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怎么种植,黄色金针菇产量如何?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叫金菇、智力菇,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
黄色金针菇
有些媒体说新鲜金针菇有毒,估计有可能是把金针菜(黄花菜)当作金针菇,因为新鲜的金针菜的确含有有毒的秋水仙碱,一定要晒干后才能食用。金针菇与金针菜是两种食物,前者来自菌类,后者来自植物。
金针菜
但是,金针菇并非人人皆宜。传统医学认为,金针菇性寒,脾胃虚寒、慢性腹泻的人应少吃;关节炎、红斑狼疮患者也要慎食,以免加重病情。
即食金针菇
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我们今天讲的还是常用的适宜于常温条件下栽培种植的方法,袋装栽培法。
有才的种植户
一、袋式栽培
包括装料、发菌和出菇。通常把装料发菌的过程叫菌袋培养。金针菇袋栽的关键是菌袋培养,包括拌料、装袋、灭菌消毒、接种和发菌培养。根据灭菌方法不同,选用不同质量的塑料袋装。如用高压蒸气灭菌,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塑料,常压蒸气灭菌可用低压聚乙烯塑料。料袋筒宽17厘米,长33厘米。
正在发菌的菌包
二、栽培设施
水泥柱竹竿结构或简易拱形塑料大棚均可。大棚为四周1.6米高的围墙,留有通气孔,中间3.3米高的坡形或拱形塑料大棚,就地取材,亩造价2万元左右。
培养发菌的大棚内景
大棚建设外景
2、菌种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固体种建议采用谷粒菌种,转化率高,生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应大力推广,另外有条件的大型菌种生产厂,建议使用液体菌种接种,纯度高,发菌快,污染率非常低。
谷粒菌种
液体菌种发酵罐
3、采用高产配方
生产试验和实践证明总结为以下三种:
1、�棉渣50% ,玉米芯25% , 夫子15%, 玉米面5% , 硫酸镁1% , 石膏3%, 谷丰素0.4%, 金针菇专用肥0.2%,水 160%---170% 。
2、棉渣40%, 玉米芯20% , 木屑15%, 夫子15%, 玉米面5% , 硫酸镁1%, 石膏3% , 谷丰素0.4% , 金针菇专用肥0.2%, 水 160%---170% 。
3、棉渣50%, 玉米芯 20% , 夫子14% , 玉米面6% , 棉泊5% , 石膏3% , 硫酸镁1% , 拌料增产王0.4% 水 160%---170%。
金针菇丰收
4、灭菌
装袋后置于灭菌舱内,常压灭菌温度升至100℃,保持12小时后再闷6小时出仓,高压灭菌升至121度,保持2个小时,闷半个小时出仓,灭菌完成。灭菌过程一定要严格温度和时间要求,确保培养料灭菌均匀,否则严重影响产量。
拌料灭菌设备
5、接种
菌袋入棚后冷却至30℃时开始接种,利用无菌接种桶(有发明专利)在棚内进行开放式接种,接种过程要严格操作,不得离开接种桶,接种完成后扎紧袋口,防止杂菌感染。利用无菌接种桶进行接种,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多人操作,能确保无菌操作,接种效率高,质量好。接种后菌袋立式摆于棚内进行发菌。
开放式接种
封闭式接种
6、发菌
棚内保持黑暗、通风、20-30℃的环境,40天左右即可完成发菌过程。
7、上垛摆袋
根据菌袋培养料菌丝发育好、中、差情况,将菌袋分为一、二、三级,分开上垛摆袋。每垛两排菌袋,底部相对,摆放4-5层,一、二、三层分别相距10厘米、7厘米、5厘米,上部合拢,堆成梯型菌垛,两垛间相距70厘米。
上垛中
8、解口
必须在最高温度降至16℃以下时进行解口出菇操作。解口后用2-2.2米的薄膜盖严菌垛,转入出菇管理。
解口后壮菇,鱼子状表现
9、出菇期管理
要保持黑暗、低温环境。
