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对虾
【无公害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农业部颁布的NY/T5059—2001《对虾无公害食品养殖技术规范》规定了对虾苗种培育、繁殖和病害防治技术,适用于我国主要养殖对虾。
1.育苗
1:养殖用水:水源水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养殖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水要经过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使用。
2:养殖池:水泥池为宜,面积10 ~ 50平方米,排灌、控温、增氧、控光设施齐全。春末夏初,虾池也可采用网箱养殖。
3:养殖密度:幼虾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0 ~ 20) × 104尾/m3。
4:养殖管理:①水质:根据水质情况更换池水,保持溶解氧在5mg/L以上,保持曝气,及时吸走残留的饵料和污物。②饲养,使用的饲料应符合NY5072的要求。饲料大小适口,微粒配合饲料合适。配合饲料的日投饵率为5% ~ 15%,生物饵料的日投饵率为30% ~ 70%,每天投喂4 ~ 8次。③防病:对养殖用水进行过滤和消毒,用药应符合NY5071的要求。
5:出池苗:水泥池培育采用虹吸排水,然后开排水孔排水,收集苗出池。中国对虾的鱼苗应符合GB/t 15101 \\2.其他对虾参照GB/T 15101:2执行。当幼体离开池塘进行检疫时,它们应该是没有特定病原体(SPF)的健康虾。
2.栽培设施
1:选址:无污染的淤泥或沙质荒地、盐碱地和适宜养殖的沿海地区。
2:水环境:海水来源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养殖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水产养殖取水口区域的潮流应平稳。
3:设施:①养殖池。沙滩上一个大型虾池呈长方形,面积1-7公顷。池塘的底部是平坦的,并稍微向排水管倾斜,坡度为0:2%左右,这样池底的水才能排干。池底做防水处理,必要时加防漏材料。养殖池的相对两端设有进排水设施。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塘分为泥塘和水泥塘,面积为0:1 ~ 1公顷,方形或圆形,池深1:5~2:5米,水池中央设有一个排污孔。②发展泳池配套设施。在潮间带修建虾池,需要修建主防波堤。主堤应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一般情况下,堤高应在当地历史最高潮位1米以上,堤顶宽度应在6米以上,海面坡度为1: 3 ~ 5,内坡为1: 2 ~ 3。水库应完全排水,蓄水量应占总养殖水体的1/3以上。通过循环水的方式,养殖池的水排出后,要先进入处理池,净化后再进入蓄水池。如果没有循环水,显影后的废水也要经过处理池才能排放。在对虾集中养殖区,要修建进、排水通道,协调好各养殖场、池的进、排水,使进、排水口尽量远离。排水渠道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道,排水渠道的底部必须低于相应虾池排水闸门的底部30厘米以上。对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和蓄水养殖的对虾养殖方式,应配备增氧设备,土池可配备增氧机,水泥池可配备气泵和鼓风机。在蟹类较多的地区,应在塘堤周围铺一层30 ~ 40厘米高的光滑塑料薄膜或薄板防蟹墙。
三。准备
1:清理整个池塘:虾收获后,应排干养殖池塘、水库、沟渠中的积水,关闭泄洪闸使池塘干涸,维护堤坝和闸门,清除池塘底部的污物和杂物,特别是杂草。泥沙较厚的地方,要翻耕暴露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排出。不要直接把池子里的污泥搅起来直接冲到海里。
2:消毒和除害:清洗整个池塘后,应清除携带对虾病原体的敌生物、病原生物和中间宿主。生石灰通常用于清洁池塘。池塘的水排到30 ~ 40厘米后,全池喷洒生石灰,用量约1000公斤/公顷。
3:吸水养殖的基础饵料:经过1-2天的清洗消毒,就可以吸水养殖基础生物饵料了。
4:肥料使用:肥料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平衡施肥,提倡使用优质有机肥。在肥料施用结构中,有机肥的比例不得低于50%;②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应在40 mg/L以下;③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要充分发酵后才能使用。
四、放苗要点
1:播种环境:播种时,池水深度60 ~ 80 cm,池水透明度40 cm左右。大风和暴雨天不宜放苗。
2:鱼苗规格:南美白对虾鱼苗0 \\7厘米或更大,对于中国对虾苗种为1厘米或更大,对于斑节对虾苗种为1/4;3~1:5厘米以上。
3:育苗密度:滩涂大型虾池适宜的育苗密度为(6 ~ 10) × 104尾/公顷;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适宜的育苗密度为(25 ~ 50) × 104尾/公顷。
