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有什么作用
荸荠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据化学测定,菱角含蛋白质1.5%,脂肪0.1%,糖18%,淀粉26%,粗纤维3.5%左右。据清代医学专著《本草求真》记载,其味甘,性寒,有破积、止血、止痢、解毒、去痘、清色、醒酒之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菱角能止渴、温中益气、降丹石、祛风解毒、除胸中实热。粉状食物可以清目明目,消除黄疸,刺激食欲,解毒。治膈气,消食化铜。治血崩,除毒。淀粉含量高,可用来做淀粉、粉条、酒,其渣也是猪的优质饲料。
临床应用
1.治疗癌症放疗引起的体液流失和便秘:将20个生菱角(洗净,用温水烫过)榨汁,然后加入半杯甘蔗汁均匀饮用,每天1-2杯。
2.治痰瘰疬:菱角100g,海蜇100g,煮汤,每日2-3次。
3.治阴虚肺燥痰热咳嗽:鲜菱角150g,碎绞汁,莲藕汁100ml,梨汁60ml,芦根汁60ml。一天一到两次。
4.癌症治疗、放化疗后脾胃虚弱:菱角60g、香菇30g、嫩豆腐400g、葱花9g、油、盐、胡椒粉、味精。香菇洗净,用温水摊开,切丝(香菇水留着);豆腐切成小块;洋葱切碎;菱角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取香菇、荸荠、豆腐放入锅中煲汤。汤沸腾时,放入油、盐、胡椒粉、味精,再放入葱花,煮一会儿。用餐时服用。
5.癌症患者肝肾阴虚的治疗:荸荠150g,鲜香菇14个,枸杞子15g,酱油20g,鲜番茄1个,糖、米酒、精炼油、香油适量。荸荠洗净切片,菇柄压平,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煮25秒,取出,放冷水中冷却。将锅用小火加热,放油,将香菇、荸荠放入油锅,反复翻炒至香菇面呈金黄色,加入200毫升米酒、糖、枸杞、酱油、开水,盖上锅盖,用小火煨至汤汁基本干透,浇上香油,再将西红柿切片放在香菇上。
6.癌症患者脾肺虚治法:菱角100g,香菇100g,鸡蛋3个,植物油,香葱,盐。马蹄洗净,切片;香菇洗净,切片;小葱洗净,去根,切成葱花。将鸡蛋放入碗中,加入香菇、荸荠、油和盐,用筷子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热油锅中,不断翻炒,直到变成小块,随餐服用。
7.用荸荠250克,断煎代茶饮,吃几天,对黄疸、小便不利。
8.荸荠洗净去皮,绞汁凉服,每次150g,可治咽喉肿痛。
9.将荸荠7-10个、鲜竹叶30克、鲜白茅根30克煎煮。对胃火引起的口臭、口舌生疮、小便赤赤、便秘有很好的效果。一般3-5剂即可见效。
10、菱角50-100克,海蜇50-100克(浸泡脱盐),煎服2-3次,为清代名医王世雄的唐雪汤。具有清热化痰、散结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淋巴结核及原发病。
11.荸荠洗净去皮,加水煮熟,水澄清后饮用,再食用。每日早晚各服5-6粒,对阴虚津亏引起的便秘有效。
12.取荸荠250克、生莲藕150克、白萝卜100克,洗净切片,以水代茶煎服,以防流鼻血。
13.取荸荠500g,洗净打碎,加入地榆30g,加入红糖150g,水煎1小时左右,每日2次,对痔疮出血有很好的效果。
14.鲜荸荠也可以用来治疗中国白酒窖鼻。取几个新鲜的荸荠,洗净,去皮,在腰部切开,靠近鼻子患处轻轻涂抹切面,使白色粉末堆积在患处。每次擦完后不要马上洗脸,以免影响疗效。每天早晚各涂一次。
15.菱角汁、鲜莲藕汁、梨汁随意等量服用,有助于治疗发热、烦渴、痰热咳嗽、津液不足。
【用法用量】生食、绞汁、水煎、炒均可。每次100-150g。
应该避免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功效
荸荠含磷量是根菜中最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和维持生理功能,对牙齿和骨骼的发育大有裨益。同时能促进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所以,菱角适合孩子吃。在英国的菱角研究中,发现了一种不耐烦的抗菌成分——菱角英。该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杆菌和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血压也有一定作用。这种物质对肺癌、食道癌和乳腺癌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荸荠还有预防急性传染病的作用。在麻疹和流脑较易发生的春季,菱角是很好的防病食物。菱角属于寒性食物,有很好的清热泻火功效。既能清热生津,又能补充营养,最适合发烧患者食用。具有凉血解毒、利尿通便、燥湿化痰、消食消肿的功效。适合人群:是大众化的食物。小孩和发烧病人最好吃。用法:每次10片左右。荸荠不宜生吃,因为它生长在泥土中,表皮和内部可能附着较多的细菌和寄生虫,所以一定要洗净煮熟后再吃,煮熟的荸荠更甜。菱角属于寒性食物,不适合脾、肾、寒、血瘀的人食用。适合人群:是大众化的食物。小孩和发烧病人最好吃。
用法:每次10片左右。荸荠不宜生吃,因为它生长在泥土中,表皮和内部可能附着较多的细菌和寄生虫,所以一定要洗净煮熟后再吃,煮熟的荸荠更甜。菱角属于寒性食物,不适合脾、肾、寒、血瘀的人食用。
地榆怎么用才有效
地榆是蔷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在春天,当植物在秋天发芽或枯萎时,它们被挖掘,须根被移除,清洗并干燥,或者在新鲜时切片并干燥。苦、酸、涩,微寒。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
黄瓜香、玉渣、酸枣等植物界的被子植物,其性苦、酸、涩。地榆知识简介地榆是蔷薇科双子叶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北温带和我国各省。