(1)通风管理 盖膜后3-5天要进行揭膜通风进气一次,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两天后再通风一次,约一周左右开始现鱼子状菇蕾。如果壮菇阶段雨水较多,空间湿度较大,也可覆盖3-5天后,掀开膜,不盖膜壮菇,现蕾后盖一天再进行通风一次,以后视出菇率多少进行不同程度的晾垛通风。出菇率高则晾垛时间长,从2小时至12小时不等。基本出齐时白天晚上均不盖膜,连续通风48-120小时,直至菇帽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再盖膜闷48小时,揭开膜晾垛2小时再盖上膜,连续晾闷至菇柄长至20厘米长时,闷垛24小时,开始采菇。要严防棚内高温烧垛,预计夜间棚内温度高于15℃时,傍晚要及时揭开通风口通风,同时卷起垂下来的棚帘,以便于夜间通风降温。
(2)水分管理 第一茬菇采收完后,每亩应喷施营养液50-75公斤,练齐菇后,3-5天内再喷一遍营养液,菇柄伸出袋口12-15厘米时,喷一次,采收前一周应停止喷施。
采菇中
10、采摘
菇长20-25厘米,菇帽黄豆粒大小时开始采收。采收后及时放入密封塑料袋内,以便于保存销售。
采菇中
黄色金针菇较大面积种植最早是福建,后来引入北方地区,2000年左右,徐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黄色金针菇基地,2013年左右,金乡县成为全国最大的黄色金针菇基地,随着环保和白色金针菇的冲击,黄色金针菇种植面临新的压力,至于未来黄色金针菇的出路,无疑是从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附加值入手,目前工厂化生产黄色金针菇初步成型,黄色金针菇是否能再次顶替白色金针菇的位置,也未可知,道路漫漫,需要食用菌人共同努力。
金针菇种植技术和利润?
金针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非常的受欢迎。很多人喜欢用金针菇来小火锅,麻辣烫等,它除了口感独特以外,还是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菌类。但是目前由于金针菇产量不多,因此价格还是比较高?那么金针菇一般多少钱一斤?种一亩大约赚多少钱?什么时候种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如何种植金针菇吧。
金针菇是一种低温结实性菌类。在没有降温条件下栽培金针菇,必须适时接种,才可望顺利出菇。一般说来,当秋季气温下降到20°C以下时接种栽培比较可靠,原种生产可提前30天左右进行。而年初最后一批金针菇栽培种的接种时间,应按当地历年平均气温上升到20°C的日期,提前60-80天进行。如湖北各地,9月初制原种,9月底或10月初制第一批栽培种。最后一批栽培种的接种日期,必须早于2月中旬,以便在春末气温仍然较低(低于20°C)时顺利出菇,采收1-2茬金针菇。
种植一亩金针菇效益如何?
一亩地可以栽培一万袋左右。成本大约15000-20000元左右,各地物价不同。产量可以达到8000-10000公斤。产量高低因人的技术水平,生产管理有很大关系。收益也就不同,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2-3左右。
金针菇种植时间
金针菇怎么种出来的?什么时候种好?
1、养料配制
金针菇是通过菌丝体生长而来,因此我们在种植金针菇前,需要将菌丝体的养料配制好,通常配制这种养料,主要以棉籽壳为主,然后加入适量的麦麸、石膏、木屑、玉米芯等材料,不过在加入前要先将这些材料进行消毒,然后加适量水搅拌均匀,每天至少要搅拌三次,三天之后就可以进行装料。
2、接种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将装好的养料放在高温或高压下进行消毒杀菌,然后再将养料放进接种室,并且将养料均匀的铺在接种床上,通常是按照五到八厘米的厚度进行铺放,再给养料进行降温,最好是在二十五度左右,最后就是将菌种均匀的接入培养料中进行培养。其中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接种的时候,接种的人员以及一切
金针菇的根怎么种植?