4:水温:中国对虾苗水温应在14℃以上,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
5:盐度:池水的盐度应为1 ~ 32。虾苗培育池、中间培育池和培育池之间的盐度差应小于5。当池水盐度差大于5时,虾苗能够适应盐度的变化,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通常小于10。
五.种植管理
1:水环境控制:①水质管理。在放苗前,将干净或消毒的养殖水注入养殖池。放苗后,养殖水要在水库沉淀净化。②水量和水分交换。在培育初期,每天加3 ~ 5厘米的水,直到水位达到1米以上,并保持水位。在养殖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如果透明度过低(小于20 cm)或过高(大于80 cm),有害单细胞藻类过度繁殖时,酌情换水,通过缓慢换水来调节水质。
2:饲料管理:①饲料质量。配合饲料的质量、安全和卫生应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②饲料用量。常规配合饲料的日摄食率为3% ~ 5%,新鲜杂鱼的日摄食率为7% ~ 10%。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的尾数、平均体重、体长、日摄食率计算出理论日投饵量,再根据投饵情况和天气情况确定日投饵量。投喂后,继续观察对虾的投喂情况,调整投喂量。③配合饲料的饲喂方法。放苗后的初期,一般一天喂四次。后来随着对虾的成长,加大投喂量,调整每天的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在养殖初期,虾的活动范围较小,应在全池均匀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可以选择对虾经常聚集的地方进行投喂。
3:测量:每日测量池水的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盐度等水质因子。应经常检测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有条件时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因子的变化。每5 ~ 10天测量一次对虾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大虾的长度和重量,每次尾数要大于50。定期估算池塘中对虾的数量,在室外大型虾池中,可使用旋转网在池塘中多点拉网,进行取样测定。
不及物动词疾病控制
1:巡塘:养虾人每天早晚要巡塘一次,注意清除虾塘周围的螃蟹和啮齿动物,发现病死虾,检查病因和死亡原因,及时捞出病死虾进行处理。观察对虾的活动和分布,观察对虾的摄食和饲料利用情况。
2:切断病原体:不允许将其纳入其他死虾池、病虾池排出的水中,不允许投喂含有病原体的饵料。
3:病原体检测:定期检测虾池中的病原体。
4:用药:用药应符合NY5071的要求,并掌握以下原则:①使用的渔药应三证齐全(渔药注册证、渔药生产批准证书、执行标准号);②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推荐生态制剂。不要用有机磷等剧毒农药清洗消毒水池。
七。耕种收获
虾可以通过排水,或使用固定的陷阱或特殊的电网来收获。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21682.html?. Wtp = TT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有哪些要点?池塘水色的控制
投喂南美白对虾最理想的水色是淡绿色或绿色,关键方法是每5-7天施一次营养剂,并配以藻种,即生物水乳+EM菌种。在投喂的后半段,由于残饵和虾粪的增多,水色逐渐变深。这时候就要适当的给鱼缸换水和注水,按时应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的浓度和水色。建议每隔5-7天施一次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或EM菌),两者可组合交替施用。
02。保持虾池的生态平衡培养优良的菌藻。按时换底解毒,培养菌藻,保持水色肥鲜嫩,维持水体优良的生态圈和食物网,保证水体中一切化学物质和力量的正常转化,维持水体的稳定。
03。操纵池塘水的各种主要参数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钠、pH值、溶解氧、总硬度、总碱度、高锰酸盐指数、矿物质、透明度等指标,善用各种水质调理剂,如底质改性、微生物菌剂、解毒、抗应激反应等。
04。投喂管理方法投喂量要根据虾的大小、成活率、水体、自然环境、精饲料质量等因素综合判断。一天喂食几次,夜间喂食量占60%~70%。按时喂益生菌粉和护肝产品,提高抵抗力。
05。日常管理方法每天巡视池塘三次,注意水色及其主题活动、生长发育、白虾摄食情况,从早到晚巡视,调整投饵量,妥善处理各种情况。
