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浙贝母为百合科浙贝母的干燥鳞茎。浙贝母味苦,属于感冒药。归肺经和心经。浙贝母主要含有甾醇生物碱、皂苷、淀粉等成分。其中以生物碱和皂苷类成分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浙贝母干燥品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总含量不得低于0.080%。
浙贝母有什么功效
浙贝母又叫浙贝母,是百合科浙贝母的鳞茎部分,主产于浙江,所以叫浙贝母,是一个中药学名称,也是一个植物名称,这里指的是中药学名称。它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炎等。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浙贝母。
1.散郁解毒
浙贝母具有散结解毒、消痈的功效,可用于痰火郁结导致瘰疬多的病症;热毒郁结所致的疮痈、乳痈之症,兼治肺痈、吐血流脓、胸闷咳嗽。
2.清热止咳
浙贝母味苦,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含有浙贝母和去氢浙贝母,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可用于外感风热、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
3.清肺化痰
浙贝母可宣肺气,清热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咳嗽,痰热壅肺所致咳嗽痰黄,肺脓肿脓血。
4.降低血压
浙贝母中含有铥、去氢铥和铥苷,在麻醉动物中均能降低血压和抑制呼吸,其中铥苷的降压作用更强。
5.抗溃疡
浙贝母中所含的浙贝母总生物碱具有抗溃疡作用,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配合海螵蛸、珍珠粉使用效果更佳。
6.什么病可以治疗
浙贝母、海螵蛸、珍珠粉的组合,可以帮助溃疡、慢性胃炎患者消除胃部红肿,缓解病情;浙贝母因其化痰散结的功效,可治疗前列腺肥大。浙贝母可与野菜、吴茱萸、胆南星混合,研成粉末,与醋混合,涂于患处,治疗腮腺炎。
7.临床应用
1.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
有临床报道,由浙贝母、海螵蛸、珍珠粉组成的胃可宁1号、2号片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红肿,根据中医辨证多为痰热内盛的症状。一般治疗应该是标本兼治。是以浙贝母为君的方剂,意在清热化痰,解郁消肿,以治其本;所配海螵蛸或珍珠粉具有制酸止痛的作用,以治其标。目前,药理研究也证实浙贝母总生物碱确实具有抗溃疡作用。
2.前列腺肥大
有临床报道用浙贝母合苦参党参汤治疗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难和急性尿潴留35例。结果:27例症状缓解。
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在其病理发展过程中,易引起患者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根据中医外科诊断,本病多属痰病,病机为痰湿蕴结,是阻滞下焦的关键。浙贝母有很强的化痰散结、消肿通关的作用。这一面之所以能起作用,与其不无关系。
3.腮腺炎
曾有人用浙贝母与大黄、吴茱萸、胆南星等药物混合,研成细粉,利用醋的功效和作用,敷于脚底,治疗腮腺炎100余例。结果:大多数患者在1~3天内痊愈。
西医认为腮腺炎是儿科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性腮腺炎,病灶红、肿、热、痛,一般为中医热毒疮。浙贝母不仅具有化痰热消肿的作用,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如《寻本草》中记载浙贝母专治解毒散痰瘀。它是一种外用方剂,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能起到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作用,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_浙贝母的药用价值
介绍:中药区,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和图片。更多相关知识,不妨关注一下。