中药地榆长什么样?中药地榆用的是植物地榆的根。新出土的地榆呈纺锤形,外表面呈褐色,有时可见侧枝或根痕。但是我们买的地榆一般都是切片的,切面是棕色的。
地榆的药理研究味:苦、酸、涩、微寒。
归经:归肝、归大肠。
现代制药:地榆白胜片、地榆槐角丸等。
地榆和地榆炭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工方法的不同。地榆炭是二次加工后的药材,药物刺激性比较小,所以药效略逊于地榆。此外,它们的外观也有所不同,生地榆外观多为褐色,地榆炭外观为焦黑色。【地榆炭的功效与作用】>;】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地榆对胃还是很有好处的。适量食用地榆,可以温和刺激肠胃,缓解肠胃炎的不适。此外,地榆作为一种性味微寒的中药材,还具有极佳的凉血止血功效,能有效缓解尿血、便血症状。地榆外敷也能起到敛疮的作用。
地榆的副作用和禁忌症Maigoo的编辑认为,正常剂量使用地榆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不适,但仍会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用的太多。
中药地榆的鉴别与购买外观呈圆柱形弯曲状,外表面呈褐色,有明显的纵向皱纹,横切面呈褐色或淡粉红色。选购时,最好是条粗、质量强、横截面为粉红色的。
地榆怎么用地榆怎么吃地榆怎么吃:地榆加水煎煮两次后,滤渣,然后与药汁同煮,煮好后捞起槐花,加适量蜂蜜食用。
功效:清热凉血。
地榆的酿造方法:将地榆洗净,晾干,然后放入干燥的容器中,倒入适量的白酒进行密封酿造,每隔一周左右轻轻摇晃,使其充分发酵。冲泡半个月左右,就可以开罐饮用了。
功效:泻热凉血。
地榆外用怎么敷:将新鲜地榆洗净晾干,刮去外表面的糙皮,然后切碎,加入适量桐油,锤细,用纱布包好外用。
功效:缓解皮肤瘙痒、肿胀、疼痛。
中药地榆配伍方1和地榆粉
组成:地榆(锉)、黄连(去毛,炒)、犀牛角片、黄芩各30克;栀子仁15g。
用法:将药物制成粉末服用。每次12克,水150毫升,水5寸,煎至90毫升,温服。
主治:伤寒,晚间酷暑腹痛,痢疾,脓血。
药方的由来:太平盛辉方
(注:犀牛角下脚料仅为药材,非野味,请到中药房配制,不要私自购买野味。)
2.地榆丸
组成:地榆(微炒)、当归(微炒)、阿胶(糯米炒)、黄连(须)、诃子(炒,称)和木香(干)。
用法:顶为末,蜜为丸,大如梧桐树。每次吃20-30粒,老米就吞下去了。
主治:腹泻或血痢。
方剂来源:普济方
在此提醒大家,中药的配伍讲究对症用药,最好找专业的中医来配方子,不要轻信网上的用药建议,以免造成健康损害。
地榆如何保存可以存放在干燥的容器中,置于阴凉通风处。如果是加工过的地榆炭,Maigoo的编辑提醒大家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定时通风散热,避免其复燃。
地榆怎么种
一、浸种播种
地榆大多是带籽种植的。播种前要做好浸种消毒工作,用温水和消毒剂混合均匀,浸泡一夜,然后播种在光照充足、肥力较高的沙土中。
第二,现场管理
地榆的生长能力比较强,田间管理可以适当放宽,但其需水量比较大,种植时要注意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如果想提高产量,可以施适量的氮肥。
第三,虫害控制
地榆病虫害发生率比较低,因为地榆生长能力强,但是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还是会有一些病虫害,比如白粉病,金龟子,所以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地榆怎么炒地榆怎么炒地榆怎么炒地榆怎么炒取干净的片放入锅中,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深褐色,内部呈褐色,喷少许水熄灭火花,取出后让其彻底冷却。
这本百科可能涉及专业知识。中药也不是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不要轻信网上的用药建议。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清肝明目的功效。
蒲公英,一种中药。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花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开花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它是蒲公英、蒲公英碱或几种同属植物的干燥全草。苦、甜、寒。主要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痈肿、目赤、咽喉肿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蒲公英有什么功效,吃多了有什么坏处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乳痈、疔疮、毒疮肿痛、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疾病。
从理论上讲,蒲公英味苦性寒,苦能清热,寒能清热。
蒲公英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所以可以清热理气。
任何食物都有两面性,有它的功效,也会有它的副作用。蒲公英吃多了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1.它损害了脾胃的功能。蒲公英是感冒药。蒲公英吃多了可能会导致脾胃虚弱,引起腹泻、恶心、呕吐等。
2.蒲公英喝多了可能会引起部分人过敏,一定要注意。
3.冷天喝太多蒲公英导致血压下降。血压本来就低的人,如果经常喝蒲公英水,体温可能会更低,引起头晕、乏力、心悸等。
所以建议喝蒲公英,不要连续喝,停一段时间再喝,连续不要超过15天。不适合长期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