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寓意,李广易封是什么意思?
李广易封是说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和李广都是著名的将领,王勃的意思是老来难以得志,慨叹功高不爵,命运多舛。“初唐四杰”的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乐,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因为时代在变,李广没变。
李广成名于文景时代,也算是一名宿将了,他的特点是骁勇、敢于出击,缺点是没有章法。
同时期,有一位将军跟他形成明显的对比,就是程不识。程不识跟李广齐名,但特点完全不同。李广多用骑兵,打仗靠临场发挥,非常随性,也不搞什么军阵,什么斥侯也没有。对士兵要求不高,没有什么军法,大家跟着我冲就对了。
程不识就完全不同,他出战多用步兵,行军时前有斥侯,左右有护阵,扎营有章法,一步一步往前推,对士兵的要求也很严格。
所以,大家都愿意跟着李广,没有约束,不愿意跟着程不识,太辛苦了。
不同的风格造成了不同的结果,李广要么是大胜要么是大败,程不识是永远不败,人称程不败,但很难取得大胜,因为太谨慎了。
具体到李广,他这种风格在文景时代,很好的适应了文景的防守国防策略,就是我不主动大规模出击,但偶尔冷不丁用骑兵袭击你一下。李广又特别勇敢,所以经常打匈奴一个措手不及。匈奴人都怕了李广。因为他不按套路出牌啊。人称飞将军。
但同时,李广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大军团对决,程不识就说了,李广要是碰到匈奴大军冲击, 一定大败。
不幸言中。
汉武帝第一次出击,兵分四路,李广的一支不走运,碰上了匈奴主力,结果全军覆没,自己被俘。
有人常说李广难封是运气不好。但你的大败人家早就算死了,说明不仅仅是运气问题。就是风格的问题。
最后一次李广出征,好不容易找到了匈奴主力,汉武帝早就知道他的风格不合适大兵团作战。给卫青打了招呼,说李广数奇,你别让他冲。
有人说汉武帝不厚道。
说这话的人就是不懂社会,不懂国家,不懂大局。
汉武帝思考问题,他是从帝国全局考虑的,不可能是为了你李广封不封侯去考虑。十万大军是为了帝国的胜利而流血,不是为了李广的一个侯位去流血。
汉武帝这样做,完全没问题,反而显出他是一个清醒的领导者。当领导不能讲私情,不能感情用事。
卫青就把他从前卫调到后卫,让他去包抄。结果李广又迷了路。
有人又说是运气不好。这个真不能让运气背锅。做为一名将领,对地形的掌握也是必须的,迷路不能怪运气啊,只能怪自己功课做得不到家。其实还是因为李广的作战太随性,想一出是一出,打到哪里算哪里。这种风格,你搞偷袭行,搞大决战这是不行的。
后面李广干脆自杀,人家觉得李广冤,认为李广迷路是不走运,不应该受到指责。
其实换个角度想,李广死得不冤。这一场大战,幸亏卫青是取得大胜,如果万一因为李广迷路,最后就少了他这一支军队,导致大败。那李广不就成了千古罪人?就像格鲁西导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利。
而且李广迷路,让合围没有完成,匈奴单于又跑了啊。
此外,李广脑子有问题的。七国之叛,他很勇敢,立了大军,斩了叛军军旗,结果跑去接受梁王的将印,这就是不懂政治,所以立大功而不赏,不然,以他斩军旗的军功,说不定当时就封侯了。
但综合来说,是李广没能改变自己,他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没有走出来,让自己的战术变得更适应大军团决战,自然李广难封。
那为什么后人都替李广感到惋惜呢?
很简单,历代的文人大多像李广一样,拥有一项特长,但又因为自身的缺点而不能成功,他们是借李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比如司马迁就是啊,他会写文章 ,但被宫了。他写史记,其实是偏心的,后人就发现了,你把史记中卫青霍去病传跟李广传放到一起看。读完后你会特别同情李广,而觉得卫青霍去病好像没那么牛。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讲故事的人可以摇动人心,迷惑常人的心智 。其实李广跟卫青霍去病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我们赞叹李广的勇猛 ,但不要惋惜李广,我们更应该庆幸那个时代有卫青,有霍去病。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潜善秉政李纲殒命?