能种。金针菇都是活体,只要环境允许,就要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方法一:金针菇切下剩2~4cm左右的根,我们可以买一个菌包,找一个箱子,在箱子里面铺上塑料纸合报纸,往菌包里喷上少许水,把金针菇的根放进去,用透明塑料袋罩上。
尽量保持箱子的温度在8-10度左右,可以放在阴冷的地方,要保持箱子内部湿润,可以在四周稍微喷点水。
接下来就可以坐等收获金针菇了,吃一茬长一茬,永远吃不完。
方法二:找来一个干净的朔料袋子,还有少量的小苏打和几张湿巾,再准备一个喷水壶。把湿巾放进朔料袋子里,平铺在袋子的上面。在湿巾上撒上少量的小苏打,菌类的植物都喜欢碱性的环境,再喷上少量的水,把金针菇的根子放在湿巾的上边。
最后把朔料袋子封口,记得留下一个小口,这样有助于呼吸二氧化碳,水分也不容易流失,把它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五天之后你会神奇的发现,长出了很多金针菇。拓展资料:针菇又名金菇、毛柄金钱菌其菌盖小巧细腻,黄褐色或淡黄色,干部形似金针,故名金菇。
还有一种色泽白嫩的,叫银针菇。金针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拌凉菜和火锅食品的原料之一。
金针菇中含锌量比较高,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和健脑的作用,在日本等许多国家被誉为“益智菇”和“增智菇”。
金针菇能有效地增强机体的生活活性,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有利于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对生长发育也大有益处。
经常食用金针菇,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脏病及胃、肠道溃疡,而且也适合高血压患者、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食用,这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高钾低钠食品。金针菇可抑制血脂升高,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食用金针菇具有抵抗疲劳、抗菌消炎、消除重金属盐类物质、抗肿瘤的作用。
金针菇怎样栽培再生?
1、切除根部:在市场上选择根部比较完好的,如果还能够带上一点土壤那就更好了,然后切掉根部较硬的、颜色较深的。
2、准备容器:选择合适的容器,高度在10cm左右,然后在容器中放入两三勺的小苏打,如果没有小苏打,可用食用碱代替,再加入适量的水。
3、根部放置:把金针菇切除的根部放到这个容器里的湿纸巾上面,再用保鲜膜把容器密封好,放置到阴凉通风的环境。
4、等待再生:金针菇属于真菌类,再生能力非常的强,只要环境合适,就可以快速生长,我们给它提供了一个潮湿和碱性的环境。
金针菇放什么可以再生长?
金针菇的长满袋(瓶)后,通过调节温、湿度和光线,诱导培养基表面形成原基,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原基不断伸长形成细长的菌柄,待菌柄长到一定数量后,翻开袋口,露出菌柄,进行通风干燥,这时菌柄已将枯萎,但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又会再生出大量细长侧枝,并形成较多子实体,这就是金针菇的再生栽培法。 金针菇菌柄具有产生第二次分枝的再生特性,是福建菇农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并经不断探索形成了再生栽培法。其中催蕾是关键,催蕾后菌柄的整齐度又是高产优质的关键。具体做法如下:
1.催蕾:当菌丝培养到30天左右长满全袋呈现灰色时,表示已进入生理成熟,就可进行催蕾。首先要使温度控制在13 ℃左右,湿度90%,每天揭膜通风10分钟,使菌丝颜色由灰白变成白色,并有棕色液滴出现,即可出蕾。
2.抑蕾再生:当菌柄长到2-3厘米时,揭膜、通风干燥,使菌柄萎蔫,但这时的菌柄仍有一定硬度,再盖膜支撑,调节好温度和湿度,经过四天左右就会重新出现密集的菇蕾。
3.剪顶再生:菌柄长到3厘米时,剪除菌盖和菇尖(消除其顶端优势),将留下的菇柄压在床上,给以适宜的温度、湿度,并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经过四天左右,在菌柄的潜在侧芽上再生出密集的菇蕾,菇体长到10-15厘米时,就可收获。
金针菇再生栽培法的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菇柄细、菇盖圆整。但是,该方法要求菌令较长,菇的丛头大、绒毛多,菇体含水率偏高,不易冷藏出口。栽培上要注意,该技术不适合四季栽培,再生催产措施也仅限于第一潮菇使用,第二、三潮菇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