浙贝母图片介绍浙贝母的功效,浙贝母的药用辅料,浙贝母与浙贝母的配伍应用,浙贝母的区别如何食用可以泡茶?浙贝母简介浙贝母,中药名,为百合科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当植物在初夏枯萎的时候,挖出来洗干净。大小分开,大的去掉芯芽,俗称大壳;小的不去核芽,叫珍珠贝。分别揉搓,去除外皮,与煅贝壳粉混合,吸收揉搓后的果肉,干燥;或者取鳞茎,按大小分开,洗净,去芯芽,趁新鲜切成厚片,洗净晾干,俗称浙贝片。
大壳是鳞茎外层的单叶,略呈月牙形,高1-2厘米,直径2-3.5厘米。外表面为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为白色或浅棕色,覆盖有白色粉末。硬而脆,易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含粉末。气微,味苦。
珠母贝,完整的鳞茎,扁圆形,高1-1.5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白色,外部鳞片为2瓣,厚而略呈肾形,相互拥抱,内部有2 ~ 3片小鳞片和干茎。
浙贝母切片是从单个鳞茎上切下的切片。卵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 ~ 2厘米,边缘面淡黄色,切面扁平,粉白色。酥脆,易断,断粉洁白,粉质丰富。
浙贝母图片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风热或痰热咳嗽;肺脓肿伴脓;胀亡;疮痈肿毒。治疗风热咳嗽、肺脓肿、咽喉阻塞、淋巴结核、肿痛。
1《本草郑铮》:治肺脓肿、肺萎、咳喘、吐血、出血、化痰、解郁、止痛、消痞、清肝泻火、清目清耳、消烦躁、黄疸淋证、便血、溺血;可清热解毒,杀灭各种昆虫,治疗喉炎、瘰疬、乳痈、腰酸背痛、诸痈、肿毒、湿热疮毒、痔疮外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与川贝母相比,其祛风功效是川贝母的数倍。
2《本草自新》:去了就觉得风痰。
3《纲要补遗》:解毒益痰,宣肺气,适用于风火犯肺而有痰者。
4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疗胃痛、反酸、痈肿毒痛。
【药品名称】浙贝母
是百合科浙贝母的鳞茎。
【性味】味苦、寒。
归经属于肺、心经。
去除杂质,洗净,充分湿润,切成厚片,晾干;或者碎成碎片。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主治】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5 ~ 10g。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浙贝母的药用方剂
1.治疗:浙贝母、知母、桑叶和杏仁、紫苏,水煎,(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疗痈肿:浙贝母、连翘、三钱。(山东中草药手册)
3.治咽喉十八病;每个大黑枣去核,装五倍子一个(除虫研磨),象壳一个(除虫研磨)。用泥包好,文火煨,研成细粉,加入少许薄荷叶和少许冰片,贮于瓷瓶中。使用时,吹患处,让其吐出痰和唾液。(体验广集吹喉粉)
4.治疗对口:研磨和应用它像贝母。(杨春雅的经验药方)
浙贝母的配伍与应用
1.浙贝母混桑叶
浙贝母能开肺气,清肺化痰,桑叶能散风热。风热咳嗽与痰的配伍。
2.浙贝母合桑白皮
浙贝母可清肺化痰,桑白皮可泻肺气、肺火。合用可清肺化痰,治痰热肺郁之咳嗽。
3.川贝母合金荞麦
浙贝母善化痰润肺降气,开郁散结,金荞麦清热解毒,化痰排脓,化痰降气,清热排脓,治肺脓肿,吐血排脓较多。
4.浙贝母合玄参
浙贝母一般用于清热化痰,玄参用于治疗痰火郁结型淋巴结核。
5.浙贝母混合海藻和海带
浙贝母能宣肺化痰,解郁化滞;海苔、海带软坚,善于化解顽痰。同用,消积化痰力强,可治瘰疬。
6.浙贝母合连翘
浙贝母有解郁散结的作用,还能解毒消痈;连翘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同用,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可用于治疗痈、疮、肿,可内服外用。
浙贝母与川贝母的区别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主要为浙贝母和川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为主要产于四川,所以一般称为川贝母,简称川贝母。它的质量很好,被视为正宗的药材。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为浙贝母的地下鳞茎。主要产于浙江,简称浙贝母。因原产浙江象山,故又称湘北,简称湘北。品质不错,也算是正宗药材。浙贝母又叫浙贝母,因为它的形状比浙贝母大。
