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斑马鱼苗怎么喂
小斑马鱼出生的时间不长,可以吃的食物种类也不多。饲养者可以给它们投喂一些丰年虾卵、熟蛋黄等食物,也可以喂一些切碎的红虫、黄粉虫、丝蚯蚓、面包虫等。这些食物都属于动物性饲料,里面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能够满足它们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部分营养。
小斑马鱼对食物的需求量较高,但是它们的食量比较小,饲养者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给小斑马鱼喂食最好一天喂2次,每次喂食的量能在5分钟内吃完最好。喂食的时候,要将食物均匀的洒在鱼缸内,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的鱼儿都可以吃到食物。
二、斑马鱼苗怎么养
1、水温:斑马鱼苗刚出生不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饲养者需要将水温保持在26℃左右。在饲养的过程中,还要尽量避免温差。有条件的话,最好安装加热棒,保持水温恒定。
2、水质:斑马鱼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是刚出生不久的斑马鱼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饲养者尽量减少换水的频率。如果饲养的水不脏的话,可以选择1-2周换一次水。
3、空间:虽然斑马鱼苗的体型不大,但是饲养的密度也不能太高,不然可能会使它们出现缺氧的情况。

斑马鱼可以用40*40*30左右大小的鱼缸饲养,水质保持清澈,水温维持在20-23度,每天喂食2-3次,食物可以选择干饲料、鱼虾、红虫等。斑马鱼性情温和,混养时需选择同样小型、温性的热带鱼。
由于斑马鱼的体长一般在3-4厘米,因此选择40*40*30左右大小的鱼缸就行。鱼缸底部铺些鹅卵石,起到美化鱼缸与净化水质的作用。

水质要求不高: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斑马鱼的饲养水质呈中性即可,但喜偏软性水,若在繁殖下一代的期间,水质需要用软水,软水可以提高受精和孵化率。
2、鱼缸日常饲养:日常饲养之时,可以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可以使水质比较清澈。饲养鱼缸最好选用30M的水族箱。因斑马鱼体型是体长3-4cm,为比较小型的观赏鱼.但具体鱼缸大小视饲养量而定。斑马鱼的食性相当的简单,天然人工皆可摄取。
3、天然人工饵料:斑马鱼的食性相当的简单,不论是天然的饵料,还是人工配合饲料都可以满足它的生长需要,斑马鱼也都会摄食。
4、其他品种混养:斑马鱼的性情温和,体型3~4cm而已,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易于饲养,可与其他品种小型且温和的热带鱼混合养殖。
5、亲鱼年龄选择:斑马鱼是属于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是选择做用5月龄鱼来作亲鱼再加上鱼只应该是身强体壮,以进行繁殖比较好。
6、繁殖产卵量高: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其繁殖力很强,是初学饲养热带鱼的首选品种。
7、雌雄鱼体鉴别: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著;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8、水质温度要求:斑马鱼繁殖并不困难,要求繁殖用水其pH值是6.5-7.5,适合繁殖水质的硬度6-8,适合繁殖水温25-26摄氏度。
9、产出后即散落:在25厘米X25厘米X25厘米的方形缸底铺一层尼龙网板,或铺些鹅卵石,繁殖时产出后即落入网板下面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斑马鱼之亲鱼产卵结束后,将斑马鱼之亲鱼捞出。
10、鱼缸底部产卵:选取2~3对斑马鱼之亲鱼,同时放入繁殖水族缸中,喜欢在水族箱底部产卵,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
11、产卵结束须知:等斑马鱼之亲鱼产卵结束后,将斑马鱼之亲鱼捞出。其卵无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时左右,没有受精的鱼卵发白,可用吸管吸出。
12、孵出水温注意:孵出水温24℃时,受精卵经2~3天孵出仔鱼;水温28℃时,受精卵经36小时孵出仔鱼。雌鱼每次产卵300余枚,最多可达上千枚。
13、仔鱼饲养概要:繁殖仔鱼的水温约为25℃左右,仔鱼孵出后7~8天,仔鱼才会开始进食,此时投喂蛋黄灰水,以后再投喂小鱼虫。
斑马鱼的病害防治
1、细菌性烂鳃病:水泥池中可用二溴海因0.3×10-6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水族箱中可用专用的水族药物。
2、车轮虫病:受感染的鱼常会以身体磨擦底砂或急剧式跳跃。病虫寄生于体表时,鱼体会分泌白浊粘液;寄生于鳃时,则会分泌大量粘液而造成呼吸困难。车轮虫通常源于食入带有病菌源的生饵。因此如果投喂红虫一定要消毒洗净再投喂。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合剂0.5mg/L全池泼洒,次日再用0.3mg/L二氧化氯泼洒。水族箱中可用专用的水族药物。
3、白点病:由小瓜虫所引起的鱼病,一开始只有一两点,但不久就蔓延开来,严重时全身会布满如同盐巴颗粒大般的小白点,病鱼会一直用身体磨擦底砂或石头,试着刮掉附着在身上的白点虫。此病会传染。发生白点病主要的原因是水温变化(下降) 太大、再加上水质不良及有病原体存在等造成的,可将温度升高至30℃或更高些,并适当使用专用的水族药物(如白点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