植物的必需元素中,除碳、氢、氧外,最需要的是氮,所以在农业生产中要特别注意氮肥的供应。常用的肥料如人粪尿、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主要供给氮素营养。
缺氮时,蛋白质、核酸、磷脂等物质合成受阻,植株生长矮小,分枝少,分蘖少,叶片小而薄,花少果少,易脱落;缺氮还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枝叶变黄,叶片过早甚至干枯,导致产量下降。由于氮素在植物体内的流动性很大,老叶中的氮素分解后可以转运到幼嫩组织中再利用,所以缺氮时,叶片变黄,从下部叶片逐渐上升,这是缺氮症状的显著特征。
氮素过多时,叶片大而深绿色,柔软疏松,植株白长。另外,氮素过多时,植株体内糖分含量相对不足,茎内机械组织不发达,容易引起倒伏和病虫害。
㈡磷
磷主要以H2PO-4或HPO2-4的形式被植物吸收。这两种形态的吸附量取决于土壤pH,当pH <7时,H2PO-44占多数;当pH> 7时,有更多的H2PO-4。磷进入根系或通过木质部运输到枝叶时,大部分转化为糖磷脂、核苷酸、核酸、磷脂等有机物。,其中一部分仍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磷在植物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根和茎的生长点多,嫩叶比老叶多,果实和种子更丰富。
磷是核酸、核蛋白和磷脂的主要成分,与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密切相关。磷是许多辅酶的成分,如NAD+和NADP+,它们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磷是AMP、ADP和ATP的成分;磷也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输。比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合成、转化和降解大多是磷酸化后发生反应;磷在氮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NAD+和FAD参与硝酸还原,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参与氨基酸转化。磷还与脂肪转化有关,脂肪代谢需要NADPH、ATP、CoA和NAD+的参与。
由于磷参与许多代谢过程,且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分生组织中含量较高,施磷对分蘖、分枝和根系生长都有良好的作用。由于磷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和运输,有利于种子、块茎和块茎的生长,所以马铃薯、甘薯和谷类作物施磷后增产效果明显。由于磷氮关系密切,缺氮时磷肥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磷肥的作用。总之,磷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很大的作用,是仅次于氮的第二重要元素。
缺磷会影响细胞分裂,使分蘖枝减少,芽和幼叶停止生长,茎和根变细,植株变矮,花和果实脱落,推迟成熟;缺磷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糖的运输受阻,使营养器官中的糖含量相对增加,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缺磷时,叶片出现异常的深绿色或紫红色,是缺磷症。
磷在体内容易移动,可以重复利用。缺磷时,老叶中的大部分磷可以转移到正在生长的幼叶组织中。因此,缺磷症状首先出现在下部老叶,并逐渐向上发展。
磷肥过多时,叶片上会出现小的焦斑,这是磷酸钙沉淀造成的。磷过多还会阻碍植物对硅的吸收,容易导致水稻病害。水溶性磷酸盐还能与土壤中的锌结合,降低锌的有效性,所以磷过多容易引起缺锌。
⑶钾
钾在土壤中以KCl、K2SO4等盐的形式存在,在水中离解成K+,被根系吸收。钾在植物中处于离子状态。钾主要集中在生命最旺盛的部位,如生长点、形成层和幼叶。
钾可作为细胞内60多种酶的激活剂,如丙酮酸激酶、果糖激酶、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淀粉合成酶、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等。因此,钾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呼吸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钾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当钾充足时,会形成更多的蛋白质,从而减少可溶性氮。钾和蛋白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一致的,比如在生长点、形成层等富含蛋白质的部位,钾离子的含量也很高。富含蛋白质的豆科植物种子中钾的含量高于禾本科植物。
钾与糖的合成有关。大麦和豌豆苗缺钾时,淀粉和蔗糖合成缓慢,导致单糖积累。钾肥充足时,蔗糖、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较高,但葡萄糖积累较少。钾还能促进糖向贮藏器官的运输,所以富含糖的贮藏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根和淀粉种子)中钾的含量较多。此外,韧皮部汁液中含有高浓度的K+,约占韧皮部阳离子总量的80%。因此,推测K+对韧皮部运输也有影响。
K+是细胞渗透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根中,K+从薄壁细胞运输到导管,这降低了导管中的水势,并使水能够从根表面运输到木质部。K+对气孔开度有直接影响,如表2-5所示。钾离子可以扩大原胶原蛋白,因此施用钾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缺钾时,植物的茎弱易倒伏,抗旱抗寒能力降低,叶片失水,蛋白质和叶绿素被破坏,叶片变黄,逐渐死亡。缺钾有时会导致叶缘焦枯,生长缓慢的现象。因为叶子中间部分还在快速生长,所以整片叶子会形成杯状弯曲或收缩。钾也是一种容易移动和再利用的元素,所以元素的缺乏首先出现在较低的老叶。