川贝母和浙贝母功效相似,都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作用。但川贝母性凉味甘,止咳化痰作用强,能润肺,故不论痰多痰少均可使用,尤其适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咳嗽、久咳、痰少、咽干、痰中带血等。(不适用于寒痰湿痰),也常用于心胸郁滞、肺痿、肺痈等证。因其性质温和,气味淡,对儿童和年老体弱者长期服用不会伤胃,但其清火散结之功不及浙贝母。浙贝母味苦寒,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的功效,擅长清火散结。常用于炎症、痰热壅肺、咳嗽,也用于痈肿疼痛、瘰疬溃烂。
可用于止咳化痰,可用于川贝虚证,但最适合虚证。浙贝具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多用于表邪的演示。
古代方药中使用的贝母多为川贝母。现在川贝母供不应求,价格昂贵,所以大部分地区在处方中写贝母的人都习惯用川贝母支付。川贝母如需入药,应标注为川贝母。
浙贝母怎么吃
1.取浙贝母9-10g,用水浸泡,去梨核,将浸泡后的浙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放入锅中蒸1小时,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
2.也可取浙贝母3-10g,水煎服,每日一次。
3.将浙贝母研成粉末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天一次,每次1-2g。
浙贝母可以泡茶吗
浙贝母可以泡茶,滋阴润肺,治疗干咳效果很好。
浙贝母的副作用
寒痰湿痰者慎用,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以上是关于浙贝母的一些知识。想了解更多的中草药知识,请继续关注养生网频道。
【浙贝母】、【浙贝母】、【浙贝母散】、【H3】中草药: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药理学)
【来源】为百合科浙贝母的鳞茎。
【植物形态】浙贝母
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半球形,直径1.5 ~ 6厘米,具2 ~ 3片肉质鳞片。茎单生,直立,圆柱形,高50 ~ 80厘米。叶无柄;茎下部叶对生,很少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6 ~ 17厘米,宽6 ~ 15毫米;中上部叶通常3-5轮,很少互生,叶短,顶端有卷须。花单生于茎顶端或叶腋,花梗长1 ~ 1.5厘米;花钟形,下垂;花被6片,2轮排列,长方形,先端短或钝,淡黄或黄绿色,有细平行脉,内部有淡紫色方格状斑纹,基部有腺体;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外向;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许多胚珠,柱头3叉。新果卵圆形,直径约2.5厘米,具6个宽纵翅,成熟时心室开裂。种子平,近半圆形,具翅状边缘。花期为3月至4月。结果期为4-5月。
生于潮湿的山脊,山坡,沟渠和村庄旁边的草地。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采集】5-6月采挖,洗土,分大小。大的摘下心蕾,分成两块,形状像元宝,叫元鲍贝,小的叫珍珠贝。放入清洗笼中,擦去外皮,加入石灰,拌匀。一个晚上后,让石灰渗透,干或干。
【药材】①元宝贝
是灯泡外层的一片鳞片。一边是凸的,一边是凹的,呈元宝状。花瓣长约1.7 ~ 4厘米,厚7 ~ 17毫米。表面白色,或微黄色,覆白色粉末,硬而脆,易断,断面不均匀,白色或微黄色,粉质丰富。气微裂,味苦。
②珠母贝
是一个完整的鳞茎,扁圆球形,高1-1.7厘米,直径2-3.5厘米。表面白色,外两鳞片厚而略呈肾形,中心为2 ~ 3个皱缩的小鳞片和残茎,内表面黄白色。一样的质地和味道,宝贝。
以上两种药材中,以鳞厚、面白、横切面白、足粉者为佳。小,表面灰白色,棕红色切面中心较次。元比好。
主要产于浙江,安徽、江苏也有。
产于江苏的浙贝母是浙贝母的野生种,其鳞茎比栽培种小,直径2-3.5厘米,高1-1.5厘米。药材和珍珠差不多。
【化学成分】鳞茎含有铥生物碱、脱氢铥生物碱和铥醇。此外还有四种含量极少的生物碱:Fritillarisine、Bebufenine、Fritillarisine、Fritillarisine。浙贝母苷也是从日本产浙贝母鳞茎中分离出来的。
【药理作用】①对平滑肌和腺体的作用
在猫和兔的离体支气管肺灌流中,thunbergine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扩张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则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前者类似阿托品,后者可能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thunbergine和脱氢thunbergine都没有被证明具有镇咳作用。
