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发芽后需要打顶吗
芦笋发芽后需要打顶,可以更好地促进发芽。
芦笋对温度适应性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到亚热带均可栽培。但最适合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寒带,气温-33℃,冻土厚度达到1米时,仍能安全过冬。虽然产量低,但质量好。芦笋种子的初始发芽温度为5℃,最适温度为25 ~ 30℃。高于30℃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以持续生长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分枯萎,根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越冬;在冬季温暖地区,休眠期不明显。该植物丛具有生长发育快、成园早、初产早、早年产量高的优点。但也存在出苗率低、种子消耗量大、苗期管理困难、易滋生杂草、用地不经济、成本高、根系分布浅、植株易倒伏、经济寿命短等缺点。所以,除了土地多、气候温暖、生长期长的地方,芦笋通常不会被广泛使用。但从70年代开始,由于地膜覆盖技术和除草剂的普及,解决了出苗率低和杂草滋生的问题,应用逐渐增多。
当芦笋长到1米时,要不要把它的头切掉,放在顶部?
当芦笋长到1米时,切去头部和顶部,可以更好地促进发芽。
苗木管理
①幼苗展开叶片一周左右时,每穴两苗时,应拔一苗。缺株的洞口要不时用拔下的苗补植,或用事先准备好的苗补植。
②分苗移栽,种子一般种植在保护区内,播种后要保持种子温暖湿润,温度保持在20℃以上。发芽出苗后要注意通风,白天温度不要超过30℃,勤浇水,避免土壤干燥。移栽展叶苗时,应控制水分,通过降温锻炼幼苗,有利于移栽苗的生根和成活。一般白天15℃左右,晚上10℃左右。移栽苗木应在田间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分苗后应立即浇水。移植前,如遇强烈阳光,应用芦苇帘或黑色遮阳网遮光1周左右。
③中耕除草芦笋苗生长缓慢,但行距较大,容易滋生杂草,需要经常除草或喷洒除草剂控制。苗地一般每公顷用除草剂利妥隆1500克,水1500公斤,播种后3-5天喷施畦面和畦面,但2个月后仍需人工除草。
④肥水管理间苗或分苗移栽后,浇一次稀粪水,每公顷10500-15000公斤。20天左右,再追稀粪尿液肥。之后7-8月追施秋肥,每公顷施复合肥300公斤左右。如果此时幼苗长势旺盛,可以少施或不施。为了避免施肥过多,茎叶生长过快,倒伏,通风透光差,容易诱发茎枯病和褐斑病。
除了在种子播种后和幼苗移栽的缓苗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外,在生长期如遇干旱天气,也要经常浇水,避免干旱伤害,促进幼苗生长。一般需要浇水5 ~ 7天,保持土壤干湿。但要在霜冻前一个月控水,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将养分转移到地下根系储存。雨季要注意开沟排水,不要在田间积水,否则不仅不利于根系发育,还容易诱发病害。