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即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第五子,熹宗之弟。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共17年。年号崇祯。崇祯皇帝卒后,南明弘光年间谥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隆武年间谥为威宗。清廷改为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葬北京昌平思陵。
明朝末代帝王是谁,明崇祯皇帝的名字?
崇祯皇帝,即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第五子,熹宗之弟。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共17年。年号崇祯。崇祯皇帝卒后,南明弘光年间谥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隆武年间谥为威宗。清廷改为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葬北京昌平思陵。
16447月年中国在位皇帝?
公元1644年,这个年份和其他的年份不一样,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这一年明朝灭亡(崇祯自尽),大清入主中原,大顺朝(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大西朝(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南明朝(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四个王朝跟跌交换。
1644年,有三个皇帝称帝,一个皇帝入主中原,算是四个皇帝在位,恐怕在历史上也找不出这样的时代吧!其中李自成的年纪最大,张献忠次之,福王朱由崧第三,福临的年纪最小。但是他们三位皇帝有一个共同点,是开国皇帝,也是末代皇帝,他们建立的王朝只传承一代。
李自成号称闯王,在起义以后,迅速壮大,一路打到北京,灭掉了明王朝,建立了大顺王朝,但是自己不思进取,在三海关被吴三桂和清军打败,退出北京,虽然自己一路抵抗,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张献忠也是农民起义军里面的一员,他和李自成齐名,在起义以后,起义军也是迅速强大,一路攻克凤阳,襄阳,挺进四川,1644年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大西王朝。他也和李自成差不多,在和清军对战中,被乱箭射死。
朱由崧是南明第一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昙花一现的人物,在明朝灭亡以后,朱由崧被拥护为帝。虽然号称有百万之众,但是他们偏安一隅,没有进取心,加上党派之争,仅过了8个月,就被清军击败,朱由崧压往北京,被处死。
福临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他6岁继位,加上自己有一位很好的叔叔多尔衮,击败了所有反抗清军的抗清势力,入主中原,只有他笑到最后,从此清朝开始了统治中国276年。
明代末代皇帝清朝开国皇帝?
明朝的末代皇帝是崇祯帝朱由检,清朝的开国皇帝是皇太极。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崇祯皇帝也想拯救大明,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64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
同年,大明将军吴三桂在山海关向清军投降,共同夹击李自成,李自成在山海关作战失利后回到北京,随后转战全国各地,最后失败。
崇祯皇帝究竟是什么样的皇帝?
●导语:
世人对于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持以什么态度,我想这很明显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崇祯帝被多数人所同情是因为崇祯帝确实立足于“救国于危难之中,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初心而大型改革,只不过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李自成农民起义大军攻破北京之后,崇祯帝没有举城投降,反而以自缢煤山的结局为大明江山所殉葬,在世人看来,这是颇具骨气的。
反之,我们也不能说身为末代君主的崇祯帝就没有背负骂名,他是积极改革以图梁山延续光复,但所用手段未免有些急于冒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明朝延续下去的。
●(1)明实亡于万历
虽然崇祯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南明政权除外),我们也习惯将一个朝代的末代皇帝称为“亡国之君”,但其实当时明朝所处的天下大局来看,无论何人当政理国,挽救明朝都是十分荒诞的,所以于当时来看,想的应该是如何苟延残喘,而绝非光复甚至是挽救。
封建社会历来朝代更替就是变数,发展到崇祯皇帝这代的明朝,衰落危亡也是必然的。只不过明朝最终的江山易主,并不能全然归结于崇祯帝,反倒应该向前看,寻找一下罪魁祸首。
“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由来已久,《明史》载:“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万历皇帝在位执政长达48年,算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在这40多年里,万历皇帝创下了“长达30年不上朝”的记录,尽管“张居正改革”出在万历年间,但有效期也只不过10年左右。
张居正病逝之后,万历皇帝便整日纸醉金迷、沉溺奢靡,最终使得明朝的大好江山开始走向下坡路,积弊日久的弊端万历年间积累的最为不利,而后万历之后的几位皇帝,并没有步步为营,反倒是一路“破罐子破摔”,摔到了崇祯帝那里。此时大明江山即将倾覆,仅凭崇祯一人独木难支啊!
●(2)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我想崇祯帝的改革之志、救亡之举足可以将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细数过往代代帝王,真可以“守护国门,与国俱损”的皇帝又有几个,真的是尤为鲜见。
公元1644年,李自成对阵北京城,崇祯明知国之将亡,还仍然派人私底下送于李自成一封书信,书信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任贼碎裂朕尸,但弗伤我百姓”。
李自成闻后,也为崇祯这位皇帝的大义所感动,挥师入京之后,李自成派人将崇祯帝的尸首好生掩埋,以表敬佩。试问临死到头依旧想着百姓的皇帝不值得天下人为之所同情吗?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真的有君王死社稷的勇气吗?
崇祯帝(发过罪己诏最多的一个皇帝):
不能说一定,可能还有一些偶然因素,但相信“君王死社稷”的勇气是有几分的,第一当时李自成兵临城下时,李自成无心称王反而派使者去和崇祯帝和谈,当时百官还是有很多人荐意崇祯和谈的,但还是被他严词拒绝了,这一点就可证明其勇。
第二在当时大明还是有很多强悍的番王的,但崇祯为了君王的颜面不去求他们,致使他们隔岸观火,清军有机可乘导致兔死狗烹,这也体现了君王天威。
第三在当时大明王朝被大军压境,崇祯本可以跑,但他并没有反而自尽于煤山之上(另一说是崇祯本想逃,但就在那时他看到了明成祖朱棣遗诏:“凡大明君主不丟一寸土,不和亲,不求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于是崇祯便自诛王室,自尽于紫禁城后的煤山上)不管怎么说崇祯确实做到了“君王死社稷”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该相信崇祯确实有其勇,并且我们也可用崇祯皇帝朱由检与其它王朝的末代皇帝比较一下,相信他是最值得敬佩的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