浙贝母能兴奋离体兔子宫。妊娠子宫比非妊娠子宫更敏感,也能使大鼠子宫兴奋。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对子宫的兴奋作用,用二苄胺或利血平预处理后,其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减弱或消失。浙贝母溶液滴眼液可使狗、猫、兔瞳孔扩大,失去光反应。静脉注射可暂时停止麻醉犬的唾液分泌,但其抑制作用弱于阿托品。浙贝母生物碱能增强离体兔小肠的收缩。
②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的影响
大剂量浙贝母生物碱可适度降低犬、猫、兔血压,抑制呼吸,少量可轻度升高兔血压。灌流离体蛙心或兔心可立即停止心脏跳动。
【毒性】小鼠静脉注射thunbergine和脱氢thunbergine的最小致死量约为0.9 mg/kg(可能误为9 mg/kg)。早些年有报道称,另一种浙贝母的最小致死量为家兔10 ~ 12 mg/kg(静脉),猫8 ~ 10 mg/kg(静脉)。中毒症状为呼吸抑制、瞳孔散大、震颤、抽搐、排便。死因是呼吸衰竭,也可能与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有关。轮叶贝母的醇提取物也能升高血糖。
【炮制】去杂,清水略泡,捞出,充分湿润,切成厚片,晒干。
【性味】本草郑铮:味苦、寒。
【归经】 《本草郑铮》: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疗风热咳嗽、肺脓肿、咽喉阻塞、淋巴结核、肿痛。
①《本草证》指出:治疗肺脓肿、肺萎、咳喘、吐血、鼻衄,最有效的方法是化痰降气、解郁止痛、消痞满、清肝泻火、清目清耳,消除烦躁不安、黄疸绞痛、便血溺的症状;可清热解毒、杀虫,用于治疗喉炎、瘰疬、乳痈、腰酸背痛、诸痈、肿毒、湿热疮毒、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与川贝母相比,有数倍的祛风功效。
②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③《纲要》补遗:解毒益痰,宣肺气,适用于风火痰阻于肺者。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用于感冒、咳嗽、胃痛、吞酸、痈肿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1.5 ~ 3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研磨退出。
【选择】①治疗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紫苏,水煎,(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疗痈肿:浙贝母、连翘、三钱、金银花、蒲公英,六块钱,水煎。(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疗咽喉十八种疾病;每个大黑枣去核,装五倍子一个(除虫研磨),象壳一个(除虫研磨)。用泥包好,文火煨,研成细粉,加入少许薄荷叶和少许冰片,贮于瓷瓶中。使用时,吹患处,让其吐出痰和唾液。(经验收集中吹喉粉)
④对口处理:研末,像贝母一样敷。(杨春芽经方)
【名家论】本草正义:如贝母,味苦,性寒,可散。经典治伤寒,祛暑淋邪;别录止烦,止热,止渴,止汗,都是解暑。热结方面,疝气可以用清热散结的方法治疗。喉部关节痛,是热引起的。难出奶的奶,也就是滋生奶的奶,意思是难产,贝母滑下,能散,所以生了病,治了病。贞泉药性理论说贝母作为最后的酒服,导致难产难治,胎衣出不来。为了生出一颗分娩的仙丹,里面有贝母。程中岭解释说,贝母是光滑的,这意味着一切。注经者,只以为哺乳不真。治金疮者,苦于清热之功,可内服,亦可外用药。后人以阳证治痈,消肿退热,极为有效,也是这个道理。控风痉者,患寒清热,亦可疏风。别录治腹坚心满,皆指邪热壅盛之证,皆能控痛散结。洗恶寒者,寒气袭于外皮毛,契合于内肺,犹如清肺之气,能疏泄,效果明显。头晕优于肝阳,症状为外感风邪,宜用疏风祛风法治疗。咳出之气,痰热犯肺,清金降逆。与贝母一样,味苦,性寒,但含辛散之气,故能清热、泄、散结。今天,人们治疗风热,温暖和季节性气热,所以冷可以克服热,辛可以驱散邪恶。气滞痰核证,辛、苦、泻,郁结消散。它生出了乳汁,却也释放出了多余的意义。至于治黄疸,治择,清咽利咽,止呕,治痰止咳,清肠通便,各种技巧不外乎清热通便,都像贝类,而市面上流行的川贝却无动于衷,说不够。
提醒你:浙贝母,中药材,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