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年有几季
水稻有一季、二季甚至三季。
单季稻是一种水稻种植制度,每年只种植一季水稻。双季稻是一种水稻种植制度,在同一片稻田中一年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同样,三季稻就是一年在同一片稻田里种植和收获三季稻。早在19世纪中叶,台湾省就开始种植三季稻,并传入mainland China南岭以南的一些地区。
扩展数据:
福建、广东和中国的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东至福建省昌乐县和台湾省,西至云南省广南县,南至广东省吴川市,其中年≥10℃积温6500 ~ 8000℃的县(市)131个,大部分无明显冬季特征。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 ~ 1500小时,降水量1000 ~ 2000毫米。
籼稻的安全生育期(10℃开始至22℃结束的间隔天数,下同)为212 ~ 253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的始期与≥20℃的终期的间隔,下同)为235 ~ 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河流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
常年双季稻约占水稻面积的94%。稻田实行一年多熟制,以双季稻为主,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要发挥安全生长期长的优势,避免台风和秋雨的危害;选择抗逆、优质、高产品种;提倡稻秸腹后还田,增加钾肥施用量;发展冬豆、蔬菜作物、双季稻轮作制。
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端低热谷接近热带气候,年≥10℃积温5800 ~ 7000℃,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 ~ 1300小时,降水量700 ~ 1600毫米。
安全生长期:籼稻180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 ~ 2400米。大部分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主要病虫害是白叶枯病和二化螟。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作粗放的习惯。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三季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印度没有一个地方一年四季都有水稻作物。在印度,没有一个地方一年种四季水稻。一年种三季水稻的地方是越南。印度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沿海地区。印度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风向:西南风)来自低纬度印度洋,带来丰富的水汽。但当被印度半岛西南部的西高智山阻挡时,沿海地区形成了地形降水,降水丰富,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印度半岛东部沿海和恒河平原受偏南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影响,降水充沛,也有利于水稻种植的发展。
中国水稻的主要产区。华南双季稻种植区:位于南岭以南,中国最南端。包括福建南部、广东、广西和云南,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
2.华中双季稻种植区:东起东海,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接秦岭淮河,是中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区。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种植区:位于云贵、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4.华北单季稻种植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
5.东北早熟单季稻种植区: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东北部。
6.西北干旱区单季稻种植区:位于大兴安岭西部、长城以北、祁连山、青藏高原。
扩展信息: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以及中国北部沿河地区也种植水稻。换句话说,除了南极洲,水稻几乎生长在所有地方。
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约3000万公顷,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超过2亿吨。
中国最北的水稻种植区是中国黑龙江省呼玛,但主要的水稻种植区是中国的南方。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水稻
水稻一年熟几次
东北的水稻应该一年熟一次,西北的水稻应该一年熟两次,海南好像一年熟三次。
大米所结的果实是大米,去壳后称为糙米,糙米可以通过研磨米糠层得到。世界上将近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大米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作为酿酒、制糖的工业原料,稻壳、稻草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有东北、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是直接的经济作物,是我国东北和南方居民的主食。目前我国常规稻种植面积为2.45亿亩,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为2亿亩。
扩展信息:
DNA研究证实水稻起源于中国
虽然之前也有关于大米起源的争论,但在2011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谢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共同进行了一项DNA研究。
最后的结论是,栽培稻确实起源过一次,大概在8500年前,粳稻和籼稻的分化最晚在3900年前。
这两个数字和考古证据很吻合——野生稻在长江中下游被驯化为粳稻,然后和粟、杏、桃等作物一起史前。换句话说,水稻起源于中国。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