氮、磷、钾是植物大量需要而土壤又容易缺乏的元素,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农业上的施肥主要是满足植物对三种元素的需求。
人体的三大营养素是什么
三大营养素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和动物体内的营养素。这三种物质都可以在食物中获得,但它们并不储存在同一个身体器官中。三大营养素在自然界特别是人体中含量丰富,它们在生命中的基本作用是维持正常生命功能的保障。
糖类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也可以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红糖、白糖和砂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在这些糖类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外,其余的糖类都必须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利用。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被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左右由糖提供。此外,糖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功能的重要物质
蛋白质
来源
人体通过摄取植物和动物食物来补充蛋白质。蛋白质主要由谷物提供,一般含4%,大米8%-9%,面粉10%-11%。植物中,含蛋白质最多的食物是大豆,100克大豆含蛋白质35克,豆制品含蛋白质。动物性食物中,瘦肉类食物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5%-20%,鱼、虾、软体动物类食物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5%-20%,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为2.3%,鸡蛋含量为12.8%。蔬菜水果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不高,大约在3%以下。
生理机能
1.构造人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复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一个组织:头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所以饮食造就人本身。蛋白质对人类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比如大脑发育的特点是一次完成细胞增殖,人脑细胞的生长有两个高峰。第一种是胎儿三个月大的时候;二是从出生到一岁这段时间,尤其是0-6个月的宝宝,是脑细胞剧烈生长的时期。到一岁时,脑细胞增殖基本完成,其数量已达到成人的9/10。因此,0-1岁的儿童对蛋白质有着与众不同的摄入要求,这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尤为重要。
2.修复人体组织:人体由一万亿个细胞组成,可以说是最小的生命单位。他们处于一个永无止境的衰老、死亡和重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比如年轻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两三天就完全更新了。所以,如果一个人对蛋白质的摄入、吸收和利用都很好,那么他的皮肤就有光泽,有弹性。相反,人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组织损伤,包括外伤,不能及时高质量的修复,会加速身体的衰退。
3.维持体内各种物质的正常代谢和运输。载体蛋白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可以携带体内各种物质。比如血红蛋白运输氧(红细胞更新速率为250万/秒)、脂蛋白运输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和转运蛋白。
脂质
人类膳食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
动物脂肪富含饱和脂肪酸(40%~60%),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30%~50%。
植物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0%~90%),饱和脂肪酸含量只有10%~20%。深海鱼是EPA和DHA的良好来源。含磷脂较多的食物有蛋黄、肝脏、大豆、花生、麦胚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有动物内脏和蛋类。
脂肪对人体有四大作用:
它为人体提供热量。脂肪在人体内被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脂肪产生的热量约为同等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倍。这说明脂肪是体内重要的热量来源。
它构成了人体组织的功能和生物活性物质。脂肪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脑神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都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还构成身体组织和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形成磷脂、糖脂等。
调节生理机能的功能。因为脂肪不是很好的导热体,皮下的脂肪组织是隔离层,保护身体,防止体温逸出。所以脂肪有保持体温的作用。脂肪还可以为身体储存燃料作为备用。吃了脂肪后,取之不尽的部分可以存在体内,在身体需要热量的时候再利用。
此外,脂肪还能保护内脏,滋润皮肤,防震,溶解营养物质。一些不溶于水而只溶于脂类的维生素,只有在脂肪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