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不提倡用尿做肥料

尿素对植物生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

调节花量。为克服苹果小年生长的问题,在开花后5-6周(苹果花芽分化的关键期,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叶片含氮量下降)连续两次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可提高叶片含氮量,加速新梢生长,抑制花芽分化,使全年开花量适宜。

疏花疏果。桃树的花器官对尿素敏感,但油桃的反应较慢。因此,国外开展了用尿素对桃和油桃进行疏花疏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桃和油桃的疏花疏果需要较大的浓度(7.4%)才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最适宜的浓度为8%-12%,可在喷施后1-2周内达到疏花疏果的目的。但在不同土地条件下,不同时期和品种的反应有待进一步检验。

水稻种子生产。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中,为了提高亲本的异交率,增加杂交水稻的制种量或不育系的制种量,一般在母本上喷施红色毒素,以降低母本的缠颈程度或使其完全抽出;或者喷亲本调整生长,同步花期。因为赤霉素价格贵,用它制种成本高。人们用尿素代替赤霉素进行实验。在孕穗期高峰和抽穗初期(20%抽穗)使用1.5%-2%尿素,种子繁殖效果与赤霉素相似,不会增加株高。

害虫控制。将尿素、洗衣粉、清水按4:1:400份混合后,可防治果树、蔬菜、棉花上的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杀虫效果达90%以上。

尿素铁肥料。尿素以络合物的形式与Fe2+形成螯合铁。这种有机铁肥成本低,对预防缺铁失绿症效果好。此外,叶面喷施0.3%硫酸亚铁时添加0.3%尿素比单独喷施0.3%硫酸亚铁效果更好。

尿素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不提倡用尿做肥料

过量施用尿素对植物有什么影响

过量施用尿素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肥料损失,在转化为碳酸氢铵之前不能被土壤吸收,容易被雨水淋溶,伤害作物。同时,尿素施用过多,大部分流失进入地下水,会导致水体氨污染和亚硝酸盐沉积,严重影响人畜安全。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于中性速效肥料。但温度过高时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肥料用尿素的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用作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时期尿素含量不宜过多或过浓。

扩展信息

尿素的正确使用:

1.平衡施肥

尿素是纯氮肥,不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和钾。因此,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追肥时应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2.适时追肥

只有在关键阶段和最大效率阶段追肥,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使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3.适时追肥

尿素是一种酰胺类肥料,需要转化为碳酸铵,被土壤胶体吸附,然后被作物吸收。在此期间,尿素首先被土壤水分溶解,然后慢慢转化为碳酸铵。因此,尿素作为追肥施用时,应在作物需氨关键期和肥料最大效期前一周左右施用,不宜过早或过早施用。

4.叶面喷洒

尿素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对叶片伤害小。适用于根外追肥,可结合作物病虫害防治喷施于叶面。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尿素

尿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总生物量和经济产量;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是提高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氮是农作物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没有氮就不能形成氮白质,没有蛋白质就不可能有各种生命现象。

尿素的使用:

1.平衡施肥

尿素是纯氮肥,不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和钾。因此,在测土分析的基础上,追肥时要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首先将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肥和部分(30%左右)氮肥组合施入整块地面。

其余70%氮肥作为追肥施用,其中约60%在关键期和最大效率期追肥,约10%在后期追肥。只有氮、磷、钾合理搭配,科学施用,才能提高追肥尿素的利用率。

2.适时追肥

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合理的施肥现象:在每年春季后小麦返青期,农民利用浇返青水的机会,将尿素撒入或冲入麦田;玉米苗期,农民在下雨前把尿素撒到地里;尿素在大白菜苗期随水施用;给番茄幼苗浇水时,要施尿素。

这样虽然用了肥料,但浪费严重(氨挥发,尿素颗粒随水流失),还会导致营养生长过度,后期小麦玉米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延迟灌浆等不良现象。每种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都有特定的关键期(即作物对某些元素的吸收特别敏感的时期)。

这一时期肥料(氮、磷、钾)的缺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即使将来施用足够的肥料,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也无法逆转。此外,还有一个最大效率期,即施肥的作物在此期间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最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在作物的关键时期和最大效率时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3.适时追肥