06、白便病的解决方法白便病一般表现在前期大虾正常进食,然后细嚼慢咽甚至不吃,再排出细长、呈乳白色、粘稠状的排泄物,附着在喂食台上或漂浮在河面上,多处聚集释放恶臭。经解剖,胃肠顶部黏膜脱落,下部黏膜生长肿胀。严重者,空肠和肝脏主要表现为萎缩或肿胀或萎缩。白便的主要成分是从肝脏排出的疾病机构、从胃中脱落的粘膜和全部正常排泄物成分的一小部分。
大便呈白色的原因
1.气温,长期连续阴雨或高温天气,水体的自然环境非常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2.建议选用质量稳定可靠的幼虾。
3.水体、沉积物及其生物元素:
(1)细菌感染
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创伤弧菌等有害病原体附着在池塘底部的一些污泥、残饵、死藻上,容易导致胃肠道感染、肝胰腺萎缩、对虾摄食。
(2)有害藻华
在摄食的后半段,高温下极易发生裸子植物、蓝藻等有害藻华,并且藻体倒置后,产生大量藻内毒素。虾吃了这种有害的藻类植物,会引起中毒、肝脏肿大、肠胃疾病,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白大便。
(3)沉积物变得恶性
底泥自然环境中残留饵料、排泄物、死藻的堆积,使水体产生臭味,生物耗氧量和有机化学耗氧量膨胀,滋生许多有毒细菌。沉积物是如何决定对虾患病与否的?沉积物中的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钠、氯化氢等指标不容忽视。在这种有害物质的长期威胁下,非常容易引起虾的肝肿大和胃肠道疾病,产生白色粪便。
4.毒枝菌素
由于原料以次充好,储存方式不合理,浓缩饲料中霉菌毒素通常超标。长期使用霉变浓缩饲料导致肝细胞凋亡,肝胰腺解毒吸收。相反,这种不良反应导致虾的生长发育延迟,精饲料的实际效果下降。霉菌毒素抑制了虾的免疫力,非常容易引起大面积的疾病,包括白粪。
对虾白腐病的防治
(1)密切注意进料情况
密切注意对虾的摄食情况,仔细观察摄食情况。如果大虾吃的少,甚至不吃,就要层层查原因,层层解决。
(2)维持肠、胃、肝和胰腺的自然环境
在种植过程中,优质的乳酸菌饮料(如EM原液和益生菌等。)在饲料厂混合,不建议使用自扩培养剂进行饲养,进行消化道的保健;同时,可按时服用中草药(如肝乐宝、定肠舒、正常生),维护肝胰腺的身心健康。
(3)水的消毒和灭菌
二氧化氯或复方碘中药制剂一般每月至少使用一次,避免冲洗带来的有害菌和致病菌的滋生。
5.解决底部材料
过硫酸钾被称为第五代消毒剂,翠绿色,安全,对养殖动物刺激性小,应用无残留。一般用20%的配料,比如改底为王,结合生物改底(生物清底)。每隔10-15天就能有效去除底火。
6.浓缩饲料的管理方法
注意浓缩饲料的存放,注意阴凉处的自然通风,避免暴晒和回潮。假的发霉的浓缩饲料不能果断使用。
07。弧菌病的预防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饲养水体自然环境恶劣,底质变质,虾体被机械设备损伤,对虾免疫力下降时会引起多种弧菌病,传染性强,发病率可达100%,严重疾病虾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虾弧菌病的临床表现为腿红、腮黑黄、触须折断、额尾折断、对外思维不敏感。近年来对虾的隐形死亡病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其引起的弧菌病的特点是:对虾少食或不食,胃肠道排空,肝胰腺明显萎缩,对虾不红(越来越透明),病虾很少在江面上荡秋千,常卧于池塘边,魅力差,土池有刮沙刮泥的情况,死亡一般发生在池中。
预防和控制措施:
1.完整的池塘清洁和消毒
一是对池塘中的污泥进行处理,使用生石灰粉改良底质,封堵防水层(防止病毒串联传播),为对虾的健康快乐生长营造更好的定居自然环境;二是使用消毒杀菌药物,消灭池中有害生物。
2.创造优良的水环境治理
每一次渗水都要通过护理和杀菌来解决。消毒灭菌后,向池塘中添加藻类物种和有益微生物病原体,以保持水中有益物种的优势,维持水体自然环境的稳定。灵活使用天然饵料,可以减少水中残饵,缓解环境污染给虾池带来的工作压力。播种前7-10天,全池喷洒生物液肥膏+EM菌种+小球藻(或卵囊),水栽至淡绿色或褐色,透明度30-40cm。
水要肥,要凉,要构建一个优良的藻相,让里面有足够的活饵,让人眼看到水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放苗后,周月靠纯天然生物饵料至关重要,可以少投甚至不投人饵。
3.推广优质无病毒虾苗。
虾苗质量是提高养殖小龙虾成活率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4.科研饲养
饲养应采用专业厂家的优质浓缩饲料,整个饲养过程遵循少量多餐的标准。傍晚后和清晨前多喂,烈日标准下少喂;投喂30分钟后,尽量投喂空腹率高(30%以上)的对虾;温度低于15℃或高于32℃时少喂;晴天多投喂,大风暴雨(7级以上)、寒潮侵蚀(5℃以下降温)时少投喂或不投喂;很多大虾蜕皮当天喂的少,蜕皮后喂的多;水体优良时多投喂;水体恶化时少投喂;当池中生物饵料充足时,可适度少投喂。
对虾养殖技术介绍
1。半精养池塘可在现有海水虾池基础上改建,面积40-50亩,深度1.5米。池塘的底部是平的,向排水沟倾斜。进水口和排水口要严格分开,距离越大越好。精养池塘一般都是。水池的深度超过1.5米。