冯唐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为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在汉朝时他随父亲移居到了代郡,冯唐天资聪颖,饱读诗书。
由于有一次冯唐直接说:皇上你错了,李奇不算什么名将,不如廉颇和李牧。在众目睽睽之下,皇帝十分尴尬。汉文帝认为冯唐难堪大用。
莽撞的冯唐就这样碌碌无为将要过完一生,不料在93岁时被任命为楚相,可是已经干不动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性格即命运。
李广一生历经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立了很多战功。有很多封侯的机会都被他浪费掉了,可是连他的儿子都被皇帝封侯了,两鬓斑白的他还是没有得到封侯。
第二句应为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命”,把明朝杨嗣昌比作宋朝的投降派郑望之、黄潜善之流,以李纲、宗泽比拟卢象昇。青史凭谁定是非?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李广难封的主人公冯唐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赵国后裔
冯唐的祖上是战国时的赵国人,从他父亲这一代开始迁居到代郡(河北省蔚县),他以孝行知名,因此得到地方的举荐,做了汉文帝的秘书。冯唐的性格比较耿直,敢于说实话,而且他遇到了能接受直言的汉文帝,可以说他有着比较正常的生活经历。冯唐和张释之在《史记》同一篇列传中,通过他和汉文帝的两次问对,突出了他耿直的性格和相当程度的见识。
冯唐和汉文帝的第一次对话某天,汉文帝经过冯唐的工作单位,和他寒暄了几句,听说他祖上是赵国人,文帝说我以前在代国就听说赵国有个大将李齐,参加过巨鹿之战,你听说过这个人吗?冯唐说李齐这个人的能力不如李牧、廉颇。文帝问为什么?冯唐说:“我爷爷当年就在赵国担任将领,和李牧关系不错;我父亲做过代相,和李齐比较熟。所以对他们的能力很了解。”
文帝听他讲起名将廉颇、李牧,非常激动,一拍大腿说:“朕要是有这样的大将,何必整天担心匈奴来犯。”冯唐怼了汉文帝:“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冯唐这句话一般翻译为“臣惶恐,您就是有这样的大将也不会重用他们”。前面的“主臣”两个字的意思争议很大,怀疑此处有文字脱漏。
文帝大怒拂袖而去,回去后把冯唐叫过去说:“你当众侮辱我是什么意思?这种话就不能私下里说吗?”冯唐也和皇帝道歉,说我是个无知的粗人,一时忘了忌讳。这一次和皇帝的交集,实际上是不怎么愉快的,只是汉文帝这个人确实心地宽厚,没把冯唐怎么样,他还好好地当他的官。
冯唐和汉文帝的第二次对话公元前166年,匈奴进攻北地郡(甘肃庆阳),汉文帝问冯唐:“这回你说说吧,朕为什么不能重用廉颇李牧那样的大将?”冯唐说:“上古君王派大将出征时,都会赋予他们嘉奖有功将士的权力,可以先赏后奏。当年李牧统军守边时,自行征税补贴军士,上下用命,才能练成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后来赵王迁继位,杀害李牧,赵国随之崩溃。现在臣听说云中太守魏尚就有李牧的风范,不仅将征来的税金犒赏军士,还自掏腰包奖赏将士,那些大字不识的兵卒就吃这一套,誓死效命,才使匈奴不敢进犯云中郡。而陛下您的法令太严了,魏尚只不过多报了六个人头,您就把他判了刑,您还敢说您能重用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
文帝听后感觉有道理,于是命冯唐手持汉朝节杖前去赦免魏尚,让他官复原职,返回云中郡担任太守。这就是后来苏东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典故出处。文帝同时命冯唐担任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部队。从这段描述来看,说明这个时候距离两人第一次对话的时间不是很远。
冯唐在景帝和武帝时的经历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景帝即位。冯唐被调去做楚国国相,此时的楚王就是后来参与七国之乱的那个楚王刘戊。冯唐到任后没多久就被免职,免职的原因不明。极可能是冯唐发现了楚王有谋反的意图,因为他到任楚相最早也得公元前156年,次年公元前155年晁错就上书削藩,公元前154年吴楚叛乱爆发。这些敏感事件距离非常近,极有可能是他嗅到火药味主动去职。
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武帝即位。面向天下招聘贤能之士,又有人举荐冯唐,但此时他已经是九十多岁的人了,身体条件不允许出来做官,所以任用了他的儿子冯遂为官。我们就算他此时是九十一岁,那么倒推到他和文帝初次对话时,当时冯唐六十多岁,所以文帝称他为老人家。这么大年纪的人,文帝还让他统领中尉和郡国的坦克兵,不能算是不得重用。至于他在高祖时期没得重用,那很正常,那个时代群星璀璨,他还不够看,而且他的特长与高祖时期的政局不匹配。
虽然《史记》是诸史之冠,向来以思想性著称,但由于司马迁的个人遭遇导致心理异常,他在史书多处夹杂个人感情,是会影响到历史人物真实形象的。司马迁和冯唐的儿子冯遂是好朋友,他笔下的冯唐总给人一种怀才不遇的印象,实际上冯唐的情况和李广的经历有着较大的区别。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事出有因!
冯什么什么老的成语?
成语是:冯唐易老
冯唐易老
【解释】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唉!时运不顺利,命运多坎坷,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以封侯。
【示例】可惜壮志无用,冯唐易老,终知一切都是空无,,唯有道心永存。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人生
【近义词】冯唐已老、冯唐白首、日暮残年、年老力衰、风烛残年
【反义词】年富力强、风华正茂、血气方刚、身强力壮
扩展资料
1、冯唐易老的近义词
年老力衰
【解释】年事已高,身体衰弱。
【出自】郭沫若《一只手》:“贫穷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要供养儿女,一到年老力衰的时候又不能不靠儿女供养。”
【示例】军中的人员,都一体参加,文职人员只有一位秘书长,因年老体衰,未令加人。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
2、冯唐易老的反义词
年富力强
【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自】战国·孔子《论语·子罕》:“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孔子说年轻人精力旺盛,足以积累学问而有所期待,他的进步的势头是很可怕的
【示例】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