尿素是一种酰胺类肥料,需要转化为碳酸铵,被土壤胶体吸附,然后被作物吸收。这个过程需要6-7天,期间尿素首先被土壤中的水溶解,然后慢慢转化为碳酸铵。

因此,尿素作为追肥施用时,应在作物关键需氮期和最大肥效期前一周左右施用,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

4.覆土深度应用

施用方法不当容易导致尿素随水流失、氨挥发等氮素损失,浪费肥料和劳动力,大大降低尿素利用率。正确的施用方法是:施在玉米、小麦、番茄、白菜等作物上,在距离作物20厘米处挖一个坑,施完肥后用土盖紧,7天后土壤不太干时浇水。

因严重干旱确需浇水时,应以小水轻浇一次,不可大水漫灌,以防尿素随水流失。施在大米上的时候,要铺开。施药后要保持土壤湿润,7天内不要浇水。肥料被土壤充分溶解吸收后,可浇一次水,然后晾晒5 ~ 6天。

5.叶面喷洒

尿素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对叶片伤害小。适用于根外追肥,可结合作物病虫害防治喷施于叶面。但在根外追肥时,应选择缩二脲含量小于2%的尿素,以防伤害叶片。根外追肥浓度因作物不同而异。喷施时间应在下午4点以后,此时蒸腾量较小,叶片上的气孔逐渐张开,有利于作物对尿素水溶液的充分吸收。

扩展信息:

使用尿素的禁忌:

1.避免与碳酸氢铵混合

尿素施入土壤后,只有转化为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在碱性条件下的转化速度比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酸氢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 ~ 8.4。农田中碳酸氢铵和尿素混合施用,会大大减缓尿素向氨的转化,容易造成尿素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和碳酸氢铵不应混合或同时施用。

2.避免表面喷涂

当尿素喷洒在表面时,在室温下需要4-5天才能被利用。大部分氮在氨化过程中容易挥发,实际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喷洒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氮素的流失会更快、更多。

而且尿素施的轻,容易被杂草消耗。尿素施得深,肥料溶于土壤中,使肥料处于湿润的土层中,有利于肥效。作为追肥,施在苗旁的点上或苗侧的沟里,深度10 ~ 15厘米左右。这样尿素就集中在根系的致密层,便于作物吸收利用。实验表明,深施比浅施可提高尿素利用率10% ~ 30%。

3.不要用尿素做种子肥料

在生产过程中,尿素往往会产生少量的缩二脲。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这类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后,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因此不适合用作种子肥料。如果必须用作种子肥料,应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并控制用量。

4.施用后不要立即灌溉

尿素属于酰胺态氮肥,只有转化为氨氮后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转化过程因土壤条件、水分、温度不同,有长有短,一般需要2-10天才能完成。如果在施肥后立即进行灌溉和排水,或在大雨前施入旱地,尿素会溶于水而流失。一般夏秋季施药后2 ~ 3天浇水,冬春季施药后7 ~ 8天浇水。

参考:百度百科-尿素

尿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如何使用

尿素的销售价格比较高,

农民在施用尿素时应遵循十个技术要点,以节约经济成本和

第一,优先考虑主要农作物。申请时,首先要考虑种植面积大、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如小麦、玉米),而对于荞麦等二次作物,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少施甚至不施化肥,

二是尿素用作基肥或追肥,既适合基肥又适合追肥,

一般不做种肥。因为尿素容易破坏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

严重的话,种子会失去发芽的能力。

第三,作为秋肥,对于旱地来说,尿素秋季施用的效果要比春季好得多。

根据相关实验,在同等条件下,

秋施比春施可提高当季尿素利用率10.8%以上,且

如果尿素与有机肥和其他化肥配合施用,效果会更好。

四。用作根部追肥的尿素是酰胺肥料、有机物、中性的,

不含副成分,对作物茎叶伤害小,分子体积小

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尿素本身具有吸湿性,容易被叶片吸收。

当尿素渗入叶片时,很少有质壁分离的情况,

即使发生,也会很快恢复。

因此,尿素作为根外追肥优于其他氮肥。

根外喷尿素的浓度和时间因作物不同而异。正常情况下,

每亩施尿素0.5-2.5公斤;4-5天一次,2-3次就够了。

THE END

如果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以点击页面右侧的“ ”加入交流群和群友一起讨论。如果你想请站长喝咖啡,点击打赏按钮扫码赞赏。

文章标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