2.放养前必须对池塘进行清洗、消毒和暴晒。池塘清出底泥后,均匀撒入生石灰70-80公斤/亩,杀灭池塘中的害虫和病菌;晒3-4天,洗池塘,洗去石灰水;加入5-10厘米的水,使池水的PH值达到8.0-8.6,然后撒长效水消毒剂、溴氯海因等。全池按200-250克/亩的剂量,彻底杀灭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
3.水质应新鲜、无污染,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为7.8-8.5,透明度为30-40厘米,池底H2S浓度不超过0.01ppm
4.精养池塘和半精养池塘必须配备配种机。设备数量根据计划产量指标确定,如每亩400kg,每亩50hz 1.1 kW电机频率0.5台,具体生产中4亩对虾养殖表面增氧1.1 kW投饵机0.8台。
5.在虾苗入池前,培育足够的基础饵料生物是对虾养殖前期提高成活率、增强体质、加速虾苗生长的关键措施。同时,饵料生物在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虾病、稳定水质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6.培养基础饵料生物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取水方式而定。一般在放苗前10-15天进行培育池。培养方法可以是清池后一周左右,50cm的水,施有机肥和化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全塘施尿素3公斤/亩,过磷酸钙0.5公斤/亩或活菌0.5克-1克/立方米,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褐色,透明度25-40厘米,ph值8.0左右。施肥量要根据虾池底质灵活控制。
7.选用南美白对虾的虾苗,健壮、活泼、规格统一、体表清洁、肠道饱满、反射灵敏、体表透明、无病变、生命力强。
8.一般规格为1.0-1.2 cm,体长最好在1.5cm以上。
9.南美白对虾幼苗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2℃-35℃。在这个水温范围内,放流的虾苗生长速度快,食量大,体格健壮,抗病能力强。
10.一般虾池15000-20000尾/亩,半集约化虾池20000-30000尾/亩,集约化虾池30000-40000尾/亩。工厂化养殖每平方米200条鱼,每亩放养10万多条鱼。具体放养密度取决于池塘条件、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11.虾苗放流时,要做好加水工作,使苗袋内水温与池内水温基本一致,然后才能打开袋,放养在逆风池的左右两侧。
12.一般喂便宜的冰鲜鱼肉和小贝类,也可以喂一些配合饵料。投喂量要视虾的大小、成活率、水质、天气、饲料质量等因素而定。前期(1-3厘米)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8-10%,中期(3-1—3厘米)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7%。后期3-4%。一天喂多次,晚上喂的量占60-70%。
13.每天早、中、晚、半夜巡视池塘,观察水色、虾的活动情况、生长情况和饱腹率,以便调整投饵量和是否启动增氧机。
14.利用活性微生态制剂或基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在饲料中添加活性饲料微生物和FRC——活力源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对虾的肠道功能,提高对虾对饲料的吸收率,抑制病原菌的发生,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对虾生长。
15.每隔10-15天可对全池喷洒一次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氯海因等海因类消毒剂,用量为0.2 ppm-0.3 ppm。口服方面,饲料中常可添加虾生长促进剂、纯中药制剂、FRc—-活力源添加剂、免疫增强剂等绿色产品。能增强虾的免疫力,清除虾体内的有害物质,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是金盾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一本书。
本书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闵新爱主编。
内容包括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概况、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及虾苗人工繁殖、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等。
该书通俗易懂,介绍的技术先进实用,适合沿海和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专业户、养殖场技术人员、相关高校师生、水产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农业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